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是一种血管反应性皮肤病。临床皮肤以黏膜的局限性、暂时性、瘙痒性潮红斑和风团为特征。特点是皮肤上出现瘙痒性风团,发无定处,骤起骤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季节,药物、食物、吸入物、感染、物理刺激、昆虫叮咬等因素均可诱发。某些系统性疾病也可伴发。但多数患者原因不明。
临床常按病程、病因或形态学将荨麻疹分为急性和慢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日光性荨麻疹、物理性荨麻疹、特发性荨麻疹等。
按发病机制又可分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荨麻疹、特发性荨麻疹。预防荨麻疹在于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对病因明确而又无法避免者可预防性服用药物,寒冷性荨麻疹者应避免游泳。中医将荨麻疹分4 种类型辨证治疗。
1.风寒型表现为皮疹色淡,遇风寒则起,得暖则消,舌淡苔白,脉浮紧。治疗时宜以疏风散寒为主。
2. 风热型表现为皮疹色红,灼热瘙痒,遇热加重,得冷则轻,伴有发热、恶风、咽喉肿痛,口渴心烦,舌红苔黄。治疗时宜以清热疏风为主。
3.胃肠湿热型此型相当于胃肠型荨麻疹。
治疗时宜以通腑泄热为主。
4.气血亏虚型此型相当于慢性荨麻疹,常伴有饮食不香,睡眠不佳,神惫力乏,脉细。治疗时宜以补气养血,佐以散风为主。采用食疗药膳也应依据以上辨证施治。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补益食疗药膳方。
桂芍姜枣粥
“原料”桂枝、白芍、生姜、甘草各5 克,大枣5 颗,白米100 克。
“功效”本品具有疏风散寒之功效,适于皮疹色白、遇冷或风吹则加剧的风寒外袭型荨麻疹患者食用。
“做法”将桂枝、白芍、生姜、甘草及大枣一起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煎熬,每半小时取煎汁1 次,然后再添加适量清水继续煎熬,总共取3 次煎好的药汁。将3 次取的药汁合并,倒入淘洗干净的白米熬成稀粥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各食1 次。
二仙乌鸡汤
“原料”乌鸡1 只,仙茅、仙灵脾各10克,当归、丹皮、巴戟天各5 克,葱、姜、料酒、食盐、花椒、大料各适量。
“功效”本品适于妇女月经期出现的荨麻疹患者食用。
“做法”将乌鸡宰杀、去毛及内脏后洗净,将仙茅、仙灵脾、当归、丹皮、巴戟天一起装入纱布袋中,将袋口扎紧,与乌鸡一起放入锅内,加入葱、姜、料酒、食盐、花椒、大料等各味调料及适量清水用旺火烧沸后,改用小火煨炖至鸡肉熟烂,去除药袋,最后加入味精调味即可。
“用法”饮汤、食鸡肉,分2 天食用完。每周1 次。
醋姜汤
“原料”姜50 克,醋半碗,红糖100 克。
“功效”本品具有活血消肿、散寒止痒之功效,适于因食鱼蟹等引起的荨麻疹瘙痒难忍的患者食用。
“做法”将以上3 味一起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煎熬成汤即可。
“用法”去渣温饮。每次1 小杯,每日2~3 次。
香蕉仁泥
“原料”香蕉2 根,桃仁15 克。
“功效”本品具有疏风散瘀、润肠通便之功效,适于荨麻疹伴大便干结难下的患者食用。
“做法”将香蕉去皮后与桃仁一起捣烂调匀即可。
“用法”每日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