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型的孩子生机勃勃,对外界的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爱说爱笑,不管有没有人听他说话都一样。
好奇心是求知欲的具体表现,又是潜在的创造力,它总是通过惊奇、疑问等心理活动,诱导人们有选择地、主动频繁地接触使人产生新奇感的客观事物,进而激励人们寻求这一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好奇心可以使人们孜孜不倦地对特定的事物进行长时间和深入的观察,使认识不断深化,直到把握事物的本质。
一个人的好奇心越强烈,成就就可能越大。古往今来,好奇心在科学发明和创造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它是科学发现的先导和源头,是驱动科学研究的力量支点。
纵观科技发展史,是好奇心使人们产生了灵感,是好奇心使人们发现了科学,并驱动着科技事业的进步,使人类结束了茹毛饮血的蒙昧时代,创造了今天我们引以为荣的文明。可以说,没有好奇心就没有科学的灵感,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科学。世界上300名科学家成功的原因中,几乎别无二致的都是具有好奇心。齐奥尔科夫斯基出于对气球飞行的好奇,谱写了“星际航行三部曲”,提出了多级火箭宇宙空间飞行的设想;卢瑟福出于对放射性的好奇,研究出了原子分裂的过程,为后人迈进核门槛奠定了基础;贝尔德出于对电子技术的好奇,着魔似的迷上了电视发明,使五彩缤纷的世界尽收于人们眼前;也是在好奇心的驱动下,爱因斯坦苦苦探索,提出了相对论……
没有好奇心就没有发现,就没有创新,就不会产生“异想天开”的另类思维,也就不会解开林林总总的科学之谜。是好奇心的驱动,使人们一步步地深入科学探索的实践;是好奇心的驱动,使人们一步步地走向科学发明创造的光辉殿堂。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每一个正常的儿童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好奇心,学龄前儿童提出的问题最多。他们见到外面的任何一件新鲜事物,都要问一个“为什么”。如果这种纯真的好奇心能够保持到成年以后,或许很多人都能取得比现在要大得多的成就。
好奇心是孩子学习兴趣的源泉。好奇、好问、好动,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来了解世界,这是孩子的天性。当孩子把奶瓶反转,并试着从奶瓶的底部吸奶时;当孩子将停下了的玩具火车又推又拉又打,想使它再次跑动起来时;当孩子在公园里专心地看着被风吹得摇摇摆摆的花草时,这些都是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索这个陌生世界的表现。对孩子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值得探索的。
儿童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为了使孩子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需要,孩子们处于心理和生理发育时期,作为父母,呵护孩子的好奇心非常必要。
如今的孩子好奇心都非常强,喜欢独立思考,敢于发问,这是一件好事。如果孩子对某件事情感兴趣,父母应该因势利导,启发孩子去思考,不能嫌麻烦,敷衍搪塞,打发了事。父母不要忽视和否定孩子的学习和探索行为,而应该精心地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努力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跟孩子一起去惊异、去提问、去讨论,然后寻找答案。
当孩子向父母发问时,父母千万不能错过任何一次教育孩子的大好机会,不能图省事简单地将答案告诉孩子,而是应该引导孩子自己观察、思考、探索,并做出必要的指导。
例如,孩子问“黄色和蓝色颜料混合后,会变成什么颜色”,父母不要简单地告诉孩子“会变成绿色”,而要说:“是啊,会变成什么颜色呢?我们来做个试验吧!看看到底变成什么颜色。”以此引导孩子亲自试验,勤于思考,让孩子自己得出结论。这样留给孩子的印象才会深刻。
再如,你给孩子讲述母鸡孵小鸡的故事,不如让他身临其境地观察母鸡用二十一天时间孵化小鸡的过程。当父母带着孩子到动物园或少年宫游玩时,事先不要规定参观的路线或项目,父母可以让孩子选择想参观的项目,让孩子带路,这样能极大地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曾说:“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所以在玩的过程中,父母珍视孩子的求知欲对孩子的成长特别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