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通史(第七卷)
10888200000015

第15章 “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由来

每年5月1日这天,世界各国的劳动者都要庄严地举行各种纪念活动,来庆祝自己的战斗节日——国际劳动节。

国际劳动节是美国芝加哥工人用鲜血换来的,那么它是怎么产生的呢?

19世纪末,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国家,逐步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在那黑暗的年代里,资本家用不断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美国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4~16个小时,有的甚至18个小时。尽管劳动时间这么长,他们还是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工人们知道,要争取生存的条件,只有靠大家团结起来,同资本家作坚决的斗争。因此,他们纷纷行动起来,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罢工运动。斗争的主要口号,就是要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在工人运动的强大压力下,美国国会被迫制定了八小时工作制的法律。然而,这项法律不过是一纸空文。资本家根本不去执行它,工人们还是从天亮干到天黑,处于水深火热的苦难之中。

工人们决定将这场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推向一个新的高潮。1884年10月,美国和加拿大的八个国际性和全国性的工人团体,在美国芝加哥举行了一次集会,决定于1886年5月1日举行总罢工,以更强大的压力,迫使资本家实施八小时工作制。

1886年5月1日终于来到了。这一天,美国两万多个企业的35万工人停工上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接着转入总罢工。参加示威和罢工的,不仅有美国的工人,而且有在美国的外籍工人。

在芝加哥,这一天有45000名工人涌上街头。火车停驶,商店关门,主要工业部门处于瘫痪状态。

罢工的浪潮一个接着一个,工人们斗争的烈火越燃越旺。5月8日,芝加哥政府当局撕下了“民主”的假面具,用暴力镇压工人。在一个工厂的集会上,警察当场开枪打死六个工人。这一流血事件,激起了全市工人的极大愤慨。

第二天晚上7点,3000名工人群众怀着沉痛和悲愤的心情,在一个广场上举行集会,追悼死难的工人兄弟,声讨政府当局的血腥暴行。

快10点钟的时候,大会即将结束,大多数工人群众已经离场。突然,近200名武装警察冲进了会场。

凶狠的警察马上冲进广场,抡起棍子,朝工人们的头上、身上打去。工人们奋起反抗,广场上顿时大乱。

“轰!”突然响起了一阵强烈的爆炸声。原来,早就埋伏在广场上的资本家走狗,竟丧心病狂地向人群投掷一颗炸弹。四名工人当场倒卧在血泊中牺牲。炸弹没有眼睛,把几名警察也炸死炸伤了。

这一下,使政府当局有了大规模镇压的借口。他们立即调动大批军警,疯狂地向工人群众开枪。结果,200多工人被打死打伤,更多的工人被逮捕起来。

资产阶级的报纸随即大造舆论,诬蔑提出八小时工作制的人是“投掷炸弹者”。政府当局一不做、二不休,把八名工人领袖交付法院,诬告他们犯了杀人罪。

陪审团主要是由大工厂的工头和监工组成的。出庭作证的,都是警察和被警察局收买的人。

检察官在读完起诉书后说道:“陪审团的先生们,应该把这些人判罪,拿他们来作榜样,绞死他们。这样,你们就挽救了我们的制度和我们的社会!”

面对敌人的残酷迫害,工人领袖们并没有屈服。他们在宣判前,正气凛然地警告法官说:“假如你们以为,把我们绞死就可以铲除工人运动,那么就绞死我们吧!你们在这里踩灭一粒火星,但在那里,你们的前后各处,烈火正在燃烧。这是来自地层的大火,你们永远无法把它扑灭!”

8月20日,法院判处七人绞刑,一人15年徒刑,受害者向州最高法院上诉,裁决是维持原则。后又试图向联邦最高法院上诉,回答是对此案拒绝审理。

判决宣布后,美国各地工人群众纷纷举行集会,表示强烈抗议,各国工人也接连举行抗议集会。但政府当局一意孤行,于次年11月杀害了其中四名工人领袖,三名改判无期徒刑。一名则死于狱中。

5月1日燃起的这场斗争烈火,迅速燃遍整个欧洲乃至其他各大洲。美国芝加哥工人的鲜血并没有白流。他们发动的总罢工,激发了全世界无产者和劳动人民的战斗热情。

在美国工人阶级的坚决斗争下,在世界进步舆论的广泛支持下,一个月后,美国近20万工人终于争得了八小时工作制的权利。

1889年7月14日,是法国资产阶级攻破巴士底狱10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由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黎隆重开幕。在这次大会上,成立了第二国际。

大会根据法国一位代表的提议,通过了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决议:把1886年5月1日美国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立法的斗争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决议号召:每年5月1日,各国的工人阶级都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要求执政当局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1890年5月1日,是巴黎大会通过上述决议后来到的第一个国际劳动节。这一天,在法国、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瑞典和美国的许多城市,同时举行了规模空前浩大的示威游行。

英国的示威游行,是在5月4日开始的(当时英国和德国定于每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天庆祝国际劳动节。1890年5月4日是星期天)。在伦敦,有20万工人参加了这一活动。70高龄的恩格斯,也参加了英国工人的游行行列。以后连续三年的5月1日,年迈的恩格斯都和工人们一起参加庆祝这个光辉节日的活动。

在中国,革命先驱李大钊于1920年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介绍“五一”国际劳动节由来的文章。就在这一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举行了群众性的集会。解放以后,我国正式决定,每年5月1日庆祝国际劳动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