面对日军的局部战略进攻,国民党正面战场继续进行了部分抵抗。在武汉失守以后至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前,国民党军主要进行了南昌、随枣、桂南、枣宜、豫南、上高、晋南及两次长沙会战。这些会战虽负多胜少,但对中国坚持抗战仍有一定作用。
南昌会战。南昌是江西省省会,相联湘赣、浙赣两大铁路,又有长江水运之方便,故为军事战略要地。早在武汉会战期间,日军就准备进攻并占领南昌。武汉会战后,日军为巩固已占领的武汉,维护并扩大长江下游水上交通,切断湘赣、浙赣铁路间的联络,于1939年2月中旬,以4个师团在冈村宁次的率领下进攻南昌。3月17日,日陆军在海军的掩护下,由鄱阳湖、永修县、张家渡分别向吴城镇、涂家埠进攻,24日攻陷吴城镇,其主力又乘夜强渡修水河南下,国民党军与敌激战,损伤大半,万家埠、安义、奉新等地先后失守,国民党军退守南昌。27日,日军进攻南昌,国民党军与日军经过激烈巷战,因牺牲惨重,奉命撤退,南昌遂陷落。4月下旬,国民党增援部队赶到后,开始反攻南昌,一度攻克奉新,逼近南昌,予日军以严重打击。之后敌增援部队参战,飞机狂轰滥炸,加之施放毒气,国民党军受阻后,放弃反攻南昌,在锦江南与日军对峙。
随枣会战。武汉陷落后,国民党第五战区主力在李宗仁率领下,在鄂西北随(县)刺(阳)地区不断发动消耗日军的进攻,破坏平汉路,迫近武汉外围。日军为巩固武汉,解除对豫南鄂北及平汉路的威胁,消灭这一地区的第五战区部队,于5月初,以3个师团以上的兵力,分由钟祥和应山地区出发,向随枣一带发动进攻。第五战区部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抵抗后,随枣被日军占领。5月中旬,李宗仁下令第五战区实行反攻,经激战后,日军向东南退却。国民党军先后收复枣阳、随县,此役给日军以严重打击,基本上达到了预期作战目的。
枣宜会战。1939年冬,国民党在豫南、鄂北发动攻势,破坏敌铁路交通,袭击敌补给线,使武汉日军受到重大威胁。为扫荡中国游击部队,消灭中国第五战区的军事实力,确保武汉安全,日军于1940年5月集中了6个师团,由信阳、随县、钟祥三个方面,进攻枣阳等地。中国军队用一少部军队将日军牵制在中央地带,主力迂回敌军两侧,将其包围在平原地区,经激战予敌以重大杀伤。其时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仅率所部两团一营抵御敌军,一直坚持到所部将士伤亡殆尽,自己重伤倒地,以身殉职。此战日军失利后,又调集援兵渡汉水继续进攻,于6月初攻陷襄阳。6月上、中旬,中、日军队在宜昌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其间,由于中国军队进行全面反攻,宜昌曾失而复得,而日军为确保宜昌等地,以威胁重庆,又攻陷宜昌。
长沙地处中南地区,它南靠衡阳,西临常、桃,是扼两广之咽喉,控四川之门户的军事要地。武汉会战后,它成为中国战场的主体,聚集着50多个师的兵力,是第九战区的指挥中心。因此也成为日军主要进攻的战略目标。日军为消灭第九战区的中国军队,扫除对南进政策的威胁,并通过军事手段对中国政府施加压力,以便早日解决中国问题,故于1939年至1941年10月间,先后两次进攻长沙,挑起中日双方争夺长沙的两次大会战。
第一次长沙会战。日军占领武汉后,先后发动随枣、南昌战役,打击了鄂北中国第五战区、湘北第九战区军队,虽然巩固了其武汉占领区西北部,但未根本达到战略目的。为了消灭中国第五、第九战区的主力,解除中国军队从南部对日占领武汉的威胁,日军发动了第一次长沙战役。1939年初,日本设立了中国派遣军司令部,以西尾为总司令官,坂垣为总参谋长后,即着手发动第一次长沙战役。9月中旬,日调集12万余人由赣北、鄂南、湘北三个方面向长沙发动进攻。赣北进犯日军在飞机的掩护下由奉新方向进攻,企图通过修水一带,威逼济阳与湘北之日军呼应。当地中国守军奋勇抵抗,致使日军不能前进,被阻于修水一带。鄂南、湘北之日军由通城、岳阳、营田三面南进。中国守军分别于新墙河、汨罗江一带英勇抵抗。9月下旬,汨罗江防线被日军突破,日军占领了长沙外围地区不再前进。中国军队除少数守卫长沙外,其主力大部撤至株洲、浏阳、衡阳地区。日军因兵力不足,交通运输不便,给养供应不足,于10月初开始撤退,中国军队乘势反攻,到10月中旬返回了新墙河一线阵地。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日本乘势放弃对苏作战计划,决定对英美开战。为了加快南进速度,日军于7月下旬进兵占领越南南部,作为南进的根据地。与此同时,为压迫蒋介石政府屈服,扫除其南进的障碍,发动了旨在消灭中国军队主力的第二次长沙战役。9月17日,日军调集了4个师团及部分海、空军10余万兵力,向岳阳南新墙河一线发动进攻。26日,日军主力向长沙猛攻,接着在空降伞兵的配合下,于28日占领长沙。第九战区中国守军在薛岳司令长官指挥下,对来犯日军进行逐次抵抗,并将其主力迂回至敌军侧翼,同前来增援的其他战区的中国军队,对长沙日军进行反攻。日军从10月1日开始向长沙以北浏阳一线撤退,10月7日全部撤往新墙河以北地区。至此,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束。这次战役毙伤日军1万余人,中国军队则损伤及被打散约1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