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最具影响性的文坛巨匠(1)
10883700000015

第15章 齐白石(2)

他三十岁以后,画像画了几年,附近百来里地的范围以内,差不多跑遍了东西南北。乡里的人,都知道芝木匠改行做了画匠,说他画的画,比雕的花还好。生意越做越多,收入也越来越丰,家里靠他这门手艺,光景就有了转机,母亲紧皱了半辈子的眉毛,到这时才慢慢地放开了。祖母也笑着对他说:“阿芝!你倒没有亏负了这支笔,从前我说过,哪见文章锅里煮,现在我看见你的画,却在锅里煮了!”他知道祖母是说的高兴话,就画了几幅画,又写了一张横幅,题了“甑屋”两个大字,意思是:“可以吃得饱啦,不致于像以前锅里空空的了。”

一九○○年,齐白石三十八岁。湘潭县城内,住着一位江西盐商,是个大财主,他逛了一次衡山七十二峰,以为这是天下第一胜景,想请人画个南岳全图,作为他游山的纪念。朋友介绍白石去应征,他很经意地画成六尺中堂十二幅。他为了凑合盐商的意思,着色特别浓重,十二幅画,光是石绿一色,足足地用了二斤,这真是一个笑柄。盐商看了,却是十分满意,送了他三百二十两银子。这三百二十两,在那时是一个了不起的数目,人家听了,吐吐舌头说:“这还了得,画画真可以发财啦!”因为这一次画,他得了这样的高价,传遍了湘潭附近各县,从此他卖画的名声,就大了起来。生意也就益发的多了。

白石住的星斗塘老屋,房子本来很小,这几年,家里添了好多人口,显得更见狭窄了。他拿回了三百二十两银子。就想另外找一所住房,恰巧离白石铺不远的狮子口,在莲花寨下面,有所梅公祠,附近还有几十亩祠堂的祭田,正在招人典租,索价八百两银子,他很想把它承典过来,只是没有这些银子。白石有一个朋友,是种田的,愿意典祠堂的祭田,于是白石出三百二十两,典住祠堂房屋,他出四百八十两,典种祠堂祭田。事情办妥,白石就同妻子陈春群,带着两个儿子,两个女儿,搬到梅公祠去住了。莲花寨离馀霞岭,有二十来里地,一望都是梅花,他把住的梅公祠,取名百梅书屋。

齐白石在四十岁以前,没有出过远门,来来往往,都在湘潭附近各地。而且到了一地,也不过稍稍勾留,少则十天半月,至多三五个月。得到一点润笔的钱,就拿回家去,奉养老亲,抚育妻子。他不希望发什么财,只图糊住了一家老小的嘴,于愿已足,并不作远游之想。那年秋天,朋友夏午诒由翰林改官陕西,从西安来信,叫白石去教他的如夫人姚无双学画,知道白石是靠作画刻印的润资度日的,就把束惰和旅费,都汇寄给白石。

一九○三年,白石四十一岁。在西安住了三个来月,夏午诒要进京谋求差事,调省江西,邀白石同行。樊樊山告诉白石:他五月中也要进京,慈禧太后喜欢绘画,宫内有位云南籍的寡妇缪素筠,给太后代笔,吃的是六品俸,他可以在太后面前推荐白石,也许能够弄个六七品的官衔。白石笑着说:“我是没见过世面的人,叫我去当内廷供奉,怎么能行呢?我没有别的打算,只想卖卖画,刻刻印章,凭着这一双劳苦的手,积蓄得三二千两银子,带回家去,够我一生吃喝,也就心满意足了。”夏午诒说:“京城里遍地是银子,有本领的人,俯拾即是,三二千两银子,算得了什么!濒生当了内廷供奉,在外头照常可以卖画刻印,还怕不够你一生吃喝吗?”白石听他们都是官场口吻,不便接口,只好相对无言了。

白石进了京城,住在宣武门外北半截胡同夏午诒家,每天教无双学画以外,应了朋友的介绍,卖画刻印章。闲暇时候,常去逛琉璃厂,看看古玩字画。也到大栅栏一带去听听戏。

白石无意奔朝廷谋事做官,在京城住了一段时日便离开了。但到了1917年,家张一带闹兵乱匪患,他不得已第二次到北京避难。这一次,却是他定居北京的开始。

有一次,他到一个大官家去应酬,满座都是阔人,他们看他衣服穿得平常,又无熟友周旋,谁都不来理睬。他窘了半天,自悔不该贸然而来,讨此没趣。想不到京剧大师梅兰芳来了,对白石很恭敬地寒暄了一阵,座客大为惊讶,才有人来和白石敷衍,白石的面子,总算圆了回来。事后,他很经意地画了一幅《雪中送炭图》,送给梅兰芳,题了一诗,有句话:而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

后来,梅兰芳还跟齐白石学画花鸟虫鱼。学了不久,梅兰芳已画得非常生动。

抗日战争期间,北平沦陷。齐白石深居简出,很少与人往来,但是登门求见的人,非常之多。敌伪的大小头子,也有不少来找他的,请他吃饭,送他东西,跟他拉交情,图接近,甚至要求他跟他们一起照相,或是叫他去参加什么盛典,他总是婉辞拒绝,不出大门一步。他们的任何圈套,都是枉费心机。他怕他们纠缠不休,懒得跟他们多说废话,干脆在大门上贴一张纸条,写了十二个大字:“白石老人心病复发,停止见客。”他原来确实是有点心脏病的,并不严重,就借此为名,避免与他们接近。“心病”两字,另有含义,他自谓用得很是恰当。只因物价上涨,开支增加,不靠卖画刻印,无法维持生活,不得不在纸条上,补写了几句:“若关作画刻印,请由南纸店接办。”那时,囤积倒把的奸商,非常之多,他们发了财,都想弄点字画,挂在家里,装装门面,他的生意,简直是忙不过来。

有一天,忽有几个日本宪兵,来到他家,看门人尹春如拦阻不及,他们已直闯进来,嘴里说着不甚清楚的中国话,说是:“要找齐老头儿。”白石坐在正间的藤椅子上,一声不响,看他们究竟要干些什么,他们问他话,他装得好像一点都听不见,他们近他身,他只装没有看见,他们叽哩咕噜,说了一些他听不懂的话,也就没精打采地走了。事后,有人说:“这是日军特务,派来吓唬人的。”也有人说:“是几个喝醉的酒鬼,存心来捣乱的。”白石也不问其究意如何,只嘱咐尹春如,以后门户,要加倍小心,不可再疏忽,吃此虚惊。

抗战结束时,“法币”几乎成了废纸,一个烧饼,卖十万元,一个最次的小面包,卖二十万元,去饭馆吃一顿,总得千万元以上,真是骇人听闻。接着改换了“金圆券”,一圆折合“法币”三百万元,刚出现时,好像重病的人,缓过一口气,但一眨眼间,物价的涨风,一日千变,比了“法币”,更是有加无已。囤积倒把的人,街头巷尾,触目皆是。他们异想天开,把他的画,也当做货物一样,囤积起来。拿着一堆废纸似的“金圆券”,订他的画件,一订就是几十张几百张。他案头积纸如山,看着不免心惊肉跳。朋友跟他开玩笑,说:“看这样子,真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了。”实则他耗了不少心血,费了不少腕力,换得的票子,有时一张画还买不到几个烧饼,已年近90岁哪有许多精神?只得叹一口气,挂出“暂停收件”的告白了。

1949年1月30日,北平和平解放,真正实现了齐白石所渴望的安康太平。春天,他转交了一封湘潭老乡写给毛泽东的信。

没想到,毛泽东很快派人送来了向他问候的复信。接着,齐白石被选为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89岁的老人,感觉到这是个与以前完全不同的崭新社会。再次将陆游的“已卜余年见太平”的诗句写成条幅,以表现他欢快的心情。又刻朱、白文两方毛泽东名章,托艾青转赠毛泽东。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定都北平,改北平为北京。1950年3月,毛泽东派章士钊约请齐白石到中南海丰泽园晤座、赏花。是时,园中两株高大的海棠,花开正盛。朱德副主席亦在座。他们一起谈了很多话。毛泽东留客人共进晚餐。齐白石听着毛泽东那浓重的乡音,看着那和蔼的面容,备感亲切。回家后,捡珍藏的端砚、歙砚、圆砚各一方送与毛泽东。10月又将自己两年得意之作:1973年写的“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篆书联和1941年画的雄立的巨鹰,加题上下款,呈送毛泽东。毛皆报以丰厚润金。

建国后,人民政府给予齐白石崇高的地位和荣誉。1950年4月,徐悲鸿任新成立的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仍聘齐白石为名誉教授;1953年当选为全国美协主席;1954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1957年任命为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1953年,在齐白石寿诞之日,文化部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称号。在颁发的荣誉状上写道:“齐白石先生是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在中国美术创造上有卓越的贡献。”周恩来总理和国内文化界著名人士都前来向他祝贺。1955年,政府又拨专款为齐白石买下鼓楼大街雨儿胡同的一座旧王府宅院,修葺一新。冬天齐白石搬入新居。后因管理不善,老人起居生活不习惯,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又搬回跨车胡同15号。为此齐白石曾有诗云:“暮年逢盛世,搭帮好总理,老骥珍伏枥,报国志千里。”对政府为他作的一切是深怀感激之情。

安逸的生活,舒畅的心情,使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中仍能保持旺盛的创造力。1952年应邀到颐和园拍摄电影,晤汪霭士、梅兰芳。拍完电影,梅兰芳讲鸽子的习性,又放飞了8只鸽子在空中盘旋。齐白石仔细观察。回家后又亲自养鸽子以观察其动态。弟子胡橐曾拿毕加索画的鸽子给他参考。齐白石说:“他画鸽子飞时要画出翅膀的振动。我画鸽子飞时,画翅膀不振动但要在不振动里看出振动来。”后来他画“丈二匹”大幅《百花与和平鸽》向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献礼。

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荣誉奖状、一枚金质奖章和500万法郎(人民币3.5万元)授予齐白石。9月1日,首都隆重举行授奖仪式。郭沫若主持大会,文化部长茅盾代表世界和平理事会国际和平奖金评议委员会,将奖金亲自授予齐白石。并代为宣读颂词:“把国际和平奖金授予齐白石先生的决定,不仅是根据这位画家在艺术领域中获得的高度成就,更重要的是由于他毕生颂扬的美丽和平的境界,以及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善良愿望,在全世界得到了共鸣。”

1957年春,齐白石衰象渐加,行为不便。毛泽东曾派秘书田家英来慰问,并劝其“节劳少见宾客”“静居休养”。5、6月间坐着政府送的安藤轮椅,游陶然亭公园。天天念叨着要回湘潭老家。9月15日精神恍惚,16日病情加重,送北京医院,下午6时40分与世长辞。17日在北京医院入殓。遵老人生前所嘱,将两块刻着齐白石籍贯、姓名的石章和他使用30多年的红漆手杖,一并放入他自己设计的湖南杉木棺中。移灵嘉兴寺殡仪馆。

9月21日,各界吊唁人士络绎不绝,挽诗、挽联、花圈无计其数。全国美术家协会挽联云:“抱松乔习性,守金石行操,峥嵘九七春秋,不愧劳动人民本色;抒稻黍风情,写鱼虫风趣,灼烁新群时代,平添和平事业光辉。”9月22日举行公祭。郭沫若主祭,周恩来、陈毅、林伯渠、董必武、陈叔亮、周扬、茅盾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齐白石生前好友,门生及国际友人四百余众参加公祭。祭毕,齐白石灵车在数十辆护送汽车和夹道人群中缓缓开往西郊魏公村湖南公墓,葬于胡氏夫人墓左侧。墓前伫立花岗岩碑,上写着齐白石自题的:“湘潭齐白石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