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指站立时胃的位置低于正常部位,胃的下缘达到盆腔或胃小弯弧线最低点。临床上表现出一系列消化道症状,如腹胀、上腹部疼痛(无周期性及节律性,疼痛性质与轻重程度变化较大)、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偶有便秘、腹泻或交替性腹泻及便秘。其病因是多方面的,如体型瘦长、腹压减弱、膈胃韧带松弛等。
中医学认为,胃下垂主要是由于中气虚弱、升举无力,或先天元气不足,或久病体虚等引发的。因此,采用饮食调理宜选用补中益气、甘淡养胃之品,尤其要注意少食多餐,避免饥饱无度,且饮食必须营养丰富和易于消化,可选用羊肉、鸡肉、山芋、红枣等。切忌一次饮用大量茶水,以免进一步损伤已经虚弱的中焦,应适当控制茶水的摄入量。适量饮酒能推动气血上行,患者不妨每日饮用少许黄酒,但有上消化道反复出血病史,或同时患有肝病者,或酒精过敏者忌用。
下面推荐一些食疗方,供参考选用。
葱白羊骨粥
“原料”羊脊骨1 具,葱白3 根,粳米50克,清水、盐各适量。
“功效”本品具有补虚益气、温中之功效,适用于先天不足、身体虚弱的胃下垂患者。
“做法”先将羊脊骨敲碎后放入锅内,加5 碗清水煎煮1 小时。将淘洗干净的粳米与洗净切碎的葱白一同放入羊脊骨汤中熬煮成粥,加入盐等调料调味后即可。
“用法”每日1 剂,分次食完,连食5 日。
鸡羊肉馄饨
“原料”鸡肉200 克,嫩肥羊肉200 克,生姜15 克,盐、黄酒等适量。
“功效”本品适用于胃下垂患者。
“做法”先将鸡肉、羊肉洗净后剁成肉馅,将生姜洗净后切碎。然后加入盐、黄酒将生姜、肉馅拌匀,再用平常方法包成馄饨,煮熟即可。
“用法”食馄饨、喝汤,可常食。
“提示”内热盛者忌用。
黄芪炖乌鸡
“原料”雄乌鸡1 只,黄芪30 克,清水、料酒、盐、味精等各适量。
“功效”本品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之功效,适用于身体消瘦的胃下垂患者。
“做法”先将乌鸡宰杀后,去除内脏并洗净,将黄芪放入鸡腹内用线缝好。然后将处理好的乌鸡放入大砂锅,加入适量清水用文火炖至鸡肉极熟烂,再加入盐、味精等调料调味即可。
“用法”空腹饮汤食肉,分几次吃完,连食7 只鸡。
人参白酒
“原料”人参30 克,白酒500 毫升。
“功效”本品适用于虚寒气陷型胃下垂患者。
“做法”将人参、白酒置入瓮中密封保存1 个月即可。
“用法”每日1 次,早饭后饮10 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