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推开智慧之门
10842200000080

第80章 成功源于有先见之明

《三国志》中有一篇著名的《隆中对》,是写诸葛亮回答刘备有关天下大势的咨询,在这席冠绝千古的谈话中,未出隆中即知三分天下事,而其后形势的发展也正是他所预测那样,可见诸葛亮是一位“国际形势预言家。但细看这篇《隆中对》,并无什么特异之术,绝非靠能掐会算预测天下事的,而是完全依据于对当时形势、人事的了解和周密的分析而作出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一旦出了山就尽心尽力地辅佐刘备,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靠了他的努力,刘备才得以与曹操孙权抗衡而三分天下。看来,要想做一个政治预测家,不能以隔岸观火的悠闲态度来对待世事,有时还需要积极地参与和投入,才能实现自己的预测,在这个意义上讲,那就不仅是政治预言家,还是政治活动家了。

中国是一个历史极其悠久的国家,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改朝换代是经常发生的事,高瞻远瞩即成为统治者不可缺少的素质,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中国在政治预测方面的智慧是相当发达的。但是毫无一定发展方向的政治预测让人摸不着头脑,他总是根据具体事物而变化,于是当人们看到本质就不难发现,从社会发展,形势变迁及人事转化三个方面便可以入手概括了。

楚、汉纷争之际,刘邦曾被困于荥阳,他为了争取各方面的支持,让郦食其为他出谋划策,主张实行分封,使诸侯国拥有土地与人口。计谋一出,立刻遭到张良的坚决反对。当时还未走,张良从外边来谒见汉王。汉王正在吃饭,说:“门客中有人主张实行分封制,以削弱楚国力量。子房,你看如何?”张良说:“是谁给陛下出这样计策?如此大势已去,陛下的事业完了。”汉王说:“为什么呢?”张良说:“我想借您面前的筷子,为您指画形势。过去商汤和武王讨伐夏桀王、殷纣王而封他们的后代,是有把握致桀王、纣王于死命,但陛下您现在有把握致项羽于死命吗?这是不能采用分封制的第一个原因。周武王进人殷朝,到箕子门前抚车致意,重修比干的坟墓,现在陛下您能做到吗?这是不能采用分封制的第二个原因。把殷纣王仓库里的粮食发出去,把殷纣王的储财分发出去,用以接济贫穷的人,现今陛下能吗?这是不能采用分封制的第三个原因。军用的车辆在殷朝战事一结束以后就被改作乘人之用了。把刀枪倒着装载,表示不再用了,现今陛下能这样做吗?这是不能采用分封制的第四个原因。把军马散放在华山的南边,表示没有什么用处了,如今陛下能这样做吗?这是不能采用分封制的第五个原因。把运输军需用的牛马都放在桃林塞的原野上,表示天下不再有运输和积聚,现在陛下能这样做吗?这是不能采用分封制的第六个原因。而且天下的游说之士,离开自己的父母,抛弃祖坟边的热土。离开有交谊的老朋友,跟从陛下打天下。只是日夜盼望能得到很小一块土地。今天您拥有六国的后代,用土地去封有功之臣,那么游说之士各自回去给自己干事,跟自己家人团聚,与老朋友会面,还跟陛下您去夺取天下吗?这是不能采用分封制的第七个原因。如果楚国不强大,那还好说,但是如果楚国强大,其他六国肯定会屈用于楚的。陛下您去哪里寻找向您称臣的六国后代呢?这是不能采用分封制的第八个原因。如果陛下用此计谋,陛下的事业就付诸东流了。汉王停止吃饭,把嘴里的饭吐出来,骂道:“郦食其这小子,差点坏了我的大业。”下令销毁六国的王印。

张良这番话实在太厉害,让刘邦能及时醒悟,如果不听张良之言或是晚听张良之言,别说打败项羽,建立汉朝,恐怕自己也死无葬身之地。

张良的政治预测可谓是极其正确的,就在他说了这番话不久,占据齐地的韩信就派使者来见刘邦,要求封他为齐地的齐王,刘邦一听,勃然大怒,觉得韩信不赶快来支援自己,还趁火打劫,要挟封王。但后来听了张良的劝说,竞封他为真齐王,从而稳住了韩信.打败了项羽。如按郦食其的计策封了齐国的后代,那韩信一就背叛刘邦了。由此可见,汉朝的兴亡成败,有一大部分是捏在张良这位政治预测家的手里的。

生活悟语

预测是一门科学,是一种预警机制,把失误最大限度地降低是远虑与近忧的辨证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