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成语故事(第四卷)
10889300000088

第88章 物以类聚

“释义”类:同类。同类的东西经常聚集在一起。现多比喻坏人臭味相投。

“出处”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三》。

战国时期,齐宣王深明大义,善于用人。一日,他让大臣们推荐名士,准备广招贤才。著名学者淳于髡在一天之内就推荐了7人。齐宣王认为大夫淳于髡不负责任,就说:“我听说贤士是很难得到的,如果在千里以内能发现一个,就可以算得上遍地皆是了。如果在l00年里产生一个,就可以算得上是源源不绝了。如今你真不简单,一天之内就发现了7个,是不是多了些?”

淳于髡答道:“您说得不太对。世上有生命的东西总是按照类别或聚或分的。鸟喜欢和鸟宿于一起,兽喜欢和兽结伴。人们若想到沼泽中去寻找柴胡、桔梗这类药材,只怕这辈子、下辈子也找不出一根。但如果到睾黍山、梁父山的背面去找,那就多得要用车子才能载得回来了。什么道理呢?就是物以类聚呀!您如果承认我是贤士,那么和我关系密切的人如果不是贤士,我会和他们交往吗?您到我这儿来找贤士,别说是7个,就是再多些,我也能推荐得出!”

一席话,说得齐宣王无言以对了。

《战国策·齐策三》中,淳于髡对齐宣王说的原文有这么几句:“夫鸟同翼者而聚居,兽同足者而俱行……夫物各有畴,今髡贤者之畴也……”畴:类的意思。后人由此概括出“物以类聚”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