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民俗趣话:吉瑞中国节
10833600000004

第4章 三月清明

第一节 清明

清明由来

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清洁而明净,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故名也。

清明在节气上代表天清地明的意义。自古以来清明便是中国人祭祖扫墓的日子人们重视的是“祭之以礼”追忆的活动。宋代高菊润“清明”诗称;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血相染成红杜鹃

日暮孤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又称三月节、踏青节是中国汉族民间传统农事纪庆节日也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惟一俗演为节日的节气。《岁时百问》解释清明的取名缘由;“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曰清明。”此节日最早始于周代秦汉礼制规定每逢初一、十五以及二十四个节气等日要到祖陵祭祀供奉。至唐明皇开元年间下诏改制废止了除寒食节(清明前一日)以外其他的拜扫活动。在宋朝以前清明仅是个附属在寒食节习俗中的一个次要节日。它的重要性甚至比不上另一个阴历三月上旬的上巳节。而清明节扫墓更是宋代以后出现尽管如此由于上巳、寒食、清明三个节日的日期相当接近彼此的习俗便互相渗透、重叠渐渐地不再有明显的划分这才形成了现在的清明节。所以在讨论清明节的起源时同时也要对上巳及寒食有所了解。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春秋战国时晋国国君有两位公子长子申生次子重耳。国君的宠妃名叫骊妃她为使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害死了太子申生申生的弟弟重耳为避骊妃加害带领部分大臣逃离晋国。

一日重耳在山中迷了路好几天都找不到东西吃。重耳便绝望地叹了口气;“重耳饿死事小只怕晋国的老百姓没有好日子过了。”大臣介子推一听想到重耳在落难中仍不忘自己的子民将来必定是个贤明的君主便下定决心要全力辅佐重耳登上王位。于是介子推就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煮熟了给重耳吃。重耳知道这件事后感动得流下泪来说;“你这样对我我该如何报答你呢?”介子推回答;“我不求公子的报答只希望公子记得我今天割肉侍君的一片忠诚日后能多关心百姓疾苦做一个清明的国君。”

重耳在外流亡了十九年之久终于回国当上国君也就是后来的晋文公。并对流亡期间跟随他的大臣都一一封赏。由于介子推还乡探母竟然被晋文公给忘记了。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抱不平他才猛然想起旧事心中愧疚。连忙亲自带人到介子推的老家绵山探望却找不到介子推的踪影。

这时有人献一条计策说介子推是个孝子不如放火烧山他一定会背着母亲跑出来的。晋文公便下令左右火烧绵山。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却始终看不见介子推走出来。等火熄灭以后人们才发现介子推背着他的母亲被活活地烧死在一棵柳树下。并在介子推的尸体下发现了一片衣襟上面用血写了几行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巨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巨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看罢便珍重地将这片衣襟放入衣袖中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为了纪念介子推的死谏他就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号令全国禁止用火寒食一日。

第二年晋文公又率领群臣到绵山致祭。一行人先在山下寒食一日第二天才上山。当年介子推被烧死时所倚的那棵柳树已经长出了翠绿的嫩条。晋文公看了心中忽有所感便走上前去掐了一丝编成一个圈儿戴在头上。随从的臣下看了也纷纷仿效他折柳插头。晋文公便把这棵柳树赐名为清明柳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民俗

扫墓

扫墓即祭墓到墓前祭奠先人。出于对先人尊崇怀念之情祭墓时人们皆先剪除荆草修整陵墓添土培坟故而称之为“扫墓”。古代扫墓的景况在许多古籍中都有具体、生动的描绘。《帝京景物略》述道;“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樽盍,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此种风俗至今不衰至于一些不便扫墓的人家往往入夜在通衢大道吊慰亡灵焚烧纸钱。据传说冥间鬼魂也需吃饭穿衣故而阳间的亲人要烧些冥钱以供亡者日用之需。

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探春、寻春。古时以农历二月二日为踏青节。是日人们纷纷出城采蓬叶备牲醴纸爆竹为土地神庆寿行祭礼。后来由于清明扫墓正值春光明媚草木返青田野一片灿烂芬芳。扫墓者往往“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圃列坐尽醉”由单纯的祭祀活动演化而为同时游春访胜的踏青。宋时诗人吴惟信诗云;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墓笙歌收拾去万株扬柳属流莺

对当时春游自昼及暮笙歌如痴的盛况可谓描摹得淋漓尽致。

其他活动

南北朝时的寒食节盛行斗鸡。此俗直到唐朝仍很盛行。唐玄宗在位时甚至在宫中设置“鸡坊”。精挑细选长安城中千余只的雄鸡并选五百名儿童来加以训练。这五百名儿童的首领是一个年方十三岁的男童贾昌。因为贾昌擅长训练斗鸡所以很受唐玄宗的宠爱。“金帛之赐日至其家”。当时有人便作了一首歌唱道;“生儿不用识文事斗鸡走马胜读书。”

拔河又名牵钩也是唐朝宫中十分风行的清明活动。《新唐书·中宗纪》记载;景龙四年清明节唐中宗“令中书省门下供奉官五品以上文武官三品以上并诸学士等自芳林门入集于梨园球场分朋拔河帝与皇后、公主亲往观之”。唐玄宗时也曾多次举办拔河之戏。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据王谠的《唐语林》卷五描述;“挽者至千余人喧呼动地。蕃客庶士观者莫不震骇。”据说拔河有祈求丰收的意味。《隋书·地理志》下;“俗云以此牵钩厌胜用致丰穰”。清明时值春耕播种的时节因此拔河的游戏一直受到历代帝王的提倡。

清明饮食

醴酪与环饼

《荆楚岁时记》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杨大麦粥。”《邺中记》也说“寒食三日作醴酪。”醴酪是一种以麦芽糖调制的杏仁麦粥。一直到隋唐时都还是寒食节的主要食品。另外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还记载了另一种寒食节的食品—环饼。“环饼一名寒具以蜜调水和面”油炸至金黄色后即可食用味道极为脆美近似现在的点心。

枣锢飞燕

宋朝的清明节除了街市上所卖的稠杨、麦糕、乳酪、乳饼等现成的食品之外家中也自制一种燕子形的面食称为“枣锢飞燕”据说是从前用来祭拜介子推的祭品。明朝人还会留下一部分的枣锢飞燕到了立夏用油煎给家中的孩童吃据说吃了以后不得蛀牙。

青精饭

陈元靓的《岁时广记》卷十五引《零陵总记》记载了另一种寒食节食品“青精饭”;“杨桐叶、细冬青临水生者尤茂。居人遇寒食采其叶染饭色青而有光食之资阳气。谓之杨桐饭道家谓之青精饭石饥饭。”寒食清明染青饭的习俗似乎在南方较为流行。郎瑛的《七修类稿》卷四十三就提到寒食节时吃的“青团子”。这种青团子是在糯米中加入雀麦草汁春合而成馅料则多为枣泥或豆沙。放入蒸笼之前先以新芦叶垫底蒸热后色泽翠绿可爱又带有芦叶的清香是很受欢迎的清明节食品。

这些清明节的节食都有一共同特色就是皆可冷食。顾禄的《清嘉录》卷三按语中说;“今俗用青团红藕皆可冷食犹循禁火遗。”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中所记的“寒食佳品”有香桩芽拌面筋、嫩柳叶拌豆腐也都是凉拌菜。就连后来在闽粤流行的清明节薄饼也都是以冷食为原则。由此可以看出即使寒食的习俗已经势微它的精神仍保留在清明的食俗上历久不衰。

清明养生

就中医养生来讲清明也是一个尤为重要的节气。在这个节气中天气阴凉应以补肾、调节阴阳虚亢为主。这个时节常见的和阴阳调节相关症状有;阴虚阳亢症(头痛头晕耳鸣眼花失眠多梦腰膝酸软面湿潮红四肢麻木);肝肾阴虚症(头晕眼花目涩而干耳鸣耳聋腰酸腿软足跟痛);阴阳两虚症(头目昏花行走如坐舟船面白少华间有烘热心悸气短腰膝酸软夜尿频多或有水肿)。针对阴阳失调本虚标实的病理在养生中应以调和阴阳、扶助正气为大法采用综合调养的方法如情志调摄。因为这些症状与情志因素关系密切在情志不遂、喜怒太过之时常常影响肝木之疏泄、肾水之涵养。

因此在调摄过程中的情志方面应当减轻和消除异常情志反应移情易性保持心情舒畅选择动作柔和动中有静的运动为宜例如“太极拳”。饮食调摄方面须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形体肥胖者须减少甜食限制热量摄入多食瓜果蔬菜。

清明诗词

七绝·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效童遥指杏花村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寒食

(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齐天乐·申戌清明雨中感春

(元)邵亨贞

离歌一曲江南暮依稀灞桥回首立马东风送人南浦认得当年杨柳梨花过后悄不见邻墙弄梅纤手绮陌东头个人还似旧时否。

相如近来病久。纵腰围暗减犹未全瘦宿酒昏镫重门夜雨寒食清明依旧新愁漫有第一是伤心粉销红溜待约明朝问舟官渡口。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暗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第二节 谷雨

谷雨物候

斗指癸为谷雨,言雨生百谷也。时必雨不降,百谷滋长之意,盖本于此。

谷雨是春季最后的一个节气。每年4月20日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度时为谷雨。这时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丰沛的雨水灌溉滋润,也就是“雨生百谷”的意思。在这个春将尽、夏将至的季节,池塘里的浮萍开始滋生,桑树也长出翠绿的新叶,正是养蚕人家开始忙碌的时候;此外,春茶也在这时节前后采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这时天气温和雨水明显增多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雨水适量有利于越冬作物的返青拔节和春播作物的播种出苗。古代所谓“雨生百谷”反映了“谷雨”的农业气候意义。但雨水过量或严重干旱则往往造成危害影响后期产量。谷雨在黄河中下游不仅指明了它的农业意义也印证了“春雨贵如油”的说法。

谷雨时节的民谚有;

清明田,谷雨豆。

谷雨寒死虎母。

谷雨,鸟儿做母。

谷雨前三日无茶挽,谷雨后三日挽不及。

一斗东风三斗水。

谷雨三朝看牡丹。

要得棉,谷雨前。

谷雨不种花,心头像蟹爬。

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淋。

谷雨不雨,四十五日无干土。

谷雨养生

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我们在调摄养生中不可脱离自然环境变化的轨迹通过人体内部的调节使内环境(体内的生理变化)与外环境(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素问·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是说人生于天地之间自然界中的变化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的内环境产生影响保持内、外环境的平衡协调是避免、减少发生疾病的基础。因此在调摄养生时要考虑谷雨节气的因素针对其气候特点有选择地进行调养。

谷雨节气的气温虽以晴暖为主但早晚仍有时冷时热之时早出晚归的人更应加倍小心地呵护自己避免染上病痛。

适宜的膳食有参蒸鳝段、菊花鳝鱼、三色汤等有除风湿、强筋骨、温补气血、强健筋骨的功效。

谷雨诗词

老圃堂

(唐)曹邺

召平瓜地接吾庐谷雨干时手自锄

昨日春风欺不在就床吹落读残书

春晴有云门归三山

(南宋)陆游

乍行春野眼增明,渐减春衣体倍轻。

人卖山茶先谷雨,鹅随墦祭过清明。

柳塘水满双凫戏,稻陇泥深一犊行。

晚到三桥泛舟去,掩关不复畏重城。

《补农书引》之“三月逐月事宜”

三月节气:清明,谷雨。

天晴:□地,沉梅豆,晚豆,垦花草田,浇桑秧,罱泥,倒田,种芋艿,削豆坂。

阴雨:窖花草,做秧田,刮二蟥,锯车扉,载壅,罱田泥,把桑绳,劈柴。

杂作:雇工做车扉鹤膝(前此日短,后此工忙),修蚕具车仗(并丝车),种菱钉菱签(并茭梗),捉蛀虫,种瓜秧(并蒲豆),浸种谷。

置备:茶叶,腌芥菜,买水(木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