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高效做事低调做人
10827400000012

第12章 行胜于言:做语言的矮子行动的巨人

好汉不提当年勇,过去的风光不值得炫耀。过多的夸夸其谈,不如脚踏实地的做事。天道酬勤,只有在沉默中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做成一定的事业。低调的人善于聆听,不以自我为中心,即使是作为一名优秀的领导,他们也不会喋喋不休地说教,而只会以身作则。

1.行胜于言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闻一多

梅贻琦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1909年夏,清政府“游美学务处”招考第一批赴美学生,梅贻琦以优异成绩入取。十月赴美,成为清华“史前期”的第一批学生。1925年,清华学校增设大学部,梅贻琦担任物理系的“首席教授”。第二年春,教务长张彭春辞职,梅贻琦被公选为第一任教务长。他还曾连任清华校长十七年。新中国成立后,有一段时间他侨居海外,从事清华基金的保管和使用。1955年以后,他去台湾创办新竹清华大学,担任校长直到逝世。所以,有人说他是一位“终身校长”。

梅贻琦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又是国际学术界有名的“寡言君子”。他倡导“为政不在言多,顾力行何如耳”。他认为学校培养人才是为了实用,“否则将是极悲惨的事”。梅先生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主张学与术分开,文与理通科,主张学生自学。正是有了他的这些主张,才有今日之水木清华。

梅贻琦非常廉洁奉公。他任校长后,住进清华园甲所(校长住宅),他首先放弃校长的特权:家里的工人自己付工资,电话费自己付,也不要学校供应的两吨煤。款额虽小,但他认为,“这是观念和制度的问题”。他在清华多年,虽然清华基金雄厚,但决不苟取分文。在西南联大期间,身为名大学校长,他经常“吃的是白饭拌辣椒,有时吃上一顿菠菜豆腐汤,全家就很满意了”。他一生两袖清风,没有个人积蓄,去世前病危住院的医疗费用、去世后的殡葬费等,也都是由他的学生和校友捐助的。

1940年,清华在昆明的校友为他举行了一个“服务母校二十五年公祝会”。会上会下,校友们说了很多表扬夸奖的话。就连一向“高傲不逊”、从不轻易颂人的一位老教授,也情不自禁地赋长歌以颂之。当轮到梅琦贻致答词时,他则说了如下一段话:清华这几十年的进展不是也不能是某个人的缘故。给诸位说一个比喻,京戏里有一种角色叫“王帽”,他每出场总是王冠整齐,仪仗森严,文武将官,前呼后拥。其实会看戏的绝不注意这正中端坐的“王帽”,因为好戏通常并不是由他唱的,他只是因为运气好,搭在一个好班子里,那么人家对这台戏叫好时,他亦觉得与己有荣而已。

在一次欢迎会上,梅贻琦对清华同学致词说:“我只希望大家能有勇气去做一个最平凡的人,不要追求轰轰烈烈……”实际上,这也是梅贻琦一生的追求:行胜于言、默默做事、埋头奉献。梅贻琦治理下的校风也是如此。

“行胜于言”这句话,平常普通,它作为清华的校训时常被挂在清华人嘴上,并落在清华人的行为中。

清华人大多不喜欢言说、不喜欢包装、不喜欢修辞、不喜欢将话说大说满。在清华,记者采访被教授们拒之门外的事情时有发生;如果学校宣传部门将学校的成绩在媒介上说多了说早了,就会有老先生用“行胜于言”的训诫提出严厉批评。

这种“行胜于言”的传统成为一种氛围存在于清华文化中,清华的成功主要源于全校师生默默地做学问,而不是过多的语言。

从前,有一位满脑子都是智慧的教授与一位文盲相邻而居。尽管两人地位悬殊,知识水平、性格都有天壤之别,可两人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如何尽快地富裕起来。

每天,教授跷着二郎腿大谈特谈他的致富经,文盲在旁边虔诚地听着,他非常敬佩教授的学识与智慧,并且开始按照教授的致富方法去行动。若干年后,文盲成了一位百万富翁,而教授还在谈他的致富理论。

再完美的理论不用实践去实现,也体现不出它的价值。思想固然重要,但行动往往更重要,不管什么时候,成功都是取决于行动而不是夸夸其谈。

俄罗斯总统普京说:“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应该看他说些什么,而应该看他做些什么。”计划设计的再完美,只说不做也只是空计划。现实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夸夸其谈的人,说一些不着边际的理想。可过了数年之后,再接触这个人,他可能还在原地踏步,只是少了当初的热情。

一个人,如果空有夸夸其谈,那他永远都是一个“演说家”,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会留下一点痕迹。成功,向来是由双手创造的,爱迪生有2000多项发明,是在不断实验的基础上实现的;日心说的确立,是建立在无数科学家大量观测事实的基础上成功的。大千世界,变化万千,但凭双手吃饭这句话,在过去,在现在,在可见的将来,都是一句至理名言。

2.要能耐得住寂寞

一个能成就大事的人,一定是一个能够耐得住寂寞的人。

——爱因斯坦

寂寞是一种感觉:有的人终日处在热闹的生活中,却自觉寂寞异常;而有的人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境遇中,却有着自己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他们把困难的环境作为砥砺人生意志的磨刀石。

我国古代文人多有慷慨悲歌之士,也有很多甘于寂寞之人。他们或官场失意,或科场落魄,由原来的不甘寂寞到后来甘于寂寞;或原本就不愿到那显山露水的场所去凑热闹,于是便躲进小楼别开洞天,过一种不为多数人所理解的日子。但恰恰就是在这种不为多数人所理解的寂寞中,他们养成了自己倔强孤傲的性格,成就了一番宏绩骏业。

一些站在最高处的英才,常常是在人生的旋涡中耐得住寂寞的非显赫人士,刘勰就是一个终生与大自然为伴的人,并在这种寂寞中成就了开中国文艺理论之先河的《文心雕龙》。

在沂蒙山怀抱里的莒县,有一个远离县城70华里的村落——刘家庄。这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村名,加上怪石嶙峋的自然环境,就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刘勰的出生地,然而,正是这个穷乡僻壤之地养育了刘勰。

《梁书,刘勰传》中记载:“勰早孤,笃志好学,家贫不婚娶。依沙门僧佑,与之居处十余年,遂博经纶,因区别部类,录而述之。……初,勰撰《文心雕龙》五十篇,论古今文体,引而次之。”

刘勰从小就成了孤儿,家中贫困,不能娶妻,便做了僧人。也是因为在做僧人这段期间,他才得以博读经纶,后写下了《文心雕龙》。刘勰生活清贫、寂寞,却写出了让人拍案叫绝的骈体文论,只要我们体味一下他对山川日月的独特感受以及对各种文体的精辟论述就不能不为他折服。

从形式和外表看,刘勰是寂寞的。但事实上他不仅不寂寞,而且有着一个令常人难以企及的精神世界。

寂寞,原也是一种很好的境遇,只是看你用什么态度和方法去对待它了。面对寂寞,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也可以在默默无闻中炸响惊雷。

我们生活中也不乏有能耐得住寂寞的人,他们能够从内心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能够从内心热爱自己的事业。

一汽集团总经理竺延风就是一位生活很低调,耐得住寂寞的企业家。他说:“我自己说过耐得住寂寞20年,那不是说的,是要忍耐。一段时间以来传闻给我封了很多职位,让我自己选择就是干汽车,安心干汽车。我自己也从来没有别的要求,就是干汽车。说耐住寂寞,我说我也没有什么寂寞的。”

2006年,一汽进入了世界500强,这是企业借机宣传的大好时机,而竺延风却告诉记者说:“今年按照程序我们申报并且进了500强,进了500强也没让我们过于兴奋。因为我觉得在世界范围看,我们并不强,如果说一年卖300万辆车,有3000多亿的销售收入,然后还能有25亿到40亿美元的利润,这样我认为才是很好,大家认可、我也很高兴,但是现在我认为一汽在世界上还不够强。”

对于他所从事的汽车行业,他也不宣扬什么,只是说:“我喜欢汽车,我是学化工的,我就是要干汽车,就是喜欢。那么多机会要到这儿去,到那儿去,或者到国外去进修,想一想还是干汽车。我真的喜欢汽车,我可以对汽车说得很清楚,这是我的职业感,血液里对汽车是绝对充满一种热爱的。”

寂寞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在我们看来很寂寞的事情,对别人来说或许就是一种对所从事的事业的热爱。

寂寞不是一种消极厌世的人生态度,也不是一种与世无争、自命清高的做法。寂寞者并不一定要闭门独处。所谓甘于寂寞,是对追名逐利,浮躁的一种轻视,是在宁静淡泊中默默耕耘的一种精神境界。正因为如此,耐得住寂寞的人常常有自己广阔的心灵世界,有自己理想的绿洲和一颗赤子之心。也正因为如此,甘于寂寞的人也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力。他们不但能在寂寞中默默地耕耘,还能用理性严格地塑造自己、鞭策自己和完善自己。杜甫在颠沛流离中写下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千古绝唱,可以说是他一生寂寞淡泊的注释;陶渊明隐居时,在南山下种一片豆子,每天早晨,拿着锄头干一天,傍晚载月而归。闲暇时,观景赏菊,吟诗交友,生活中充满了田园情趣。

大画家齐白石说:“画者,寂寞之道”。他十载关门,研究画法。声言“饿死京华,公等勿怜”。成为中国画之巨擘。23岁就获得哲学硕士学位的黑格尔,躲在偏僻的伯尔尼当了6年家庭教师,在寂寞中摘抄了大量卡片,写了大量笔记,终于成为集德国古典哲学大成的伟大理想家和美学家。

独思使爱因斯坦创造了科学奇迹。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屈居于以厕所改成的斗屋之内,沉浸于哥德巴赫猜想这枯燥的公式计算之中,冥思苦索,竭精殚力。如果没有对事业的执著追求,能够耐住这样的寂寞吗?

人生在世,谁也难免寂寞,能不为寂寞伤害,反而在寂寞中把生活调节得有滋有味,那一定是一个幸福的人。

3.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一个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有如一颗陨落的流星,连一分热也不会留下来。

——罗曼·罗兰

凡拜访过罗斯福的人,都会惊叹他知识的渊博。“无论是牧童、野骑者、纽约政客、或外交家”,布莱特福写道,“罗斯福都知道同他谈什么。”

他是怎么做的呢?

答案很简单。

无论什么时候,罗斯福每接待一位来访者,他会在前一个晚上迟一点睡觉,去了解客人特别感兴趣的话题。

在罗斯福的住所里存有许多朋友的资料。那是他花了很多时间搜罗的资料。每份资料包含30 多项内容,如地址、电话、生日、名字、家庭、兴趣爱好、见面的次数、时间和内容等,和该人何时何地见过面,谈了些什么,有何约定,罗斯福都做了记录。他说他人生最大的财富,就是这些资料。他和某人见面之前,必然要先把资料逐一记住,会见时便会说:“某先生,你母亲明天生日,是80岁了吧!”罗斯福的细致经常会令对方惊讶不已,感动万分,心里便产生一种亲切感,而罗斯经常用这种方法来赢得人心。

罗斯福得到很多人的喜爱和支持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不以自我为中心的有心人。不以自我为中心体现了一个人对别人的关心,它是一种无私的力量,它能使一个伟大的人受人爱戴,也能使一名普通的推销员获得成功。

柯达公司的伊士曼发明了透明胶片,奠定了电影发明的基础,他本人也成为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商人。但即使取得这些伟大的成就,他仍然和每一个人一样,渴望得到小小的认同。

有一次,伊士曼在罗杰士德建造启尔蓬大会堂、伊士曼音乐学校和纪念他母亲的一个戏院。纽约奇美家具公司的老板汤姆希望得到这些建筑物的座椅生意,汤姆打电话给建筑师,想去见伊士曼。

当汤姆来到时,建筑师对他说:

“我知道你想得到这批订货;但我需要告诉你,如果你用了他5分钟以上的时间,你就完了。他是一个严厉的人,他很忙,所以你要赶快讲,讲完了就出来。”

当汤姆被引进伊士曼先生的办公室时,他看见伊士曼先生正埋头在一堆文件中。片刻后,伊士曼抬起头来,向他们走过去问道:“这位先生,不知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建筑师介绍了他们以后,汤姆说:

“伊士曼先生,在我们等候您的时候,我一直在欣赏您的办公室,如果我也能在这样的一间办公室工作,我也不怕长时间工作——我知道您经常长时间在办公室工作,您知道我自己是从事室内装饰的,但我有生以来还没有见过比这间更漂亮的办公室。”

伊士曼回答说:“你提醒了我差不多要忘了的事,这间办公室很漂亮,是不是?当初装修好的时候,我非常喜欢。但现在我天天到这里来,心里想着太多其他事,有时甚至一连几星期,我都顾不上欣赏它。”

汤姆用手在一块木板上一擦,“这是英国橡木,是不是?与意大利橡木的品质稍有不同。”

“是的,”伊士曼回答说,“那是进口的英国橡木,这是一位对木材有特别研究的朋友为我选的。”

然后伊士曼带他参观室内各处。他特别指出房间大小的比例、颜色、手工雕刻和其他特殊的地方,这些都是他帮助设计的。

他们在一扇窗子前停了下来,伊士曼谦虚地提到若干他出于慈善目的而资助的政府机关、罗杰士德大学、医院、儿童医院、养老院。汤姆热烈称赞他利用他的财富造福人类的高尚情操。片刻后,伊士曼打开一只玻璃橱的锁,取出他拥有的第一架照相机,是他从一个英国人手中购买的一件专利品。

汤姆又详细地询问他早年开始事业的艰难,伊士曼先生动情地讲述他幼年时候的贫苦,叙述他的寡母是如何开旅店,他在一家保险公司做事务员,如何日夜受贫穷恐怖的围困,汤姆先生用别的问题引他谈话,并聚精会神地倾听。他又叙说他试验透明胶片的故事,他讲他如何终日在一间办公室工作,有时整夜试验,只在药品发生化学反应的时候小睡,有时穿着工作服睡眠。

汤姆是在1点1刻被引入伊士曼办公室的,并被警告不要花费5分钟以上的时间,但2个小时过去了,他们还在谈着。

最后,伊士曼向汤姆说:“上次在日本,我买了几把椅子带回家来,把它们放在院子里,但日光晒脱了油漆,所以那天我到街上买了些油漆,自己将这些椅子油漆好了。你愿意看一看我油漆椅子的成绩吗?好了,到我家来跟我一起吃午饭,我指给你看。”

那些椅子不值几元钱,但曾赚过一个亿的伊士曼很自豪,因为他亲自油漆了它们。

所订的座椅价值9万美金。你想谁得到了这笔生意——是汤姆,还是他的竞争者?

从那时起直到伊士曼去世,他同汤姆都是亲密的朋友,汤姆为什么能成功呢,因为他不以自我为中心,他关注别人的兴趣所在,而不是一开口就谈自己的生意。

曾统治过大英帝国的狄斯雷利说道:“同人们谈谈他们自己,他们会愿听上好几个钟头。”所以,如果你想使人喜欢你,就要注意这样一个原则:让他人感到自己重要,而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教授早年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当我8岁时,一个周末去拜访住在附近的姑母,并在她家度过假期。”

德鲁克教授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写道:

一天晚上,一个中年人来拜访,与姑母亲寒暄之后,他的注意力集中到我身上。那时候,我正对船感兴趣,这位客人对这个话题也特别感兴趣,我们谈了很多关于船的问题。他走后,我非常高兴地谈论他,说他对船多么感兴趣!我的姑母告诉我说,他是一位纽约律师;平常,他对船的事情毫不关心,对于船的问题也毫无兴趣。但为什么他始终谈论船的事呢?

“因为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他见你对船感兴趣,他知道谈论船能使你高兴,同时也使他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姑母说。

不以自我为中心有时只是在很小的事情上替别人着想,但却能反映出这个人的高尚情操。很少有人会喜欢处处都非常自我、对别人不管不顾的人,只有多替别人着想了,别人才会考虑我们,人际交往才会处在一种融洽的气氛当中。

著名社会专家戴维博士说过,我们一来到这个世界,便坠入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家中,你是子女,又是父母;在企业,你是下属,又是上级;在社会,你是小辈,又是长辈;在交往中有熟悉的,也有不熟悉的。在这个巨大的网上,很多人把自己当作一个关节点,从个人出发,形成一圈圈以个人为中心的人际关系网,而很少站在别人的中心点,去看看别人的状况。

有些人自视甚高,他们觉得自己很重要,却忘了别人也需要这种感觉。他们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对人的轻视,于是受到大家的疏远。只有使别人产生重要的感觉,你才会受到他们的欢迎。

如何使对方产生重要的感觉呢?礼貌上的尊重是毫无疑问的,关键是你要把他放在心上,同时还可以采用一些让人产生好感的方法:

1.要关心对方关心的事,他关心自己的利益,关心自己的健康,关心自己的家人……你只要对他的利益,他的健康,他的家人……表现出足够的关心,他就会把你当成自己人。

2.欣赏对方欣赏的事。他欣赏自己的成就,欣赏自己的能力,欣赏自己的风度……你只要对他的成就,他的能力,他的风度……表现你真诚的欣赏,他一定会欣赏你,把你当成难得的知音。

3.要请教对方擅长的事。自己不懂的问题、不清楚的事情,不妨向对方求教,既可增长见识,又能得到对方好感,何乐而不为?

4.要善于聆听

善言能赢得听众;善听才会赢得朋友。

美国汽车推销之王乔·吉拉德曾有一次向一位名人推荐了一种最好的车型。那人对车很满意,并掏出了10000美元现钞,眼看就要成交了,却突然变卦而去。

乔·吉拉德为此事懊恼了一下午,百思不得其解。到了晚上11点他忍不住打电话给那个客户:“您好!我是乔·吉拉德,今天下午我曾经向你您介绍一部新车,眼看您就要买下,却突然走了?”

“喂,你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吗?”

“非常抱歉,我知道现在已经是晚上11点钟了,但是我检讨了一下午,实在想不出自己错在哪里了,因此特地打电话向您讨教。”

“真的吗?”

“肺腑之言。”

“很好!你用心在听我说话吗?”

“非常用心。”

“可是今天下午你根本没有用心听我说话。就在签字之前,我提到我的吉米即将进入密执安大学念医科,我还提到他的学科成绩、运动能力以及他将来的抱负,我以他为荣,但是你毫无反应。”

乔·吉拉德确实不记得对方说过这些事情,因为当时他以为已经谈妥生意了,根本没有在意对方这些无关紧要的话,而是在和另一个同事讲笑话。这次推销给了他一个很大的教训,从此以后,他对每一位顾客的谈话都非常专注。

乔·吉拉德失败的原因在于没有专注倾听顾客的谈话,以至于他无法挖掘到顾客的弦外之音:顾客除了买车,更需要被人称赞他有个优秀的儿子。而乔·吉拉德却忽视了这一点,因此,买卖没有成交。

松下幸之助创业之初是生产电插头的,由于插头的性能不好,销路大受影响,不多久,他就陷入了三餐难继的困境。

一天,他身心疲惫地独自走在路上。

一对姐弟的谈话,引起了他的注意。

姐姐正在熨衣服,弟弟想读书,却无法开灯,因为那时候的插头只有一个,用它熨衣服就不能开灯,两者不能同时使用。

弟弟吵着说:“姐姐,您不快一点开灯,叫我怎么看书呀?”

姐姐哄着他说:“好了,好了,我就快烫好了。”

“老是说快烫好了,已经过了30分钟了。”

姐姐和弟弟为了用电,吵个不停。

松下幸之助想:

只有一根电线,有人熨衣服,就无法开灯看书;反过来说,有人看书,就无法熨衣服,这不是太不方便了吗?何不做出同时可以两用的插头呢?

他认真研究这个问题,不久,他就设计出了两用插头的构造。

试用品问世之后,销路非常好,订货的人越来越多,简直是供不应求。他就增加工人,也扩建了工厂。松下幸之助的事业,就此走上稳步发展的轨道,逐年发展,利润大增。

一悉话可能就是一个很好的创意,一悉话也可能就改变了一个人的事业。如果松下幸之是个没有心思的人,没有听到那姐弟俩人的谈话,也许就没有了以后松下的发展。

在与人的交谈过程中,每个人既是说话者,又是聆听者。善言能赢得听众;善听才会赢得朋友。善于言辞是一门艺术,善于聆听更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它不仅可以满足对方的自尊心,又能调动对方说话的兴趣。人们往往会把忠实的听众视作可以信赖的知己。有些人喜欢把自己要说的话“一吐为快”,但即便你是才华横溢的演说家,也不要不顾忌他人。由于只喜欢谈论自己的人居大多数,因此愿意安静地聆听别人说话的人最受欢迎。所以,成为聆听好手是扩展人际关系的重点之一。

在交谈中最忌讳的是一个人滔滔不绝,说个没完,把一场谈话全包揽下来。本杰明·富兰克林说:“与人交谈取得成功的重要秘诀就是多听,永远也不要不懂装懂。”善于聆听的人不仅能得到朋友的信任,而且容易受到器重。

但在聆听别人说话时,集中精力尤为重要。只有全神贯注地听人说话,对方才会觉得你在重视他,将他的重点一字不漏地听进去了。如果心不在焉地听人说话,便有可能在不关痛痒的举止,这样会让人有被轻视之感。

聆听有助于学习。通过聆听,可以向他人学习所长,获得更真实、更准确的信息。

聆听有助于化解矛盾。即使你没从实际意义上帮他解决问题。但只要拿出耐心,听他把牢骚发完,他的情绪也可以慢慢缓解,这样可以解决冲突和矛盾、化解抱怨。

5.沉默才是金

沉默可以调节说话和听讲的节奏。沉默在谈话中的作用就相当于零在数学中的作用。尽管是“零”,却很关键。没有沉默,一切交流都无法进行。

——心理学教授格瑞德·古德罗

有时,沉默与精心选择的词具有同样的表现力,就好像音乐中心音符与休止符一样重要。过去,心理学家常常认为我们应该把自己的事情讲出来,告诉别人,但现在人们逐渐发现,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有时更需要忍耐和沉默。

一个服装厂的老板得知另一家公司打算购买他的一台旧机器,他非常高兴。经过仔细核算,他决定以1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并想好了理由。

当他坐下来谈判时,内心深处却在说:“沉住气。”终于,买主按捺不住,开始滔滔不绝地对机器进行褒贬。

卖主依然一言不发。这时买主说:“我们可以付您12万美元,一个子儿也不能多给了。”不到一个小时,买卖成效了。

思想家说,沉默是一种美德;哲学家说,沉默是一种成熟;教育家说,沉默是一种智慧,艺术家说,沉默是一种魅力;科学家说,沉默是一种发明。是的,沉默是一种难得的心理素质,也是一种可贵的处世之道。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位嗅觉灵敏的美国新闻记者得到情报:罗斯福领导的一个小组,成功地破译了日军关于进攻中途岛的密码,并掌握了日军海上作战部署的确切情报。美军据此已针对性地进行了战略准备。芝加哥的一家报纸根据这位记者提供的稿件,立即作为独家新闻在报上捅了出去。这样一来,不但会引起日本人的警觉而立即更换密码和调整战斗部署,而且会使美军的中途岛之战前功尽弃,处于十分被动挨打的地位。面对如此严重的泄露国家战时情报事件,有关人员请求罗斯福总统下令严查法办。可罗斯福却一反常态,他既没有责令追查,也没有兴师动众地辟谣,更没有因此而调整军事部署,而是装出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令人意外的是,事情很快就又平息了下去,此事根本就没有引起日本情报机关报的注意。

俗话说,“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对不熟悉的人要留下七分话不能对人说出。你也许以为大丈夫光明磊落,事无不可对人言,何必只说三分呢!然而老于事故的人,的确只说三分。孔子曰:“不得其人而言,谓之失言。”对方倘不是深相知的人,你也畅所欲言,以快一时,对方的反应会是如何呢?他愿意听吗?或者会有好效果吗?

某乡间有一名德高望重的员外,好不容易生了一个儿子,志得意满决定在儿子满月时邀请全村的人喝满月酒。村中有一名读书人,学问不错,但常在公开场合说出一些不得当的话,引起别人的不满,因此员外决定不请他参加宴会,避免他破坏欢乐的气氛。

书生没有收到员外的邀请函,就跑去向员外表示,全村的人都得以参加宴会,独有他无法参加,面子挂不住。员外最后接受他的请求,同意他参加,但有附带条件,要求他在喜宴中,一句话都不能说。书生同意了,果然在宴会中三缄其口而宾主尽欢。但在散场送客时,书生嘴又痒了,脱口表示:“员外!员外!我今天可是遵守你的规定,一句话都没有说,将来你儿子有个什么三长两短,你可不能怪我。”员外听了书生的话气得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在不恰当的场所,说不恰当的话,会让人难过、心烦,所谓言多必失,很多时候,沉默比说话是更好的选择。

低调者认为沉默需要勇气,需要毅力;沉默是留给自己思考的时间;沉默是自己的财富;沉默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责任。

低调的人知道“言多必有失”。有道德的人,绝不泛言;有信义者,必不多言;多言取厌,虚言取薄,轻言取侮,唯有保持适当的缄默,才会避免厌、薄、侮。

沟通心灵的时候需要沉默。只有在倾听中才能吸取智慧,弥补纰漏,建立信任。

具备优势的时候需要沉默。“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太阳不语;是一种光辉;人也一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取得成绩的时候需要沉默。

遭受困难的时候需要沉默。在失败和厄运面前,拭去眼泪,咬紧牙关。

等待时机需要沉默。造化总是把机会送给有充分准备的人。

承担痛苦的时候需要沉默。

低调者奉行“沉默是金”,却也不是不说话,而是说话要分场合,要分情况,不能说则不说,保持适当的缄默,能说则尽量少说,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6.好汉不提当年勇

智者莫念昔日功,好汉不提当年勇。

宋朝时,范尧夫任宰相期间,诸事办得都让皇帝满意,众朝臣也无一指责过他的过失。他在为人方面也从来不树立任何政敌,总以中庸之道维系人际关系。

他被免去宰相之职后,大臣程颐来见他。两人相谈多时,不免说起旧事。

程颐责怪他道:“您任宰相时,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够好,难道您现在不觉得惭愧吗?”

范尧夫“哦”了一声,似有不信之意。

程颐便说:“在您任宰相的第二年,苏州一带有乱民暴动,抢掠官府粮仓,有人告诉了您。您应当在皇上面前据理直言才对,可您当时什么也没说,这是为什么呢?由于您的闭口不言,致使许多无辜的人遭到了惩罚,这是您的罪过啊!”

范尧夫连忙道歉道:“是啊!当初真应该说一句话啊!这是我做宰相不爱民的过错,您批评得对!”

程颐又说:“您做宰相的第三年,吴中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百姓们以草根树皮充饥,像这样的大事,地方官已报了很多次,您却置之不问,还是皇上提出要您去办理赈灾事宜,您才采取行动。您堂堂一朝宰相,居其位食其禄而不谋其事,太不应该了。”

范尧夫哑然,又连称自己的不是。

程颐又说了许多话,然后告辞走了。事后他常在别人面前提起范尧夫的过失,说他并非宰相之才。有人把这些话告诉范尧夫,范尧夫只是笑笑,不作任何辩解。

有一天,皇帝召见程颐,问他几个问题。

皇帝听了程颐一席治国安邦之策,说:“你大有当年范相国的风范啊!”

程颐有些怀疑地问:“范尧夫曾向皇帝进荐过忠言良策吗?”

皇帝用手指着一个小箱子说:“那些都是他进言的小札子啊!”

程颐似信非信地打开来看,见他当初指责的那两件事范尧夫早已说过了,只是由于另外的原因施行得不好罢了。

程颐红了脸,第二天便上门给范尧夫道歉。

范尧夫却宽和地笑道:“不知者无罪,您不必这样啊!”

宰相到底是宰相,心胸宽阔,更让人敬佩的是他异常谦逊的风度,在别人轻视他的时候,也不提当年英勇之事。

如果说成就,每个人都会有过自己的成就。但总是提过去的成就,高看自己,小看别人,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一个总提“当年勇”的人,他的好汉身份也是值得怀疑的,他可能压根就不是好汉,没有“勇”过,或者本来是好汉,但现在已经不是了,至少,他也开始走“下坡路”了,否则,也不会总留恋过去了。

真正的好汉应是这样的:一、好汉当年之勇甚大,好汉之名世人皆知,无需再提当年之“勇”;二、当年虽“勇”,但现在更“勇”。当年之成就与现在的辉煌相比,不值得一提;三、好汉当年本无勇。这种情况也是有的。好汉是现实意义上的,不是历史意义上的,是现在时,不是过去时,今日之好汉,未必当年就一定“勇”,就像当年“勇”的未必一定是今日之好汉一样。好汉当年本无勇,现在自然不提当年“勇”了。这不仅反映了好汉谦虚的品格,更包含了所有人都应该遵循的一个思想精髓: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尊重事实,总比本无“勇”却硬要编“勇”来炫耀要好一万倍。

真正的好汉,无论曾经有过多么辉煌的过去,都不必总提当年勇。因为只有学会谦逊,学会对自己的成就轻描淡写,才会在人际交往中受到欢迎。

7.言教不如身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

李嘉诚说:“企业领导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被员工看在眼里,对员工的行为施加影响。领导要求员工做到的,领导必须首先做到,领导禁止员工去做的,领导也必须首先禁止。”在企业界,有很多这样以身作则的优秀领导人。

联想由一个只有20万元的企业发展为有上百个亿的大企业,与它的领导人柳传志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品格是分不开的。

在联想发展过程中,曾经有这样一件事。联想有一条规则,开二十几个人以上的会迟到要罚站一分钟。第一个被罚的人是柳传志原来的老领导,罚站的时候柳传志也非常紧张,一身是汗。柳传志跟他的老领导说,你先在这儿站一分钟,今天晚上我到你家里给你站一分钟。柳传志本人也被罚过三次,其中有一次是因为电梯坏了,他被困在了电梯里,但他还是自己罚自己。就做人而言,柳传志有一段很有名的话:“第一,做人要正。虽然是老生常谈,但确确实实极为重要。一个组织里面,人怎么用呢?我们是这么看的,人和人相当于一个个阿拉伯数字。比如说10000,前面的1是有效数字,带一个零就是10,带两个0就是100……其实1极其关键。很多企业请了很多有水平的大学生、研究生,甚至国外的人才,依然做得不好,是因为前面的有效控制不行,他也是个零。作为‘1’的你一定要正。”柳传志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比如在联想的纪律里,就有一条是“不能有亲有疏”,即领导的子女不能进公司,柳传志的儿子是北京邮电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但是柳传志不让他到公司来,因为他怕子女们进了公司,互相联合起来,将来想管也管不了。

正是柳传志的以身作则,联想的其他领导人都以他为榜样,自觉地遵守着各种有益于公司发展的纪律,使得联想的事业得以蒸蒸日上。

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领导能力绝不是一个领导职位就能赋予的,领导者总是员工目光的焦点,领导者良好的工作习惯和道德修养,才是让员工模仿和追随的动力。

三洋公司创始人井植薰,喜欢遵守规则又敬业的员工。他本人也绝对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且勤奋敬业,从不因为自己是老板而打半分折扣。他每天早晨7点,准时到达公司,而且几十年如一日,若非出差,绝无误差。

张瑞敏要求员工打卡上班,自己也打卡上班,没有专车,没有专用食堂。

李东生要求员工上班穿西装,自己在上班和公众场合永远西服革履,出差轻车简从。

言教不如身教,一个人能做到他提倡的事,比他唠唠叨叨说一万遍更有说服力。

在美国一所大学的日文班里,突然出现了一个50多岁的老太太。开始大家并没感到奇怪。在这个国度里,人人都可以挑自己开心的事做。可过了不长时间,年轻的学生发现这个老太太并非是退休之后为填补空虚才来这里的。每天清晨她总是最早来到教室,温习功课,认真地跟着老师阅读。老师提问时她也会出一脑门汗。她的笔记记得工工整整。不久年轻的学生就纷纷借她的笔记来做参考。每次考试前老太太更是紧张兮兮地复习、补课。

有一天,老教授对年轻的学生说:“做父母的一定要自律才能教育好孩子,你们可以问问这位令人尊敬的女士,她一定有一群有教养的孩子。”

一打听,果然,这位老太太叫朱木兰,她的女儿是美国第一位华裔女部长——赵小兰。

艾奥瓦州立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诸如“上梁不正下梁歪”这类俗话是千真万确的。主持这项研究的科学家维克勒马在一份报告中说,经常受到父母不良饮食习惯、吸烟和酗酒等不健康行为影响的青少年往往会效仿父母的行为。

维克勒马和他的同事访问了330名美国中西部的白人青少年和他们的父母,了解他们在饮食、运动、吸烟、喝酒和睡觉等方面的习惯。

维克勒马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青少年不仅在总体上仿效他们的父母有害于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还往往继承与父母相同的个别有益于或有害于健康的行为,如吸烟或运动锻炼等。

维克勒马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男孩健康的生活方式常常与父亲的生活方式更为相似,而女孩则更可能效仿其母亲的行为。”

布鲁纳说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

不仅是老师,我们每个人只要是想成为别人的表率,就要时刻以模范品行做榜样,用行为和心灵去感染和教育对方。

如果是一个连自己都管理不好的人就没有资格去对他人说三道四。所以我们影响别人的前提是要自己身体力行,严格要求自己。

言教不如身教,用语言教育虽然有种种的好处,但却不是根本。比语言更重要的是你的模范、行动,这样别人才会对你的教导发自内心的尊重。身教是教育的最好办法,这比教条和经典都更为重要。

8.做人要脚踏实地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功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

——李大钊

低调的人懂得成功需要辛勤的汗水来浇灌的道理,所以他们会脚踏实地的做人,用自己勤奋的双手去实现人生的目标。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有很长一段时期全身心地投入到化学元素的有关排列问题的研究中。一次,在紧张工作了三天三夜之后,他由于过度疲劳睡着,竟在梦中见到了一张他日思夜想的元素周期表,通过这个梦,他成功地解决了困扰他很长时间的元素排列问题。

后来,有记者采访他,要他讲述他是如何通过做梦而获得成功的。

记者的提问,引起了他的不满,他说:“什么,你认为我的发现只是梦中几个小时的成果吗?你知道之前我付出了多少个日夜、多少心血进行研究吗?”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没有门捷列夫日日夜夜的苦思冥想,哪会有那么清晰的梦?他的梦分明是他清醒时思想的延续。

巴尔扎克成名以后,一天,一位老太太拿来一本破旧的小学生作文本给他看:“大作家,你给我瞧瞧,这小子有没有天才,将来是不是块当作家的料?”

巴尔扎克接过看了看:“嗯,他天赋不多,灵气不足,凭这当作家很难。”

老太太大笑道:“你知不知道这作文本的主人是谁?就是你啊!

不料,巴尔扎克一点也没有发窘,而是笑着说:“我没说错呀,我所以有今天,关键在于苦熬苦写,并不是靠天赋和灵气啊!”。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过:“成功的平凡人并非天才,他资质平平,但却能把平平的资质发展成为超乎平常的事业。”,门捷列夫和巴尔扎克的成功都不是偶然得来的。灵感是辛勤劳动的结晶,如果没有艰苦的努力,不管有怎样美妙的梦想,怎样精美的构思,也都难以获得成功。低调的人不会强调自己的灵感和智慧,他们更关注的是脚踏实地的做人。

从厨房里闯出来的美国“面包大王”凯瑟琳·克拉克,标榜自己的面包是“最新鲜的食品”。她在包装上特别注明烘制日期,保证绝不卖存放超过3天的面包。可是,这项规定给她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因为一种新产品刚一上市的时候,销路不可能马上就很好。存货一多,要严格执行“不超过3天”的规定就相当困难了。尤其是各经销店大都怕麻烦,他们不愿为此天天检查、换来调去,而宁愿把过期的面包留在店里卖。但凯瑟琳却坚持要按期回收。许多人抱怨凯瑟琳太认真,一个面包放3天也坏不了,为什么非要3天换一次不可?

但是,凯瑟琳认为,面包的新鲜度是最重要的。为了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信誉,必须坚持“最新鲜”的承诺。关于经销商方面的问题,凯瑟琳实行了一套新办法:由公司派人把烤好的面包直接送给经销商,按地区排一个循环表,每3天送一次,同时把经销商剩下的面包收回。这样的办法,增加了成本,方便了经销商,却使“超过3天不卖”的承诺得以兑现,保证了上市面包永远“最新鲜”。

经过长期的努力,凯瑟琳公司知名度与日俱增,她的产品被亲切地称为“凯瑟琳面包”,成为消费者的首选,凯瑟琳也因此奠定“面包大王”的地位。

凯瑟琳的成功在于她不投机取巧,不耍小聪明,她是靠脚踏实地的做人才获得了“面包大王”的称号。

脚踏实地是做人所必备的素质,也是实现梦想、成就一番事业的关键因素。世界上绝对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成功无一不是按部就班、脚踏实地的努力的结果。脚踏实地就是不好高骛远,从最基本的做起。没有一个成功不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一步一步干出来的,例如,李嘉诚就曾经做过很长时间的推销员,“金利来”的老板曾宪梓创业之初也曾不辞辛苦地往来于大小商店,为推销自己生产的领带向人赔尽笑脸,也尝尽了别人的冷眼。他们都是脚踏实地的人,在艰难困苦中凭着一股锲而不舍的韧性获得了成功。

有些人刚步入社会,就梦想以自己之能完全可以做个领导者、管理者,但却没想过自己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更缺乏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

有一位老教授说:“在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有许多在校时资质平凡的学生,没有特殊的天分,他们只是有安分守己的诚实性格。这些孩子走上社会参加工作,不爱出风头,默默地奉献。他们平凡无奇,毕业分手后,老师同学都不太记得他们的名字和长相。但毕业后几年十几年中,他们却带着成功的事业回来看老师,而那些原本看来会有美好前程的孩子,却一事无成。这是怎么回事?我常与同事一起琢磨,认为成功与踏实的性格密切相关。平凡的人如果加上勤能补拙的特质,成功之门必定会向他大方地敞开。”

如果你想成就一番事业,在确立远大的目标之后,就静下心来,认认真真、脚踏实地地开始行程吧!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不要梦想一步登天,如果基础不扎实,即使成功了也是“海市蜃楼”。

图书信息

*  *  *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