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成语故事(第四卷)
10889300000025

第25章 不受一钱

“释义”“不受一钱”形容为官清正廉洁。

“出处”此典出自《晋书·邓攸传》:“郡常有送迎钱数百万,攸去郡,不受一钱。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小停,夜中发去。”

邓攸(公元?~326年),字伯道,晋代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人,西晋时曾任河东太守。西晋末年,朝廷内讧,爆发了八王之乱。晋怀帝(司马炽)永嘉年间(公元307~312年),石勒(公元274~333年,羯族,上党武乡人,字世龙,东晋列国后赵的创造者)消灭东海王司马越全军,攻克陷洛阳城,邓攸当了俘虏。石勒欣赏邓攸的才能,就任用他为参军,让邓攸跟着他东征西战。邓攸乘机带着妻子儿女逃跑,又遭到贼人劫掠,失去牛马,只好扔掉自己的亲生儿子,只带着妻子和侄子邓绥逃亡。后来经友人推荐,得到晋元帝(司马睿)的任用。

晋元帝任邓攸为太子中庶子。当时,吴郡太守缺额,许多人都想去担任这个职务,晋元帝都没有答应,结果却把吴郡太守的职位授给邓攸。邓攸自己带着粮米到郡上任,不肯接受俸禄,只饮用吴郡的水而已。当时吴郡闹饥荒,邓攸上奏请求赈济灾民,还没有得到恩准,就自行开仓放粮,救济百姓。朝廷派遣散骑常侍桓彝慰劳饥民,考察邓攸的政事得失、好坏。这两个使者弹劾邓攸擅自开仓放粮。不久,皇帝有诏令下达,谅情而宽赦其罪。邓攸在吴郡任太守期间,清正廉明,百姓欢悦。后来,邓攸自称身体有病,就辞去太守的官职。郡府里常有用于迎送的金钱几百万,邓攸离职时,不肯接受一文钱。他离开吴郡时,数千名老百姓拉住邓攸乘坐的船,苦苦地哀求他留下来,使他的船无法行进,于是邓攸只好留下来又呆了一段时间,到晚上才乘船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