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现代生活百科
10868300000020

第20章 茶道(19)

衡山县,是以衡山得名的。衡山,古称南岳,在今湖南衡山县西,山有七十二峰,以祝融、天柱、芙蓉、紫盖、石廪五峰为著。石廪峰产石廪茶,唐代诗人李群玉在《龙山人惠石廪方及团茶》诗中说:

“客有衡岳隐,遗予石廪茶;自云凌烟露,采掇春山芽。圭璧相压叠,积芳莫能加;碾成黄金粉,轻嫩如松花……一瓯拂昏昧,襟鬲开烦孥,顾渚与方山,诸人留品差;持瓯默吟咏,摇膝空咨嗟。”

由于诗人在品尝了石廪茶之后,感到它能“拂昏昧”、“开烦擎(纷杂的意思)”,因而对当时很多人关于湖州颐渚茶和福州方山茶的过高评价,感到不平。

此外,据清·高自位等所著的《南岳志》(1753年)说:

“茶,岳产特丰……煮以峰泉,味甘香,不减顾渚。”衡山还有一种被称为“衡岳上品”的闯林茶,据清·刘献廷《广阳杂记》说:

“衡山水月林主僧静音,馈余阗林茶一包……此茶出石罅中,乃鸟衔茶子堕罅中而生者,极不易得,衡岳之上品也,最能消胀。”(阗,音zuan,钻俗字)(2)茶陵县5.金州

在唐代,金州是有所谓贡茶的一个州,据《新唐书·地理志》说:“金州汉阴郡土贡:茶牙”。

(1)西城县

在唐代,西城县附近的紫阳县(今陕西紫阳县),产有紫阳茶。据清道光《紫阳县志》(1843年)说:

“紫阳茶,每岁充贡,陈者最佳,醒酒消食,清心明目……”

这里所说的“陈者最佳”是不对的,绿茶一般是越新越好,否则,色、香、味都要减弱,特别是在包装或贮藏条件不良的时候,更是如此。紫阳现在生产的名茶是“紫阳毛尖”,它是条形绿茶,以焕古滩(原名宦姑滩)桂花庄所产的毛尖品质最为名贵。

(2)安康县

6.梁州

(1)襄城县

(2)金牛县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陕西茶叶生产,从唐代以迄现在,都仅限于汉水流域,其他地区是不产茶的。陆羽这里所说的金州、梁州,其辖境便都在汉水流域。

(二)淮南茶区

1.光州

光山,在唐代是一个著名的产茶地。据清乾隆《光山县志》(1786年)说:

“……宋时光州所产片茶,有东首、浅山、薄侧等名,又于光山、固始并置茶场,则昔时亦产茶处也……”同《县志》又说:

“今县境不甚产茶,惟连康山有之,然品味不及闽、吴产远甚。”

2.义阳郡

义阳县,在今河南信阳市南。据民国《信阳县志》(1934年)说:

“本山产茶甚古,唐地理志义阳土贡品有茶,苏东坡谓淮南茶信阳第一……”

现信阳地区生产的针形绿茶信阳毛尖,仍是我国内销名茶之一,以信阳县东云山所产的品质最佳。

3.舒州

舒州,在今安徽舒城附近。舒城所产兰花茶,具有浓郁的兰花香。毛主席1955年曾亲自到该地视察,并发出“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的指示。

太湖县,相当今安徽太湖县地。北宋时代的舒州太湖茶场,是当时的十三茶场之一。到了清代,太湖县仍有产茶的记载,据清同治《太湖县志》(1872年)说:

“物产茶,饭茶多出上乡。”

潜山,是太湖县境内的一个山名,它和下面所说的又名为天柱山的潜山,并不是同一个山。这里的潜山,一名皖公山,又名皖山。据民国《潜山县志》(1920年)说:

“茶,以皖山为佳产。皖峰高矗云表,晓雾布漫……故其气味,不待薰焙,自然馨馥。而悬崖绝壁间有不种自生者,尤为难得,谷雨采贮,不减龙潭雀舌也。”

4.寿州

关于寿州的茶产情况,据清道光《寿州志》(1829年)说:

“唐、宋史志,皆云寿州产茶,盖以其时盛唐、霍山隶、寿州、隶安丰军也。今土人云:寿州向亦产茶,名云雾者最佳,可以消融积滞,蠲除沉疴……”

盛唐县,在今安徽六安县。六安茶,是唐代以来就为人所知的名茶之一。这里先简单谈一下六安茶当中的小岘春。

明·王象晋所著的《群芳谱》,曾列有六安州小岘春茶。后来,清雍正《六安州志》义赞赏地说六安州小岘春是“茶之极品”。六安州即今六安县,小岘,山名。所以名之为“小岘春”,当是取“六安茶起,小岘春至”之意。

又六安还产有提片、瓜片、梅片等片茶,驰名遐迩,松萝茶,也颇著名。

霍山,是指属于盛唐县的一个山名。霍山一名潜山,又名天柱山。

霍山黄芽是历史上名茶之一。据古代史书记载,“寿春之山有黄芽焉,可煮而饮。”这里所说的“寿春之山”,就指的是霍山,可以想见,霍山黄芽已久享盛名了。到了唐代,李肇所著的《国史补》,也把寿州“霍山之黄芽”列为唐代的名茶之一。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集解”里,当谈到唐代名茶时,也在“楚之茶”之中列有“寿州霍山之黄芽”。

霍山所产的天柱茶,在唐代是经常为诗人们所吟咏的,如唐薛能《谢刘相公寄天柱茶》诗,说天柱茶是:

“偷嫌曼倩桃无味,捣觉嫦娥药不香……”

又如唐秦韬玉《采茶歌》说:

“天柱香芽露香发,烂研瑟瑟穿获篾……老翠香尘下才热,搅时绕箸天云绿……”

六安茶是由明代才开始入贡的。据清康熙《六安州志》(1699年)说:

“茶……六安名亦最若。但自霍邑分治(霍山是自明弘洽七年即1494年由六安州境内分出来重新置县的)后,茶山数十处皆在霍。惟天竺山、齐头冲、杭石冲、源口四处为州境茶山,岁摘无几,较霍之男妇力作,歌声满谷……者,十不及一,乃人习而不察,尽目之为六安,殊不知霍享其实,六当其名耳。”

如上所说,六安茶之产于六安州的,还不及产于霍山县的十分之一。所以说是“霍享其实,六当其名”。但据清乾隆《霍山县志》(1749年)说:

“六安茶,六安与霍山所并产也,茶以六安名。当霍未建县已有贡额,故辖于州而名之。然亦纪实之词也。霍邑山多硗确,六安地广且饶,产茶实浮于霍……”

这里说的和《州志》所说就有矛盾,可能是纂修《霍山县志》的人考虑:如茶生产得多,则所担负的税负和贡茶也要相应增多,所以说出“六安……产茶实浮于霍”的话,实际上,《州志》说的情况,还是符合实际的。

5.蕲州

蕲州,是唐代的名茶产地之一。唐李肇《国史补》说:“蕲州有蕲门团黄”。到了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集解”里,当谈到唐代“楚之茶”时,也举出蕲州蕲门之团黄,这就说明这种茶也是一种派传已久的名茶。

另据清咸丰《蕲州志》(1852年)说:

“土产云雾茶,出仙人台,味最佳,诸茶莫及。”

黄梅县,相当今湖北黄梅县地。据清顺治《黄梅县志》(1660年)说:

“……距县七十里,更上日紫云山……及造其巅,坦夷宽旷,东西环拱……峰顶僧人每年植茶,名紫云茶。”

6.黄州

黄州在唐代以前就是一个有名的茶产地,州属的黄冈,又是一个采造贡茶的地方。到了宋代,黄冈依旧有茶入贡,王禹僻的《茶园十二韵》便是吟咏黄冈园里的贡茶的。今节引该涛的一些诗句如下:

“勤王修岁贡,晚驾过郊原;蔽芾余千本,青葱共一园……舌小侔黄雀,毛狞摘绿猿……缄滕防远道,进献趁头番……”

州属麻城县,相当今湖北麻城县地。

北宋乐史的《太平寰宇记》曾有麻城山原出茶的记载,北宋仁宗年间(1023年前后),在麻城一地所买的茶,竟达二十八万四千余斤。到了清代,麻城仍是一个产茶地方,据清光绪《麻城县志》(1876年)说:

“黄蘖山,在县东北九十五里,上产茶。”

又据民国《麻城县志续编》(1935年)说:

“……麻城产茶之山不一,以龟峰为最佳,山麓附近各地出产亦旺,而品稍逊……他如天台山、垒峰山,覆钟尖处所产均美……”

现已在麻城龟峰山海拔600—800米的东南沟、龟尾、柿坪山一带创制出特种绿茶——龟山岩绿。

(三)渐西茶区

1.湖州

湖州在唐代以前就是一个很有名的名茶产地。据《七之事》引南朝宋山谦之《吴兴记》说:“乌程县西二十里有温山,出御荈。”上讲中曾谈到乌程县所出的御荈,甚至可以上溯到三国吴孙皓的时代,可见湖州产茶,是由来已久的。唐代湖州的顾渚紫笋茶,是最负盛名的贡茶之一。

(1)长城县

长城县,是唐乾元年间(758—759)湖州的属县之一。

顾渚,山名。陆羽有《顾渚山记》一卷(一说为二卷),是有关顾渚山的一般记事的专著,今已失传。

顾渚紫笋茶,是以其“色紫而似笋”得名的,也是符合陆羽所说的“紫者上”、“笋者上”的。唐代顾渚紫笋茶是作为贡茶的,宋嘉泰《吴兴志》(1201年)在叙述唐代义兴(今宜兴)的贡茶情况以后,曾说:

“顾渚与宜兴接,唐代宗以其(指义兴)岁造数多,遂命长兴均贡。”

长兴为了制造贡茶,曾设有贡茶院,据上引的《吴兴志》说:

“……旧于顾渚源建草舍三十余间,自大历五年(770)至贞元十六年(800)于此造茶……至贞元十七年(801),刺史李词以院宇隘陋,造寺一所……以东廊三十间为贡茶院……引顾渚泉亘其间,烹蒸涤濯皆用之。”

北宋初年,据清康熙《长兴县志》(1673年)说是先“贡而后罢”,但在南宋时代,则又作为“贡品”入贡了,据上引的《吴兴志》说:

“顾渚……今崖谷之中,多生茶茗,以充岁贡。”

明洪武八年(1375),曾将元代改贡茶院为磨茶院的制造“贡茶”的处所,并规定每年只贡茶芽二斤。至永乐二年(1404),又增贡茶数为三十斤,这种“止贡南京”的贡茶,直到万历年间(1573—1619)还在继续入贡(以上据明万历《湖州府志》1576年和清康熙《长兴县志》1673年)。

顾渚山侧的明月峡,还产有被称为“绝品”的名茶,据上引的《吴兴志》说:

“明月峡,在长兴县顾渚侧,二山相对,壁立峻峭,大涧中巨石飞走,断崖乱石之间,茶茗丛生,最为绝品。张文规诗曰:明月峡中茶始生。”

明代的许次纾在《茶疏》里说:

“姚伯道云;明月之峡,厥有佳茗,是名上乘。”

明月峡所产的茶,明代有的人称它为岕茶。据明汪道会《和茅孝若试岕茶歌,兼订分茶之约》说:

“……去年春尽客西泠,茅君遗我齐一器,更寄新篇赋齐歌,蝇头小书三百字;为言明月峡中生,洞山庙后皆其次……”

长兴不但有明月,峡的岕茶,而且还有罗岕茶。据明万历《湖州府志》(1576年)说:

“长兴又出罗岕茶,在乎辽三都,最为苏常所珍。”

虽然明屠隆《考槃余事》说“阳羡俗名罗岕”,而清康熙《长兴县志》(1673年)说:

“阅熊令明遇《罗岕茶疏》云:今人多以阳羡即罗岕,岕有茶不上百年,山不数陇,似于阳羡有名之时未合”(《罗岕茶疏》恐为《罗岕茶记》之误)按长兴、宜兴两地毗邻,自唐以来所产茶叶一般也都同名,如紫笋茶、罗岕茶等都是这样。

长兴还有次于罗岕茶的张坞茶,据上引的清康熙《长兴县志》说:“张坞,在县治西北四十五里平定一都,产茶,为罗岕之次。”

(2)山桑、儒师二寺

(3)白茅山悬脚岭

悬脚岭,据上引的清康熙《长兴县志》说:

“……去县治西北七十里,以其岭脚下垂,故名。唐时每岁吴兴、毗陵二郡太守分山造茶,宴会于此,有景会亭(当为境会亭之误),一名芳岩,以岭中为两州之界……”

(4)凤亭山伏翼阁

(5)飞云、曲水二寺

(6)啄木岭

唐代在顾渚贡茶院制造贡茶时,要用顾渚泉来“烹蒸涤濯”。所谓顾渚泉,就是源出于啄木岭的金沙泉,金沙泉在唐代也是作为“贡品”和顾渚紫笋茶同时入贡的。

(7)安吉县

(8)武康县

2.常州

常州在唐代是最有名的名茶产地之一。据明成化《毗陵志》(1483年)说:

“唐常州土贡……紫笋茶。”

(1)义兴县

义兴县,是唐乾元年间(758—759)常州的属县之一。君山,名唐贡山,是唐代贡茶——阳羡茶的产地。据明万历《宜兴县志》(1590年)说:

“唐贡山,即茶山,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均山乡,东临罨画溪,山产茶,唐时入贡,故名。”

又据明·周高起《洞山芥茶系》说:

“唐李栖筠守常州日,山僧进阳羡茶,陆羽品为芬芳冠世产,可供上方,遂置茶舍于罨画溪,去湖汉一里,所供岁万两。许有谷诗云‘陆羽名荒旧茶舍,却教阳羡置邮忙’是也。其山名茶山,亦曰贡山,东临器画溪,修贡时,山中涌出金沙泉。杜牧诗所谓‘山实东南秀,茶称瑞草魁,泉嫩黄金涌,芽香紫璧裁’者是也。山在君山乡,县东南三十五里。”

这里有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许有谷的诗句“陆羽名荒旧茶舍,却教阳羡置邮忙”,说明他对陆羽以阳羡茶入贡的倡议,表示出无限惋惜之意。如果确是因陆羽一言而使无数茶农“手足皆鳞皴,悲嗟遍空山”(唐袁高《修贡顾渚茶山》诗中语),那不能不说是他的一个很大的缺点。

另外,南岳山也是阳羡茶的另一产地。据上引的明万历《宜兴县志》说:

“南岳山,在县西南一十五里山亭乡,即君山之北麓……盖其地即古之阳羡产茶处,每岁季春……采以入贡。”

上引的《洞山齐茶系》也说:

“南岳产茶不绝,修贡迄今(指明代)……后来檄取(指朝中发檄文收取),山农苦之。”

这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南岳茶”。

(2)圈岭善权寺,石亭山

圈岭即离墨山,据清嘉庆《宜兴县志》(1797年)说:

“……(离墨)山顶产佳茗,芳香冠他种。”

下面简述一下罗芥茶。

罗岕茶是自明代起才闻名于世的。据明·许次纾《茶疏》说:

“介于山中谓之岕,然齐故有数处,今惟洞山最佳。”

但据上引的《洞山岕茶系》所说的,则洞山开始产茶的年代,还可以上溯到唐代。《洞山界茶系》说:

“岕茶之尚于高流(意思是岕茶为名人高士所尚),虽近数十年中事,而厥产伊始,则自卢仝隐居洞山,种于阴岭,遂有茗岭之目。”

茗岭山,一名闽岭,在过去的宜兴县西南八十余里,山脊与长兴分界,是八十八处岕茶的产地。《洞山岕茶系》说:

“罗岕去宜兴而南蝓八九十里,浙宜分界,只一山冈,冈南即长兴山,两峰相阻,介就夷旷者,人呼为芥云。有八十八处,前横大涧,水泉清驶,漱润茶根,泄山土之肥泽,故洞山为诸齐之最。”

如上所述,产于江苏宜兴的罗岕茶,和产于浙江长兴的罗岕茶,实际上是同一产品。但对此也有加以评述的,如明许次纾《茶疏》说:

“近日所尚者,为长兴之罗芥。”

又如屠隆《考架余事》说:

“阳羡俗名罗齐,浙之长兴者佳,荆溪稍下。”

荆溪指的就是宜兴。可见人们对于茶的品评,是各有其鉴别标准的。

3.宣州

(1)宣城县

宣城雅山,一名鸦山。鸦山之所以得名,据宋梅尧臣的鸦山诗,说是:“昔观唐人诗,茶韵鸦山嘉,鸦衔茶子生,遂同山名鸦。”

这就叫以看出,雅山茶在唐、宋两代是都被认为是名茶的。另据明王象晋《群芳谱》说:

“宣城县有丫山……其山东为朝日所烛,号曰阳坡,其茶最胜……题日丫山阳坡横文茶。一名瑞草魁。”

(2)太平县

太平县,是有名的茶产地。现在的太平猴魁,仍属国内少数高贵名茶之一。

4.杭州

杭州在唐代是一个很有名的产茶地区,也是陆羽经常往来的地方。

(1)临安县

据清乾隆《临安县志》(1759年)说:物产有御茶,并据同《县志》说:

“(南宋)咸淳《临安志》:黄岭山佳茗。(明)万历旧志:

黄岭山岁贡御茶。(清)康熙旧志:黄岭山每年……贡御茶。”

黄岭山,据上述的咸淳《临安志》(1268年)说:在于潜县西二十里。

(2)于潜县

据清康熙《于潜县志》(1673年)说:

“邑之仰食于茶者十之七。”

又据清嘉庆《于潜县志》(1810年)说:

“邑中各山皆产茶,出米坞者亦清美。”

(3)天目山

天目山产有云雾茶,是浙江所产的名茶之一。据上引的《临安县志》说:

“(明)万历旧志;云雾茶出天目,各乡俱产,惟天目山者最佳。”

又据民国《天目山名胜志》(1935年)说:

“天目多云雾,山势既高,茶为云雾笼罩,色、香、味三者俱胜,因之,云雾茶驰名中外。”

另据明·屠隆《考檠余事》说:

“天目,为天池、龙井之次,亦佳品也。《地志》云:山中寒气早严,山僧至九月即不敢出,冬来多雪,三月后方通行,茶之萌芽较晚。”

不过,天目山茶在唐代,从陆羽归入的等次来说,它的品质同于舒州的“次”。明田艺蘅的《煮泉小品》也说:

“鸿渐品茶又云:杭州下,而临安、于潜生于天目山,与舒州同,固次品也。”

径山,是天目山的支脉,也是去天目山的中途站,它所产的径山茶,据上引的《煮泉小品》的品评,是远不及天日山茶的。

(4)钱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