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胃肠病辨治心法
10848000000060

第60章 脾(肠)胃同治——中庸之道新思想

《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素问·灵兰秘典论》又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中医认为脾胃俱属土,以脏腑言之,脾属脏而胃属腑;以表里言之,脾属阴主内而胃属阳主外;以气化言之,脾主运而胃主化,故脾与胃相连;以功能而言,《履霜集》中说:“脾胃为后天之本,人有脾胃,犹其家之有饷导。饷导一绝,万众立散,脾胃以败,百药难施。古圣著脉,谓四时皆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东垣《脾胃论》亦有胃中元气盛,能食而不伤,过时而不饥。脾胃俱旺,能食而肥;脾胃俱虚,不能食而瘦。”

脾胃虽同属中土,然脾为湿土,胃为燥土,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润而恶燥,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虽主表里,但性能多不相谋。因此,从古至今对脾(肠)胃疾病多采用脾(肠)胃分而治的方法。如李东垣立“脾胃论”,但其论脾胃,重在阳气的升发而未详及脾胃之阴,详于脾而略于胃。至朱丹溪始论“脾土为阴”,叶天士倡言胃阴,创立了养胃阴一法,使脾胃之论越分越开。

笔者认为,脾为五脏之一,主健运化生精微,藏而不泻,以升为补,包括了现代医学中肠的功能;胃属六腑之一,主纳食,职司传导,化而不藏,以通为用,故有“脏易藏,腑易通”的特点,中医一直强调脾胃相为表里,脾升与胃降相协调,脾升是建立在胃降的基础上的,并且脾胃同处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只有二者功能有序,五脏才可协调,这亦和现代医学相吻合。现代医学认为,人吸收的好与坏,取决于胃能否把食物磨成细的食团,反之,肠道功能降低,会明显影响纳食的功能。基于此治胃兼顾治脾(肠),治脾(肠)要配合胃,脾(肠)胃同治,方可脾(肠)胃同健。我们在临床自创脾(肠)胃同治燮理方,药用:石决明、枳实、厚朴、半夏以降胃气,杏仁、郁李仁、大腹皮以下胃气,瓜蒌、薤白以温胃气,焦楂、升麻、神曲、乌梅以健脾运,旋复花、代赭石一升一降,来协调脾(肠)胃之气,诸药共治,可使脾升胃降,脾(肠)胃协调,达到脾(肠)胃同调的目的,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