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管好自己的七个法则
10828600000055

第55章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财富要自己去创造,靠自己的劳动、靠自己的知识、靠自己的智慧挣来的钱,花起来心里舒坦,才能真正享受金钱的快乐。

●不义之财来得容易,但是会让你晚上睡不着觉,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

●不论做什么,不要有非分之想,不可发不义之财,只有通过正当渠道挣钱,才能创造财富,才会有成功的人生。

一位评书艺人曾说:“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是惹祸根苗;气是雷烟火炮。”这四句话虽俗了点,但其中的道理却颇值的玩味。既如此,人人都能过得了这四关吗?其实这本无所谓过不过关,而是一个度的问题,爱财者大有人在,就看你是如何去获取财富,如果你凭的是技术卖的是力气,用的是脑子,通过正当渠道赚来的钱,这绝对无可厚非。正应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说,可惜现在君子不多,爱财者也就不择手段。

《工人日报》曾有过这样一篇报道:

领导干部搞‘黑色’、‘灰色’收入,收支明显不符,却很少有人被顺藤摸瓜。据《羊城晚报》载,沈阳市原市长慕绥新早在1998年邀请一批香港记者到沈阳采访时便露出了自己的‘行头腐败’。当众记者津津乐道于慕绥新演讲时,有位香港记者却紧紧盯住了慕市长的一身‘行头’:衬衣、领带、西服、皮鞋……全身上下竟然皆是名牌。慕绥新这身‘行头’粗略上算,少说也得几万港元。现在许多领导干部吃讲排场,穿讲高档,住讲豪华,挥金如土,摆谱比阔,不可一世。对这样的官员,只要算一算他们的收入与支出,其‘内幕’、‘猫腻’的严重问题,就不言而喻。近年来,一些国家公职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巧立名目、巧取豪夺,在不长的时间里便暴富起来,他们拥有的财产与其正当的经济收入形成强烈的反差。官员们和他们的部门可以通过出售出租权力来获得大量工资以外的收入,以权力资本获取最大量工资以外的收入,以权力资本获取最大利润和巨额财产。由此可见,官员们的利润尤其是暴利,其来源几乎都是非法的,他们实现暴利的必要前提或必经之路是必须腐败。除此之外,不可能有其他任何正当的、合理合法的‘暴富’渠道和‘巨额’来源。

贪官们的最终结局当然是受法律的制裁,他们取之不义的财富,只能给他们带来耻辱。

据说明代有个人名叫郝子廉,从来不沾任何人的便宜,每次牵马到河边去饮水的时候,事后,都要往水里扔三个小钱算是小费。甚至有一次他在自己亲姐姐家里吃了一顿饭,临走竟在他姐姐家的炕席地下悄悄地留下五十文钱,然后才走。

人人都爱钱,但是这个郝子廉却不肯沾别人便宜,虽然有点过分,但却值得今人学习。

财富要自己去创造,靠自己的劳动、靠自己的知识、靠自己的智慧挣来的钱,花起来心里舒坦,才能真正享受金钱的快乐。

不义之财来得容易,但是会让你晚上睡不着觉,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

柳宗元的《鞭贾》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个出售马鞭的商人,其所出售的鞭质量并不好,但装饰却颇为华丽,值四五千的货竟要价四五万。一次,一个糊涂的富家子弟花五万钱买了一根鞭子,向人炫耀。可当马不听使唤时,他挥鞭使劲抽打,鞭杆一下子断裂开来,才知道美丽的外表里面却是腐朽了的木头,根本不是鞭商所吹嘘的用南山的木料制成。去找鞭商理论,鞭商又以货物出门,概不负责为由,拒绝退赔。买主便在市上向众人大肆宣传此事,使鞭商丢尽脸面,无法再在市上立足。

这位商人自以为得意,发了不义之财,但是没有想到这笔财砸了他的饭碗。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点心店主李沙赓,以货真价实赢得客满门,但其赚钱后,便掺假使假,对顾客也怠慢起来,生意日渐冷落。

一日,书画名家郑板桥来店进餐,李沙赓惊喜万分,恭请题名。郑板桥挥毫题写“李沙赓点心店”。墨宝苍劲有力,引来了不少人观看,但还是没人进餐。原来是“心”字少写了“一点”,李沙赓再三请求补上“一点”。但是,郑板桥却说:“没有错啊,你以前生意兴隆,是因为‘心’有了这‘一点’,而现在生意冷淡,正是因为‘心’少了‘一点’。”李沙赓感悟,才知道经营人心的重要。

从此以后,李沙赓痛改前非,以真心待人,重新赢得了人心,生意又红火起来。

想赚钱,就要取得人心,堂堂正正的赚钱,不要想着欺骗顾客,坑害顾客,只要你赚钱的路子不正,你就会最终失去金钱。

所以,不论做什么,不要有非分之想,不可发不义之财,只有通过正当渠道挣钱,才能创造财富,才会有成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