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经方治疗脾胃病研究
10850400000023

第23章 大黄黄连泻心汤

“治法”

泻热消痞。

“组成”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

“服用方法”

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方义分析”

大黄、黄连均为苦寒之品,大黄泻热和胃开结,黄连善清心胃之火,二药合用,使热邪得去,气机通畅,则痞满自消。本方煎服法尤有妙义,大黄、黄连苦寒,气味俱厚,若煎服必下攻肠道而具泻下作用。今不取煎煮,而以麻沸汤浸泡少顷,绞汁饮服,意在取其气之轻清上行,不欲其味之重浊,使之利于清中焦无形之邪热以消痞,又可避免大黄苦寒泻下之弊。

“方歌”

大黄黄连泻心汤,只用黄连和大黄;

清热泻痞沸汤渍,擅治烦躁吐衄殃。

“历代论述”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心下硬,按之痛,关脉沉者,实热也;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虚热也。大黄黄连汤,以导其虚热。”

钱天来《伤寒朔源集·太阳病中篇》:“心下者,心之下,中脘之上,胃之上脘也。胃居心之下,故曰心下也……其脉关上浮者,浮为阳邪,浮主在上。关为中焦,寸为上焦,因邪在中焦,故关上浮也……按之濡,乃无形之邪热也。热虽无形,然非苦寒以泄之,不能去也,故以此汤主之。”

“现代研究”

1.实验研究

大黄黄连泻心汤能抑制五肽胃泌素和2-脱氧葡萄糖引起的胃酸分泌。通过减少钠、氢离子从薄膜向胃内腔的流量,从而抑制牛磺胆酸盐引起的胃黏膜损伤,并且可促进胃粘膜合成PG,增强胃黏膜的防御功能。刘氏还研究发现该方可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可减轻胃蛋白酶对受损胃黏膜的侵蚀作用,并可对抗利血平所致小鼠胃黏膜损伤,提示该方剂对胃黏液—黏膜屏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临床研究

(1)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以该方加味治疗各种胃肠功能紊乱或器质性病变所致的胃脘部闷胀、灼热、自觉有物堵塞等症状及因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消化道出血等症,效果颇佳。

(2)治疗胃痛:朱良春老中医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治疗各种胃脘痛病证,每获良效:①对于胃火、胃热引起的胃脘热痛,轻证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加知母、竹茹;重证则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加生石膏、知母、银花(或蒲公英)。②对于肝胃郁热,火邪犯胃者,用上方加吴茱英、蒲公英、生白芍、生甘草,以清肝泄热,和胃养阴,肝热盛者加丹皮、炒山栀。③若病人见胃热疼痛,但胃脘部畏寒,恶食冷物,则提示证属假寒,需与寒凉药中少加温药,如生姜汁或辛香走窜之品反佐之。

(3)治疗胃溃疡、胃炎:任氏应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辨证治疗胃溃疡、胆汁反流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均收到良好疗效。胃气以降为顺,以通为补,应用大黄黄连泻心汤以随其下降之性。

“病案分析”

1.高某,女,51岁,1985年9月14日初诊。素体阴虚,痰热内蕴,口舌糜烂,每年间断发作数次。近日又复发,口鼻生疮、结痂,流黄涕。伴心烦,寐差,口干舌燥,苔薄黄欠津,脉细滑。证属心火上炎,肺壅温热,治宜清泻上焦郁热,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原方:大黄3g,黄连3g,黄芩3g,每日1剂,沸水渍5分钟,去渣顿服。连服4剂即愈。

按语:邪热扰于上焦,上炎口鼻。以本方用麻沸汤渍服,取其清扬轻淡,以利涤上焦之邪。所谓“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也。

2.樊某,女,56岁,2005年4月20日就诊。持续性胃脘部膨隆胀满2月。患者2月前患感冒,治愈后出现胃脘痞满胀闷、膨隆,食后更甚,经X线钡餐及胃镜、B超肝胆检查,均无异常发现,西医诊断为胃神经官能症,服药2月无效。见胃脘部膨隆,按之濡软,食欲差,大便不畅,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诊为太阳病变证,无形邪热聚于中焦,处以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5g,黄连5g,黄芩5g,沸水浸渍,作茶频服,每日1剂。3天后膨隆胀满如失,又处原方3剂善后。

按语:本方妙在服法,无形邪热聚于中焦。根据笔者经验,水煎服则泻肠道有形之热实,沸水浸渍服则清胃脘无形之邪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