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通史(第三卷)
10888300000014

第14章 玄奘西行

《西游记》是我国明朝文学家吴承思的不朽名著,深受中外读者所喜爱。《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险,勇斗恶魔,最终取得真经。虽然故事情节大多是作者艺术虚构的,但作者的确是依据唐朝三藏法师到印度取经这一事实,才著成这部传世之作。三藏法师很有志气,他为了什么要去印度取经呢?

唐僧姓陈,名炜,生于公元600年。他的二哥是洛阳净土寺里的和尚,所以他在15岁时也做了和尚,取了一个佛教的名字,叫玄奘。玄奘和尚走遍了中国的长江和黄河流域,向许多高僧学习佛教的教义。但是,各派对佛经的讲解各各不同,各种佛经的翻译本子又往往互有出入,而且有许多佛经还没有翻译成汉文。所以,他决心西行,到印度去学习佛教的真谛,精读佛经的原本。

朝廷没有批准玄奘的出国申请。于是,他孤身一人,于公元627年偷偷地踏上万里征途。到凉州时,被都督大人的部下截住,要他返回首都长安。由于得到当地一个名僧的帮助,昼伏夜行,走到了边境城市瓜州(今甘肃敦煌)。不料,都督大人缉拿玄奘的文书已经送达瓜州。幸亏,玄奘有一个熟悉当地路途的弟子护送,才绕道走出了玉门关。

出了玉门关,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大沙漠,气候变化异常。玄奘一个人在沙漠中走了四天五夜,没有水喝,昏倒在地。半夜,被凉风吹醒,经过努力,总算找到了水源。以后,又走了五天路程,到达了伊吾(今新疆哈密)。

伊吾附近有一个高昌国(今吐鲁番),国王名叫鞠文泰。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马上派人请玄奘去讲解佛经。鞠文泰以殷勤的招待和优厚的待遇,来挽留玄奘定居在高昌。但是,玄奘决心要去印度取经。鞠文泰深为感动,就和玄奘结为异姓兄弟,并且写了24封亲笔信,给沿途24国的国王,以便玄奘过境时能得到照顾。临走时鞠文泰还替他准备了30匹骏马和25位随从人员,并让他们带上足够旅行20年所应用的物品。

玄奘一行历尽千辛万苦,越过葱岭,来到了素叶城(今苏联吉尔吉斯共和国);又经过现在的阿富汗地区,于公元28年到达北印度。

玄奘在迦湿弥罗国(今克什米尔)苦学了两年,把佛教徒第四次结集的30万颂(当时印度用梵文写的韵文,每两行押一次韵,叫做一“颂”)佛经全部读完,总共学了96万字的佛教典籍;而且还学会了《声明学》(古印度的语言文字学)和《因明学》(古印度的逻辑学)。

两年之后,玄奘开始作全印度的旅行,访问佛教古迹,向名师学习。

他们离开了迦湿弥罗国以后,向西南走了700多里,又折向东南走了400多里后遇到一个学识丰富的婆罗门学者。玄奘留了下来,向他学习了一个多月。以后,玄奘进入中印度的大国——阉若鞠国,在戒日王的首都曲女城,访问了许多名寺高僧。三个月后,离开了那里,乘船在印度河上航行。

玄奘他们又向东走了2500里,经过四个国家,来到释迦牟尼曾经讲过二十年教义的圣迹——园。接着,走了800多里,来到释迦牟尼的父亲净饭王的宫殿参观。再走1000多里,到释迦牟尼得道后第一次讲解佛法的鹿野寺访问。之后,走到伽耶城(今印度比哈尔邦),向当年释迦牟尼的修道处——一株古老的菩提树顶礼膜拜。

后来,玄奘来到了印度的最高学府——那烂陀寺。那烂陀寺的长老是年老德劭的戒贤法师。经过戒贤法师的严格考查,决定把“三藏法师”的称号授于玄奘。原来,佛教法师的称号,是根据学识来决定等级的。在那烂陀寺学习的4000多名和尚中,精通20部经律论的有1000多人,精通30部经律论的有500多人;要精通50部经律论的,才能称为“三藏法师”。在那烂陀寺获得这种高贵称号的,当时只有九个。现在增加了玄奘,正好10人。因为玄奘是中国唐朝去的,所以人们都称他为大唐三藏法师。

玄奘在那烂陀寺学习了五年,又到印度各国有名的学者那里去游学,前后经过六年,到公元641年才回到那烂陀寺。戒日王来请那烂陀寺的高僧去参加辩论时,戒贤法师就派出了玄奘,终于取得了全胜。从此,玄奘名扬全印度。

玄奘载誉归国时,带回了佛经657部,佛的舍利(释迦牟尼的骨灰)150粒,高三尺五寸的释迦牟尼金质塑像一座,以及其他金质、银质的佛像许多座和花果种子等。公元645年玄奘返回长安。长安居民纷纷出城欢迎,唐太宗李世民亲自在洛阳接见。玄奘不愿做官,决心把印度带来的佛经译成汉文。他还把途经5万里、历时17年的所见所闻写成了一本《大唐西域记》,对中国和中亚、印度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前所未有的杰出贡献。公元653年,日本和尚道昭来到长安,拜玄奘为师。从此,又为佛教的传播和中日的友谊作出了重大贡献。

公元664年二月初五的半夜,玄奘在紧张的翻译工作中猝然逝世。唐高宗李治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非常悲痛。他十分感叹地说:“从此,僧侣们失去了导师,佛教中失去了栋梁,而朕(我)失去了国宝!失去了国宝!”

玄奘火化后的遗骨,珍藏在樊州(今西安市南)的佛塔里。后来,佛塔毁坏了,遗骨不知去向,直到1943年,才在南京市中华门外三藏殿的石函中找到。同时,还发现了许多当时的佛像、香炉、烛台、金银宝石、悲翠玉器、珊瑚、古代钱币等。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现在分别收藏在南京、北京、天津、广州和成都的佛教寺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