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经方治疗脾胃病研究
10850400000070

第70章 柴胡桂枝干姜汤

“治法”

和解少阳,温化脾寒。

“组成”

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二两,栝楼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熬),甘草二两(炙)。

“服用方法”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方义分析”

本方是小柴胡汤去人参、半夏、生姜、大枣,加桂枝、牡蛎、栝楼根、干姜而成。柴胡、黄芩同用,能和解少阳,栝楼根、牡蛎并用,能化痰开结。桂枝、干姜、炙甘草合用,能振奋中阳,温化寒饮。此方和解少阳,疏利枢机,宣化寒饮之剂,初服正邪相争而见微烦,复服则阳气通,表里和,故汗出便愈。张仲景说:“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以此来说明此方服药特点,以免延误病机。刘渡舟在其《伤寒论十四讲》中说:“用本方和解少阳兼治脾寒,与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兼治胃实相互发明,可见少阳为病影响脾胃时,需分寒热虚实不同而治之。”

“方歌”

少阳经病汗复下,胆经脾土中气伤;

胸满胁结尿不利,不呕渴烦头汗淌。

往来寒热何以治,柴胡桂枝干姜汤;

八柴二草蛎干姜,芩桂三两栝四尝。

“历代论述”

吴谦《医宗金鉴》:“少阳表里未解,故以柴胡、桂枝合剂而治之,即小柴胡之变法也。倍柴胡加桂枝,以主少阳之表,加牡蛎以软少阳之结,干姜佐桂枝,以散往来之寒,黄芩佐柴胡,以除往来之热,主少阳之里。”

刘渡舟《伤寒论通俗讲话》:“邪陷少阳,气郁不舒,故胸胁满微结;胆火上炎而灼津,故心烦口渴;热郁不得宣泄而上蒸,故头汗出;正邪分争,故往来寒热;无关乎胃,故不呕;三焦气机阻滞,所以小便不利;内伤脾气,太阴虚寒,故见腹满或大便溏泻。此证为胆热脾寒,故治以清少阳之热,兼温太阴之寒。”

“现代研究”

柴胡桂枝干姜汤能明显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腹泻腹痛、腹胀症状;同时能降低血浆胃动素、胆囊收缩素的水平,能升高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的水平。可见柴胡桂枝干姜汤能调节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胃肠激素水平。

“病案分析”

1.李某,男,38岁。职员。腹泻1年有余,每因饮酒或食用生冷后加重,发作时大便稀薄,日二四行或五六行,纤维肠镜、电子肠镜检查,无器质性病变。某医院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服用黄连素、氟哌酸、补脾益肠丸有所缓解,但效果不著,食用生冷食物或饮酒后仍然发作。1998年10月求诊于余。自谓:泻利时作,腹胀腹痛,口苦咽干,两胁胀满。视其舌红苔腻,脉弦细数。辨为肝胆湿热,脾虚肠寒。治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柴胡、黄芩、清半夏、瓜蒌根、延胡索、干姜各10g,煅牡蛎30g,桂枝、黄连、甘草各6g,7剂,水煎服。7天后,病人复诊,自述大便日一二次,且已成形,其他诸症亦皆减轻。继予上方加减出入1月余而愈。随访未复发。

按语:此证即胆热脾寒,故治以清少阳之热,兼温太阴之寒,药后即效。前医着眼点在脾肠,忽视了肝胆湿热之象,故药而不效。

2.某男,55岁,工人,2004年10月27日就诊。自述胃痛不适,严重时胃中发凉已近10年,3天前,因外出钓鱼进冷食而诱发。现胃痛而凉,恶心,得温减轻,食少,舌苔白,二便及脉象正常。辨属实寒性胃痛。方投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柴胡15g,桂枝15g干姜10g,牡蛎15g,藿香20g,半夏15g,附片9g,甘草6g。2天后复诊,诸症减轻,又守方继服3剂胃痛获愈,并嘱以附子理中丸巩固善后。

按语:实寒胃痛,缘于素体寒盛于内,或外寒侵袭,或嗜生冷饮食,导致寒滞胃络,气机不畅而发病。临床表现以胃痛,遇寒而发或加重,得温痛减,面色青白,舌苔白等为特征。治当温散寒结,理气止痛。方选柴胡桂枝干姜汤去黄芩、花粉。方中柴胡调理气机,桂枝、干姜温单散寒,牡蛎散结,甘草调和缓急。若伴外感寒邪者,加入苏叶、生姜;若为生冷饮食所伤者,加入藿香、半夏、建曲等。对由寒结日久伤及阳气而出现的神疲畏寒,脉沉细无力者,可加入人参、附子,或合黄芪建中汤服用,其效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