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沃尔特·迪斯尼编剧与制片的故事
10845200000009

第9章 广泛的兴趣爱好

小沃尔特在繁重的工作之外,也有自己的高兴事。

在这时候沃尔特喜欢上了马戏。市里的马戏团来时,他就会跟着马戏团穿大街走小巷,常常把小露丝丢在后面好远。

马戏团走后,他便会把小露丝和邻居家的孩子召集起来。仿照马戏团的样子,将一辆大篷车改装成游行车。

沃尔特喜欢与别人开玩笑。

有一天,他家的门铃响了,弗洛拉匆匆去开门,见到的是一位衣着得体的妇人。

两人在门口说了一会儿话,这时弗洛拉才发现那妇人穿的是她的衣服,母亲审视了几分钟后,大笑起来,这妇人不是别人,正是沃尔特。

沃尔特穿上母亲的衣服,戴上假发,并用了母亲的化妆品,一番改装之后,差点让弗洛拉认不出来。

由于父亲的专制和火爆的脾气,一家人常常处于阴沉沉的状态之中,只有母亲时不时地给屋中增添点快乐气氛。

沃尔特三哥在他18岁的时候,也学着两个哥哥一样,逃离了这个家庭。

三个儿子的相继出走,事业上的屡次失败,使得伊莱亚斯很是沮丧。他的节约有时超乎寻常,他宁愿走几公里而不舍得花5分钱坐电车。

但是,与之相对的却是他常常往毫无前途的行业投资,例如他常相信矿业方面的股票和新发明会给他带来财运,可是结果经常令人失望。

不知什么时候伊莱亚斯又想到了仙鹤农场的牛油,觉得这是一个赚钱的门路,于是就与马赛琳牧场订合同定时供应牛油,让弗洛拉推着小车叫卖。

小沃尔特自愿替母亲推车,可母亲坚决不让。他们经常到富裕人家的住宅区卖牛油,而沃尔特的许多同学都住在那里,这使他感到很困窘。这些事情一直深深刻在沃尔特的心里,使他一生都无法忘怀。

沃尔特把从小养成的绘画爱好,从仙鹤农场一直带到了本顿学校。随着年龄渐长,他形成了一种夸张的绘画风格。

尽管每天送报、打工十分劳累,但有闲暇,他就会拿出画来画上几笔。他画老师,画同学,也画伊莱亚斯和弗洛拉,每次只寥寥数笔,便把一个人的容貌与神态惟妙惟肖地捕捉到画纸上。

在求学的日子里,沃尔特坚持绘画并逐渐显示出艺术才能。

沃尔特最喜欢的是画画,但是这一方面也无法令老师满意。

有一次,老师布置作业,让大家画一盆花。但是,沃尔特的作品令老师大为生气。

沃尔特把花朵画成一张孩子的脸,脸上有明亮的双眼和挂满笑容的嘴,还把叶子画成了双手,两臂向上伸展,好像是要拥抱太阳一般。

同学们看到沃尔特的画,有人开始起哄的叫道:“快瞧,快瞧,这就是沃尔特画的画。”教室里一下子乱作一团。

这些素描让老师感到困惑,因为他是要学生照着实物画真花的。结果,沃尔特挨了老师一顿打。

还有一次做家庭作业时,沃尔特照着父亲放在家里的一本社会主义杂志临摹了几幅左翼的政治画。老师把他的作业直接交给了校长,校长就给沃尔特的父亲写了一封信,指责他把这种杂志放在家里。

沃尔特看任何事物都有着独特的见解。渐渐地,他开始喜欢漫画,最先是仿照《理性》杂志上的漫画来画。随着他不断的锻炼绘画,他的技艺慢慢娴熟起来。

有一次,沃尔特去理发,在坐等的功夫,他画了一张画,上面画着来理发店里的人的各种姿态。理发店老板见了,大为欣赏,感到很有意思,并且当即把画挂在店堂里,并且约定,以后沃尔特每周来画一张,可以享受免费理发。

除绘画以外,少年沃尔特还迷上了演戏。

1912年11岁时,沃尔特结交了他哥哥离家后的第一位新朋友。

有一回他去看同班同学华特,那时华特正患腮腺炎在家养病。沃尔特也得过这种病,所以他不怕被传染,走进华特的卧室并画画给他看。

两个人都对演戏深感兴趣。每天下课后两人就扮成“吉米·戴尔”,表演他的惊险活动。两个人很快就变得形影不离。

沃尔特逐渐成为彼费弗家的一位常客。彼费弗先生是位德裔,对任何事情都很乐观,他是一位旷达而且情趣高雅的人,他总是不停地笑。

沃尔特经常到华特家做客,经常听彼费弗讲笑话。弹钢琴,有时还提一些深奥的问题要彼费弗解答。

彼费弗也鼓励两个孩子交朋友,因为他女儿绮蒂会弹钢琴,所以他常与一家人围着琴唱歌。他喜欢在周末带他俩去看电影,沃尔特就是这样开始感受到电影和查利·卓别林的艺术魅力的。

彼费弗先生很喜欢看戏,尤其是韦伯和费尔兹用荷兰方言写成的喜剧。彼费弗家的温暖和欢乐与自己家中的严肃和节俭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因而沃尔特喜欢呆在彼费弗家,他在彼费弗家的时间比呆在自己家中的时间还要多。

由于这个缘故,沃尔特渐渐接触到了扣人心弦的杂耍和电影的世界。他很害怕让父亲知道自己去了戏院,于是处处小心。

沃尔特逐渐喜欢上了电影里的小流浪者,不久就失去了对“吉米·戴尔”的喜爱,改为扮演“查利”了。

每次看完马戏回来,沃尔特和华特就会模仿马戏的杂耍表演和歌曲,并模仿无声电影里逗笑镜头。彼费弗先生精心指导两个孩子如何表演。

同时,沃尔特和华特在学校里也开始表演起来,沃尔特把滑稽的衣服让同学穿上,并表演许多有趣的动作,他的《照相馆中的快乐》很受大家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