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天都遗迹
10848100000027

第27章 曹为甸的求学之路

果然

曹为甸,男,汉族,1925年4月10日生,海原县西安镇下小河村人。其父曹炳文是位老中医,1928年(民国十七年)携家人去甘肃靖远县行医。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曹为甸在靖远县敷文小学接受启蒙教育,翌年转入海原县城北小学,1935年又入敷文小学就读。

1939年初,他随叔父曹启文到甘肃九泉西街小学读书,当年秋天考入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肃州(酒泉)分校(该校于1940年改为国立肃州师范学校),1942年6月毕业,考入兰州一中高中部读书,1943年秋天转入甘肃学院高级中学,1945年毕业。

1945年9月日本投降后,他在重庆考入国立复旦大学土木工程系,1946年6月学校迁回上海,苦读四年,于1949年6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同年7月,由上海学联介绍,他进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学习两个月),9月又由组织选送到大连大学俄语专修科学习。1950年底,抗美援朝,他被抽调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学校(在沈阳东大营)当翻译。

1951年10月,他回到甘肃兰州市,分配到西北军区后勤生产部公营“五一”建筑公司,担任助理工程师。1952年调入兰州建工局下属设计公司,并当选兰州市第一届各届人民代表会议代表。1955年设计公司改为甘肃省城市设计院,他出任工程师。1957年“反右”,调入甘肃省工程公司,任技术负责人。1958年下放到张掖地区建筑公司,1959年调入甘肃省建筑公司,1960年调入甘肃省建工局技术处(后改为第一建筑公司),继续担任工程师。1962年出任第一工程公司主任工程师。年底,建工局撤销,调入甘肃省重工业厅建筑工程处。1964年恢复建工局,再次担任第一建筑公司主任工程师。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他因历史问题遭到批斗,被视为反动学术权威,下放到兰州红固区花庄“五七”干校劳改。1973年调入兰州市城建局设计处(1975年改为兰州市城市建设设计院)。文革结束后,1978年出任甘肃土建学会结构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副总工程师,并当选兰州市政协委员、常委。1981年为高级工程师,1986年为省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1982年当选兰州市第八届政协副主席,1988年6月为教授级工程师。1993年离休后,在广西北海市创办兰州城市建设设计院北海分院,并担任院长。

曹为甸为学勤奋,治学严谨。自上世纪50年代,由他主持设计了许多大型建筑。其代表作有:兰州市人民剧院、西北民族学院大礼堂和图书馆、兰州市第一个上水工程、西北军用汽车修理厂、兰州糖厂和发电厂、平凉鞍口电厂、民主西路百货大楼、烈士陵园、第一人民医院住院部、迎宾饭店等。其科研成果有:实验成功大板建筑(为当时全国第一)、折板建筑,开创冬季混凝土土壤虚热化施工方法、鞍口电厂土法吊梁、振动成桩处理流沙层等建筑新技术。

曹为甸从事建筑工作40多年,潜心研究,开拓创新,成绩斐然,在甘肃建筑界享有很高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