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连环画(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10846900000021

第21章 宗教壁画

在中国的古代建筑中,常绘有各种壁画。这不仅是一种装饰,能起到华丽美观的作用,而且还可表现各种生活题材,寓有深刻的主题,能起到某种宣传或寄托某种意愿的作用。所以,这种绘画形式流传至今,一直兴盛不衰。古代的壁画当中,除了我们前面介绍的墓室壁画之外,还有画在宫殿、厅堂的殿堂壁画,即前面说过的孔子见过的明堂壁画,以及为宗教宣传的寺观壁画、石窟壁画等等。这些壁画当中,有许多都是以连环画形式绘制的作品,它成为中国古代连环画艺术的璀璨宝库。虽然许多作品都已湮没不存,但至今仍保留下来一些宝贵的遗产,值得珍惜。以下我们将敦煌石窟和山西永乐宫所存的一些宗教连环壁画,加以简要的介绍:

敦煌石窟连环壁画

敦煌莫高窟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以后北魏、西魏、隋、唐、五代、宋、西夏、元代均有修建。最盛的年代,有佛窟干余龛。由于一千多年来的自然和人为的损毁,现在只剩下不足500窟龛了。这些窟龛中保存着历代的雕塑、壁画、装饰画、画卷等许多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是一座伟大的佛教艺术宝库。

其中壁画尤为丰富多彩,据说按幅连接,可绵延约30公里,总面积达4500多平方米。它的主要内容是佛菩萨像、佛传故事、本生故事和经变故事。佛教相信轮回,把许多优美的民间传说认为是佛祖释迦牟尼生前许多世的事迹,称为本生故事。释迦牟尼降生为净饭王子到出家成佛一生的事迹,称为佛传故事。那些表现佛经经义的故事,则称为经变。从敦煌壁画的发展演变看,早期还是单幅画较多,后来发展为在一个画面上表现故事内容的几个重要情节,其后又发展成为连续性强的分段描绘的长卷或多幅连环壁画。敦煌壁画记录了中国连环画艺术的发展历史,保存了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大量连环画作品,因而,它又是中国古代连环画艺术的一座宝库。

下面介绍两个图例,并加以简要的解说:

(1)《鹿王本生图》(北魏257窟)。传说古代有一只美丽的九色鹿(佛的前生),在水中救起一个将要溺死的人,溺人表示愿给鹿王作奴隶,鹿王谢绝了,只要求他不要说出自己的住处。溺人起誓:如把鹿王住处泄露,就满身生疮。当时,王后正好梦见鹿王,便想以鹿皮作衣,鹿角作耳环,并说如果得不到九色鹿,便要去死。国王于是悬赏求鹿,溺人贪图赏格,忘恩负义,出卖鹿王。国王命溺人引兵去捕捉鹿王,溺人立刻得到报应:全身生疮,口中恶臭。此时,鹿王正在睡觉,等鹿王的好友乌鸦将它啄醒,国王兵马已到,弯弓欲射。鹿王诉说了溺人负义的经过,国王被感动了,下令放走鹿王,禁人捕捉。

这幅横卷把前后发生的相连贯事情分列两旁,事情的延续发展伸向中央,正表明故事的连环性。这种横卷式绘画是古代连环画中常见的构图形式。图中白线长方框内,还有文字榜题,虽已漫漶不清,但可说明中国连环画具有文图相结合的传统。此图人物刻划生动,形象逼真,是敦煌壁画的精品。

(2)《萨土垂那本生故事》(北魏254窟)。

此图描绘萨缍那太子(佛的前身)兄弟三人外出打猎,在山谷见一只母虎,因饿想吃它的幼仔。萨缍那于心不忍,劝二兄前行,自己投崖饲虎。虎因极度赢弱,无力吃他。萨土垂那便以干竹刺颈出血,让饿虎舐着血将他慢慢吃掉。二兄归来,只望见一堆白骨,惊慌呼号。最后,收起骸骨,为他修了一座宝塔。作者把故事的主要情节布置在一个方形的构图之中,却也能看出其连续的关系。同一个题材,在428窟(北周)的连环壁画中则将故事充分展开,有头有尾地安置在成S形的三条横列的长幅面之中。画面巧妙地连接起来,显得既有变化又很完整。

从上述图例,我们可以看出:敦煌连环壁画既注重人物的塑造,又寻求形式的变化,富有探索精神,很值得后人学习。

永乐宫连环壁画

原址在山西省永济县永乐镇黄河岸边的道教名观永乐官,因修建三门峡水库于60年代初搬迁到山西芮城县境内。这座道观建于公元13-14世纪,宫内至今完好地保存着许多精美的壁画,其中有两套描绘道教首领吕洞宾(名岩,号纯阳)、王(字知明,号重阳)得道成仙的传记连环画,是现存元代连环画的杰出作品,以表现民情风俗见长,在中国连环画发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由于道教相信神仙常隐迹于人间,所以道教画人多放手描绘市井人物,具有风俗画的特点。如永乐宫纯阳殿所绘连环壁画[纯阳帝君神游显化之图],就是从吕洞宾诞生开始,直至所谓[得成仙道]和[普渡众生游戏人间]的神话故事。此图共计52段,每段画角都有百字左右的题记,介绍本段内容。这是一套宗教宣传画,自然有浓重的迷信色彩;但由于作者力图表现人间的种种生活,所以它突破了宗教宣传的束缚,描绘出丰富多彩的人间风俗画图,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图画风俗百科全书。

这套连环画很有气派,它占了大殿的东西北三壁,总面积近200平方米。它综合了山水画、人物画、界画、花卉画各种体裁,并巧妙地把这些画种融为一体,构成一幅通景巨作。从远处看像是一幅大山水画,近处细看,则画出了五六百人的社会活动,内容极为丰富,可以说是古代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有平民的日常生活,如梳洗、打扮、吃茶、煮饭、卖鱼、打柴、耕田、采药、教书、闲坐谈天,以及生育分娩等;有贵族生活,如宫殿朝拜、君臣相见、鸣锣开道等;有宗教活动,如道士醮会、和尚诵经等。这套画还着重刻划了各色人物,有养尊处优的帝王、皇后;凶焰毕露的文武官员;朴实善良的渔翁、樵夫、农民;地位低贱的仆役、酒保、厨夫和乐手,以及流离失所的饥民、满怀冤抑的囚犯、铤而走险的强盗等等。可谓应有尽有,把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间的矛盾,绘形绘色地活现在壁上了。由于这套画描绘了极为丰富的民情风俗和建筑艺术,它成为我们研究宋、元社会的难能可贵的形象资料。

更难得的是壁画上还留下了一批作者的姓名,其中有元代山西著名的民间画家朱好古的门人张遵礼、李弘宣等人,他们于元朝至正十八年(1358年)制成这幅绝世珍品。这些民间艺人的艺术造诣很高,山水布局严整壮丽,生活画面生动逼真,人物刻划惟妙惟肖,简直可和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媲美。如第一段[瑞应永乐],题记为[唐德宗十四年四月十日巳时,众见一白鹤自天飞入房中,母正梦,亦惊觉,即时帝君降生,异香满屋……]描绘吕洞宾降生于永乐宫所在地永乐镇的情景。

画面上白鹤翔空,彩云缭绕;房中婴儿落地,喜气洋洋;屋外行人仰望仙鹤,不胜惊异,既表现了人间世象,又充满了神话的神秘气氛。《望鹤》为[瑞应永乐]局部。值得特别一提的是纯阳殿神龛后面的《锺、吕谈道图》面积近16平方米,它是与这套人物画传不可分割的一幅人物特写。锺离权背松倚坐,笑容可掬,双目注视着吕纯阳,恳切地向他谈道;吕端坐石上,意态谦恭,静聆教诲,从此走上了弃家学道的路程。这幅画用笔洗练,形象传神,寓意深刻,是一幅成功的佳作。

七真殴所绘王重阳的连环画传,也分52段,描述他学道成仙的故事,内容和上述纯阳殴壁画差不多,这里就不再详细介绍了。

望鹤

钟离权度吕洞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