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经方治疗脾胃病研究
10850400000044

第44章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治法”

健脾利水。

“组成”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白术、茯苓各三两,大枣十二枚(掰)。

“服用方法”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

“方义分析”

本方即桂枝汤去桂枝加苓、术组成,为表里双解剂。所以去桂枝者,因汗下之后津液有伤。仍用芍药、甘草可以益阴;生姜、大枣可以调和营卫。加茯苓、白术健脾行水以利小便。表里宣通,气机和畅。

陈修圆在分析本方的治疗作用时指出:“此时须知利水法中,大有旋转之妙用,而发汗亦在其中,以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者,助脾之转输,令小便一利,而诸病霍然矣。”陈氏之说,为方后注“小便利则愈”提供了理论依据。

“方歌”

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

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

“历代论述”

柯韵伯《伤寒来苏集》:“病不在经,不当发汗。病已入腹,法当利水。故于桂枝汤中去桂加苓术,则姜芍即为利水散邪之左,甘枣得效培土制水之功,非复辛甘发散之剂也。”

陈修园《伤寒论浅注》:“太阳病服桂枝汤,服后未愈,医者不审其所以未愈之故,或疑桂枝汤之不当,而反下之,仍然表证不解,而为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且又兼见里证而为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然无汗则表邪无外出之路,小便不利则里邪无下出之路,总由邪陷于脾、失其转输之用,以致膀胱不得气化而外出,三焦不行决渎而下出。”

“现代研究”

1.实验研究

本方可减弱冰醋酸造成的胃黏膜损伤,有益于促进溃疡的愈合,能够有效地调节脾胃机能。本方还有解痉、镇痛作用。故多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萎缩性、浅表性胃炎。

2.临床研究

治疗胃脘痛:运用本方治疗胃脘痛200例(包括西医之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效果颇佳。辨证分型:脾胃气虚型150例;肝郁脾虚型33例;胃阴亏虚型17例。治疗方法:以上三型均服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其药物组成、剂量及用法为:炙甘草15~30g,茯苓50g,白术(捣)50g,白芍50g,大枣(去核)30g,生姜(切片)50g。以水1500ml,煎至500ml,日分3次于饭前半小时服下。服药期间忌饮烈酒及生冷、辛、酸、甜、辣之物。治疗结果:痊愈189例(含脾胃气虚型147例,肝郁脾虚型28例,胃阴亏虚型14例),占94.5%;好转6例(含脾胃气虚型2例,肝郁脾虚型3例,胃阴亏虚型1例),占3%;无效5例(三型的例数依次为1、2、2例),占2.5%;总有效率97.5%。

“病案分析”

徐某,男,27岁,1989年8月29日初诊。上腹部疼痛18年,加重2年。患者自9岁之时因食水饺过多而当即感到脘腹胀满,同时腹泻,经治腹泻已止。从此之后,腹部经常胀满,吐酸水,饮食明显减少,反复吐血、便血,曾因上消化道出血而手术治疗,术后胃脘疼痛仍反复发作,多次住院。遍服甲氰咪呱、204胃特灵、保和九、参苓白术丸等药物,效果不显,遂来诊。刻诊:不但空腹时疼痛,而且每因饮食入胃之后,即刻疼痛,有时即便饮入西瓜汁亦感疼痛,更为甚者,每因饮水或饮茶后即感心口隐隐而痛。若仰卧时,上腹部自感胀满,如有物堵其间,大便排解无力。面色萎黄,精神萎靡不振。舌质稍淡,舌体大,苔薄微黄而滑,边有齿印。右脉浮弦,关虚大,左脉沉弦。诊为胃脘痛,属脾胃气虚型。给以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炙甘草15g,白芍50g,白术50g,茯苓50g,大枣30g,生姜50g。3剂后疼痛减其大半,饮食较前增多,胀满已明显减轻,宗上方仍服3剂,疼痛已止,胀满已除。为巩固疗效,仍服上方10剂,而疼痛一直不发。

按语:本案胃脘痛属虚证,以久病体虚,空腹疼痛,痛而喜按,脉虚气怯为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其主症即是“心下满,微痛”,而关键是其“微痛”一症。“微痛”,即微微而痛,乃隐痛之变词,隐痛为虚性疼痛,多为脾胃气虚所致。至于“心下满”症,有有形和无形之分。无形之满,多病在气,常为肝气横逆犯胃;有形之满,多病在积,常为水积和食积。然不论何型之“满”,都必须依据“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者,方可应用此方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