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鬼谷子全书(第二卷)
10845300000001

第1章 捭阖(1)

第一节 捭阖第四

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大命系焉。

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矣捭阖,制之以出入。

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

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恶以终其谋。

【译文】

开启闭合是道的最高表现形式。如果想使说辞变化多端,必须事先详细观察对方的变化,一切吉凶大事都与此有关联。

口是心的门户,心是神的主宰。意志、情欲、思虑、智谋都是由口出入,所以用捭阖之术封住口,控制它的出入。

所谓“捭之”,就是开启、言说,是公开的,属阳谋;所谓“阖之”,就是闭藏、缄默,是不公开的,属阴谋。阴阳配合得好,事情的开始和结果才能处理得当,恰到好处。所以说,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等是阳气,称为“始”;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毁坏、失意、亡利、有害、刑戮、诛罚等是阴气,称为“终”。

凡是那些顺承阳气的人,叫做“始”,他们以谈论“善”来作为事情的开端。凡是那些效法阴气的人,全称为“终”,他们以谈论“恶”来作为谋略的结束。

【感悟】

俗话说:“病由口入,祸从口出。”言从口出,言为心声。要想把好“口关”,防备祸从口出,必先把好“心关”。要想把好心关,只有加强自己的涵养,加深自己的城府,凡事三思而后行,免招不必要的祸殃。

【故事】

一、嫘祖劝诫黄帝

草长鹰飞,白昼永长。

黄帝在陕北待腻了,率领族人向中原迁徙,途中遇上了嫘。

嫘(念雷)小姐正抱着一个陶瓶去井里汲水,这个瓶子是古代高科技产品:尖口尖底,中间硕大,像栆核形状。把它用绳吊进井里,就能自动倾倒,因为重心很高。等进水一满,水和瓶子整体重心又下移,使瓶子自动能竖起来。

嫘双手牵动细绳,把水瓶放进井里,她在劳动中暴露出的优美曲线,深深地教育着黄帝。

黄帝走上前,注视着嫘小姐。嫘小姐那静止的温柔,仿佛千百蝴蝶,在她周身纷纷起舞。黄帝说:“是谁捧给我芳香的水浆,我就要为谁迷醉不醒,我将儿女情长,放弃读书赶考。我将把把逐的艰辛和成功的荣耀让位给古人和来者,甘心岁月蹉跎并且于世无补。”

嫘一愣:哟,这个西边来的帅龙真会说话啊。(是啊,人家一刚生下来就会说话!)

嫘恼恨的意思少了,多了些好奇,她看见黄帝头上编着蝎尾形的朝天长髻(类似麻花辫子),五只野猪獠牙制作的发夹套着长髻上起固定作用。一串绿色石质饰品,像发带一样绕脑袋一圈。发带以下,垂着一些小细辫子。耳外挡着方块的、梯形的耳饰,质料像是细陶——这都是根据出土古人装束来的。黄帝的手腕上套着象牙镯和玉镯,好几只,有宽有细,颜色纷杂,但右腕上是空的(留着戴手表)。黄帝的手指戴着石制的指环,大约是帮助拉弓用的。黄帝颈下又垂着一块玉璜和一条象牙小龙作为胸佩,一个青紫一个洁白。总之黄帝身上都是小零碎,像是旅游景点里兜售小纪念品的,实在有点另类。

嫘忍不住笑出声来:“你是刚进化完的野人吗?怎么穿的这么乱七八糟?”

“我穿的这是一套黄土风情,阁下想听吗?”

“有话请讲。”

“我脚下的黄土,即使全是黄的,也会因烧制技巧不同而有目感差异,造出红陶、黑陶、白陶、彩陶不同系列出来。我的鞋袜颜色很深,像是重度烘烧的细泥黑陶,黑如漆、薄如纸,再经打磨,漆黑光亮。我的下裳(前后两片的裙子,当时还没有裤子)颜色稍暗,像是风味独特的印纹红陶,陶色较深,坚固耐用,是贮藏粮食的好罐子。我的麻线上衣颜色稍浅,像是柔顺细腻的网纹白陶,胎制细白,器表光滑,光彩照人,可吃饭,也可喝水。而我的背包颜色内深外浅,点缀着蓝宝石饰品,则像是兽纹彩陶,上刻有猪纹、狗纹、龙纹、虎纹,气势磅礴,剽悍豪放,象征着我的性格!”

嫘愣了半晌,轻轻咬着发梢,这家伙也太能说会道了:“照你这么说,那我穿的就是一套青山文化了?”

“怎么讲?”

“即使全是青山,也会因为气候的冷、热、晴、雨而有差异。我的鞋袜颜色很深,像是太行山上的松岭,阴冷诡谲。我的丝罗裙颜色稍浅,又有点泛白,像漂著冰雪的北漠大青山,深沉忧郁。上身绢衣的颜色更浅,像是江南温柔婉转的草坡,清澈明亮。而我的罗纱挎包颜色外深内浅,并且有绮锦的碎花背带,就像是长白山顶的天池,岸边还跑出几头小花鹿,映着云海缥缈的倒影,蹦蹦跳跳,乖巧可爱。”

黄帝惊讶得下巴差点掉在地上,爱死了这个女孩,终于跟她结为伉俪。

二、商汤革命

伊尹是中国古代第一名间谍,他凭借自己的大厨手艺以及莫须有的英俊外表,成功地渗透到夏桀后宫,帮商汤收集情报。

伊尹从夏朝都城跑了一圈,回来向商汤报告说:“我观察了夏桀的厨房,他的粮食聚集得太多,堆积成山,多得吃不了,于是酿成整池的美酒。夏桀有如此多的粮食,不是说明他国家富有,只是说明他征敛过度。万民不堪其苦,势必民怨沸腾。但是,夏桀是个乐观的人,就像水壶一样,屁股已经烧得通红,还在有心情吹口哨。”

汤先生露出满意的笑容,兴奋地站起来,立刻就想出兵,与夏桀会猎于中原“但是我听说,”伊尹接着讲,“夏桀刚刚做了一个梦,梦见天上有两个太阳。西边一个太阳,东边一个太阳。两个太阳互相搏斗,结果西方日胜,东方日败了。”

“啊?什么意思,西方日胜,东方日败!东方就是我们啊,东方的太阳输了吗?”

“是啊。不过我有好办法,司令,如果我们出其不意绕到夏都西边,从西边发动攻势,我们岂不就成了西边的太阳,夏桀成了东边的太阳,西边的太阳必胜,不就是我们一战而王吗?”

这个调换赛场的建议非常高妙。众所周知,夏桀的防御重心都是针对东夷人的,所以重兵布署在国都以东。如果商汤的六千子弟兵从南边迂回穿插绕到夏都以西,发起强大迅猛的冲锋,属于军事学上的避实就虚,出其不意,一定成功。使人联想起希特勒绕开法国人钢筋混凝土垒筑的马其顿防线,向北迂回攻掠法国,活活把人气死。

果然,夏桀对于国都西侧突然冒出地平线的商族部队大为惊恐,他的主力部队都集结在国都以东两百公里的昆吾(河南许昌)一线以防东夷。史书上说,商与夏两军接刃不久夏桀就主动撤退,飞也似的向东线昆吾靠拢,寻找友军救援。

昆吾之君接住夏桀,自己挺身与尾随而至的商汤仓促迎战,被汤司令击破,昆吾之君战死。在汤司令的压迫之下,夏桀残军不得不继续向东撤退,跑了一百多公里才收住脚步。从这里再往东跑,就是山东东夷的地盘了。夏桀只好转过身来,与追击而至的汤司令做孤注一掷的最后一搏,这就是著名的“鸣条之战”,发生在鸣条(河南开封地区)。

夏桀颇以勇力著称,据说能双手拉直铜钩,两臂生擒犀兕(兕是母犀牛),神力冠于华夷。夏桀一手持矛,一手扬斧,双手挥动如轮,只身冲陷敌阵。四野的天云沉凝欲堕。虽然东夷战士以骁勇犀利见称,但在夏桀的劈打之下,也纷纷倒毙,头破胸穿。夏桀身后还豢养着一班勇士,都能手裂虎豹。凭着他们出色的单兵作战能力,夏桀硬是在几千人的围追堵截之下血战突围,裹带着一部分亲属(据说包括妹喜女士)冲出险恶的矛林箭雨夏桀一路往南方逃窜,深入了FD病毒多多的荒障之地。

夏桀捂着伤口,终于走不动了,死掉了。他临死对妹喜说:“我后悔当年没有把商汤杀死在夏台监狱,结果自己成了这个样子。”享国四百多年左右的夏朝,就这样结束了。

三、武王伐纣

周武王伐纣前的动员大会上,照例进行了封建迷信的占卜活动。打仗讲究天时地利,天时好不好,就是这占卜的东西说了算,也就是乌龟壳和蓍草说了算。如果领导的意见、乌龟壳的意见、蓍草的意见、卿的意见、以及庶民的意见,全都一致,那就是大吉。如果蓍草的意见、卿的意见、庶民的意见,与领导不一致,那就要好好掂量一下了。

周武王占卜显示,天时却很糟糕,乌龟壳和蓍草都说“大凶”。雄心勃勃的新兴王朝领袖们面面相觑,姜子牙老头儿当场耍赖,呸呸地吐唾沫:“不算数!枯骨死草,知道什么凶吉!不算数!命令集结在城外待命的部队拔营出征,进攻中央。”

公元前1046年隆冬,西北高原风和日丽的万里长空下,一个新兴王朝久经积蓄之后,崛起在苍茫地平线上,浩浩荡荡的队伍,在一个忍者的儿子和一位世故老人率领下,预备渡过黄河,把他们的龙旗插到几千里以东那个腐朽的旧王朝坟墓上去。

就在这个时候,还多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插曲:一对老哥俩,伯夷和叔齐俩大贤人,急急慌慌从养老院追出来,抱住周武王的车辕,说了一大段“子不可以背父,臣不可以叛君”、“不可以暴易暴”等等令人费解的人间第一大道理。

左手持黄铜大斧子,右手攥着白牦牛尾巴的周武王,给说哑巴了。回头看左右,左右拔出青铜宝剑,往这两个罗嗦老头儿脖子上比划。姜子牙抬手说:“都是义士啊,放他俩走了吧。”

大军带起滚滚遮日的黄土,从两个发愣的老头子面前碾过去了。

伯夷、叔齐老哥俩当然懂得,大周兵旗上的图案,是龙,因为大周崇尚文采,殷商则是虎,因为他们崇尚威武,而再古远的夏代,旗子上是日月,因为他们崇尚光明。

龙旗和虎旗的一场恶斗就要来了,俩老头该站在那一方呢?当然,不食周粟的两个倔老头以饿死首阳山的实际行动,向历史交上了他们的答卷。

周武王的军队逼近了商王朝都城,据说另外还有八百同盟国辅助出兵,担任配合作战。姜子牙命令说:

“请大家举起你们的戈,排好你们的盾,竖起你们的矛,欢迎领导讲话。”

“嗟,呜呼”周武王说,各位友邦执事、各位诸侯领导,各位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长、千夫长、百夫长,各位战车兵、徒兵、虎贲,大家好,大家辛苦了。古话说,‘牝鸡无晨’什么意思呢?母鸡不应该打鸣!如果母鸡负责打鸣报晓,这家人就要倾家荡产了。而今,商纣王听信妇人之言,蔑视祖先兄长,用奇技淫巧取悦妇人,真是个独夫!

“纣王作威作福,恶贯满盈,荒废政事,自绝于天,结怨于民,上帝都不照顾他。我父亲西伯好比日月之照临,光于四方,显于西土,顺应天意。虽然纣王有亿兆之人,但是离心离德,我有能臣十人,而同心同德,诸侯拥戴。我要执行老天的惩罚,率领熊虎之师,吊民伐罪,永清四海。”

四、多难兴邦

“多难兴邦”指国家历经困难,反可促使上下团结奋斗,使国势兴盛起来。

此典出自《左传·昭公四年》:“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开)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

春秋时,晋、楚两国曾相互朝见。公元前538年,楚灵王派大臣椒举到晋国去,希望借晋国的势力让其他诸侯拥护楚国。晋平公想自己称霸,害怕其他国家强大,所以他不想答应楚国的请求。晋国大臣司马侯对晋平公说:晋、楚两国的霸业只有靠上天的帮助,而不是可以彼此争夺就能得到的,君王还是答应楚国的请求才好。晋平公说:晋国有三条可以免于危险,还有谁能和我们匹敌呢?我们国家地势险阻又多产马匹,齐国、楚国又多祸难,有这三条,我们怎么会不成功呢?

司马侯回答说:依仗着地势险要和马匹多而对邻国幸灾乐祸,这是三条危险。四岳、三涂、阳城、太室、荆山、中南,都是九州中的险要地带,它们并不属于一姓所有。冀州的北部,是出产马的地方,并没有新兴的国家。凭借着地势险要和马匹多,是不能巩固自己的,自古以来就是这样。而往往是多有祸难而巩固了国家,开辟了疆土;因为没有祸难而丧失了国家,丢掉了疆土。

晋平公认为司马侯的分析十分有道理,便答应了楚国的请求。

五、分崩离析

“分崩离析”用来形容国家或团体四分五裂,不可收拾。

此典出自《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冉求、季路在鲁国大夫季孙氏手下任家臣。季孙氏为了扩大自己的统治权力,准备去攻打鲁国的属国颛臾。于是冉求、季路为此去请教孔子。孔子说:“冉求,你知道颛臾是我们鲁国生死存亡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冉求辩论道:“颛臾城池牢固,而且离季孙的封地费地非常近,如果现在不把它攻打下来,将来一定会给子孙后代留下祸害。”孔子很不高兴地说:“我最讨厌的是不说自己贪得无厌的人,却一定要找借口去侵犯别人。我听说过,无论是诸侯、大夫,‘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如果财富平均,便无所谓贫穷;境内和平团结,便不会觉得人少;境内平安,便不会倾危。”孔子又告诫冉求道:“像你们这样做,其结果必然是:‘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冉求、季路听了孔子的这番话,纷纷点头称是。

六、作威作福

“作威作福”本指统治者专行赏罚,独揽威权。后来,人们用它形容妄自尊大,滥用权力。

此典出自《尚书·洪范》:“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国。”

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最后杀掉了他,带着殷纣王的叔父箕子返回镐京。周武王向箕子询问治国的道理,箕子一共讲了九条办法,其中第六条说:“人的德性可分三种:一是正直,二是过分刚强,三是过分柔顺。什么是正直呢?中正平和,不刚不柔,就是正直;什么是过分刚强呢?性情倔强,不能亲近人,就是过分刚强;什么是过分柔和呢?和顺而不坚强,就是过分柔和。君王应当抑制刚强不能亲近的人,推崇和顺可亲的人。只有君王才有权替人造福,对人行使威权,吃美好的食物。大臣们无权替人造福,无权对人行使威权,无权吃美好的食物。如果大臣们有权替人造福,有权对人施以威权,有权吃美好的食物,那么,就会对您的家有害,对您的国不利。您手下的大臣们会因此背离王道,老百姓也将因此犯上作乱。”

七、诗礼发冢

“诗礼发冢”形容满口仁义道德而实际上却干尽坏事的卑劣行径。

此典出自《庄子·外物》:“儒以诗礼发冢。”

千万不要以为儒家学说不会把人引入歧途。你瞧,诗礼传家的儒生,却干起了掘墓盗物的肮脏勾当!

有一次,一个道貌岸然的大儒带着小儒去盗墓。小儒掘开坟墓,紧张地忙碌着,大儒站在旁边望风,以高高在上的口气对小儒说:“东方已经发白,天快亮了。你做得怎么样了啊?”小儒回答道:“我还没有解开死人的裙子短衣呢。瞧,他的嘴里含着珠玉!”大儒说:“《诗经》中本来就说:‘麦苗儿青青啊,生长在山坡上。你这个贵人,活着的时候那么吝啬,不肯救济穷人,死后含着珍贵的珠玉干什么!’喂,师弟,赶快抓住他的鬓发,揪住他的胡须,用锤子轻轻地敲打他的下巴,慢慢地撬开他的两颊,千万不要碰坏他嘴里的珠玉!”

八、爱身避死

“爱身避死”表示贪生怕死,畏缩不前。

此典出自《汉书·张敞传》:“处此紧急时刻,不敢爱身避死,愿效忠陛下,竭尽全力以除盗贼,以安百姓。”

汉代有个人名叫张敞,汉宣帝刘询时,初任太仆丞,后为豫州刺史。

当时渤海、胶州地方的官吏失职,数年粮食歉收,盗贼蜂起。张敞听到这个消息,决定去那些地方平定,于是上书皇帝说:“近闻胶州、渤海地方连年歉收,盗贼并起,至攻官寺,到处抢劫;地方官吏,已失纲纪,因而奸宄不禁。在这紧急时刻,不敢爱身避死,愿效忠陛下,竭尽全力以除盗贼,以安百姓。”宣帝看了张敞的上书,十分高兴,就拜张敞为胶东相,赏赐黄金三十斤。张敞到了胶东之后,采用劝善惩恶、有功者赏、顽抗者斩的办法治理胶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平乱中因立功而调补为官者数十人,从此盗贼解散,渤海、胶州平定下来。

不久,长安市内,盗贼蜂起,宣帝又令张敞去进行治理。张敞采用走访长安父老,教育并利用偷盗者的首领,采取奖惩结合等多种办法,很快就制服了盗贼。当时人们对此评论说:“张敞为人敏疾,赏罚分明。”

九、昭忌献计魏王

秦国攻打韩国的管城,魏王派兵去援救韩国。魏臣昭忌说:“秦国是强国,韩国和魏国又与秦国接壤。秦国不出兵进攻则已,若出兵进攻,不进攻韩国,就进攻魏国。现在幸好是进攻韩国,这是魏国的福气。大王若去救援韩国,解除进攻的是韩国的管城,遭受进攻的,必定是魏国的大梁。”魏王不听,说:“若不救援韩国,韩国就怨恨魏国,它向西与秦国联合,秦魏两国一致,魏国就危险了。”于是去救援韩国。

秦国果然放弃管城,攻打魏国。魏王很害怕,对昭忌说:“我没有采用先生的计谋,大祸临头了,怎么办呢?”昭忌便为了此事去拜见秦王,说;“我听说英明的君主治理国家,不会夹插个人的偏见去理政,要参考各种意见行事。希望大王不要攻打魏国,听从我的意见。”秦王说:“为什么?”昭忌说:“山东诸侯各国的合纵联盟,时合时离,为什么?”秦王说:“不知道。”昭忌说:“诸俟的合纵能组织起来,是因为大王的决策变化不定;合纵解散,是因为大王的决策一以贯之。现在您攻打韩国的管城,韩国已经危机,但尚未灭亡,您又把军队调去攻大梁。这只能促使诸侯的合纵组织起来,这是再明显不过的事实:以为秦国的要求变幻不定,没有可靠的。所以替大王着想,不如去制服赵国。秦国制服了赵国,燕国就不敢不顺从秦国,那样,楚国和齐国就不能单独合纵了,诸侯与秦国抗衡的势力就减弱了。”秦王于是停止。

一〇、郑庄公与母对唱

曾经被周幽王的烽火戏弄过的诸侯们,也不是个个见死不救,有个精忠报国的“郑桓公”就老远跑来看热闹,结果被砖头砸着了,喋血在陕西镐京。他的孙子,就是郑庄公。

郑庄公这人,身体协调性不好,出生时候按道理应该是脑袋先伸出来,可是他小人家一时惶急,举动失措,大腿先迈出来了,特不顺溜,弄得郑妈妈很疼痛,出来后也没向妈妈道歉。所以妈妈不喜欢这孩子,叫他“寤生”,表示寒碜他,就像管戴眼镜的人叫“四眼儿”。

郑妈妈后来又生了一个孩子,这回生得中规中矩,红嘴白牙,一表人材,深得郑妈妈之爱。长大之后就准备造反,异想天开夺他大哥郑庄公的权。他着手扩大荥阳城围,当时大周朝对城围都有统一限制,怕诸侯势大造反来的。郑二弟不管这一套,他扩张了自己的土围子,又扩充了战车编制,还要求西鄙、北鄙都听他调度,钱粮交他。

“鄙”是城外郊区,边鄙农村的意思。自谦说“鄙人”,比如周作人老头子常在作文里自称鄙人,就等于自谦说“俺”,或者“俺农村人”。

郑老二种种蠢蠢不忠的举动传到郑国都城,郑庄公恨恨地说“多行不义必自毙!”

这句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听起来正义凛然,实际不是那么堂堂正正。郑庄公有养祸的意思:为了除掉自己的竞争对手—弟弟,先姑息放纵,听凭他可劲儿折腾,等弟弟罪行犯大了,再跑去帮弟弟“解脱”,给他收尸,名正言顺地诛灭他!这是一种欲擒故纵的把戏,后代不断有人临摹,比如蒋介石把看着不顺眼的异类军阀逼反,然后再剿灭收编之。

郑老二观望了一下,看看大哥没什么反应,就征发战士,宣布造反。

大哥郑庄公发出二百乘正义之师,鸣鼓而攻老二,打得老二没命地逃。最后看看没辙,只好望着天空,哭着鼻子自己了断了。

看见弟弟已经含笑九泉了,郑庄公感到了深似太平洋的深深开心。开心之余,郑庄公就把老妈也打入了冷宫,谁让你想帮老二杀我呢!

郑妈妈没有像宫廷斗争失败的节烈皇后那样,把自己的脖子升到冷宫的房梁上去。她认为生命是一个值得维护的奇迹,赖活着还是比好死好。这时候,一个叫“颖考叔”的年轻人出场了,跑来启发郑庄公。颖考叔手里拎着一只捉来的山鸡,乔模乔样地献给郑庄公说:“山鸡这东西,小时候吃妈妈捉来的虫,大了反过来啄妈妈。最不是玩意儿了!”

郑庄公有点不自在了,觉得自己不孝顺娘,好比就是山鸡,是禽兽一般的东西,满面羞惭,可是,郑庄公发过“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的毒誓,不要再见老妈了。古人是很重视誓咒的,发的誓都被雷公爷爷录了音,说话不算数要遭雷劈的。怎么办?

颖考叔有办法,他领了一队民工,在宫院里挖地道,从“黄泉”地道直通郑妈妈的冷宫。母子俩在黑乎乎像歌厅一样的地下室相见,重归于好,并且各自唱歌。儿子唱:“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母亲唱:“大隧之中,其乐也泄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