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机遇成就人生(人生高起点:卓越人生素质培养文库)
10883200000015

第15章 在冒险中猎取成功机遇(2)

一般人会这样认为,尝试的前提是“冒险”。美国人推崇“冒险”精神,认为做事情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主张在稳重决策的同时,还必须有一点儿“冒险”精神。无疑,冒险能激发创新、拼搏精神,大大鼓舞人们的士气。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美国玛丽·凯化妆品公司的创始人玛丽·凯的奋斗故事中得到一些经验和启发。她就这样认为:制造冒险气氛要从公司的最高领导做起。假如一家公司的总经理没有冒险精神,那么你很可能在该公司里看不到冒险精神。这是一种自上而下潜移默化的特点;总经理要是放手让其他经理人员去冒险,后者同样会放手让自己手下的人员去冒险。这样,每一个经理在自己的范围内都是决策人。如果两名经理意见不一,上级经理则支持有能力做出决定的那位经理。当然,也有这样的时候:一位经理做出的决定最终被证明是错误的。在鼓励经理们冒险的公司中,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在玛丽·凯化妆品公司,流行着一句最适用于公司经理们的格言:‘失败是成功之母。’我认为,放手让人们去冒险,并允许他们在冒险时犯错误,这一点十分重要。这是一条促使他们进步并富有创新精神的最好途径。

我首次举办玛丽·凯化妆品展销时砸了锅。我当时急于想证明可以在三五成群的女子中销售我们的护肤品,我希望自己举办的展销大获成功。但是那天晚上我统共只卖了一块五毛钱。离开展销地点后,我驱车拐过一个角落,伏在方向盘上哭了起来。“那些人究竟怎么了?

”我问自己。“她们为什么不买这种奇妙的护肤品?”一阵恐惧掠过我的脑际。我的第一个反应便是怀疑自己在公司里的新的冒险。我之所以忧心忡忡,是因为我把毕生的积蓄全部投入了公司。我对着镜子问自己,“玛丽·凯,你究竟错在哪里?”这一问却使我恍然大悟——我竟然从来没想过请人定货。我忘记了向外发定货单,而只是指望那些女人会自动来买东西!你可以判定,我在第二次举行化妆品展销时没有重犯上述错误。

是的,我失败了,而且几度忧心忡忡。但是分析了前因后果之后,我从失败中汲取了教训。我数千次向玛丽·凯公司的人讲述这段往事。我要他们知道,我首次举行化妆品展销时砸了锅,但是我并没有因此而罢休。我们这次失败是后来的成功之母。我确信生活就是一系列的尝试和失败,我们只是偶尔获得成功。重要的是要不断地尝试,勇于冒险。

我们对拒绝采纳不合理的建议十分谨慎,因为我们深知,人们对自己的建议十分谨慎,我们还深知,人们对自己的建议遭到拒绝是多么敏感。批评雇员提建议的公司,最终将挫伤雇员的自尊心,使他们从此不再提出任何建议。由于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总是给提建议的人写信,表示感谢。年龄和冒险精神之间,存在一种关联。经验越丰富,人就越谨慎;财富越多,人就越想求稳,这是人性的基本组成部分。你这辈子获得的成功越多,就越想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虽然你还是原来的你,但是你发现自己已经变得不那么愿意承担风险,也不那么争强好胜了。你可能发现自己身上增添了不少循规蹈矩、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倾向。这是很危险的。因此,如果你身上还残留有不少的冒险精神,你就不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对企业——特别是现代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行业——来说,规避风险往往会带来致命的伤害。在当今世界,又有哪一个行业的技术发展不迅猛呢?

诚然,冒险的资格越老,就越应该鼓励自己创新和冒险。绝大部分人都意识到了这项义不容辞的责任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往往意识不到,自己对风险已经变得不那么乐意承受了。

一辈子规避风险、害怕失败的人,不仅自欺欺人,而且还欺骗了他周围的人,使自己和发展进取的大好机遇无缘。他们不仅剥夺了自己成功的机遇,而且还注定了他不可能正常的走完人生的路。

失败是你玩冒险游戏应付的代价。你必须正视失败。当然,谁也不想经常失败。要确知哪些风险该冒,哪些风险不该冒,先了解事实是远远不够

的。你必须了解你自己。你必须意识到,你是通过害怕和野心这两片镜片,来观察和评估风险的,而那两块镜片下反映出来的东西,并不是永远不走样的。在决定下注的时间地点之前,一定要认真考虑你自己这个因素,包括你在人生奋斗中所处的确切位置,以及那个位置对你的思维所产生的影响。

但是注是一定要下的,即使你知道有可能输。而且一旦筹码落地,你就不能再想输了,要想着赢。

即使你下的注输了,你也不用过于灰心丧气。

“冒险”必定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在决策时就应该把这种代价考虑进去。总之,既要敢于“冒险”,又要尽量减少风险成本。这才是成功之道。

6摒弃过分谨慎,向未知挑战

未知孕育着希望,孕育着未来。我们所能经历的最难忘、最快乐、最美好的事物便是探索神秘的未知,这是所有艺术和科学的真正源泉。

自懂事之日起,我们就开始接受这样一种早期社会教育——父母和社会往往鼓励我们要行事谨慎,要控制自己的好奇心;他们提倡办事稳妥,反对冒险行事,或许我们至今还记得那些早期接受的训导:

“做事要三思而行”;

“不懂千万不要乱动”;

“不要去做任何没有任何把握的事情”;

……

这种早期的教育往往给我们幼小的心灵造成了一种心理障碍,致使我们在许多方面,无法达到自己的目标。回想一下那存在于世的伟人事迹,我们无不惊叹:他们都是勇于探索未知,并向未知做出挑战之人。著名的发明家爱因斯坦就是一个毕生探索未知世界的人。

其实,神秘的未知不仅是科学与艺术的源泉,也是人的发展与激情的源泉。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将未知与危险等同起来。他们认为,生活的目的不过是墨守成规,因循熟知的事物,因而他们总是希望知道自己走向哪里。只有那些莽撞之人才会冒险去探索生活的未知领域。

下面,我们具体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惧怕未知的行为,以便你可以对照这类行为重新审视自己:

总是喜欢吃一种固定口味的饭菜。而不愿品尝新的风味。

总是穿相同式样和颜色的衣服,从不试试新的式样,也不穿些其他不同的衣服。

每天翻阅相同的几份报纸杂志,从不接受任何不同观点。

总喜欢看同一类电影或电视片。

习惯了某一居住地之后就很难做出改变,害怕搬迁到新的地方。

对居住环境过于讲究,如果给你换上一个新的环境,如出差,你就会难以入睡。

拒绝交流信息,避免与不同或未知的东西打交道。

怕尝试一项新的活动,因为你怕自己干不好。你的嘴边总是挂着这么一句话:“我不会干这个,我就在旁边看看吧。”

强迫自己在学习或工作中取得成功。认为上司和同事对你的工作评语比自己从事工作的乐趣更为重要;因此为了追求成功,不去尝试新的未知事物;研究问题时,总是停留在自己所熟悉的领域;只想进行某种你知道将会成功的工作,而不愿冒失败的风险参加一种新的竞争。

避免接触任何你认为异常的人,不去试图了解这些人,不去和他们交谈,而仅仅在一旁谈论他们,给他们贴上一些贬义的标签,这样让自己免受因接触陌生事物带来的恐惧。

即使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也仍然死守,以此混日子。你并不是必须干它,而是由于害怕换一个新的工作会带来各种难以预测的未知因素。

勉强维持并不美满的婚姻,因为你害怕那种陌生的独身生活;你已经不记得结婚前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因而也不知道离婚之后自己的生活将会怎么样。

无论是度假,还是购物,你都喜欢去同一地方,因为一切都是熟悉的。

……

我们还可以举出许多其他类似的例子,但是这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的下一个问题是:你为何要固守这些“惧怕未知”的行为,而不到那奇妙的未知世界去漫游呢?也许你认为那样确实能给你带来很多“好处”,这些“好处”是你固守这些行为的强大心理支撑力,例如:由于你一直墨守成规,生活单调,你就永远不必独立思考;既然你已经有一个计划,那么遇事只要看看计划就行了,而不必动脑筋思考等等,但是,这种好处除了能使我们的生活走向呆板和麻木之外,还有什么呢?

因此,我们要消除对未知的惧怕心理。

关于这个问题,有关专家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具体的途径与办法,你不妨对照一试:

努力选择并尝试一些新事物。即使你仍留恋着熟悉的事物。如尽力结识更多的新朋友,多置身于一些新的环境,尝试一些新的工作,邀请一些观点不同、性格不一的人到家里来做客。多和你不大熟悉的客人交谈,不要只和你熟悉的朋友交谈,因为你对朋友已经太了解了。

不要再费心去为你做的每件事找借口。当别人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或那样做时,你并不一定要说出可信的理由,以使别人满意。其实,你决定做任何事情的理由都很简单——因为你想这样做。

试着冒点风险,使你解脱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如,上班时不一定非得要乘坐同一种方式的交通工具,每天早餐不一定总是吃同样的东西等。

设想一种美妙的情景——你要什么就有什么。你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如想像自己拥有一大笔钱,足够在几年内怎么也花不完。这时,你也许会发现,你原来设想的计划几乎都是可以实现的。

如果你不再惧怕面对未知世界,你同样可以获得这些东西。

试图做一件可能使你的生活发生剧变、但将对你有极大好处的冒险事情。如婚姻、工作或学习上的重大选择等。

每当你发现自己总是在回避未知事物时,问问自己:“如果我真的接触了这些未知事物,最糟糕的结果会是什么样?”仔细一想,其实并没什么,你对未知的恐惧,往往大于探索未知而产生的实际后果。

试着做一些看似愚蠢可笑的事情,或一些你觉得“不应该去做”的事情。当你真正做完之后,你也会发现这样并没什么愚蠢可笑和不该之处。

常常提醒自己,惧怕失败往往是惧怕别人对你的否定或讥讽。如果“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你便能够用自己的标准,而不是别人的标准评估你的行为。你衡量自己行为的标准,将不是你的能力是否高于或低于别人,而是你的能力不同于别人。

试着去做你一直以“我做不好”为借口而回避的事情。你可以用一个下午来绘画,让自己得到充分享受。即使你画出的画不很好,你也没有失败,因为你至少高高兴兴地度过了一个下午。你可以在家里尽情地唱歌,尽管你唱得并不太好。你可以到野外去拍照,尽管你并不懂得很多摄影技巧。

每当你发现自己正在回避未知时,马上自我警示。在内心里进行一场自我对话,告诉自己:在生活的具体关头不知道正在往哪儿走,这并没有什么值得忧虑的。要改变一种习惯,首先必须对其有所意识。

故意在某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失败。如果你输了一场网球,或画了一幅糟糕的画,你的个人价值是有所减少呢,还是没有变化?你是不是仍然可以从愉快的活动中获得乐趣?经历这些小小失败,你也许会找到一些更新更深的体验。

上述建议是消除惧怕未知心理的一些积极方法。总之,要消除这种心理,首先要重新审视你的自我回避行为,然后对自己以往的行为严肃地提出质疑,最后积极地向新的方向发展。试想一下,如果先于我们的那些伟大的发明家、探险家、先驱者都惧怕未知,我们今天面临的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历史表明,未知孕育着发展——社会和个人的进步。当我们摆脱一切世俗的羁绊,勇敢地探索神秘的未知世界时,我们已在跨入成功之门。

7敢作敢为,世界上没有做不成的事

成功青睐于敢冒风险的智者,对于那些缺乏胆量的人来说,只有在回忆中才会发现成功曾距离自己那么近!

有勇气承担命运的风险才是英雄好汉!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人不敢冒险,只求稳妥。

我们在此要考虑的是:在我们这一生中,在某些时候我们必须采取重大的和勇敢的行动,但这只是在仔细考虑这次冒险以及成功的可能之后才采取的行动。

生活中伟大的成功者在机遇降临时总愿一试身手。有趣的是,这类成功人士多数聪明能干,严于律己。

有这样一个人,头脑聪明、机智灵活。他一生几上几下,如果把他的成功和失败画成图形,那看起来肯定像阿尔卑斯山那样起伏不平。尽管他经常冒险,但奇怪的是他并非是人们所认为的那种赌鬼,例如,他从不去赌赛马,也不去拉斯维加斯赌博。

此君在飞机上同邻座的陌生人谈了一会儿话之后就给某个工程投资50万,这一工程像火箭一样升得快,但后来却像枯草那样垮下来;他曾坐着雇有司机的劳斯莱斯轿车到处兜风,但有一天他跑去向朋友借车,因为他已没钱购买从芝加哥到底特律的车票。幸运的是,他的成功多于失败。最后他住在一幢豪华的公寓里。

即使他侥幸成功了,但他这样不是绝不是敢作敢为,而是蛮干。

有许多人得到某个机遇时却退缩不前,因为这一机遇涉及到冒险。他有成功的潜力,但是如果他没有被迫这样做,他当时也许根本不会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着这样坚定的信心,去勇敢地走向成功之路。

我们中有太多的人都像这样。

世界上有许多人没意识到自己的潜力。过分谨慎就是其中最大的原因。

他们知道自己能干得更好,但他们从没有往前冲。同那些比他们成功的人相比,他们有同样的能力,但他们却甘愿屈居下风。他们看见机遇但不去抓住。他们看到老朋友成功了就纳闷为什么自己不行。他们有时也有一些“赚百万元的念头”,但就是不采取行动。

从很大程度上看,他们的问题是惰性,还有忧虑。

惰性指的是物体保持自身原有的运动状态的性质,不受外力作用就不会变化。惰性的原理也适用于人,也许,适用于你。要想在工作中取得很大的变化,也许得下大决心、花大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