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胃肠病辨治心法
10848000000030

第30章 胃修补术后及残留胃调理法——用药量少而宜精

吻合口炎与残胃炎是胃切除术后的常见病,发病率为6%~10%,两者常同时并存,单纯吻合口炎或残胃炎都很少见,两者在发病原因、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及防治等方面都大致相同,难以截然分开,临床常将两者一起并述。其发病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碱性液反流

大部分胃被切除后,破坏了胃的正常生理功能,特别是失去了幽门括约肌的作用,碱性液反流入胃的发生率增高,胃炎亦随之相应增多。

2.手术损伤

手术缝合技术欠佳可使缝合处不平整,胃黏膜纠集成较大皱襞,皱襞间容易积聚内容物而引起炎症;吻合口僵硬对食团的排空缺乏适应,残胃容积小,食团在胃内停留短暂,搅拌、混合与初步消化均不充分,这种粗糙的食团通过吻合口时,产生化学刺激和机械性创伤而引起胃炎。术后如残留多个较长缝线,这种不易吸收的缝线长期刺激亦引起炎症。

3.细菌对残胃黏膜的损伤

残胃中的需氧菌和厌氧菌可直接损伤胃黏膜,也可与胃分泌物和食物相互作用,产生胆酸分解物和亚硝基胺等损伤胃黏膜。

4.胃泌素对胃黏膜的作用

胃泌素可刺激胃黏膜细胞增殖和加强胃黏膜屏障,抵抗H+的逆向弥散作用,而胃部分切除时,含G细胞的胃窦部也被切除,胃泌素分泌减少,故易损伤残胃黏膜。

本病的发展呈慢性过程,可发生在胃手术后的近期或远期,主要症状为上腹疼痛、饱胀,常于进食后加剧,严重时恶心、呕吐,甚至呕吐胆汁或伴有上消化道出血,有些患者可长期食欲不振,出现体重减轻。查体可见消瘦、贫血、上腹部压痛等,但上述症状与胃黏膜病变的严重程度常无明显关系。化验检查:病程长的患者可出现贫血,隐性上消化道出血者大便潜血可呈阳性。胃液分泌低酸或无酸。X线检查:吻合口炎与残胃炎用X线钡餐检查常无特征性表现,难以确诊。纤维胃镜检查:纤维胃镜对手术后胃的病理改变具有特殊的诊断价值,镜下可见吻合口周围充血、水肿,触之易出血,残留缝线周围出现糜烂,有的吻合缝合处皱折不平,呈乳头状或节状增生,可见胆汁反流。残胃黏膜粗糙,充血潮红及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有的呈斑片状或条状充血,呈红白相间;有萎缩者色泽发灰,黏膜变薄或透见黏膜下血管网,一般愈接近吻合残胃,黏膜改变愈明显。

祖国医学认为,吻合口炎与残胃炎的发生多因术伤胃络,气滞血瘀;肝气郁结,胃气失和;脾虚胃弱,湿热内蕴;寒热互结,虚实夹杂;胃阳虚弱,阴寒内盛等。治疗方法主要为益肠和胃、利胆疏泄、化瘀泄热和化湿消积。

气滞血瘀型:多见于胃或十二指肠段手术之后,以中、老年人为主。病程较长,症见胃脘疼痛,痛有定处,疼痛拒按,或状如绞痛,或如锥刺刀割,每于食后或饥饿时加重,形体消瘦,纳少嗳气,畏食辛酸之物,甚则胃脘部扪及包块,呕血或便血,血色紫暗,舌质暗或有瘀斑,苔薄腻或薄白,脉象弦细或弦涩。治以活血化瘀,扶脾益胃。方用四合汤加味,药用高良姜、制香附、檀香、蒲黄各6g,百合、丹参各30g,砂仁3g,五灵脂、焦三仙、陈皮、乌药各9g。

肝胃失和型:多见于中、老年人,尤以女性为多,症见食后或情志抑郁时,泛酸频作,嗳气不爽,酸液可上溢至咽喉,兼见急躁易怒,脘腹胀痛,气窜走痛,口苦咽干,大便不调,小便黄赤,舌质暗红,苔薄白或黄,脉弦滑或细弦。治以舒肝解郁,和胃降逆。药用柴胡、黄芩、乌药、川楝子、郁金各10g,百合30g,丹参15g。

胃腑湿热型:症状多见于青壮年,因胃腑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或胃肠肿瘤术后,脘腹痞满,嗳气泛酸,口出热气,气多臭秽,口苦而干,纳少恶心,大便或秘或溏,小便黄少而混,舌质红赤,苔黄腻,脉濡数。治以清热利湿,健脾和胃。药用苡米、滑石各30g,枳壳20g,香附、白术各12g,莪术、黄芩各10g,生大黄6g,鸡内金、生麦芽各15g。

寒热错杂型:多见于脾胃素弱的中、老年人。症见胃脘痞满,胀闷不舒,纳少呃逆,恶心呕吐,口苦心烦,口腻不爽,腹满肠鸣,或兼泄泻,小便黄或混浊,舌质淡红或红赤,苔白黄而腻,脉弦数。治以和胃消痞,清热散寒。方用半夏泻心汤,药用半夏、黄连、黄芩、干姜、炙干草各9g,党参15g,大枣3枚。

胃阳不足型:多见于胃腑久病的中、老年人,病程较长,症见胃脘发凉,隐隐作痛,喜温喜按,胃纳减少,或泛吐清水,呃逆,口淡不渴,面色不华,体倦乏力,或见四肢不温,妇人带下清稀,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细或迟弱。治以温中祛寒,健脾益气。方用理中汤合丹参饮。

此外,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该嘱咐病人慎饮食起居,注意胃脘部保暖。由于残胃已经丧失幽门的功能而易致胆汁反流,卧床时宜适当抬高枕头,或头与上半身略垫高,多左侧卧,白天服药后坐下休息或仰卧片刻,利于药物在残胃中借助胃气以行药力。

胃肠修补术后及残留胃患者的胃肠道功能下降,动力降低,在治疗中不能按常规用药,应该采用特殊的治疗方法,如药物减量服用。由于消化能力的减退,修补后胃黏膜减少,残胃张力下降,大剂量药物可加重胃肠负担,有些药物还可损伤胃肠,临床采用减少药量的方法,不但不会损伤胃气而且还可取得很好的效果。改变剂型服药,汤药采用浓缩或服用颗粒剂、浓缩丸减轻胃肠的负担,提高疗效。也可采用外治法如膏药外敷、埋线、针灸(选胃俞、脾俞、足三里穴),不但能提高胃肠消化功能,还可达到治疗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