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经方治疗脾胃病研究
10850400000098

第98章 当归四逆汤

“治法”

温经散寒,养血复脉。

“组成”

当归三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擘,一法,十二枚)。

“服用方法”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方义分析”

当归四逆汤为温经通脉的代表方,具有调和营卫,温经养血,散寒通脉之功效。蒲辅周认为:“当归四逆汤为桂枝汤的类方,有养血复阳之效,能和厥阴以散寒邪,调营卫而通阳气。”方中当归补血活血,白芍养血和营,桂枝调和营卫,细辛温经散寒,通草通行血脉,甘草、大枣补益脾胃,共达温经通脉、养血活血、调和营卫之功。当归四逆汤主治气血不足,寒凝脉络,血脉不畅见有手足厥寒、四肢冷痛,脉细弱或沉伏等症。在临床上符合“血虚寒凝,经脉气血痹阻”病机的各种病症,均可随证加减用之,正所谓“有是证便用是方”。

“方歌”

当归四逆治厥寒,脉细欲绝病非凡;

归芍桂甘枣通细,补血散寒治在肝。

“历代论述”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内经》曰:脉者,血之府也。诸血者,皆属心。通脉者,必先补心益血。苦先入心,当归之苦,以助心血;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芍药之酸,以收心气;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大枣、甘草、通草之甘,以缓阴血。”

张志聪《伤寒论集注》:“此经脉虚而致厥也。”《辨脉篇》曰:“脉萦萦如蜘蛛丝者,阳气衰也。绵绵如泻漆之绝者,其血亏也。盖荣血宗气行于经脉之中,经气虚,致手足寒,而脉细欲绝也。夫水谷之精气为荣,液入心化赤为血,是以用当归芍药,以养经荣。甘草大枣以补中胃。桂枝助心神而化赤。细辛起肝气以生阳。木通藤蔓似络,而理路疏通,佐之以通经络之气。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加吴茱萸生姜,温补中胃之气,以资荣血之源。当归,血分之药也。此因血而致厥,故名之曰当归四逆汤。”

“现代研究”

本方有养血通脉的作用,能很好地改善毛细血管微循环。对治疗肝胃疾患属虚寒者,疗效颇佳。

1.治疗消化道溃疡:运用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消化道溃疡,均以胃镜确诊为消化道溃疡。治疗组138例,病程最长28年,最短16天,平均7年;其中胃溃疡26例,十二指肠溃疡81例,幽门管溃疡11例,复合型溃疡20例。对照组102例,病程最长30年,最短1年,平均8年;其中胃溃疡22例,十二指肠溃疡68例,复合型溃疡12例。治疗组:当归12g、白芍15g、桂枝10g、细辛3g、良姜10g、香附12g、白芷10g、炙甘草6g、大枣4枚、生姜3片为基本药物。对照组:雷尼替丁150mg,2次/日,早晚分服(空腹),阿莫西林0.5g,3次/日(饭后),果胶铋胶囊100mg,3次/日(饭前),两组均15天为1个疗程,共服2个疗程。结果:两组病人经治疗后其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治疗术后肠粘连腹痛:运用当归四逆汤加大黄治疗手术后肠粘连腹痛108例。其中阑尾切除术者38例,胆囊切除术者21例,子宫切除术者36例,腹腔引流术者3例。病程最短者1年,最长者21年。组方:当归30g,白芍30g,细辛8g,桂枝10,通草5g,炙甘草15g,酒大黄10g(注:酒大黄为笔者所加,其用量一般为10g~15g,视大便干结情况调整)。上药加水800ml,煎至300ml左右。每次50ml,每日5~6次,口服。5天为1个疗程。腹痛控制后,可继续服药2~3个疗程,以进一步巩固。结果:108例中,63例完全控制(1个疗程,腹痛、腹胀、呕吐消失,停药后3个月不复发);41例基本控制(l个疗程,腹痛、腹胀、呕吐消失,其他症状显著改善,但停药后又出现轻度腹痛、腹胀,再投药后又可控制);4例无效(用药1个疗程后,腹痛、腹胀、呕吐照旧)。总有效率为96.3%。

3.治疗便秘:当归四逆汤加减可用于治疗阳气衰微,阴寒内结,肠道传送无力所致大便秘结难解。

“病案分析”

冯某,女,36岁。始得病时,全身恶寒,恶心欲呕,腹痛,日下痢10多次,红白脓冻,里急后重,自服白头翁汤,肌注庆大霉素、青霉素后,疗效不显。病已两月。脉沉无力,舌苔白,口不渴,面色晦暗,形体消瘦,说话无力,不思饮食,每日痢下5~6次,大便色乌黑如田泥样,里急后重,小腹冷痛作胀,常喜衣被,手足不温,病属虚寒下痢,治以当归四逆汤加味:当归10g,桂枝10g,白芍18g,细辛3g,木通6g,甘草6g,白蔻仁6g,黄芪18g,乌梅12g,服上方2剂后,恶寒消除,手脚转温,下痢每日1~2次,仍用上方4剂续服,痢止而病转愈。

按语:患者自服白头翁汤,药不对症。因病始时全身畏寒,恶心欲吐为外感寒邪,本应表散可愈,而反与治热痢下重之白头翁汤,苦寒败胃,致使表寒乘虚内陷,脾阳受损,寒湿久郁,由气分伤及血分,故血色晦黯,便如田泥。此时卫阳已虚,表亦未解,故治用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之剂,又于调营通滞方中配黄芪升阳补气,乌梅酸敛固肠,白蔻温化寒湿,服6剂而各恙皆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