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通史(第三卷)
10888300000012

第12章 迦梨陀娑的不朽诗剧

迦梨陀娑不仅是印度梵语文学中最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享誉世界的作家。他的长诗《罗怙世系》、《云使》和诗剧《沙恭达罗》、《优哩婆湿》既是印度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也是世界文学天空中光彩夺目的星体。

迦梨陀娑生活在公元5世纪印度笈多王朝时期,关于这位大诗人的生平事迹,因缺少资料,至今还是个谜。只知道他大概出生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一个婆罗门(印度古代的僧侣贵族,世代以传教等为专业)家庭里。

他一生写了不少作品,最有名的是他用古印度文言(即梵文)写的七幕诗剧《沙恭达罗》。

“沙恭达罗”即“孔雀女”的意思。诗剧描写的是国王豆扇陀和沙恭达罗的故事。

一天,豆扇陀率领一队仆从到城外去打猎。他为了追逐一只小鹿,只身骑马奔驰到很远的地方。在那里,意外地遇见了年轻美貌的修女沙恭达罗。两人一见倾心,私下成了亲。豆扇陀临别时,指着天地发誓,并留下一只宝石戒指作为纪念,声称回宫以后立即来迎娶沙恭达罗。

沙恭达罗日盼夜等,不见国王身影。她朝思暮想,神思恍惚,得罪了一位仙人。仙人大怒,发出诅咒,说她的情人一定会把她忘掉,只有当他看到自己留下的纪念品时才能恢复记忆。

不久,沙恭达罗生了孩子,等了几年,她抱着孩子和送亲的人一起到城里王宫里去找国王。在路上,她一时疏忽,竟把国王赠给她的宝石戒指遗失了。到了宫里,国王果然不认识她,并且恶毒地诬蔑她是荡妇。当国王被沙恭达罗和送亲的人驳得理屈词穷时,他竟耍赖道:“我欺骗她又会怎样呢?”

沙恭达罗没有被国王收留,回家又不行。在绝望中,她化成一道金光,被一位仙女接上天去了。

后来,一个渔夫在一条大鱼的肚子里找到了那只戒指,把它献给国王。国王一见戒指,立刻恢复了记忆,想起了沙恭达罗,悔恨交加。最后国王终于找到了沙恭达罗和她的儿子,夫妻父子团圆了。这个儿子后来继承了王位,而且是印度传说中最古的一个国王。

这个诗剧是从古典长诗《摩诃婆罗多》中取材的,写的虽然是国王豆扇陀和沙恭达罗的恋爱和婚姻故事,但反映了当时印度社会的生活面貌。诗剧对统治者的虚伪欺骗进行了揭露和暴露,对沙恭达罗这个天真善良、敢于抗争、渴望自由和幸福的少女,进行了热烈歌颂。这个诗剧千百年来一直受到印度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沙恭达罗》之所以时至今日仍享有世界性的声誉,就在于它将一个普通的题材、一个司空见惯的爱情故事,写得异常生动感人、真挚细腻,并使剧中的戏剧性和抒情性达到了高度而完美的结合。

迦梨陀娑不仅是一位大戏剧家,还是一位大诗人。他写的诗歌流传下来的共有四部。他的长篇抒情诗《云使》,共有115节,着重描写了一对夫妻生离死别的悲伤。诗中写一个被贬谪到南方山中的药叉(财神的奴仆)想念妻子。他仰望天空,托空中向北飘去的云雨带信给自己的妻子。他想象云雨经过的道路,想象云雨见到妻子时,妻子是如何忧伤。他托云雨向妻子转达自己的想念,并且安慰妻子说不久就可以团圆。诗歌想象丰富,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动人,是梵语古典文学中的杰作。

迦梨陀娑的诗篇和剧本,不但是印度古典文学中的不朽之作,而且是世界文学的光辉遗产。他的诗剧《沙恭达罗》和长诗《云使》,早在800年前就随着佛经传入我国,并很早就有藏文和汉文译本。1956年,他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许多国家举行了纪念他1500周年活动。当时我国首都北京还上演了他的诗剧《沙恭达罗》,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