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绝艺芳华:女武生俞鉴
10851400000034

第34章 后记

承接这本书的写作,纯属偶然。

去年初夏的一天,我接到女友杨秀兰大姐的一个电话。她问我愿不愿意抽空为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宁夏京剧团女武生俞鉴写本书。她说俞鉴一生历尽艰辛,事业辉煌,晚年最大的心愿,就是将自己一生的经历记录下来,为祖国的京剧艺术,为宁夏,也为后人留一点纪念。

秀兰大姐是北京人,长期从事文史资料的编纂工作,她自己有个侄儿,是宁夏京剧团的青年演员。事情的缘起是秀兰大姐生病住院,恰巧和俞鉴同在一间病室,俩人没事时拉家常,既谈京剧,又谈侄儿,就这样聊到了一块儿。

我表示,愿意自然是愿意的,并说俞鉴这名字,我自小就是知道的。解放初期我父母在浙江军区文工团工作时,她是京剧团的演员。后来我的双亲调来宁夏,我便一直听说宁夏有个“女猴王”,她的名字就叫俞鉴。

可这任务却并不是那样简单。秀兰大姐特别说明:不仅要写书,还得负责筹集出版经费。

我说我现未担任任何职务,人微言轻,写书可以,争取经费恐难,只能试试看。于是我先找到时任宁夏文化厅副厅长的薛亚平同志,他当即表示支持,说俞鉴的成就和声名非同一般,为她著书立说,本是一件好事;并嘱我先草拟一份报告,他帮助争取。

接下来的几天里,薛亚平同志和我,加上宁夏京剧团副团长石小元,通力合作,很快便完成了文件程序。

然而,正当我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的时刻,突因患急性肺部感染住进医院,待病愈后重整旗鼓,已是深秋时分。此后,我曾专程前往俞鉴的故乡浙江省新昌县,在当地史志工作者的帮助下,索取了相关的文史资料;也曾赶赴俞鉴故居所在、已被湖水淹没的青坛村旧址和她年轻时献艺的真君殿戏台,感受江南水乡的环境和氛围;我甚至去了一趟宁波,试图寻访俞鉴当年演出的宁波“大世界”,和她幼时的玩伴兼成人后的同行(因地址变更而未遇)。此行既有收获,也有遗憾,旧迹难寻,人、物皆非。

俞鉴的老伴儿苏玉飞老师是位有心人。长期以来,他凭着细致和爱心,完整地保存了所有的观众来信和各家媒体有关俞鉴的几乎全部报道,为我的写作提供了极大方便。

石小元是老革命、老领导、老前辈、老艺术家石天同志之子,他为我提供了有关京剧史和京剧常识的书籍、资料。我们原本就熟识,这次更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和友谊。

薛亚平先生虽已调离原职,但他对后面的工作仍给予了极大关注和尽己所能的支持。

新昌县史志办王东惠女士的鼎力相助,成全了我的新昌之行。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吴善璋先生欣然命笔,为本书题写了书名。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

本书写作过程中,参考并采用了杨道志《艺术青春永不衰——记著名京剧女武生俞鉴》(载《宁夏戏曲资料汇编》第一辑,1985年5月)及秦钧《卡尔塔日罗马剧院的角斗》(载1985年11月16日《宁夏日报》)两文中的部分素材,以及其他报刊文章中的部分素材。

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论辈分,我是该称俞鉴老师为阿姨的。倘若俞鉴阿姨能够基本满意,我便已知足。

作者

2007年3月于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