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现代生活百科
10868300000077

第77章 收藏指南(6)

车马器是古代车马上的饰件。车是王室贵族用来作战、狩猎的陆地交通工具,由车架、车舆、轮、轭四大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又包括若干部件——辕、衡、轴及其饰件。车又是由马驾驭的。为了显示威武和保护战马,又于马首或马背等处装饰若干饰件——马冠、当卢、节约、衔、镳和铜泡等。车马器中,苦和辖是用于车轴两端的饰件:衔,俗称马嚼子;镳与衔合用,饰于马颊上,同衔的两端大环相接;毂在车轮的正中,为辐所凑集贯接之物;轭是辕前用以扼制车马之颈的物件:銮铃是轭或衡上的饰物:当卢是马的首饰,饰于马的两眼之间;马冠是系于马额上的饰物:节约是马络头上带与带相交的饰件:铜泡系为络头各种带上的串饰;盖弓帽为车伞上的饰物,辕首饰为车辕首端的饰件:轴饰为舆与轮间轴上的饰件;踵饰为车辕尾端的装饰物,与辕首饰相对应。这些车马器实际上都是些体积不大、造型灵巧的青铜器件,有的部件还有镂空、镶金、错银等工艺,有的镶嵌绿松石,有的饰以精美的花纹。它们既是实用品,又是艺术品,颇具收藏价值。车马器在古物市场亦有所见,一般器件售价只在百元以上。因车马器未被更多的藏家看重,尚属非抢手之物,眼下正是投资购藏的良机。

青铜生产工具有用作耕田的耜,挖沟掘土用的耒,挖土、锄草用的镢,铲土锄草用的铲,用于开垦的锛,用于收割的镰,切割工具的锯、砍伐工具、刮削工具、挖槽打孔之具、穿孔之具铜锥、垂钓之具鱼钩等等。青铜生产工具在古物市场偶有所见,大都无铭文,价格也不高,私人购藏一些,未尝不可。

此外,藏家若有经济实力,还可通过拍卖会出资购买青铜爵、薰炉、灯、符节一类的文物。这类青铜器虽为小件,只要是真品,更具保值功能。

从1992年10月举行的北京国际拍卖会上获知,国内外收藏家对高品位小件青铜器的竞价是相当激烈的。在这次拍卖会上,一件商代铜戈以400美元起价,经买主之间竞争,投买人遂以3000美元成交。一件战国时期青铜剑以800美元起价,经过买主十个回合的竞价,最终以1万美元成交。拍卖品中还有一件西周铜爵,估价为1.1万至1.3万美元。数家投买人在开拍之前已看好此物,所以拍卖会便展开竞价。拍卖师以4000美元起价,旋即升至1.2万、1.3万、1.4万至1.7万:此时买主仍互不相让,以1.9万、2万、2.4万、2.5万、2.7万竞价,最终一买主以2.8万获得此物。此番风云角逐提示藏家,小件青铜器的投资潜力的确不可忽视。

七、熠熠生辉古铜镜

镜子古称“鉴”或“镜”。宋代因避宋太祖祖父赵敬的名讳,曾将“镜”字改为“照”,故铜镜也叫“铜鉴”和“照子”。我国商周时代的甲骨文中已出现了“鉴”字,字形像一个蹲坐的人侧面对着盆子照脸的模样。(孔子家语)中说:“明镜所以察形,往古所以知今。”进一步说明了镜的作用。

镜,在古铜器中属小巧古朴之品,而且又可在一个较小的空间展现出优美画像或纷繁有序的图形,故而颇受藏家喜爱。清乾嘉以后,金石考据学兴起,文人更倾心于古镜的收存与赏玩。江苏太仓有一位叫徐元润的文人,平生收集古镜精品百余面,多出自汉、唐两代。这些古镜,有的是他用自己的东西与朋友换来的,有的是他从占董商那里买来的。徐将其所存(少数为里人之物)分别注明尺寸、重量、铭文和其他特征,有的还与《宣和博古图》和《西清古鉴》相对照,加上自己的评价,著成《铜仙传》一书。书中对“透光镜”形成的原理、为何唐镜呈银白色等,均有创解。此后又出现了《藤花亭镜谱》、《小檀栾室镜形》、《古镜图录》、《浣花拜石轩镜铭集录》、《簋斋藏镜》、《岩窟藏镜》等有关铜镜的私家著述。其中,尤以梁上椿的《岩窟藏镜》和陈介祺的《簋斋藏镜》为好。此外,冯云鹏与冯云鹪合撰的《金石索》中也把铜鉴作为《金索》中之一类。

近代以来,随着考古学的发展,铜镜的收藏和鉴赏已经成为一个专项。藏者中,有的在收集各种铜器的同时,兼收古镜:有的则专收古镜,并着力于古镜的研究,专擅古镜的鉴赏。天津画家梁崎平生喜爱文房用品,兼而收藏汉镜,平日摩挲把玩,深得其趣:藏泉家邱思达以收藏古钱为主,同时也收集古镜,两者相互增进,鉴赏能力益强。当年,天津女一中有一位叫陈述的先生则以收藏古镜为主。他的古镜大都黑漆古色,品相极好,他自己便自然成了鉴赏铜镜的专家。解放以后,由于出土铜镜不断增多,在考古学家的队伍中也涌现一批鉴赏铜镜的专门人才。如多年鉴定文物的程长新对古镜作过精深的研究,学有所长,并发表过专著。湖南的周世荣、浙江的王士伦,以及朱士诫、苏健、侯鸿军等人,均对铜镜有独到的见解。

今天,我们对古镜的藏玩可分别从“稀”、“精”、“全”上着眼。

所谓稀,是指传世和出土极为稀少的铜镜种类。除战国和战国以前不同类型的铜镜,汉代和汉代以后也有纹饰图案较少见的铜镜。凡这类铜镜都是收藏者渴望得到的珍品,自然出价也高。比如,汉镜与战国镜相比,战国镜比汉镜稀见,汉镜中除极为特殊的品类,其收藏价值一般都不如战国镜。再比如,在收藏者看来,汉镜一般是品位很高的藏品,所以很多人热衷于搜罗汉镜。可是,汉镜也有稀见和常见之分。昭明镜、日光镜和规矩镜都是汉镜,但因流传在人们手中的太多了,因而也就不那不值钱了;而变形四叶纹镜和以浮雕手法表现主题纹饰的神兽镜、画像镜因比较少见,比起前者来,便显得贵重得多。还有这种情况:同一类型的镜子,纹饰大略相同,但有的或纹饰复杂一些,或稍稍有所变化,这种铜镜也值得珍视。

所谓精,是指制作精美、纹饰美观、品相甚佳的铜镜。譬如唐镜,因处在大唐时代,一般制作较精,但精中之精之品往往是不可多得的。“精中之精”是说唐镜中纹饰最美、制作最为精良的品类。其中不仅包括那些工艺考究的金银平脱镜、螺钿镜,也包括风乌透腿镜、双鸾衔绶镜等。这些铜镜均代表了唐代铸镜的最高水平。如果纹饰清晰,镜面光洁闪亮,又没有破损,那就是唐镜中的上品了。宋、金、元时代本来是铸镜工艺江河日下的时期,但这几个朝代也有代表其工艺特色的铜镜上品。像宋朝的人物故事镜、金朝的双鱼镜都是很有特色的,如果品相好,又很完整,也是颇有收藏价值的。除了看纹饰,还要看镜背的铭文,特别是汉镜和唐镜,配以图案的文字越多,越为收藏者所喜爱。因此,从总体上看,战国、汉朝和唐朝的铜镜价值较高:从每一面铜镜的自身特点来衡量,同一时代的东西,价值也各不相同,对此不能简单地、机械地看待。

所谓全,是指铜镜的藏品不要单一,要力求丰富多样。在有眼光的收藏者看来,汉、唐的铜镜精品固然宝贵,但汉、唐的镜鉴毕竟是断代之物,要全面浏览中国铜镜的发展脉络和各代不同的风格,还要广泛收罗汉、唐之外不同种类的铜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在多而全上下功夫。汉镜、唐镜有不同的品类,其它朝代的铜镜也有不同的品类。如宋镜不仅图案题材广,而且亚字形、带柄形镜增多;明镜虽没有更多的创新,但有杂宝镜、云龙镜等代表这一时代的铜镜品类。这类铜镜留传于世的为数不少,却往往被人忽略,有时竞混在废铜之中:售价也很低廉。收藏者应设法把它们收集到手,以充一品。笔者十分喜爱铜镜,尤喜汉镜、唐镜。然而在收藏汉唐铜镜的同时,也不遗余力地收集宋、明各代不同纹饰的铜镜。现在我既有汉代的四乳七曜镜、四乳四虺镜,唐代的海兽葡萄镜、雀绕花枝镜等,也保存着宋代不同样式的缠枝花草镜、带柄的龟鹤齐寿镜,明代的状元及第镜、为善最乐镜、送子镜。金镜中既有代表其时代特点的双鱼镜,也保存着这个朝代并非招人注目的“长命富贵”铭文镜。此外,还有几面清代的铜镜。这样一来,我的铜镜收藏品类自然就丰富起来,并且从中也看到我国铜镜在各个朝代的发展变化。

古镜中除了铜质的,还有铁质的、铅质的。另外还有石镜,皆称镜中异品,也应在收藏之列。铁镜非以照形,制作中之所以改铜而用铁,大多用于殉葬,有时上面还贴有金片,皆临时饰观,浸剔即脱。笔者收藏一面铁镜,上有斑斑红锈,红锈之中偶有金光闪亮,大概也是殉葬之物。铅镜也作为明器,镜面与铁镜一样,也有五色花纹。作为镜中一品,藏者不可弃之不问。至于石镜,《拾遗记》、《浔阳记》、《述异记》中偶或谈及,现已极为少见。

八、如何鉴别古镜赝品

古铜镜除了唐宋以来进行公开的仿造,民国以来也有出于牟利的目的有意识制作赝品的。但是,这种赝品数量极少,在铸造伪镜上下本钱的古董商更是少见,即使有,也远不像伪造古代稀有钱币那样挖空心思。这是因为:①铜镜品类较多,而且同一品类的铜镜就有成百上千的真品流传于世,同稀有古钱相比,其稀罕程度要低得多。伪造出的古镜赝品即使有人当成真品也不会出更高的价钱去购买。②中国的铜镜虽镜体不大,但纹饰纷繁。在区区不足20平方,厘米的镜背上,又饰纹又铸铭,而造出的古镜却远远不及一枚稀有古钱那样值钱,以赚钱为目的的古玩商是不会干这既费工费料又得不偿失的行当的。③铜镜的鉴藏比其他古物的鉴藏起步要晚,以往多年来还没有形成热潮,有时往往受到冷落,其“抢手程度”也不如古代钱币,因此在一些人眼里便显得不太值钱,古玩商们便也很少在伪造古镜上作文讲了。

然而,古镜中毕竟有赝品。尽管数量极少,也要引起重视,才不致上当。尤其提起注意的是,这些年来,古镜的收藏有“升温”的趋势。在这种新的信息面前,伪造古镜的行当也开始“升温”了。

新问世的古镜赝品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铜质粗劣、纹饰模糊而略为厚重的一类:二是纹饰清楚、闪亮发光的一类:三是作沁作旧酷似真品的“高仿”。一些贩子以专门兜售假古铜镜为业,他们或专卖假货,或将赝品混在真品中,招摇过市,公开叫卖。据笔者观察,当今古镜的赝品以唐海兽葡萄镜及战国三山镜、四山镜等居多,其“高仿”大都是直径较大,纹饰特殊(如人、马、牛之类,或杜撰的图案),但论其价格,往往比真品要低,而且急于售出,心情迫切。

如何辨别古镜赝品?第一,从纹饰上看,真镜大都清晰,而伪品纹饰线条粗壮。如伪造的海兽葡萄镜,纹饰突出,摸起来圪圪挞挞,看上去很不自然。第二,从铜质上看,真镜铜质较纯,并且按一定的合金比例:伪品主要是黄铜,又比较粗糙.因此表面上光洁度极差,给人以兀兀秃秃的感觉。若轻轻敲击,真品与伪品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声微而清者真,声浊而哄者赝”(《贮香小品》卷一)。第三,从锈色上看,真品大多清莹,尤其是传世的汉镜、唐镜,更是光鉴照人:有的古镜赝品属于“高仿”,因作伪者故意做出“黑漆古”,故也有光泽,但这种光泽是一种“贼亮”,看起来很不自然。真品有铜锈的多为出土之物,年远色滞;还有半银半青绿朱砂堆者,这主要是由于年深日久酿成青绿间或杂以红斑。古镜的伪品大多上着绿锈,但绿锈与镜体附着甚浅,浮而不实,用指甲使劲掐一下,就会刮落下来。

收藏古镜应尽量收集镜体完美的佳品。如果有破损或裂痕,就会降低古铜镜自身的价值。因此,收藏者在识别铜镜时还要细心观察其完美程度、是否有粘合的痕迹,听听发出的声音是否对头。有的铜镜出售者把破碎或缺损的铜镜焊粘在一起,甚至将缺损的地方用铜补上,再在补铜之处敷以铜锈,以次充好,对此收藏者不得不防。特别是对那些镜面不光滑、部分条块有绿锈的铜镜,一定要认真鉴别,看一看是自然生长的绿锈,还是故意添补的绿锈,这样才能“以质论价”。

九、古铜镜有仿品

50年代,铜镜鉴定家程长新到上海收藏家刘桂芝家购买铜镜。从铜镜的造型、纹饰和年款铭辞上看,皆为汉镜特征,但从镜体的质色看,却是银白闪亮,又像唐镜。收藏家固执地认为,此为唐镜,并说:“唐朝是不会仿汉镜的。”程先生经与上海博物馆同志商议,又作了认真观察,断定为唐代仿汉镜。

这件事告诉我们,自唐代以后,宫廷、民间仿古镜开始盛行。根据实物分析,仿古镜有各种样式,有的仿得逼真,有的仿得粗劣,这就为收藏者鉴藏铜镜提出了一个难题。

唐、宋以后各代为什么要仿照历史上流行的古镜呢?这主要是因为古玩收藏家或古玩店的老板嗜好仿古。他们欣赏古代铜镜别致的造型、精美的纹饰和各种吉祥的铭辞,不大喜爱当时铜镜流行的纹饰和造型,于是便请铸镜工匠按照古代铜镜的样式加以仿作,以供其使用、欣赏、收藏或馈赠亲友之用。这虽然与故意作假去赚取钱财的行为不能等量齐观,却也给今天的人们为一面古镜的断代带来了麻烦。例如有些古铜镜从纹饰图案上看纯属汉物,但从质地上看又与宋镜相似;有些古铜镜从铭文和铸镜工匠姓氏来看均为宋代之征,但从镜型、镜纽和黄中闪黄的铜质上看却为明代特征。所以,收藏者识别古镜必须谨慎从事,切不可麻痹大意。

怎样区分真品与仿制品呢?首先要从花纹、铭文和铜质上看。宋朝以后的仿镜多用汉唐铜镜直接翻摸,铸成的铜镜虽然镜型与汉唐相同,但纹饰、铭文模糊,线条不畅,缺少力度。即使纹理清楚,镜体的厚重、轻薄都不一样,铜质也不相同。一般情况下,“汉镜铜质银白闪灰,唐镜银白闪亮,宋镜铜质黄铜闪红,明镜黄铜闪白,清镜黄铜闪黄”(《铜镜鉴赏》)。除了用汉唐铜镜直接翻摸外,还有借助摹本仿照制模,铸成与古镜纹饰、铭文大同小异的铜镜。但与古镜的差异大都比较明显。如有的在纹饰上加一个、两个或四个十分显跟的楷字或行书字;有的在镜背上加刻边款、边饰或画押;也有的仿镜兼有两个时代的特征,自相矛盾,稍一分析,破绽就露了出来。笔者有两面铜镜,一面是仿汉规矩镜,不但镜体轻薄,纹路也显得板滞,而且呈明显的黄铜质地;另一面仿汉四乳四螭镜,纹路还比较清楚,但在左右各有一行书字。这些迹象明显地告诉我们,这两面镜子其实都是宋朝的仿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