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积极沟通的7种习惯
10861400000002

第2章 影响人际交往的规律因素

影响人际交往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因素:

1.邻近规律

人与人在活动空间上的接近,便于形成人际间的相互吸引。所谓“远亲不如近邻,”就是邻近规律的具体反映。人际交往是以空间的接近为先决条件的。人与人在空间上不能接近,人际交往的其他规律也难以发挥作用。人们总是随着自己生活空间上的变化,不断地在自己邻近的范围内选择新朋友。人与人在空间上的接近,不仅为交往提供了方便条件,而且还有其内在原因。

①人与人在空间上的接近,会使人产生友好相处的期望。邻近相处的双方,要考虑今后的长远交往,自己友好地对待对方,也希望对方友好地对待自己。

在双方能够体验对方的友好表示时,彼此间在心理上便相互接受和容纳,从而结成亲密关系。

②人与人空间上的接近,可以有更多的了解。人们总是喜欢与熟悉的人在一起,而与陌生的人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是出于人的安全需要。对陌生的人不了解,惟恐受到伤害,有不安全的感觉,常常怀有戒心;临近的人相互了解较多,畏惧心理逐渐消除,从而导致亲密关系的建立。

③人与人空间上的接近,可以满足双方多方面的需要。邻近的人生活在一个共同的空间里,“低头不见抬头见”,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给自己建立一个美好的环境,在生活上有所关照,更多地获取外界信息。

然而,邻近规律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是有条件的。它在人际关系形成的初期有明显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交往面的扩大,邻近规律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越来越小,如果缺少其他吸引因素的渗入,双方的关系就难以向深入发展,甚至还有可能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2.相似规律

达尔文的表弟、优生学创始人高尔顿曾详尽地分析了1768年。1868年这一百年间英国的首相、将军、文学家和科学家共977人的家谱。在对这些著名人物的婚姻模式的研究中,高尔顿发现,那些功名卓著的男性们的婚姻,总是和那些能够与其相配的女性们连在一起。

1903年,卡尔·派生进一步发挥了高尔顿的观点,明确指出配偶双方总是努力选择与自己相似的人。在我国的婚姻状态中,“门当户对”也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不仅婚姻如此,而且在社会交往中也受相似规律的支配。

人与人在社会生活方面的相同和近似因素,能够使人际间产生相互吸引。这些相似因素包括:民族、年龄、学历、修养、社会地位、职业、思想观点以及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等方面。

例如:

同一地域或民族的人,容易相互吸引。

在陌生环境讲家乡话也可以缩短人际距离。

彼此学识能力相似,在心理上容易产生共鸣。

社会和经济地位相似,使彼此之间感到平等,容易相互吸引,如果门第悬殊,就可能在思想感情上产生隔膜。

3.互补规律

互补规律可以说是人际交往的核心规律。

因为,人们在交往中总是希望能够获得自己需要的满足。如果能够获得自己需要的满足,便会驱动自己与对方接近;反之则缺乏接近的驱动力,与对方难以缩短距离。

任何人际交往,双方都希望从交往对象那里获得自己的满足。如果不能从对方那里获得自己的满足,甚至对方的存在对自己构成障碍;那么,就会产生厌恶,甚至敌视以至形成敌对的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两个人具有不同的社会角色时。起支配作用的是互补规律。一个令上级满意的下级,能力不能过强;但也不能过弱。能力过强,超过上级,就可能不服从支配,甚至取而代之;能力过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不能够灵活地实现上级的意图,会增加上级的负担。

英国社会学家帕金森曾这样说过:“当官的需要补充的人是助手而不是对手。”他一针见血地说出了传统的上下级之间的互补关系。

4.相悦规律

感情上的融洽,可以强化人际间的相互吸引。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喜欢那些能够给自己带来愉悦的人。如果对方能够给自己带来愉悦,就会有一种力量驱动自己去接近他。

人们喜欢对方,也希望对方喜欢自己。在自己接近对方的过程中,如果对方并不喜欢自己,那么交往的愿望便会日趋冷淡。

相悦规律是人际间在感情上的相互接纳和相互肯定,是人们较高层次的心理需要。对方对自己的友好态度可以使我们产生愉悦的感情,自己也会以相应的友好态度回报对方,于是便使彼此双方的吸引得到强化。

人们的相互喜欢,主要体现在语言和态度上。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逆耳之言;喜欢真诚与温和的态度,不喜欢虚情假意和横眉立目,这是人性的弱点。所以,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用良好的态度待人,少说逆耳之言,尽量显示出友善,使人感到你的真诚进而信任你。

5.个性特征

人际关系的深入发展,既有交往双方相互谐调方面的吸引力,又有个人品质方面的吸引力。优良的个人品质可以产生人际交往,有利于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个人特征的吸引力包括仪表、性格和能力等因素。

①仪表因素

仪表可以展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精神风貌和风度气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端庄的相貌,优雅的举止,和谐的穿戴和翩翩的风度,可以给人以美的感受,因而会产生对他人的吸引。

然而,在选择朋友时受仪表的影响,容易造成偏差。

以日本人和中国人为例。日本人的长相有些是身材矮小、肩膀狭窄、上额突出,可以说是其貌不扬。而中国人大多是身材高壮、相貌堂堂。就外表比起来,日本人自然是比不上中国人。因此,和日本人初次见面的第一次印象有时不太好,甚至有些人在看到日本人的时候,还会嫌弃一番:“怎么长得这么丑!”

然而,日本人却是创造世界经济奇迹的成功者。在他们其貌不扬的外表之下,他们有着深谋远虑的思考力及顽强的努力精神。

诸葛亮的妻子黄氏据说长的很丑,但是就才学来讲,诸葛亮还得常向她请教治国方略。

人的长相或体型是与生俱来的,并非是自己的希望或责任。你如果只是从远处看对方就表示:“我总觉得那个人看起来很讨厌!”那只是表示了你是个气量狭小的人。

在拓展人际关系上,内心善良、学识丰富的人才真是值得交往的人。如果你只结交俊男美女,那就不是一个真正懂得交际的人。

②内在品质因素

一个具有良好内在品质的人,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渐会形成一种吸引力,从而容易与他人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从社会交往的角度来讲,人际交往的内在品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真诚热情

真诚给人以安全感,交往双方彼此真诚相待,人际关系自然向深化的方面发展。

经济学告诉我们,最稀缺的东西最值钱。在商业活动中,真诚是最稀缺的。

待人真诚是一个人成功的要诀,因为只有你真诚地对待别人,人们才会真诚地对待你,帮助你。

这里有个故事:

很多年以前,一对老夫妇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走进一家旅馆。

“很抱歉,”一位年轻的服务生说,“这里已经被参加会议的团体包下了。”看封老夫妇一脸的遗憾,服务生赶紧说:“先生、太太,在这样的夜晚,我实在不敢想象你们离开这里却又投宿无门的处境。如果你们不嫌弃的话,你们可以在我的房间里住一晚,那里虽然不是豪华套房,却十分干净。我今天晚上要在这里加班工作。”

第二天,当老先生下楼来付住宿费的时候,那位服务生婉言拒绝了老先生,说:“我的房间是免费借给你们住的。”

又过了几年,这个服务生忽然接到那位老先生的来信,邀他到曼哈顿去见面,并附上了往返机票。

在曼哈顿一幢豪华建筑前,服务生见到了老先生。老先生指着眼前的建筑解释说:“这是我专门为你盖的饭店。”这家饭店后来在美国极负盛名,这服务生也就是这家饭店的第一任总经理。

这位年轻人用一夜的真诚换来的竟是一生的辉煌。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制定了一张表,列出550个描写人的形容词,让大学生们指出其中所喜欢的品质。研究结果明显地表明,大学生们评价最高的品质是“真诚”,而评价最低的是说谎、装假和不老实。

②心地善良

“善”是道德标准,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善”有不同的具体内容。

在现实社会中,“善”主要表现为:

节制自己的欲望;

富有同情心;

仁慈处世;

以爱心待人;

乐于助人;

不侵占他人的利益;

不损伤他人美好的感情;

关心社会;

③能够自制

自制是人的意志特征,表明为目标明确,行为自觉,能够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沉着稳健,积极主动,坚忍不拔,对待自己的事业勤奋认真。

④能力因素

——个具有某种特殊技能的人,会对他人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因为人总是喜欢聪明能干的朋友。人们为自己朋友的才能而感到自豪,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同时也相信能力强的人对自己有所裨益。

具备上述良好品质的人,一般是受人喜欢和拥护的,而不具备这些品质的人,往往会遭到人的嫌弃。一个人具备这些品质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他对交往对象的吸引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