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伟大的西北
10848800000038

第38章 兰州之水利与植林

前函发后,因各地工厂已参观无余,闷坐无聊,利用晴和天气,曾一人独登水磨沟后山。此山适将兰州附郭平原截成两部,九间楼适在西边山嘴,风景甚佳。某巨公西行时,驻节于此。登高四望,金城(兰州古称金城郡)雄踞山河之间,南沉皋兰,北带黄河。城西平原,遍植梨树,而水磨沟及东南城外亦不少。时值深秋,梨叶经霜,万树皆红,晚晴斜照中,红霞一片,令人徘徊不忍去。曾有诗寄阎幼甫兄:“五泉山下水溶溶,引水栽梨万树同。正是深秋霜叶老,晚睛斜照一坪红。”盖实写也。当时在山上,见五泉山下有一片西式洋房,规模宏敞,问之为甘省农业学校,遂于次日往观,该校系创始抗战之前,设初中高中两部,现有学生三百余人,分两处上课。

据校中李文炯先生云,甘省农业第一在缺水。因山形关系,除沿黄河一部分外,其余可利用之不利实不多。即黄河亦只能用水车引水,效力不大。近来拟在甘省黄河上游一百二十里之处开筑一渠,直达皋兰山下。如果成功,则附郭可溉一万数千亩地。不惟园蔬水果,大可发展,即平民饮水问题,亦得解决。(此地井水碱性太重不能饮,由黄河用牛骡负运,实太艰难)本来此渠,在明清之间,已从事开筑。因当时测量技术较差,未将水平测好,致有不能引水入渠之弊。现经实测,已无问题。惟中间河滩一段,及水磨沟之处,尚需凿两个涵洞,工程较难。此外甘肃河道可以利用者,如临洮河,旧本有渠,现待整理。大夏河可以利用者有限。泾水上游之水可以开渠,其下适为一片平原,可以溉田十万亩以上,因其在泾惠渠之上,陕西巨绅极力反对,以为足以影响泾惠渠之来源,中央已派员调查,拟由中央出资,在汭水上游筑一水库,不取泾水入渠,可望解决。实则甘肃水利,当推河西数郡,有祁连山之雪水,足溉数千里平原之用。本来河西数郡,为甘省之粮库,但河渠失修,地多荒芜,殊为可惜!甘省地广人稀,但平时食粮并不感缺乏,有时且有一部运入陕西。品种亦多,稻、麦、高粱、豆均有,而北山之麦,与河西之菜子,尤为发达。种树非不可能,不过种树难,保树尤难。因乡人不知爱惜而天气严寒,需要燃料太切,历来各县种树,均是官样文章。每年于植树节时,呈报若干万株,实则未种之先,由苗圃拔出,迟延多日,树已枯死。而种植之后,其死活竟毫不关心,西北之地土厚水深,树木本不易活,如此草率,万难成林。左文襄公当日“新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是以军法植树。植好一段,即由该一段人负责灌溉,若有死亡摧毁,即以军法从事,当然成功。但现在亦被斫伐殆尽矣。此处尚有一段趣事,农校校长在家中植树数千株,早已成林,每年县政府必于植树节在其林下摄影。初以为留作纪念,孰意即据此呈报上司,作为彼之植林成绩也。从前农校在皋兰山上,树有青杠数千株,其前存率在90%以上,当时办法系将一年生之苗,剪去上枝,使其根部发达,第二年仍如此剪去上部枝叶,然后于第三年移植。如此则根部较发达,可以吸收多量水分。同时对于山水冲刷亦相当注意。故成绩甚佳,当时为免乡民放牧,曾请当局出示禁止牛羊入内践踏,用白油漆大牌书黑字,竖立四周。抗战以来,为防空袭经当局将白牌拔去尚出了不少麻烦,后准改换蓝木牌。不料白牌拔去后,牛羊即从而牧之,今则已寸木不留,恢复原来之牛山濯濯矣。

八日考察团已由宁夏到此。九日星期,曾开会决定行程。定十二日出发去西宁,往返约八日。二十二日再由兰州赴玉门。闻西宁眼前已零下十三度,非重裘不暖。由玉门再坐车去新疆,马行三十六站,汽车亦需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