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松榆斋百记:人类文明交往散论
10861500000033

第33章 全球化的忧思

全球化为国人所关注、所兴奋。中国人终于大踏步地走进世界了。中国人的融入世界,使世界真正成为中国人的世界,在前进的历程中,确实不能盲目乐观。须知民族性是比全球化更具有本源性的内在力量。全球化是一个普遍化与特殊化、国际化与本土化的“二律背反“的发展过程,其中焦点是全球化与民族性之间的矛盾。任何脱离民族特殊性的全球同质化的现象,都是令人担忧的。展望前景,面对现实,至少有以下可以忧思之处:①是不是忽视全球化进程中的世界性危机一面?②是不是轻视过走向世界之路的难度?③在文化先导层上是不是真正深刻理解了中国与世界?④是不是对历史经验深层的透视中从思想上进行了解惑性研究?⑤对全球化文明交往的规律性问题,如传承和总结?⑥身在学术界,在山言山,在水言水,学术界中“文人蜕化”倾向(唯上面的本章行事、唯洋人的品位思考、唯大流的趋向行动、失去自我的变脸、变形和变心),尤其令人担忧。学人的学术独立立场、主体意识、自由思想、创造性和敏锐性、责任良知等等品德,都要在全球化的欧风美雨中接受考验。

全球化在某种程度上说是资本的全球化。我国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交往中,首先要认识全球经济竞争的战略态势,深入了解各主要国家的主体核心经济战略。这就是说,立足本国而千万别忘了通观全球,注意到当前的经济增长与繁荣,千万别忽视了长期的经济战略规划。国人在与国际国内资本的共舞中,千万别丧失了文明交往中的清醒!

我们必须注意超强的长手。美国把全球化看作由它来安排世界经济秩序,用高效金融激励高增长战略,发展自己;同时限制发展中国家经济力量。并不处优势的中国,时时不忘形势的严酷性。

全球化在本质上是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在人类经济社会领域中交往的翻版。“进化论”的“物竞天择,优胜劣败”是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局势演变的内涵。

全球化时的优劣之分在“核心竞争力”。这实际上是在吸纳他国人才及资本的交往力。有了这种强大交往力,便能因源源不断吸纳人才与资本而强大。这种交往力的弱小,人才流失,资本流失,便会衰弱。

中国有这样强的交往力,近10年来,美国一直在“外商直接投资”(FDI)居全球第一,中国居第二。到2002年,中国取代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中国美国这种交往力的竞争形势,需有一个长时段,短期不会变。

但美国是超强,它不能容忍是它的地位受到挑战或威胁,“先发制人”、“新干预主义”都由此来。2002年1月,小布什的“国情咨文”中首次提到伊拉克、伊朗、朝鲜,后来还要扩大到叙利亚、古巴。这后面不容忽视的是所谓“中国威胁论”,实际上美国的手很长,只是当前缓而不忘其包围中国的策略。中国必须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