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决定一生的8种个性
10831400000019

第19章 锁定人生的目标

有一大箱的工具,如果不放到需要它们的行业中去,这些工具就毫无用处;同样的道理,我们的满腹才华和独特技能就像是一箱工具,如果没有做一个出色木匠的愿望或打算,这些东西就没有任何意义。在一个人的生命中,如果没有一个确定的目标,那么他既不能有益于社会,也不会快乐幸福。

当今社会,有些年轻人,他们的生活没有任何的方向!他们漫无目的、随波逐流、无所事事、毫无生气地一天天耗费生命,没有任何明确的目标和想法,也没有任何明确的方向和计划;他们仿佛是完全受制于环境的可怜虫。他们的生命中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强烈而明确的目标,要知道,只有强烈而明确的目标才能整合我们的才能,并且赋予我们的才能以实际的意义。

在脑袋里构思出整个雕像的确定轮廓之前,就漫不经心地随便刻上几下,很可能会破坏整个雕像。我们的生活也是一样,在还没有确定要如何进行“雕塑”前,千万不要贸然出击。有些人可能这样想,尽管他们的头脑里没有明确的目标,但如果他们终日辛勤地敲打大理石,如果他们连续不断地工作,那还是有可能完成一些东西的。不,事实并非如此。与其去糟蹋雕塑用的木头或大理石,还不如干脆就不要拿起凿子和锥棒,因为即使剩下完整如初的原料,也要好过留下一堆残缺不全的无用东西。

一个人的生命如果迷失了前进方向,仅仅是按照他的冲动和本能行事,那么他绝不可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他的生命之舟只能在沙滩上搁浅,吃水不深,无法远航。他不可能成为一个在群体中受到关注的人物,因为没有人能预测他明天将做什么,或者说他在明天能否做成什么。他也可能不会有任何冲动或决定,就像一只没有舵的船航行在大海上;如果风儿宠爱它,可能把它吹进安全的港湾;如果不是,那么它可能撞上暗礁粉身碎骨;或者,它仍然会在海上漫无目标地随波逐流。

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表明,他们的生活状况及分布现象十分有意思。

那些占3%者,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25年来他们都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那些占10%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生活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的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

其中占60%的模糊目标者,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剩下的27%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群,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都过得很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从这个调查结果我们得出,青少年要想实现梦想,获得成功,应该现在就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威廉·皮特是目标专一、意志坚定的杰出典范。当他还是一个孩子时,就被教导惟有成就一番赫赫伟业,才不会辜负父亲的期望。这是他所受一切教导的主旨。无论他身在何处,无论他做些什么,不管是上中学还是上大学,不管是工作还是娱乐,他从未忘记过父母赋予他的这一神圣职责——他应该出人头地,应该成为一个公正、睿智、有影响力的政治家。这个观念在他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中生根发芽,并鼓励着他锲而不舍、坚忍不拔地朝着这个明确的目标前进。22岁那年,他就进入了国会;在23岁时,他就当上了财政大臣;而到25岁时,他已经成了英国首相。

从这个矢志不渝的杰出人物身上,我们将获得怎样的启示呢?他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奉献给了自己生命中唯一的抱负,在这一过程中他还牺牲了可能阻碍实现这一目标的所有欲望和念头。

他在早期就朝着一个确定的方向接受了专门的训练,谁能估价这样做的巨大价值?在大学毕业以后,他没有浪费时间来像别人那样,为了确定自己从事何种职业而考虑来考虑去,而是毫不犹豫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勇往直前。

皮特的一个对手曾经这样评价他:“这个人既不会冒进也不会退缩,他一直都在翱翔。”分段完成大目标完成艰巨的工作,需经历“久久见功”的过程。过程越长,耗时越多,极容易产生疲惫和绝望。这种情况下,就要“默默留心”,不是傻干,而是寻找比较聪明的办法,把艰苦的长过程“缩短”。

在田径比赛中,马拉松是最艰苦的比赛,他对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意志都是严峻的考验。而日本运动员山田本一却能轻松应对,在1984年的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和1986年的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他均获得了冠军。他说,他是用智慧战胜对手的。他在自传中谈了他的取胜秘诀:每次比赛之前,他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看上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他就以预定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又以同样的速度冲向第二个目标。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这样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跑完了。山田本一说:“起初,我并不懂这个道理,我把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了10多公里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分段完成大目标,这就是山田本一“默默留心”得到的秘诀。

为什么我们做艰巨的事时常会半途而废,其中的原因大概就是畏难、畏久。请试试山田的方法吧,再大再难的事我们也能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