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华家训(第六卷)
10889700000016

第16章 王夫之家训

[撰主简介]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因晚年居衡阳石船山讲学,故学者称为船山先生。明朝灭亡后,他隐居著书立说达四十年之久。他继承了王充、张载等古代思想家的唯物主义观点,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等人的唯心主义观点均作了有力的批判。著作有《船山遗书》。

立志须先“脱习气”

[原文]

立志之始,在脱习气。习气薰人,不醪而醉。其始无端,其终无谓。袖中挥拳,针尖竞利,狂在须臾,九牛莫制。岂有丈夫,忍以身试!彼可怜悯,我实惭愧。前有千古,后有百世。广延九州,旁及四裔。何所羁络,何所拘执?焉有骐驹,随行逐队?无尽之财,岂吾之积。目前之人,皆吾之治。特不屑耳,岂为吾累。潇洒安康,天君无系。亭亭鼎鼎,风光月霁。以之读书,得古人意;以之立身,踞豪杰地;以之事亲,所养惟志;以之交友,所合惟义。惟其超越,是以和易。光芒烛天,芳菲匝地。深潭映碧,春山凝翠。寿考维祺,念之不昧。

——节录自《姜斋文集》

[译文]

一个人想立志有所作为,首先要摆脱庸俗习气。旧习气对于人的熏陶,使人像闻到醇厚的酒气,不饮就醉了。开始时没有头绪,到了最后又不知结果。挥舞拳头,为针尖大的小利争斗,一时间的疯狂,九头牛也莫想制住。哪有真正的男子汉,甘心去做这种事。说起来这些人实在值得可怜,我实在为他们感到惭愧。从时间上看,上有几千年,下要传延百世,从空间上看,广至全国,旁及四边极远之地。有什么羁绊,有什么拘束,使人受到束缚呢?哪有志在千里的人愿意和一般的人混在一起?天下那些无穷无尽的财富,哪里能成为我自己的积蓄呢?眼前这些人,都是我律己的反面教材,只是不屑一顾罢了,为的是不让这些人这些事拖累自己。为人要清高脱俗,潇洒安康,心无拘束,高洁适中,如雨过天晴,一片明净景象。这样去读书,就能领略到古人的深意;这样去立身处世,能成为英雄豪杰;这样去侍奉父母,能仰承父母之志;这样去交结朋友,能合于道义。因为志趣高超,就能谦和平易。如灯烛辉煌,光芒照人,花草遍地,香气沁人心脾。像深潭映着碧波,春山凝成翠色。高寿多福,吉祥长久。希望你们切记不要忘了。

[评析]

王夫之在篇中要求子侄们摆脱世俗之恶习,不要为了追逐名利而去互相倾轧。为人要有博大胸怀,应该做到清高脱俗,纯净心境,只有这样才能成为读书明理的正人君子。

坦诚待人才能和睦处世

[原文]

和睦之道,勿以言语之失,礼节之失,心生芥蒂。如有不是,何妨面责,慎勿藏之于心,以积怨恨。天下甚大,天下人甚多,富似我者,贫似我者,强似我者,弱似我者,千千万万。尚然弱者不可妒忌强者,强者不可欺凌弱者,何况自己骨肉。有贫弱者,当生怜念,扶助安生;有富强者,当生欢喜心,吾家幸有此人撑持门户。譬如一人左眼生翳,右眼光明,右眼岂欺左眼,以皮屑投其中乎?又如一人右手便利,左手风痹,左手岂妒忌右手,愿其同瘫痪乎?

——节录自《姜斋文集》

[译文]

人与人之间和和气气相处得很融洽的道理,在于不因言语上的过失、礼节上的过失而心生嫌隙。对方如有不对的地方,不妨当面批评,不要藏在心里而积成怨恨。天下是很大的,天下的人也是很多的,像我一样富裕的人,像我一样贫穷的人,像我一样强大的人,像我一样弱小的人,千千万万很多很多。弱小的人不可以妒忌强大的人,强大的人不可以欺凌弱小的人,何况自己的骨肉兄弟。对于贫穷弱小的人,应当怀有怜悯关切之情,全力扶助他得以平安生存;对于富裕强大的人,应当对他怀有欢喜之心,感到我们这样的家庭幸而有这样的能人撑持门户。譬如一个人左眼因病引起障膜,右眼光明,右眼怎么能欺负左眼,把灰屑投进去呢?又如一个人的右手很灵便巧利,左手却患风湿麻木,难道左手妒忌右手并且愿意右手一起瘫痪吗?

[评析]

王夫之在篇中指出,一个小家也好,一个大家也好,人与人相处,应当和睦团结,相互支持。并且形象生动地作出了左眼与右眼、左手与右手两者关系密切的比喻,来说明家庭内部的人不要相互嫉妒、拆台的重要。

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原文]

传家一卷书,惟在汝立志。凤飞九千仞,燕雀独相视。不饮酸臭浆,闲看旁人醉。识字识得真,俗气自远避。人字两撇捺,原与禽字异。潇洒不沾泥,便与天无二。

——节录自《姜斋诗剩稿》

[译文]

我传给你书一卷,只希望你立志做一个高尚的人。凤凰高飞九千仞之上,燕子和山雀只能在下面看它在上边飞翔。你如果不去喝那些酸臭的酒浆,就可以闲在一旁看别人喝得烂醉。认字认得真切,俗气自然远离许多。“人”字一撇一捺,本来就和禽兽的“禽”字不一样。你如果言行洒脱不同流合污,便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

[评析]

王夫之殷切希望他的侄孙学风凰展翅高翔,不要像那些民族败类,屈志求荣,与人同流合污,自己要保持应有的尊严,无拘无束,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这既反映出王夫之不满清朝统治的政治倾向,又体现了他的人生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