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生财致富经济学
10838800000009

第9章  博弈经济学:你们都是大傻瓜,我是天下大赢家

博弈论:现代社会的智慧对抗

1.博弈的构成要素

何谓博弈?任何一个人、一个团体,或者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某个目的,取得某个结果或者收获某种利益,而在一定的环境和约束条件下,依靠自身掌握的信息,从各种可能的行为或策略的集合里作出选择并加以实施的过程,就是博弈。

在生活中,博弈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根据自身条件所作出的任何抉择及行为都是博弈。不过,经济学中的博弈论却是研究众多经济主体决策及行为的互相作用以及整体均衡性问题。因此,经济学上的博弈论包括以下八个要素:

(1)均衡。

均衡就是博弈中所有博弈方最优策略和行为的组合,是一种稳定的博弈结果。一般来说,博弈中的均衡是稳定的,也可以被博弈方所预测。然而,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博弈结果都能达到均衡。

(2)博弈方。

博弈方,又叫参与人,指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在博弈中具有独立决策能力并且承担相应后果的决策主体。在博弈中,一旦规则被确定,各博弈方无一例外地都要处于规则的约束之下。

(3)博弈次序。

这也就是博弈方作出抉择的先后顺序。当现实中的多个独立博弈方进行决策时,根据不同的博弈规则,可能要求各个博弈方同时作出决策,也可能要求它们按先后顺序作出决策,甚至还可能要求某一博弈方多次作出决策。因此,博弈规则中就必须规定好博弈次序。博弈次序是博弈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只要博弈次序有所差异,即使其他方面都是相同的,因为次序不同也应视为不同的博弈。

(4)博弈结果。

这也是人们研究博弈时最感兴趣的要素集合,不想获得博弈胜利的说法没人愿意相信。

(5)博弈行为。

这包括博弈方在博弈规则下所有可能的策略和行动。一般来讲,这个决策和行动的集合可以根据不同的状况分为有限博弈和无限博弈。

(6)博弈策略。

博弈方在博弈中可以选择的全部策略和行为的集合,就是博弈策略。博弈策略规定了每个博弈方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可以选择的方法,其目的是保证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博弈的具体情况不同,可供选择的策略和行为数量也不一样。通常,在同一个博弈过程中不同的博弈方可选择的博弈策略的内容和数量也可能不一样。

(7)博弈信息。

信息也就是作出决策的依据。博弈信息,就是有助于博弈过程中博弈方作出决策的情报知识。比如,与其他博弈方相关的情报就是重要的博弈信息。

(8)博弈方收益。

博弈方收益是博弈方在博弈过程中做出的所有博弈策略和行为的目的,是博弈方参与博弈最终所得到的结果,是每个博弈方最关心的问题。事实上,这个结果往往同时包含了收益和损失两个方面。因为人们对博弈的分析主要是以数量关系进行比较的,所以博弈大多本身都有数量关系,其结果大多都能转化为数量,也就是所谓的“得益”,而得益也是人们对博弈模型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标准和基础。

以上就是构成博弈定义的八个要素。在任何一次博弈中,这八个要素都必须具备,缺一不可。人们常常对博弈中的各种要素进行系统地研究,以此寻求在各博弈方具有足够理性和能力的情况下达到合理的策略选择所形成的博弈结果,并且分析其经济效益意义。这些研究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就是博弈论。人们在博弈论中总结出很多典型的模型,每一模型都包含着博弈的各个构成要素。

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唐僧去西天取经,途经火焰山。孙悟空和猪八戒当中必须有一个人去寻找水源,否则师徒四人都会渴死。然而,两人却都不想担任这份工作。因此,唐僧就想了一个办法,由他自己作裁判,让孙悟空和猪八戒猜拳来决定胜负,由输了的一方去找水。猜拳的规则是:孙悟空和猪八戒必须同时出拳;胜负关系为剪刀战胜布,布战胜石头,石头战胜剪刀;若双方出拳相同,则要重新出拳。

要知道这个模式是否是一个博弈,就要分析它是否具有构成博弈的八个要素。

首先,毫无疑问,孙悟空和猪八戒就是博弈方。博弈双方要以猜拳的方式分出胜负,这就是博弈行为。而对博弈双方来说,无论孙悟空还是猪八戒,他们出拳的类型都取决于他们推测对方可能出拳的类型。如果孙悟空推测猪八戒可能出石头,那么孙悟空的最优策略就是布。对于猪八戒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由此可见,孙悟空采取的策略关键取决于猪八戒采取的策略;同样,猪八戒采取的策略反过来也取决于孙悟空采取的策略。这也就是说,两者的策略是相互依存的。其中,对手的决策就是博弈信息,而根据博弈信息作出的决策和行为,就是博弈策略。而且,两个人决策的次序是由猜拳所决定的,而受益的结果则为同一个——不必承担寻找水源的工作。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该模式是一场典型的博弈。因为它包含了构成博弈的全部要素,也具备了博弈的全部特征。

由此可知,判断一个事例是否是博弈,就要通过对其构成要素进行分析研究。

博弈事实上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需要分析他人的意图来作出自己的决策和行为。因此,通过分析博弈的各个构成要素,就能更好地了解博弈的环境和规则,进而更好地进行决策,以求取得更多收获。

所以,了解博弈的构成要素,对于更深入地研究博弈,从而更好地掌握博弈技巧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2.博弈的基本分类

在博弈论中,时间顺序和信息作为影响博弈均衡的主要因素而被反复强调着。因为在博弈的过程中,博弈方的决策和行动次序以及他们之间的信息传递不仅决定了博弈方的最优策略集合,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博弈是否能取得均衡的结果。

一般来说,可以从博弈方决策行为的次序以及各博弈方对彼此的特征、战略空间等情报信息了解程度这两个角度对博弈进行分类。角度不同,博弈的分类也有所差异。

(1)按照博弈的持续时间和重复次数以及博弈方决策的先后次序,博弈可分为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两种。

静态博弈,又称为“同时行动的博弈”,它要求博弈中的各博弈方同时决定策略并且采取行动,其所获得的支付取决于各自所采取的策略组合。比如前文提到的“石头、剪刀、布”的猜拳游戏,要求孙悟空和猪八戒同时进行策略的分析和决定并同时出拳,这个例子就是一场静态博弈。而且,事实上静态博弈还包括了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博弈方的行动顺序虽然有先后之分,然而在决策时彼此之间并不清楚对方采取的行动,这种情况也是属于静态博弈。

相反,动态博弈是指博弈中博弈方的行动有先后顺序,并且后行动的博弈方能够获得先行动的博弈方行动的相关信息。因此,在动态博弈中,各博弈方可能会针对各种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例如方向、位置、大小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动态博弈这一概念,不妨看一看下面这个例子。

A公司抢先占领了一个容量有限的市场,而另一家B公司也想进入该市场争夺利润。但是B公司考虑自己一旦进入,A公司很可能会依靠自身的优势对自己进行排挤打击。如果这种情况发生,那么B公司就可能会面临无法盈利甚至是亏损的局面。因此,B公司是否应该进入这个市场,而A公司又该采取怎样的态度来对待B公司的入市和竞争,就是AB两个博弈方的博弈。在这个博弈中,A公司要根据B公司采取的行动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决策,所以这就是一场动态博弈。

(2)按照博弈方对彼此之间信息的掌握程度,博弈又可以分为完全信息博弈与不完全信息博弈、确定博弈与不确定博弈、对称信息博弈与非对称信息博弈等。

所谓完全信息博弈,就是指博弈中的任何博弈方对其他博弈方的特征、策略及收益等相关信息都掌握得非常准确的博弈。也就是说,在完全信息博弈中,各个博弈方的策略空间和策略组合下的支付,都是所有参与博弈的博弈方所共享的“公共知识”。

相反,在不完全博弈中,博弈方以多大的可能性采取怎样的行动,只有博弈方自己清楚。

如果博弈中不存在上述这种情况,那么博弈就是确定的博弈;反之,则称为不确定的博弈。

那么,对称信息博弈与非对称信息博弈又有怎样的区别呢?在此通过下面这个例子加以说明。

有一对贫穷但非常恩爱的夫妇,妻子萨拉长着一头美丽的金色鬈发,丈夫迈克则有一块祖传的金表。除此之外,他们再也没有任何贵重的东西,到圣诞节的时候都没钱买礼物送给对方。为了给对方准备一份圣诞礼物,迈克卖掉手表买了一个漂亮的发夹,而萨拉则卖掉了自己的长发为丈夫买了一条表链。然而等他们互相交换礼物之后,才发现自己付出巨大代价换来的礼物,此时对对方却已经没有任何用处了。

在这个例子中,夫妻双方在制订策略的时候由于信息不对称,致使出现了这种没有任何一方获得收益的博弈结果。由此可见,信息无疑是研究博弈论的重要因素。

(3)按照博弈方之间是否存在合作关系,博弈还可分为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

在合作博弈中,各博弈方之间存在着一个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协议,所有博弈方都要在协议的范围内进行博弈。事实上,现实中的社会分工及商品交换等经营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合作性的博弈。反之,如果博弈方不能通过谈判达成协议对彼此的行为进行限制,那么这种博弈就是非合作性博弈。

根据上述分类,非合作博弈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四种不同的类型。

通过了解博弈的分类,人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博弈中的不同博弈方式带来的不同结果,以及该类型博弈在博弈理论中的地位和用途,从而更合理地加以应用和实践。

3.利益时代的冲突与和谐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通过统一油价与西方石油公司进行对抗就是一个典型的竞争与合作博弈。

1960年9月,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各国代表在巴格达召开会议,决定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联合起来对抗西方石油公司,维持统一油价,维护各成员国的经济利益。到现在,欧佩克已经发展成庞大的国际性石油组织,其成员国包括了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主要的石油输出国。欧佩克通过统一协调成员国之间的石油政策,以石油生产配额制的手段来维护成员国各自以及共同的利益,从而使国际石油价格稳定在公平合理的位置。

从博弈的角度来看,个人在事业上无法取得进展的时候,首先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必须寻找一个建立在牢固的、切实可行的基础之上的合理策略。如果有人因为同样的原因也陷入这样的困境,那么两者就存在着通过合作打破不利局面进而创造出双赢的可能性。

在博弈的世界中,利益永远是高于一切的。欧佩克的存在和运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但是,寄希望于博弈中的同盟关系长期存在则是很不现实的。以利益为基础地结合在利益相同时似乎牢不可破,然而在利益的分割时却是脆弱不堪的。因此,博弈方与博弈中处于相同困境的其他博弈方在共同利益的驱动下结成同盟时,首先应该想到终有一日也将由于利益的关系出现冲突而导致合作关系破裂。

和谐中存在冲突,冲突中又有和谐,在利益时代的博弈中,一切和谐与冲突都是互相转化的。

4.博弈论的应用

现代社会中,博弈论作为一门应用极为广泛的科学,其理论早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事实上,人们常常会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博弈思维。我们买东西时,一定会对店铺的位置、商品质量、价格、服务等各种因素进行比较,综合考虑后选择最便利、最划算的方式进行购物;休息日邀请朋友一起聚会,则需要事先了解朋友们各自的情况,来决定聚会的时间和地点……在现实生活中,诸如此类的对他人行为进行分析和预测并作出相应的策略选择的情况,实际上都是博弈。简而言之,博弈就是人们运用智慧和逻辑分析,在纷繁的实践中选出能够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策略和行为的一门科学。

博弈广泛运用于生活中的哪些领域?

事实上,博弈的应用不仅体现在处理人际关系这一方面,还广泛地存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因此,通过学习、研究博弈论,掌握博弈的技巧并在实际生活中合理地运用,对人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股市博弈:散户与庄家的双重博弈论

何谓庄家?庄家就是股市中那些资金庞大(如各种基金)、信息来源广泛准确并具有很强的分析研究能力的人。他们往往会伙同上市公司、媒体甚至金融分析机构,利用内幕消息大肆炒作股票,甚至编造假消息来操纵股价,目的就是将散户的钱卷进自己的腰包。而散户的资金实力必定难以与庄家匹敌,尽管人数众多,但信息来源和分析能力却大相径庭,买卖方向很难一致,因此力量也就分散而薄弱,没有能力控制市场价格的走向而只能被动地接受市场价格。

因此,在散户与庄家的博弈中,散户的力量很难与庄家抗衡,想要完全战胜庄家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散户在这场博弈中怎样才能胜出呢?很简单,散户只要能跟随庄家及时出仓,那么就能为自己赢取利益,而这也就是散户的胜利。反之,如果散户跟随庄家却未能及时出仓,那么这场博弈就是散户失败被套牢,而庄家则赢得利益。由此可见,在这个双重博弈中,散户的最优策略只能是跟着庄家走,最好结果也只能是“庄家吃肉,散户喝汤”。

从理论上来看,散户与庄家之间的博弈是一场静态博弈,实际上也就相当于大猪踩脚踏板,小猪等待,且两者获得相同收益率。股市中,庄家就相当于大猪,通过全方位收集信息,利用巨额资金的优势拉升个别股价来获得利润;而散户则好比小猪,既无法收集到全面准确的信息,又无力操纵市场价格,因此其最佳策略只能像小猪一样等待,跟随庄家。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散户所面临的情况比理论分析要复杂得多。其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中国股市中的博弈事实上还是一个“零和博弈”。股票为投资者带来的收益从根本上来看是来源于股息,也就是上市公司的实际利润。这也就是说,即使这些上市公司对外发布的利润数据全部都是真实的,所有上市公司一年的利润总和都远低于交易机构的手续费和政府征收的印花税。1996年,沪深股市全部上市公司的总利润为300亿元,但是交易手续费和印花税相加的结果却大大超过了300亿元。这就让股市中的每一个博弈方都处于“零和”甚至“负和”的博弈下——全体庄家与散户都获得收益的结果几乎很难出现。

(2)散户与庄家的博弈实际上是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事实上,庄家与散户之间的信息掌握状况差异悬殊,庄家掌握着较全面的信息而散户掌握很少的信息。

(3)博弈顺序上视为庄家先发。庄家往往在股票价格低位时悄悄吸筹,这一行为很难被散户察觉;当吸筹完毕,庄家就会出手拉升股价,此时散户就能从市场中获得这样一个明显的信号,从而跟随庄家,这时候博弈就成为一个动态的博弈。由于庄家也知道散户的策略,因而常常采取一些欺骗性的手段,目的就是将散户的钱卷走。如此一来,在这场博弈中,只有少数具有分析能力的散户能够赢得利益,大部分散户难逃成为庄家猎物的命运。

新体康制药是一家西藏的企业,总股本1亿多,其中5400万是流通股,总体素质一般。不过,新体康制药在上市前就做足了文章,甚至先于很多条件优于自己的公司拿到许可证,而且幸运地成为获准发行内部职工股的最后一批公司。为了确保坐庄成功,东山信合投资公司起庄前都要经过精心策划反复分析。当他们得知以上信息之后,东山信合投资公司立即意识到新体康制药具备坐庄的要素,于是立即与其高层进行接触,很快,两家公司就达成了合作的默契。

新体康制药发行的流通股5400万元,当时的股价是6元,东山信合投资公司计划吸筹3%,则需要资金1亿多;如果计划获利20%,则需将其股价拉高50%,因此抬价和出价阶段就还需要1亿,共计2亿;若想获利50%,则需将其股价拉高100%,所需的资金就将高达3.5亿。

根据以上情况,东山信合投资公司为新体康制药制造了一个炒作题材,以吸引散户投资者在拉高的过程中追买。吸筹完毕后,东山信合投资公司一连设计了好几个题材新颖、颇具吸引力的“好故事”,对1998年前后的国内外产业行情分析和评论,并让其频频出现在电视的财经频道和报刊金融版面的头条。

1998年10月21日,新体康制药低调上市。东山信合投资有限公司在对比同行业其他上市公司股价和平均市盈率之后,将建仓的价格定于5元左右,随即以5.25元的价格顺利买入20万股成交。

由于资金有限,东山信合投资公司尽量压低买入成本,并与新体康制药协议各自购买4000万元的股票,以示共进退的合作关系,同时也互相牵制。此外,为了诱使散户卖掉手中持有的新体康制药股票,东山信合投资公司就在大盘上制造些波澜,放出各种消息迷惑散户。

不久,新体康制药的股票在市面上的成交量已经萎缩到不足30万股,而东山信合投资公司的仓位则截留了其1600万股的筹码,吸筹过程已顺利完成。至此,新体康制药的股票价格较之两个月前的上市价格,跌幅为20%。

这时候,东山信合投资公司开始出面联系媒体,先后安排了对新体康制药的系列专题报道,对外界透露出该公司正策划进军新兴产业、发展前景良好等信息。此消息一放出,新体康制药的股票立即直线上涨,涨幅居沪市榜首,吸引了大量散户,因而将其价位继续推高。此时,东山信合投资公司又出手压价,将股价涨幅控制在看似“平稳”的范围内,以吸引更多散户的资金。如此反复操作之下,新体康制药的股价就“稳步”上升,成交量翻了4倍,涨幅则位居沪市三甲。

此时,等其股价到达自己预计的涨停位置时,东山信合投资公司则留出30万股的买单来吸引散户,然后将自己手中的大量股票迅速抛出。此后,新体康制药持续以高额涨幅和低幅度回落的方式盘升。当新体康制药的股价达到15元以上时,东山信合投资公司经过反复调整最终顺利脱出,以均价不到7元的收购成本获得了接近一倍的利润,赢得了这场博弈的完全胜利。毫无疑问,巨额收益必然来源于博弈中被套牢的大批散户的资金。

散户与庄家的利益分配情况如何?

在散户与庄家的博弈中,其结果从总体上看是:交易所和政府获得最多的收益,庄家仅次于前者获得中等规模的收益,少数散户能获得少部分利润,而大多数散户损失资金。

投资博弈:投资与投机的双重博弈论

股票市场究竟是投资还是投机?投身股市究竟是做一个投资者好,还是做一个投机者更好?这就是一个双重博弈的问题。通过分析投资与投机之间的博弈关系,就能清楚地了解到股市的性质以及股民的行为究竟是投资还是投机。

所谓股票投资,就是指投资者通过认购并持有股票,获得现金红利和红股的回报。股票投资的风险源于发行该股票的上市公司在市场上的实际运营风险。投机则是在市场中低买高卖,利用市场的价格变化赚取差价,是对时间和价位的投机。因此,投机的风险则是股票市场上价格变幻莫测的因素。

事实上,良好的股市投机能促进资本的优化配置,为社会创造财富;而失败的股市投机则会造成混乱,致使财富流失。如果是资源配置发生问题,则在股市上就表现为市场整体的投机失败和财富缩水。

投资、投机的博弈关系取决于股民采取何种方式来进行股票交易。股市中的博弈则表现为参与市场各博弈方之间智慧、勇气和力量的角逐,最终结果是财富由失败者向胜利者转移。在股市中充满着各式各样的博弈,除了政策博弈、信息博弈之外,还有庄家、大户与散户之间的博弈,控股股东之间的博弈以及上市公司和投资人之间的博弈,同时还包括市场多空力量的博弈,甚至股民选股方式是投机还是投资之间的博弈。每一场博弈都必将分出胜负。而且,处于弱势地位的散户往往是命中注定的牺牲品。

在股市中,投资、投机和博弈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由于股市的投资性,因此利润回报成为吸引人们入市的最关键因素;又由于投资的风险和机遇,形成了市场中各参与方之间的博弈行为;又因为市场的多重博弈,进而产生了投机的可能性。而且,相对而言,西方发达国家的股市投资性较强,购买股票的主要目的是获取红利回报,而国内沪深股市则博弈性较强,庄家的行为往往影响着市场,而散户也时刻密切关注着庄家的一举一动,各博弈方之间是一场投机的较量。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和广泛的信用制度基础上,股票投资是个人、企业、银行及其他社会团体,将积累起来的资金用于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并借此获取收益的行为。同时,它也是汇集社会闲散资金,将短期资金转化为长期资金,将消费资金转化为建设资金的重要途径。投资者在投资时通常考虑的因素有三个,即回报、风险和时间。一般来说,投资期限越长,回报越多,风险也越小。

在股市中,与股票投资同时存在的还有股票投机。投机是与投资共生的,同时也是市场的连带品。在股市中,货币持有者利用证券价格的波动通过低买高卖来赚取差价的行为就是投机。股票投机按其性质可分为合法投机与非法投机,从程度上又可分为适度投机与过度投机。而且,股市中的投机行为是无法避免的,因为有投资就必然就会有投机。

作为股票市场的共同产物,投资与投机共存于市场体制中,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其主要区别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动机不同。

投资者购买股票的目的是获取稳定的利息和股息回报,其次才是资本收益;而投机者则着眼于买卖之间的差价,谋求短时间内的高额利润,因而更看重资本的增值。

(2)时间不同。

投资者持有股票的时间较长,少则数月,多则数年,通过长时间的积累来获得高额、稳定的回报;而投机者则依靠频繁交易的快速周转谋取短期利益,其持股时间较短,少至几天甚至在一天之内进进出出,而多也不过数月。

(3)决策的依据不同。

投资者选择股票进行投资时,分析的侧重点在于股票的实际价值,主要依据上市公司的运营情况、财务状况和行业前景等综合因素对其投资价值进行评估;而投机者则更重视数据、技术、图像和心理等实际操作层面上的研究和分析,其决策的主要依据是对市场行情短期变化趋势的预测和判断。

(4)风险程度不同。

投资者对投资的安全性非常关注,通常倾向于购买收入比较确定并且本金相对安全的股票,所以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而投机者为了短时间内赚取暴利,往往偏爱高风险的股票,因为只有承担巨大损失的风险,才有可能赚取与之相应的巨额利润。

由此可见,股市中的投资与投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并且会通过博弈相互转化——实践中往往是投资中含有投机的成分,而同时投机又形成了投资,即存在着投资与投机的双重博弈。

很多股民初涉股市,对市场还未形成一个成熟、理性的认识,往往会追涨杀跌,基本上是一种出于本能的投机行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博弈,他们中的一些人就逐渐成长为理性的投资者,对股市的走向具有自己的判断力。然而这一成长过程却无疑是反复和充满艰辛的。这是因为在投机行为获得的收益不能达到预期的情况下,人们就会倾向于转变为投资者,希望通过长期持有股票获得更丰厚的利益;然而当打算长期持有的股票在短期内持续下跌时,不成熟的心态又会促使人们做出投机行为。在这场惨烈的博弈中,大多数股民会在投机者与投资者的角色之间不断地转换。他们总是在投资获利时希望自己长期持有股票能获得更多利益,而一旦长期持有又经不起市场风浪的考验时,价格稍有变动又会做出投机行为。这样一来,其最终结果往往是投机不成,反被套牢。

此外,当股票市场价格暴涨暴跌、大起大落时,股民往往会发生过度的投机行为,进而导致市场出现过度反应。在这种时候,一些价值投资者也可能会经不住巨大利益的诱惑而失去理性的判断加入到投机者的行列,致使投机成为股票市场上的主旋律。

客观地说,股票投资是将闲散资金转化为长期资本创造财富并获取投资收益的重要手段,其对资源优化配置的积极意义是不可否认的。同时,换一个角度考虑,投机也并非完全不可取。事实上,适度的投机也是股市发展的要素——能够加强市场的竞争性。因此,当市场中存在着相当数量的投机行为时,任何博弈方企图进行垄断性控制的难度就会非常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垄断的形成。比如说,当庄家“坐庄”暗中操纵市场中的某只股票时,其他的一些投机者则可以乘机“坐轿”,从另一个侧面抑制股价的波动幅度。而且,由于投机者看重的并非利息和股息带来的收益,而是利用价格变化来赚取差价,低买高卖的投机行为从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调节股票市场需求的作用。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过度的投机行为对股市的消极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过度投机必然会导致股票的有效需求萎缩,严重破坏投资群体的稳定性。因为在过度的投机行为作用下,市场价格必然会出现剧烈的波动,这种高投机性若长期持续下去,投机中失败的博弈方就会逐渐退出市场,从而造成了市场的萎缩。相关调查资料表明,金融机构和大户普遍都能在股票投资中赢利,而中、小规模的散户则往往遭受到各种程度的亏损。因此,过度投机对市场机制以及广大普通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所造成的损害是显而易见的。

在股市中是否有屡试不爽的投资“金手指”?

正是由于投资与投机的利弊关系,决定了股市中投资与投机的博弈会永不停息地持续下去。无疑,抱着投资理论打天下并不是股市的生存法则,而完全没有投资观念也无法从股市中稳定地赢取利润。因此,投资者只有将投资与投机结合起来,保持平稳、成熟的良好心态,才能在变幻莫测的股票市场上真正做到进退自如,从巨大的风险之下获取高额的利润回报。

博傻游戏:寻找下一个“冤大头”

在电影《疯狂的石头》中,有这样一幕:地铁上,一个民工打扮的人拉开了一罐饮料,从拉环上发现写着“获得大奖500万”的红字。坐在民工身边的人也看到了,于是就向那个“中奖”的民工提议,兑奖路途遥远,手续繁杂,中途很可能发生什么变故,不如就此将拉环卖给自己。而民工在他的劝说下表现得犹豫不决,一番思想斗争之后就同意了他的提议。这时,提出要买中奖拉环的人又说自己身上的钱不够,提议车厢里的其他乘客与他合买并且平分奖金。当然,车上的人们都露出鄙夷的神色——人们早就发现这两个人是骗子,借中奖卖奖的幌子诈骗他人的钱财。

事实上,类似的骗局在生活中屡见不鲜。这样的骗局都是一种被称为“博傻”的游戏,其本质也正如其名称的字面含义一样简单明了——与傻瓜斗智,设局欺骗更傻的人。尽管现在人们基本对博傻游戏有所了解,不过在这种骗局刚刚出现时,确实有不少人因此上当受骗。事实上,这种原理简单、设局粗糙的骗局至今仍让人防不胜防,稍不留心就可能落入圈套。

股票市场中,这种博傻游戏也是普遍存在的。总有为数不少的投资者勇敢地进行着一些“总有人比自己更傻的”的投资,然后期待着那些“更傻的人”出高价从自己手中买走那些毫无价值的股票。这就是股市中的“博傻”。高价买进股票,等行情上涨后以更高的价格卖出——这样的策略在股市中称之为“傻瓜赢傻瓜”。

从理论上看,“博傻”行为事实上也具有不可否认的合理性。股市中博傻策略的理论依据就是高价之上还有高价,而这样的投机行为就好比接力赛跑,只要不是最后一个持棒者,中间任何环节的参与人均有利可图——做多者可能赚取利润,做空的也能减少损失,倒霉的只有最后将烫手的山芋握在手中的人。

事实上,在一次性博弈中,“博傻”是一种惯用的策略。由于一次性博弈中的博弈方不存在多次博弈的预期,因而能更加肆无忌惮地参与到“博傻”游戏中进行对抗。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找到了博傻游戏中的“冤大头”,获得的利润往往比普通的一次性博弈要丰厚很多。

由于上述原因,“博傻”游戏已经成为投机者最钟爱的策略。因为对投机者而言,博傻无疑是更优的赢利策略。于是在股票或期货市场中,投机者之所以会无视其真实价值而疯狂追捧某一事物,往往就是抱持着期待出现一个更傻的买家以更高的价钱从自己手中买走的投机心理。

博傻游戏为什么能长久?

“博傻”游戏中投资者在投机行为上所持动机就是寻找“比自己更傻的人”,而决定其投机行为的关键性判断则是“是否还存在着比自己更傻的人”。对这场游戏的参与者而言,只要自己不是“最大的笨蛋”,就会成为赢家,差别只在于获得利益的多少。当然,这也就是说,如果再也没有人愿意出更高的价格来买走投资者手中的东西,那么他就会成为那“最后的傻瓜”。因此,博傻游戏无非就是投机者持有“世界上一定还存在着比自己更傻的笨蛋”这一观点的外在行为表现。

所罗门智慧:公平不是平均

现在,人们常用“所罗门的智慧”来形容一个人的聪明才智。那么,“所罗门的智慧”究竟又是怎样的智慧?

所罗门是古代以色列的国王。他从小聪明伶俐,机智过人。在17岁那年,所罗门就继承了王位,并且通过与埃及的联姻,共同建设起强大的古代以色列王国。在各种记载与传说中,所罗门是一个非常英明的君主,任何问题都难不倒他。

一次,两个以色列妇人在所罗门的王宫门口争抢一个襁褓里的婴孩。她们争吵得非常激烈,惊动了所罗门。于是,所罗门的卫兵便把她们带到了国王的面前。在所罗门的询问下,两个妇女就把事情的原委讲了出来。

原来,这两个妇人在同一间产房各生下了一个儿子。不料三天之后,其中一个妇女的儿子却生病死了。于是,这两个人都声称那个活着的婴孩是自己的孩子,因而争执不下。由于产房里除了她们二人之外,再没有其他人,而婴儿的相貌又很难和成人进行类比,因此旁人也难以决断,知道事情真相的人只有这两个妇人。这两个妇人就一直争抢着这个婴孩,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听闻所罗门有“智者”的贤名,两个妇女就一同来到所罗门的王宫门前,想请所罗门对此事作出裁定。

听完两位当事人的叙述,所罗门说:“这件事太好办了。只要用刀将这个孩子从中间劈开,分给你们两人一人一半就可以了。”

所罗门此言一出,在场的人都惊得目瞪口呆。此时,其中一个妇人跪倒在地苦苦哀求所罗门不要劈开孩子,并且伤心地痛哭起来。而另一个妇人见到这种情况,却高兴得哈哈大笑。

看到这样的情景,所罗门立即命令道:“不要劈开那个孩子,把他还给那位流泪的母亲。”

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并且对所罗门的智慧赞叹不已。

实际上,所罗门的这个方法就是博弈论中的“机制设计”,也就是通过设计一套博弈规则,让不同类型的博弈方作出选择,并通过观察其选择逆向推断出该博弈方的类型及自身特点。尽管在博弈规则下,人们不能观察到博弈方的思维,但是却能够观察到博弈方选择的行为,因而造就了“机制设计”在博弈中的可行性。

所罗门王的这个策略就是通过设定出“劈开孩子,平均分配”的虚假规则,将当事人双方都置于这一规则之下,并通过她们的不同反应来作出判断。毫无疑问,孩子真正的母亲必然会采取行动以求保住孩子的性命,而另一个女人所期望的则是所谓的“公平”——自己的孩子死了,别人的孩子也应该死掉。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本身的生死和归属问题,对她而言已经不再是利益所在——她所希望的只是要让另一个母亲也失去自己的孩子而已。

由此可见,所罗门智慧中的公平并不是平均的分配,也不是令所有人都满意的分配,而是谋求一种合理的分配。无疑,所罗门的这个裁决是公平的,让孩子回到了亲生母亲的怀抱。

因此,尽管在日常生活中,平均分配的方式通常被认为是最公平的处理方法,但是在涉及到各种具体情况时,问题却并非如此简单。

设想两个人分吃一块蛋糕,究竟要用怎样的方法才能使得其结果是公平的?显然,人们会认为将蛋糕平均分成完全大小相等的两块无疑是公平的。然而这个方案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却往往难以令人满意,因为理论上的平均在现实中是很难达到的。无论如何切分,要把蛋糕切成完全相同的两块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那么,在实际中,人们又该以怎样的博弈规则来求得公平呢?

规则其实很简单:由其中一个人负责切开蛋糕,而另外一个人负责分配蛋糕。这样一来,切蛋糕的人就会尽量地把蛋糕切得平均,以避免自己分得较小的一块。

毫无疑问,这种规则是公平的,因为利益相关的两个人都直接参与了利益的分配,并且他们的行为也会影响到最终的分配结果。

现实生活中究竟有没有公平?

公平并不等于平均。其实,平均只是公平的一种被绝对化的分配方式,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将对“公平”的理解局限于“平均”,事实上是很不科学的。

重复博弈:一次性博弈与重复博弈的交战

1.重复博弈与单次博弈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旅游经历——在旅游景点,潮水般的人群涌向街边的小店,游客们纷纷购买一些旅游纪念品,打算留做纪念或者赠给亲友。在通常情况下,这些小店贩卖的商品价格都贵得离谱;同时商品的质量和服务也没有保障,不仅充斥着假货,店家的服务态度也相当恶劣。然而,令人不解是,这些商店的生意依然红火,营业额相当可观。

实际上,这就是商家与游客之间的一次性博弈。对于游客来说,他们购买商品的目的是留做纪念,几乎很难再次光临这些旅游景点;对商家而言,这样的一次性交易,赚钱的机会一旦错失就不会再来,因此必然会尽量抬高价格,由于根本不考虑顾客会再次登门,其态度自然也就恶劣了。

事实上,类似这样的一次性博弈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例如,时下流行的一夜情,也是这样的一次性博弈。素昧平生的两个人,偶然相遇之后在酒店里春梦一场,天明则各奔东西。两人之间没有任何承诺和约束,不必忠心于彼此,也不会要求对方对自己忠诚,甚至根本不记得对方的长相。这种为了满足欲望而感情出轨的行为,与“囚徒困境”中的两个罪犯彼此背叛有着相同的原理,而且两者都是一次性的博弈。

相反地,如果两个人确立了恋爱关系,彼此之间的忠诚度也会提升,还会在日后多次会面,每一次会面都是一次博弈,从而形成了重复博弈。在重复博弈中,双方的每一次博弈都可能通向两个结果:一个是彼此增加好感和忠诚度,进而得到更多的博弈机会;另一个则是选择背叛而结束这个重复博弈。由此可见,在重复博弈的每一次博弈中,博弈双方都有无数个选择合作或背叛的机会。

简单来讲,由于一次性博弈的不可重复性,使得博弈中的任何博弈方都会努力去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论采取的手段以及造成的后果,其目标只有一个——形成对自己最为有利的结局。而对重复博弈而言,尽管博弈方参与博弈的目的仍然是为自己谋取利益,却需要比一次性博弈考虑得更长远,所选择的策略和行为也更为圆滑,因而其进行速度也更缓慢,其结果也往往比一次性博弈更优。

因此,重复博弈在日常生活中更为普遍,也更接近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由于需要进行重复博弈,人们往往能避开短期行为间的冲突,通过合作来求得更长远的利益。

2.重复博弈的道德底线

在重复博弈中,参与其中的各博弈方都有自己不同的决策原则,而这一原则就是人们各不相同的道德底线。有趣的是,很多情况下,人的道德底线是可以通过数字来进行衡量的。

一个年轻的商人和朋友合伙做生意被骗,十分懊恼,对朋友的背叛耿耿于怀。他的父亲是个老商人,看到儿子遭遇这样的困境,就告诫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德底线。一旦诱惑突破了人的道德底线,人就会做出颠覆传统道德标准的行为。也就是说,当人面对的诱惑强大得足以突破他的道德底线时,其道德底线就会消失。”

发觉儿子不太明白自己的意思,老商人就决定亲自示范给他看。他从自己生意上的合作伙伴中挑选出甲、乙、丙三人。商人甲在后街租了一家窄小的店面,商人乙则在正街拥有自己的店面,商人丙的店铺则开在城市的商业中心,而且规模可观。老商人像往常一样登门拜访这几家店铺,并且向他们提出这样一个约定:老商人先将价值1万元的货物放到他们的店铺中由他们进行销售,等他们资金回笼的时候再向老商人支付货款。

一个月之后,由于店面大,资金周转灵活,商人丙最先返还货款,并提出想进更多的货。不久,乙和甲也先后找到老商人还款,并且都要求进更多的货。这次,老商人向甲、乙、丙三家经销商分别发出了价值3万元的货。他的儿子很不解地问:“这三个商人都很有信用,为什么不向他们发出更多的货物?”老商人却笑而不答。

过了一个月,商人丙仍然是最先过来支付货款的,商人乙紧随其后,两个人也都提出了更大量地进货的要求。于是老商人向两人分别发出了价值5万元的货物。然而半个月过去了,商人甲却始终没有来还款。老商人就带着儿子到甲的店铺去,结果发现人去楼空。年轻的商人气愤地说:“原来甲这个人竟然是如此不讲信用的!”他的父亲却什么也没说。

又过了一个月,商人丙又来还钱了,并且要求再进更多的货。不过这次商人乙却没有出现。老商人带着儿子去乙的店铺一看,发现乙也不见了踪影。年轻的商人不禁感叹:“原来乙也是个不讲信用的人。看来靠得住的只有丙了。”老商人听到儿子的话,笑了。不过他依然什么也没说,这次给丙发去了价值8万元的货。

从此以后,商人丙每个月都会按时返还货款,老商人赊给他的货物也越来越多。直到他发给丙的货物价值达到50万元,丙却自此销声匿迹了。这时,年轻的商人才恍然大悟——他的父亲亲自展示给他这个例子,就是为了告诉他这样一个道理:人的道德底线是可以用利益来量化的。商人甲的道德底线就是3万元,商人乙的道德底线就是5万元,而商人丙的道德底线则是50万元——这就是人性。

由此可见,人们在日常生活的重复博弈中,各博弈方都有自己不同的道德底线,而这个道德底线也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当博弈方预期将会发生多次重复博弈时,其博弈的决策和行为就会在道德底线的约束范围内;反之,一旦博弈方判定此次博弈为一次性博弈,以后再也不会进行重复博弈时,其道德底线就会消失,选择的策略和做出的行为也就只是为了得到自己目前的最大利益。

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失去了道德标准对人的约束作用,人们就需要一个更有力的规则——法律,来牵制和约束博弈方在博弈中的行为。

3.重复博弈与合作价值观

有这样一句名言:“观念决定思想,思想指导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塑造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他的人生紧密相连,甚至从根本上决定其人生成败。

而在博弈中,博弈方的合作价值观与其对重复博弈的预期密切相关。合作价值观就是博弈方对合作的看法。在谋求合作时,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极其重要。拥有合作价值观的人,往往会考虑到集体的长远利益而作出决策,在重复博弈中更能引起其他博弈方的重视,而且更有利于形成合作的关系。

重复博弈普遍存在于员工与员工、企业与企业以及企业与员工之间。在重复博弈中,博弈方的价值观直接决定了他在博弈中的行为和态度。合作的价值观能表现为友好、合作的态度,从而吸引其他博弈方的认同和接受,并且形成合作,进而求得更多的集体利益;反之,强硬和独断的态度则无法形成合作的价值观。

小峰和小钟是同一所学校同一个专业的大学同学,毕业后又到了同一家IT公司当技术员。尽管两个人都为人坦诚,工作努力,但是由于性格差异,小峰过于自我,不懂得合作,常常与同事及上司发生摩擦;而小钟则个性随和,善于协调、处理人际关系。于是,两年后,小钟得到领导的赏识和同事的支持,被提拔为技术主管,而小峰却还是一个技术员。

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的管理者或负责人,往往需要与员工进行重复博弈,才能培养出合作价值观。一旦这种价值观在企业内部员工心中普遍形成,企业就能获得更强劲的发展动力,这也是合作对博弈结果的优化。

重复博弈需要合作的价值观吗?

很多时候,为了集体利益,集体中的个体常常需要牺牲自己的部分利益。在这种时候,合作的价值观就体现出来了——没有集体利益就没有个人利益。这一价值观是重复博弈所必须具备的,同时也是合作的真谛。在人生的旅程中,无时无处不存在着重复博弈。因此,合作这一价值观也必定会伴随人的一生。博弈中所讲的合作并非妥协退让、委曲求全,而是让双方都能获得更大利益的协作态度。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人们才能在重复博弈中更容易形成合作的关系,从而获得更好的博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