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决定一生的8种心态
10831500000005

第5章 我不再自卑了

自卑,一块挡在你面前的绊脚石,是否让你在人前无所适从,在困难面前黯然神伤呢?不要怕,我们将帮助你克服它。自卑,通常被解释为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也就是个人认为在某些方面因技不如人而产生的消极情感;自卑感就是个体把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个人品质估计偏低而产生的消极意识。他们看不到自己的优势,没有信心,进而悲观失望,不思进取。假如一个人陷入自卑的深渊,那么他就会受到严重的束缚,聪明才智便无法发挥。自卑是迈向成功的绊脚石。

1.自卑形成的原因

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分析家A·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说:人类的所有行为,要么源于自卑感,要么是对自卑感的超越。

自卑感是与生俱来的,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人们对改进现状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因为人类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但由于人类无法越过宇宙、跨过时空,无法摆脱自然的束缚,所以就产生了自卑。从哲学角度上讲,人产生自卑是无条件的。不过,对于具体的个人而言,产生自卑的原因却是千差万别的。

人类认识自我常常借助于外部环境的反应和别人的评价态度。这早已被心理学家证实。阿德勒的亲身体会证实了这一点:他的数学成绩很差,老师和同学们都说他笨,这使他认为自己是个数学低能儿。但有一天,他却做出了一道连老师也没有做出的数学题,他这才发现自己的信心和能力,从此走出了自卑的阴影。所以有些低能者,甚至有些有心理缺陷的人,在别人的积极鼓励和帮助下,也能建立起自信,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身潜能。

从主体角度看,自卑的形成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

(1)与从小的培养锻炼有关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童年经历有时虽会被淡忘,甚至在意识层消失,但是在潜意识层是不会消失的,童年经历对他的一生都有很大影响。不幸的童年会使人产生很强的自卑感。有的人从小就依赖父母,而父母也处处显得比他们强得多。所以不自觉地人就产生了自卑,认为自己不如父母。

有些人从出生到上学、到参加工作,甚至到成家立业,几乎都是由家人、教师、单位领导等决定和安排的,而不是由自己选择决断的。有些人由于出生和成长环境差,比如父母亲文化水平低,从小教育不得法,凡事受压抑,极少有机会去独立完成某项工作,极少有机会去独立实现某个目标,事事只能依顺他人、听从他人。这种自我锻炼的机会越少,自信心就越弱,往往也就成为产生自卑的根源。

(2)与一个人掌握知识的多少有关

知识面愈广,自信心就越强;相反,知识缺乏的人,信心也不会太强,大学毕业生就比小学、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更有信心。不过,也不能单以文凭来衡量一个人的知识。有些人虽然受正规学校教育很少,但他们通过自学和实践等多种途径所得到的知识却很多。比如爱迪生只受过3个月的学校教育,但他对世界的认识,远比一般大学生、研究生多。

(3)与一个人掌握技能技巧的多少和熟练程度有关

通常情况下,掌握了几门熟练技术的人又比只会一门技术的人更有信心。一个具有熟练技术的工人比一个不学无术的人更有信心。不过,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什么都会一点,但什么都不精通的人不见得会比精通一门技术的人更有信心。

(4)与一个人的综合能力有关

有较丰富的实际经验、综合能力,素质水平较高的人,就比一般人更有信心。口才、写作、人际关系能力、管理能力、领导能力等常常体现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素质,这方面的能力水平越高,人的自信心就越强。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也没有一个人在各个方面都是最优秀的,理论上也是不可能这样的。所以,人都会有自卑感,只是程度和表现不同罢了。一个具有良好个人素质的人对自卑的克服做起来比较容易,同时他还可以以此建立起自信。

2.自卑的类型

一般来说,自卑分为以下几种:

(1)孤僻怯懦型

由于自己各方面能力的欠缺,所以总是小心翼翼,不肯冒险,不参与任何竞争,总是逆来顺受,喜欢独处。

(2)无事生非型

当一个人过于自卑的时候,他会采取和孤僻怯懦型相反的态度,处处挑衅,对他人进行攻击,好斗,易发怒,脾气暴躁,爱谴责人。

(3)幽默滑稽型

他们总是扮演滑稽的角色,用笑来掩饰内心的自卑,这也是一种常见的自卑形式。

(4)醉生梦死型

这种人总是不敢面对现实,感到自己无力改变现状,可又不愿承认。只好借酒消愁,整天醉生梦死,以此来摆脱现实。

(5)盲目从众型

由于自卑而没有信心,对自己的观点、理论不敢坚持。所以总是和别人、和大多数人保持一致,唯恐自己有不同于别人的地方。

上述几种自卑表现形式,也是一些对自卑的消极反抗,被称为“自我防卫”。消极的防卫会使人消耗大量的精力,常常导致碌碌无为。

信心是人类走向成功的巨大动力。而自卑却是破坏性的,并且还会扼杀我们的努力。当一个人的头脑充满自卑时,他就不可能为事业付出最大的努力。许多人尽管受责任感的驱使而去工作,但他们却仍然带着怀疑、恐惧和担忧的心态,这就使他们失去了远大的理想,也使他们丧失掉把事业进行到底的勇气。

自卑者面对生活缺乏勇气,不能与强大的外力相抗衡,致使自己在痛苦的陷阱中挣扎。没有人愿意自卑,人人都渴望将自卑像枯草一样从内心深处拔出来,扔得远远的。

曾任美国国会参议员的爱尔默·托马斯在他15岁时,与同年龄的少年相比,不但长得太高了,而且瘦得像支竹竿。他除了身体比别人高之外,在棒球比赛或赛跑等方面都不如人。于是他成了同学们常取笑的对象,被人起了一个“马脸”的外号。托马斯被自卑、忧虑所困扰,他的自我意识也很重,不喜欢见任何人,又因为住在农庄里,离公路很远,碰不到几个陌生人,因而也没有自己的交际圈子。

托马斯说:“如果我任凭烦恼与恐惧占据我的心灵,我恐怕一辈子也无法翻身。我的尴尬与惧怕实在难以用文字形容。一天24小时,我随时为自己的身材自卑,别的什么事也不能想。我的母亲了解我的感受,她曾当过学校教师,因此告诉我:‘儿子,你得去接受教育,既然你的体能状况如此,你只有靠智力谋生。’”

幸运的是,不久以后发生的几件事帮他克服了自卑感。其中有一件事带给了他勇气、希望与自信,改变了他以后的人生。这件事的经过是:

入学后的第八周,托马斯通过了一项考试,得到一份三级证书,可以到乡下的公立学校授课。虽然证书的有效期只有半年,但这是他有生以来,除了他母亲以外,第一次证明别人对他有信心。

随后,一个乡下学校以月薪40美元的工资聘请他去教书,这更证明了别人对他的信心。

他生命中的转折点,战胜尴尬与自卑的最大胜利,发生在一年一度举行的集会上。他母亲敦促他参加集会上的演讲比赛。结果大出他本人的预料,他得了第二名,并且获得了一年的师范学院奖学金。事前,他连单独跟一个人说话的勇气都没有,更何况是面对很多人。

后来托马斯在回忆自己的人生历程时,还不止一次说过:“这一连串的事成了我一生的转折点。”

由此看来,自卑并非是不可战胜的。为什么老是要妄自菲薄呢?你不觉得自己身上也有许多可爱的、令你骄傲的地方吗?

让自卑从你的生活中走开,满怀信心地去做好一两件事,并以此作为成大事的契机!

3.消除自卑方能走向成功

自卑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力和品质评价偏低的一种消极情感,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自卑感的产生,往往并非认识上的不同,而是感觉上的差异。自卑一族大多脱离实际,只会滋生更多的烦恼和自卑,使自己更加抑郁和自责。其根源就是人们不喜欢用现实的标准或尺度来衡量自己,而相信或假定自己应该达到某种标准或尺度,如“我应该如此这般”、“我应该像某人一样”等。

如果把目标瞄准成功者,深入剖析他们成功的根源,便会有新的发现:上帝并不是对他们宠爱有加、让他们全都完美无瑕。如果用“鸡蛋里挑骨头”这样的尺度去衡量,他们身上的种种缺陷也可怕得很呢!拿破仑的矮小、林肯的丑陋、罗斯福的瘫痪、丘吉尔的臃肿,哪一样不令人痛不欲生?可他们却拥有辉煌的一生!如果说他们都是伟人,我们凡人只能仰视,就让我们再来平视一下周围的同事、朋友吧。你可以毫不费力地在那些成大事者身上找出多种缺陷,可你看他们照样活得坦然自在。自信使他们眉头舒展、腰板挺直,仿佛时时刻刻都沐浴在幸福的阳光里!

自卑的人并不是天生对自己缺乏信心,而是因为他们缺乏内心的安全感。他们总是特别“善于”发现自己的缺陷、短处和生活中不利于自己的方面,然后把它们看成是不可逾越的障碍,结果是吓坏了自己——既然自己是如此糟糕,怎么能去和别人比、和别人竞争呢?不断遭受的挫折似乎又在证明:瞧,你就是不行!为了保护自己不被可能遭受的失败所打击(仅仅是“可能”),他们躲避竞争、回避交往,结果是越来越多地失去了发展的机会。恶性循环就是这样形成的。只有打破自卑的恶性循环才能逐渐建立起自信。

4.战胜自卑的方法

(1)主动和别人说话

越是主动和人谈话,自信心就越强,以后与人的交谈就会变得越容易。闭门独思、自我封闭的态度,无异于对自信心的扼杀。

(2)突出自己,挑前面的位子坐

在各种形式的集会、课堂上,后面的位子总是先被人坐满。愿意坐在后面的人,大都不想引人注意,这是由于缺乏信心的缘故。而坐在前面,就要敢于把自己置于众目睽睽之下,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长期坐在前面,并养成习惯,自卑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变成了自信。

(3)养成盯着对方眼睛的习惯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一个人的眼神可以折射出性格、透露出情感。不敢正视别人,意味着自卑、胆怯、恐惧;躲避别人的眼神,则折射出阴暗、不坦荡。正视对方等于向对方表明:我尊重你,我也有信心赢得你的尊重。所以,正视别人,是积极心态的反映,是个人魅力的展示,是自信的象征。

(4)勇于当众发言

面对大众讲话,需要勇气和胆量,这是培养和锻炼自信的重要途径。尽量发言,就会增强信心。有许多原本木讷或口吃的人,都是通过练习当众讲话而变得自信起来的,如萧伯纳、田中角荣、德摩斯梯尼等。

(5)正确评价自我

要科学、正确地认识自我,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素质和心理特点,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夸大自己的缺点,也不抹杀自己的长处,这样才能确立合理的追求目标。特别要注意对缺陷的弥补和优点的发扬,将自卑的压力变为发挥优势的动力,从自卑中超越。

(6)利用自我暗示

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学会在各种活动中自我提示:我并非弱者,我并不比别人差,别人能做到的,我经过努力也能做到。认准了的事就要坚持下去,并争取成功;不断的成功又能使你看到自己的力量,变自卑为自信。给自己创造机会,展示自我。锻炼的机会多了,就会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他人对自己的正确评价。

(7)积极参与社会交往

不要总认为别人看不起你而离群索居。如果你自己瞧得起自己,别人也就不会再轻易小看你。能不能从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得到激励,关键还在于自己。多与人交往,发挥自己的长处,有利于在集体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避免离群索居带来的心理封闭等不良影响。

(8)多看成功自励的书

许多成功人物都曾经历过信心不足、迷茫、挫败等打击的锤炼,也经历过成功的滋润。他们的自信的建立是最有启发意义的。所以,成功人物传记和成功自励的书,最能帮助我们找到勇气和力量,从而增强我们的自信。

诸如此类的书刊,都是运用许多成功的例证,从各个角度阐析成功的正确观念和态度以及一些成功的技巧。这对我们增强自信极有好处。如有条件,找一个有成功经验的人进行咨询,也能达到战胜自卑的目的。

(9)剖析自己

当你感到自卑、烦躁、缺乏自信时,多方面分析原因:出身家庭如何?受到的教育如何?从小到大的环境如何?是否缺少亲友帮助?人生信念是什么?人生目标是什么?等等。这样便能找出缺乏自信的原因。各人条件不同、追求目标不同,理智地分析,就不会因某一时、某一专长不如人而灰心丧气。

摆脱了局限和自卑,你便能肯定自己,从而树立自信心。将自己的人生放在一些大背景中去分析会更容易超脱。在整个世界、整个人类历史、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等大背景中,可能会有人比你强,但一定也会有人面临比你更大的困境。卡耐基引用一个故事说:“当你担心没有鞋时,却有人还没有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从大背景进行分析,主要是让我们从个人小圈子的局限中超脱出来,从自卑的情绪中超脱出来。

只有拥有了足够的信心,你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才能有所作为。树立必胜的信念,没有更多的诀窍,关键在于我们自己有没有决心去行动,去获取成功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