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书学习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10871600000083

第83章 书淫

“书淫”形容嗜书成癖、读书入迷的人。

此典出自《晋书 皇甫谧传》:“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

皇甫谧(公元215~282年),字士安,幼名静,晋代安定人。是东汉灵帝时的太尉皇甫嵩的曾孙。

皇甫谧二十多岁时,还不爱学习,整天到处闲逛,玩起来毫无节制,有的人认为他是白痴。有时得到了瓜果,便去孝敬叔母任氏。任氏说:“《孝经》说:‘即使用牛、羊、猪等三牲来奉养长辈,也算不上真正的孝顺。’你今年已经二十多岁了,眼中没有礼教,心中不入善道,没有什么使我感到安慰的。”接着,任氏叹息说:“以前,孟母三迁,造就了孟子的仁德,曾父杀猪,对曾子进行教化。难道我居不择邻,对子女的教育存在漏洞吗?为什么你如此拙笨迟钝呢?修身养性,刻苦学习,归根到底是你自己受益,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于是,任氏在皇甫谧面前哭了起来。皇甫谧深受感动,从此他向同乡人席坦学习,勤苦不怠。由于生活贫寒,他亲自耕田种地,身边带着经书,边干农活边学习,终于掌握了各种典籍和诸子百家的著作。他把著书当作自己的事业,自称为“玄晏先生”。他著有《礼乐》、《圣真》等著作。后来,他得了风痹症,还是手不释卷,勤奋读书、写作。

有人劝皇甫谧说,应当传扬自己的名声,广交天下的朋友,以让自己能够做官。而皇甫谧认为,身居田野之中,也可以领略尧舜之道,何必出仕为官,追名逐利呢?为此,他写了《玄守论》,答谢友人的关心,同时也阐明自己的志向和观点。

所以,皇甫谧不去当官。他沉醉于典籍之中,废寝忘食地刻苦钻研,当时人称他为“书淫”。有的人劝他说,学习太用功了,会损伤精神,搞垮身体。而皇甫谧回答说:“早晨听到了真理,即使晚上死了,我也会心满意足的。何况人的寿命长短和气数都掌握在苍天手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