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心理训练
10836400000004

第4章 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的影响因素

生物学因素决定青少年的行为,社会心理因素是行为问题的诱因和调节因素。社会环境、同伴关系、与成人的交流等都会影响青少年行为问题的发生。环境等外界因素对个性发育存在重要影响,因此创造良好的社会、家庭及学校环境是培养青少年积极稳定个性特征的基础。

1.环境因素。

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差、父母教养不当、父母不良行为习惯及个性特征与儿童行为异常有关,与儿童精神疾患亦有一定的关联。家长不良的教育方法往往是导致儿童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父母受教育程度低、社会经济条件差的家庭,其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较之父母受过良好教育、社会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高出一倍;家长的心理健康与其子女的心理健康具有较高程度的相关,其中母亲的心理健康与其子女心理健康相关程度高于父亲与子女的相关,中学父母与子女心理健康的相关要大于小学家长与子女的相关;另外,寄养或全托、精神病家族史和母孕期疾病等因素均能增加儿童问题行为发生的危险性。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一些家长采取严厉、专制、溺爱、放任的态度,都会影响亲子关系,或破坏青少年与父母的正常感情联系。不良教育方式与青少年行为异常、焦虑、心理障碍有密切关系。

2.学校因素。

包括学校地理位置、教学质量、教育目标、教师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学生来源等。良好的学校社会环境是指全校师生学习、生活和工作在一个气氛和谐,相互尊重、理解、关心和爱护、心情愉快的环境中。过重的学业负担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在学习时处于一定的心理激发水平或情绪状态,精神压力或情绪紧张,有可能助长学生忧郁和偏执行为的发展,对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起不良影响,反对在学校里体罚、讽刺、讥笑、打架、骂人,鼓励帮助、公平、耐心和尊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最直接的促进作用。

3.社会因素。

压力、价值取向、传统道德、媒介、同伴关系、社区氛围等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均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同民族的青少年学生因所受的传统风俗习惯和传统道德宗教教育等不同,均有各自的心理卫生问题和人格特点。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更外向、情绪更不稳定,而农村学生则更具掩饰性和精神质,可能与城市、农村的环境差别有关。

4.青少年自身因素。

青年正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其心理发展也经历许多矛盾。小学生心理矛盾有: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不均衡的矛盾,心理发展过程不协调的矛盾,个性心理结构发展不完整的矛盾,自我发展与外部要求不一致的矛盾。中学生心理发展主要矛盾有: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自我意识迅猛增长与社会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情感激荡要求释放与外部表露趋向内隐的矛盾等。另外,不同性格的青少年,发生各种心理问题的倾向不同。其他如生理上缺陷,发育早熟与晚熟,抑郁型人格等也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心理卫生问题。

5.人格类型。

不同人格类型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率不同,抑郁型人格的学生心理障碍和自杀意念者比例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