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藏地智慧书:强者的生存哲学与策略
10822600000009

第9章 沙漠之舟—野骆驼

野骆驼性情温顺,机警顽强,反应灵敏,奔跑速度较快且有持久性,耐饥渴及冷热,有“沙漠之舟”的称号。野骆驼一般都很机警、胆怯,其视觉、听觉、嗅觉极其灵敏。在沙漠,野骆驼是所有动物中最顽强,最能吃苦耐劳耐劳、最富有抵抗力的一种大型动物。野骆驼善于奔跑,行动灵敏,反应迅速,性格机警,嗅觉非常灵敏,有人认为它就是靠嗅觉在沙漠中寻找到水源的,也可能是凭借特有的遗传记忆。

1.待机而动,适时行动

野骆驼是典型的沙漠动物,它们不仅有季节性迁移及昼夜游移现象,而且它们还有独特的适应干旱环境的能力而生活在荒漠地带。它们在荒漠里找水源或者是在寻找自己吃的食物时,它们不会成群结队的都盲目的出去,而是待机而动,适时行动地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目标。在生活或者工作中更是如此。看准目标后,待机而动,那么,你心中就有一道亮丽的光芒,直接引领你走向成功的大道。

人生应当抓住时机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有一个创业的年轻人在经历了几次挫折之后,有点灰心了,很茫然地依靠在一块大石头上,懒洋洋地晒着太阳。

这时,从远处走过来一个怪物。“年轻人!你在做什么?”怪物问。“我在这里等待时机。”年轻人回答。“等待时机?哈哈……!时机是什么样,你知道吗?”怪物问。“不知道。不过,听说时机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只要它来到你的身边,那么,你就会走运,或者当上了官,或者发了财,或者……”

“嗨!时机什么样都不知道,还说在等待时机呢?还是跟着我走吧,让我带着你去做几件有益于你的事吧!”怪物说着便拉起年轻人。

“走开!少来这一套!我才不会跟你走呢!”年轻人不耐烦地说。

怪物只好叹息地离去。

一会儿,一位长髯老人(我们常说的时间老人)来到年轻人面前问:

“你抓住它了吗?”

“抓住它?它指的是什么东西?”年轻人问。

“它就是时机呀!”

“天哪!我把它给放走了!”年轻人后悔不迭,急忙站起身呼喊时机,希望它能再次返回。

“不要喊了。”长髯老人接着又说:“我来告诉你关于时机的秘密吧。它是一个不可捉摸的家伙。你专心等它时,它可能迟迟不来,你不留心时,它可能就来到你面前;见不着它时你时时想它,见着它时,你又认不出它;如果当它从你面前走过时你抓不住它,那么它将永不回头,使你永远错过了它!”

上天始终是公平的、公正的,它会公平的分给每个人一些大大小小的时机,有些人善于把握时机成了一位成功者,而有些人却不在乎每一次的时机,最终一事无成。

时机会天天就能出现,善于把握时机的人容易成为胜利者。

秦末汉初的叔孙通,可以说是一位知道待机而动的聪明人。他原来是秦王朝的待诏博士,后来带100个门生投靠刘邦,刘邦不喜欢儒生,他专门推荐“斩将搴旗之士。”他的弟子很有怨言。他对弟子们说:“现在是打天下的时候,你们能参加战斗吗?你们耐心等着,我不会忘记你们。”刘邦即帝位以后,废除秦时仪法,结果“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刘邦很恼火。叔孙通看准这个机会,向刘邦建议说:“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于是他邀请鲁国的儒生和他们的弟子共百余人操演皇帝上朝的礼仪。后来正式按这套礼仪举行朝典,没有人再敢喧哗失礼。刘邦非常高兴,说:“吾乃今日为皇帝之贵也”,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500斤。叔孙通又趁机对刘邦说:“我的弟子跟随我很久了,这次和我一起制订、操演上朝的礼仪,希望陛下能重用他们。”结果,他的弟子都得到了“郎”的职位。叔孙通把刘邦赏的500金也分给那些众弟子们,弟子们皆大欢喜,说:“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叔孙通的行为遭到了那些儒生的批评。他为人处世的确有逢迎讨好的庸俗作风。例如他为了讨好刘邦,脱下儒服,换上短装。但他能够识时务,待机而动,这一点对我们是有启发的。司马迁也称赞他“稀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掌握时机要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有时会出现有利的时势、环境和条件,人们只要善于利用,就能取得成功。有时候看到只是时势变化的趋势,但没有提供现成的有利条件和机会,这就要根据时势的变化趋势,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不能消极被动地应付时势,坐待时机。

伟人的成功与待机而动

伟大人物的成功自然与其自身的才德有很大的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懂得乘势而行,待机而动却是他们成功的最重要因素。龙无云则成虫,虎无风则类犬。历史上的成功者都不会违背时势、率意妄动。倘若时机不成熟,便甘于寂寞,静观其变,如姜太公钓闲于渭水,诸葛亮抱膝于隆中;一旦风云际会,时运骤至,就会愤然而起,当仁不让,改变历史,造福于民,如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时,先法制人,诛杀长兄建成;赵匡胤策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这就是儒家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可见机遇、局势对于有志者的重要性。孟子说:“虽有智慧,不如乘势。”所以有大智者不与天争,不与势抗。因为他们明白,真理有如舟船,时运有如江河。没有这浩瀚之水,真理这条船也只能停泊在原地。

待机而动,就是培养我们不要盲目去行动要用耐心去等待成功。

在某跨国公司的一次营销报告会上,舞台的正中央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一位老者介绍了用铁锤把大铁球敲打得荡起来的规则,很快就有两位年轻人上台先后抡起铁锤朝铁球狠狠地砸去,但是铁球纹丝不动。当所有上台的能者都无功而返时,老者从上衣口袋中摸出一把小铁锤,然后认真地面对那个巨大的铁球敲打起来,敲一下,停一停,再敲。人们奇怪地看着,难道用大铁锤使劲敲打都没有用,而用小锤就能使大铁球动起来?时间在慢慢过去,十分钟、二十分钟,台下的人们开始失去耐性,但老者依旧一锤又一锤地敲打着铁球,大概四十分钟后,一位前排的观众突然大叫起来:“球动了!”人们果真发现大铁球开始摆动起来。又过了十分钟,大铁球居然开始很有节奏的大幅度摆动。老者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如果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降临,你就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了。

是呀,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遭遇到不顺。当你碰壁时就像面对着那个巨大的铁球,甚至用大铁锤猛力去砸,都无法使它移动分毫,你感到沮丧开始怀疑,也许晃动铁球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于是你放弃,铁球仍安然地停在那里。你就这样轻易远离了成功,而有耐心的人不一样,他们懂得坚持,他们牢记着自己的目标,并告诉自己:“值得为这个目标努力,再试试看。”最终,他们就用一只小锤撼动了成功。

耐心能使自我更平和、更富爱心。你越富有耐心,就会对现实越加宽容,而不会要求生活必须如你所愿一般。没有耐心。生活会让你饱受挫折之苦。你会动辄烦恼。焦虑、急躁。拥有耐心,你的生活会增加安逸和容忍的特点,而这是内心平和不可或缺的因素。更加富有耐心意味着你能对此时此刻的处境坦然处之。如果你在交通堵塞中受阻,赴约迟到,坦然处之便意味着在你的思绪失控前,你能及时制止自己把事情越想越糟糕,而且能平和地提醒自己放松一下:这还可能是一个歇口气的好机会。

耐心有助于你保持对事物的洞察力。你会看到即使在困境中,比如说你现在面临的挑战,也并非是“生死攸关”的事情,而不过是你必须克服的小小障碍。没有耐心,同样的情形会变成头等紧急事件,叫喊、沮丧、伤害和高血压等等一应俱全。其实根本不值得那样。不管你要应付的对象是你的孩子,还是你的老板,还是一个难对付的人或情形——如果你不想“为小事动肝火,提高你的耐心程度便是极好的开始”。

我们可以靠自觉的练习以增强耐心。增强耐心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制订练习的时间。生活本身成为课堂,而耐心便是课程。你可以从短短的5分钟做起,而逐步增大你的耐心容量。开始时告诉自己,“好,下面5分钟里,我不允许任何事情烦扰我。我要耐心。”其结果你会发现是十分令人惊奇的。你有了要有耐心的打算,就会马上增强你耐心的能力。一旦你达到你设定的小目标——5分钟内成功地保持了耐心——你就会意识到你的确有能力做到有耐心。渐渐地你便可以成为一个富有耐心的人。

耐心是一份涵养,它要求你不急不躁,冷静行事;耐心是一份理解,他要求你反思自己,多替别人着想;耐心是一份宽容,它要求你满怀爱意,善待朋友和自己;耐心又是一份期盼,他要求你就像撒下种子,等待成熟一样,以正确的态度迎接成功的到来。拔苗助长、杀鸡取卵,是都缺少耐心的最好例证。

现代飞速发展的社会,机遇就像我们身边的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所以甘守寂寞,保持一份耐心实属不易。小李以前在一个企业里主管技术,他嫌做技术工作太辛苦,得不偿失,于是做了不到两年就调到一家德国公司做副总经理。总经理对他还算赏识,配合得也比较默契。可这家德国公司在国内的市场做得并不太好,总部招回总经理并从新加坡公司调来一个新的总经理。新来的总经理是一位比利时人,性格和原总经理完全不一样,因此在工作配合上也不顺,他一气之下又换了一个单位。干了几年仍然没有多少起色,苦恼之余几个老同学聊天,这才发现原来的国有企业已和一家颇具实力的美国公司合资,新的产品不断在市场上出现,而且在国内接连兼并几家企业。以前的手下有的成为分厂负责人,有的成了技术骨干到美国总部做技术开发,有的被派到国外分公司做,大家都干得红红火火。而那家德国公司的比利时总经理没过多久也被调走,接手的是以前总经理的老同事。他瞪着一双因饮酒过量而发红的眼感叹:“我有些后悔,如果当初再耐心一点,再坚持一下,也许……”

站在某种角度上来说,机遇难得,耐心更难求。拒绝诱惑会比克服工作中的困难更为困难,战胜诱惑就是战胜自我。面对机遇,谁能不动心?问题是在当前这个时代,只有耐心而没有对机遇的把握,或者只盯着机遇而放弃耐心都是不可取的。一去一留,他们之间的差异就在于每个人对耐心的挑战和对机遇的把握。

待机而动,还要善于把握机会,适时而动。

适时而动

杰克和约翰不约而同去某个海岛寻找金矿。到海岛的邮船很少,半个月一班。为了赶上这趟船,两个人日夜兼程走了好几天。当他们双双赶到离码头还有100米时,邮船已经起锚。天气奇热,两个人都口渴难忍。这时,正好有人推来一车柠檬茶水。邮船已经鸣笛发动了,杰克只瞟了一眼茶水车,就径直飞快地向邮船跑去。约翰抓起一杯茶就灌,他想:喝了这杯茶也来得及。杰克跑到时,船刚刚离岸一米,于是他纵身跳了上去。而约翰因为喝茶耽搁了几秒钟,等他跑到时,船已离岸五六米了。于是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邮船一点点地远去……杰克到达海岛后,很快就找到了金矿,几年后,他便成为亿万富翁。而约翰在半月后,勉强来到海岛,因为生计问题只得做了杰克手下一名普通的矿工。于是有人感叹:机遇啊机遇,有时这么短短的几秒钟,就决定了两个人的命运。这告诉我们:要想把握住机遇,就要适时而动。

相关研究表明,对一个人的成功发生决定性影响的机遇是不多的。所以必须要有敏锐的嗅觉和判断能力,当别人对机遇的到来还麻木不仁时,你能捷足先登,抢占先机,也就抓住了机遇。而那些对机遇的到来懵然无觉,或是后知后觉的人,必然无法挽到机遇的臂膀。因此,当机遇向你靠拢时,尽管还带着某些不确定因素,这时最明智的做法是,眼疾手快,当机立断,将它抓获,以免转瞬即逝,或是日久生变。要握住机遇,眼力和勇气是必不可少的。

有人说,机遇可遇不可求。其实,机遇的产生也有其内在规律。如果你有足够的勇气,睿智的脑袋,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机遇也可以被“创造”出来。善于等待机遇,抓住机遇是一种智慧,而善于创造机遇则是一种大智慧。可以说,机遇是被参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的人创造出来的,它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外界环境变化的客观必然性相“合拍”的产物。主观条件得到优化,也会影响客观环境的改变,有利于适应个人发展的良好机遇的发生。成功者的经历告诉我们,自身胆识等方面素质较强的人显然要比一般人更容易捕捉到机遇,进而更容易获得成功。机遇是不会主动找到你的,你只有不断地亮出你自己、展示你自己,找到赏识你的人,吸引他人的关注和重视,你才有可能找到机遇。相反,过于含蓄,羞羞答答,不敢亮出自己才能的人,自然得不到别人的重视和社会的认可。

我们可以把机遇比喻成一位神奇、充满灵性但又性格怪僻的天使。它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绝不会无缘无故地降临。只有经过反复尝试,多方出击,才能寻觅到它。有的人不喜欢尝试,不愿走崎岖的小道,遇到艰辛或是绕道而行,或是望而却步,因此他们常与机遇无缘。而另一些人,总是很有耐性,尝试着解决难题。不怕吃千般苦,历万道岭,结果常常是他们能抓住不可复得的机遇。

爱因斯坦说过: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有准备的头脑指的就是个人的主观条件。这里的准备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知识的积累。没有广博而精深的知识,要发现和捕捉机遇是不可能的。其二是思维方法的准备。只具备知识,而没有现代的思维方式,就不会看到机遇,只能任凭它默默地从你身边溜走。牛顿见苹果落地,触发了灵感,发现了万有引力;伦琴在实验时,从手骨图像中,发现了X射线。耐克鞋受人喜爱,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他们采用了“华夫糕式”鞋底,使鞋子变得轻巧美观。这项设计上的革新来自于鲍夫曼,他说:“那天我看见妻子的蛋奶烘饼烤模,想到鞋底也可以做成华夫糕模样。”以上这些人平时都既有知识的积累,又具备灵活的思维方式。反之,如果没有这些,只会像李比希错过发现新元素溴一样,抱憾终生。站在客观条件的角度来说,机遇的产生和利用需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如自由的科研氛围,平等的择业、工作机会,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程度等。

要想把握住机遇,过人的洞察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平时要留心周围的小事,有敏锐的洞察力,这样才能保证你在机遇来临时不致错过。牛顿不放过苹果落地、伽利略不忽视吊灯摆动、瓦特研究烧开水后的壶盖跳动……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但是他们那过人的洞察力使得他们看到了常人看不到的东西,从而有所发明或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有些事使人感到惊奇,引起多数人的注意;有些事则平淡无奇,许多人漠然视之,但这并不排除它可能包含重要的意义。一个有敏锐洞察力的人,就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不奇之奇。19世纪的英国物理学家瑞利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端茶时,茶杯会在碟子里滑动和倾斜,有时茶杯里的水也会洒出一些;但当茶水稍洒出一点弄湿了茶碟时,会突然使茶杯不易在碟上滑动。他对此做了进一步研究,做了许多相类似的实验,结果发明一种求算摩擦的方法即倾斜法。富尔顿十岁时,和几个小朋友一起去划船钓鱼。富尔蹲坐在船舷上,他的两只脚下意识地在水里来回踢着。不知什么时候,船缆松了扣,小船漂走了。富尔顿没有忽视这种生活中的小事,他发现自己的两只脚起了船桨的作用。富尔顿长大以后,经过刻苦的学习和研究,终于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轮船。《致富时代》杂志曾刊登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自称“只要能赚钱的生意都做”的年轻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听人说市民缺乏便宜的塑料袋盛垃圾。他立即就进行了市场调查,通过认真预测,认为有利可图,马上着手行动,很快把价廉物美的塑料袋推向市场。结果,靠那条别人看来一文不值的“垃圾袋”的信息,这位小伙子在两星期之内就赚了4万块。

要想把握住机遇,还必须有过人的判断力。有些人不是没有成功立业的机遇,只因他们的判断力太差,所以最终错失机遇。他们做人好像永远不能自主,非有人在旁扶持不可,即使遇到任何一点小事,也得东奔西走过去和亲友邻人商量,同时脑子里更是胡思乱想,弄得自己一刻不宁。于是愈商量、愈打不定主意、愈东猜西想、愈是糊涂,就愈弄得毫无结果,不知所终。没有判断力的人,往往使一件事情无法开场,即使开了场,也无法进行。他们的一生,大半都消耗在没有主见的怀疑之中,即使给这种人成功的机遇,他们也永远不会达到成功的目的。

一个成功者,应该具有当机立断、把握机遇的能力。他们只要自己把事情审查清楚,计划周密,就不再怀疑,立刻勇敢果断地行事。因此任何事情只要一到他们手里,往往能够随心所欲,大获成功。走进一家造船厂里,可以看见一种力量强大的机器,能把破烂钢铁毫不费力地压成坚硬的钢板。一个善于办事的人正和这部机器一样,他判断准确,做事敏捷,遇到任何复杂困难的问题,只要一动手,就能迎刃而解。一个有计划、有主见、有判断力的人,绝不会把自己的计划拿来拿去与人商议不决,除非他所遇见的是见识能力高他一筹的人。他常事先前前后后仔细地研究,正如前线将官在作战之前仔细研究地势、军机,然后拟订作战计划,开始进攻一般。一个头脑清楚、具有判断力的人,他的意志一定十分坚决,他不会模棱两可,更不肯投机取巧。他永远不会徘徊犹豫、东探西问,或是赌气退出而导致前功尽弃。只要计划好了,主意定了,他就一定坚持到底。因为他明白:只有这样,才可能把握住机遇!

善于把握机会,不要学守株待兔。

机会不是等来的,学会待机而动

机会是一个人成功的条件。每个人所有的成功,都离不开机会。

机会是一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人都想出人头地,但不管是什么途径,没有机会,再有能力,再有志向的人,也同样无计可施,隐于市井。由此可见,如何正确对待机会和使用机会,确实在是一门学问。

而成功在机会面前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成功的含金量。在机会面前,人是公平的。不公平的只是机会时间的早晚和大小。

人的一生可能会与大大小小的机会,擦肩而过,这是时有发生的事。怎样看待机会,对人们而言,基本上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人,习惯于等待机会。

人们总会渴望机会撞到自己枪口上,但往往事与愿违。于是,有好些个足以让自己出人头地的机会与己交臂失之。这类人中,不乏确有很高能力的能手。但因为机会的流失,能手亦成庸人。不排除有个别人走运让机会撞了一下腰,继而飞黄腾达。但是在等待中取得成功的人,实属稀少。

有一位人,他才高八斗、满腹经纶并且敬业稳重。按说像他这样的人,定会有一番作为。但习惯于等待机会的他,年近不惑却至今仍在一小机关供职,无法一展所长。于是他时而会说自己怀才不遇怎奈何,抱负填胸恨高歌。由此可见,习惯等待机会的人。他即使具备一定的能力,但也只能是个普通的人。

第二类人,善于捕捉机会的讯息。

而这样的人细心到不放过任何对自己有利的机会。想对来说,善于捕捉机会的人的成功几率则大大超越前者。在所有成功者之中,这类人占据了很大数量的优势。有一大学生,在他毕业前夕抓住一次赴某公司实习的机会,利用所学专业站稳了脚跟,成为数家企业争相录用的对象。经过频繁跳槽,他如今已是某知名企业的高层人员,年薪上百万。可见,善于捕捉和利用机会的人,可称得为聪明的人。

第三类人,是懂得创造机会。

这类人总会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处心积虑地创造一些能让自己获利的机会。这种现象,普遍见于商海精英之间的运筹帷幄,计策运用。屡见不鲜。总的来说,懂得为自己创造机会的人,不但只说明他的聪明,更能称之为一个高明的人。

从中不难看出,善于捕捉机会和懂得创造机会的人,都远胜于习惯坐等机会却屡抓不住又坐苦等待的人。想获得成功,即使不会为己创造机会,不错过任何有可能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也是良策。坐等机会的降临,是不智之举。我们要知道:机会不是等来的,我们只有行动起来捕捉机会、创造机会,才是我们成功的前奏。

每个企业家的里手都是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出来的,只有迈出创业的第一道步骤,才能够在市场摸清,了解明白所有的细节和关键。在古代时期有人曾经说过:“世上事有难易乎,多之,则难者亦易也不易,则易者亦难也”。而事实上,创业之难在想象中创业易则在行动里,一个摊,一个店也全慢慢成长为高楼大厦,三两个人,七八条枪未必就不会成就惊喜伟大的业绩。所以我们要明白机会不是等来的,而是永远存在行动者的手中。

小张在合资公司做白领,觉得自己对公司的满腔抱负并没有得到上级的赏识,经常想:如果真的有一天能见到老总,有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干那就好了,有可能还会提把自己呢!

和小张在一个公司的同事小刘,也有和他同样的想法。他更进一步地去打听老总上下班的时间,算好他大概会在何时进电梯,他也在这个时候去坐电梯,希望能遇到老总,有机会可以打个招呼。他们的同事小海比他们就更进一步了。他详细了解老总的奋斗历程,弄清老总毕业的学校、人际风格、关心的问题;并精心设计了几句简单却有分量的开场白,在算好的时间去乘坐电梯。跟老总打过几次招呼后,终于有一天跟老总长谈了一回,过了没多久就争取到了更好的职位。

这就告诉我们愚者错失机会,智者善抓机会,成功者创造机会。机会只给准备好的人,也只有准备好了,才会把握好机会,那么成功就会离你不远。

2.团队一致,共同协作

野骆驼一般结成群体生活,夏季多呈家庭散居,至秋季开始结成五、六只,或二十只左右的群体,有时甚至达到百只以上。在沙漠中迤逦行走时,几十只成年骆驼走在前面和后面,成群的小骆驼则排在中间,并常常沿着固定的几条路线觅食和饮水,称为“骆驼小道”。它们这种合作致,共同协作的精神在遇到重大项目时会完成的更快而且更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当中做事也是同样的道理,人多力量大,也只有这样才会成功,所以说合作是成功的开始。

合作更易走向成功

威廉·詹姆士曾经说过,“如果你能够使别人乐意和你合作,不论做任何事情,你都可以无往不胜。”合作可以说是一种能力,但是表现出来的更是一种艺术。也只有善于与人合作,他们才可以获得更大的力量,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功。中国还有句老话叫做“兄弟一心,齐力断金。”可见,一个人的成功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拥有合作,才能有机会与成功相拥。我们可以对合作这样理解:一人之力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需要风浪的推动;一人之力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经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需要朝霞的映衬;一人之力也只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名婴儿,需要母体所带来的滋养。

成功的指向标就是合作。曾经有一位天文学家用了30年时间精密观察行星的位置,积累了大量精确可靠的资料。但他是一个不善于理论思维和科学整理的人,未能有重大发现。临终前这位叫第谷的人将资料交给助手开普勒,并告诫他按这些资料编制星表。第谷的精确观察和开普勒的深刻研究相结合,终于把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的发现给引出来了,天体运动的秘密也就这样被揭开了。如果没有当初的合作,行星运动三大定律是哪里来的呢?

铺向成功的基石也是合作。就像是在战国的时候蔺相曾多次立功,并使完璧归赵,被赵王重用,担任赵国宰相时,廉颇老将军居功自傲,十分不服气,并处处刁难。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对廉颇老将军处处相让。在廉颇老将军明白了蔺相如的初衷后,非常惭愧,亲自到宰相府辅荆请罪。赵国的日渐兴旺,正是因为他们在处理国家事务中能够做到精诚合作的结果,将相和也就是因为这被传为了历史的佳话。

在我国历史当中,公元前318年,楚、赵、魏、韩、燕五国组成联军抗击秦国的侵略,但是,由于人心不齐,只想自己的眼前利益,不能很好地合作,导致失败。如果在当时各国精诚合作,集中各国的兵力、物力和财力,是一定可以把秦国打败的。所以,只有拥有了合作,才有机会拥抱成功。

诺基亚:团队制胜

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我们也常说:“团结就是力量”。在向市场经济转轨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大背景下,弘扬团结协作精神对于建设好一个组织、一个企业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张维迎教授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五大特征: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和流不掉。优秀的团队精神才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团队精神,将成为一团散沙;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团队精神,也将无所作为。

有团队精神的组织一定能够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协作效应。同时,一个优秀的团队,也能够创造一种机制和组织氛围,使团队成员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产生以一当十的力量。

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曾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面面相觑,无法回答。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

个人再完美,也就是一滴水;一个团队、一个优秀的团队就是大海。

一个有高度竞争力的组织,包括企业,不但要求有完美的个人,更要有完美的团队。

团队精神是现代企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企业凝集力、竞争力不断增强的精神力量。大凡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企业内部上下同心,企业各部门相互支持,协调一致。

移动通信行业发展快速,只有10年历史的手机,产品几乎每18个月就更新换代。为反映这一行业特性,诺基亚在中国的5000多名员工的平均年龄只有29岁。诺基亚希望他们能跟上快节奏的变化,采取“投资于人”的发展战略,让公司获得成功的同时,个人也可以得到成长的机会。

在诺基亚,一个经理就是一个教练,他要知道怎样培训员工来帮助他们做得更好,不是“叫”他们做事情,而是“教”他们做事情。

经理人在教他的工作伙伴做事情、建立团队时,要力求设计合理的团队结构,让每个人的能力得到发挥。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惟有建立健全的团队,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诺基亚是移动电话市场的旗舰厂商,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诺基亚的移动电话增长率持续高于市场增长率,从1998年起它就位居全球手机销售龙头,目前占有全球1/3的市场份额,几乎是位居第二的竞争对手市场份额的两倍。诺基亚在中国的投资超过17亿美元,建立8个合资企业、20多家办事处和2个研发中心,拥有员工超过5500人。

诺基亚公司的成功得益于他们的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成就大业的保证

一个人如果没有团队精神将难成大事;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团队精神将成为一盘散沙;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团队精神也将难以强大。

我们都知道项羽和刘邦争霸天下的故事。

项羽在推翻秦王朝的战争中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属于实力派人物,其势力远远超出刘邦,而且他“力拔山,气盖世”。若论单打独斗,别说他能以一当十,就是以一当百也不为过;在与刘邦争夺天下的过程中,一开始,只要他亲临战斗,则每战必克,刘邦则临战必败,但结果却是刘邦势力越来越大,他的势力却越来越小,最终落得个被围垓下、自刎乌江的结局。他至死也没弄明白,他到底失败在什么地方,还说:“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

反观刘邦,不仅本领不如张良、萧何、韩信这“兴汉三杰”,而且还“好酒及色”,早在当亭长时,“廷中吏无所不狎侮”,简直就是地痞流氓。但在与项羽的战争中,却最终打败项羽,夺得天下,胜利还乡,高唱《大风歌》。为什么?刘邦在建国后的一次庆功会上,曾向群臣解释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吾擒也。”

刘邦把胜利的原因归结为他能识人用人,而项羽则不能识人用人。刘邦的说法传承日久,并经过历史的强化而成为他战胜项羽的最佳解释。其实,刘邦的胜利,是团队的胜利。刘邦建立了一个人才各得其所、才能适得其用的团队;而项羽则仅靠匹夫之勇,没有建立起一个人才得其所用的团队,所以失败是情理之中的事。

那么,什么是团队?如何组成团队?团队有点像孔子所说的“君子不器”——即君子不能用具体的器物来衡量,可以因势而变、随器成型,团队是拥有一个共同目标,能够用最理想的状态来面对和解决所遇到的任何问题和困难的群体。

成功,靠的是以十当一的团队精神

有些人曾经认为,修建一条从太平洋沿岸到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的铁路是不可能的。但是一个波兰血统的工程师欧内斯特·马林诺斯基却以实际行动对这个想法发起了挑战。1859年,他建议从秘鲁海岸卡亚俄修一条到海拔15000英尺高的内陆铁路——如果成功了,这将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

安第斯山脉险情四伏,其海拔高度已使修筑工作十分困难,再加上严酷的环境,冰河与潜在的火山活动,使修建工作更是困难重重;只经过一小段距离,山脉就从海平面一下子上升到一万英尺的高度。在这个险峻的山脉中,要把铁路修到海拔高处,需要建造许多“之”字形、“z”字形线路和桥梁,开凿许多隧道。

然而,马林诺斯基和他的团队成功了。整个工程有大约100座隧道和桥梁,其中的一些隧道和桥梁是建筑工程上的典范之作,很难想象在如此起伏巨大的山地中竟然能靠那些较为原始的工具完成这个工程。今天,铁路仍然在那儿,它是修建者以一当十的证明。无论修建过程中发生了什么,马林诺斯基和他的团队从来都没有放弃过。

马林诺斯基和他的团队坚持世界上没有不可能的事,他们之所以成功不仅因为他们发扬了以一当十的拼搏精神,坚持不懈地去努力,还在于他们以十当一的团队精神为成功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联想集团的“项链理论”也可以说是对以十当一团队精神的很好诠释。

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是对人才的竞争。对企业而言,一个人才就像一颗颗晶莹圆润的珍珠,企业不但要把最大最好的珍珠买回来,而且要有自己的“一条线”,能够把这一颗颗零散的珍珠串起来,共同串成一条精美的项链。如果没有这条线,珍珠再大、再多还是一盘散沙,它们起的作用不过是以一当十的匹夫之勇。那么,这条线是什么呢?就是能把众多珍珠凝聚在一起,步调一致,为了共同目标而努力的团队精神。

时代的列车行驶到21世纪,世界舞台上少了战场上的硝烟,多了商场上的竞争,这是一个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时代,一个追求个人价值实现与团队绩效双赢的时代。个人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远去,团队合作的时代已然到来。现在,联想提出的口号赫然是“打造虎狼之师”,它塑造的员工是既要像兽中之王老虎那样有“以一当十”的王者风范、英雄气概、雄厚实力,又要有像群狼那样分工合作,精诚团结的“以十当一”的精神,每个人知道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和作用,把个人目标与团队共同目标合二为一。而这正是联想能够做大做强的主要原因之一。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也越来越要求团队合作能力。作为一个员工,要想取得成绩,只发挥以一当十的干劲还不够,还必须提高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使整个团队发挥以十当一的功效。

团队协作模式对个人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成员除了应具备优秀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有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这种合作能力,有时甚至比成员的专业知识更加重要。

一个人靠一种精神力量生存和发展,因他的理念决定他的生存状态。一家企业也是如此;无数人的个人精神,融会成一种共同的团队精神:这是一家企业兴旺的开始。

团结就是力量,合作就会成功

很久以前,有一个大富翁,他有十五个儿子,每天不是吵架就是打架,谁也不会帮助谁。富翁看到这种情形,觉得很难过,他左想右想,有什么方法能让这几个儿子相亲相爱呢?直到有一天,富翁正在吃晚饭,他一边用筷子夹菜一边就想出一个好方法来!是什么好方法呢?

富翁跑去买了一大把筷子,然后他把儿子全部叫了过来,富翁说:“来!来!来!我给你们一人一只筷子,看谁可以把筷子折断。”儿子们全都笑着说:“那有什么难的!”大家都把筷子折断了!富翁又拿出十五只筷子出来说:“来!来!来!我看你们谁可以把十五只筷子一次折断!”

“我是老大,我先来!”大儿子拿起十五只筷子就开始用力折。“呼!呼!呼!”大儿子怎么折也折不断,“换下一个!”二儿子、三儿子、四儿子。十五个儿子全都试过了,可是没有一个儿子可以一次把十五只筷子折断!

“你们瞧!只有一只筷子的时候,谁都可以把筷子折断,可是当十五只筷子结合在一起,就不容易折断。你们要知道,筷子就像人的力量,一个人的力量很小,可是把很多人的力量结合起来,就非常厉害了!”

十五个儿子一听,都知道自己错了,以后再也不每天吵架和打架!大家相亲相爱,互相帮助,全家人过的比以前更开心了!

在当今的时代,团结就是力量,合作就可以成功。

如果有一天你进了一家公司,公司所强调的也是合作关系,因为这个合作将会代表着财富。所以,我们不管做什么,最重要的就是团结合作的关系,形成一股凝聚力,只有这样的,你们才会胜利,才会取得合作的成功,只有这种力量才是不可打倒的,只有这种力量才是永不认输的,所以不管你人在哪里,都要时时刻刻记住这句话:团结就是力量,合作就会成功。

如果都能够把自己的力量充分地发挥出来,就可以使工作顺利、圆满地完成。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不过,如果这些力量不能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股凝聚力的话,那么,就别想指望公司有所成长。不仅如此,公司还可能会因为这些而突破困境,在最后还是以破产倒闭来结束。

“我是我、他是他”,很多人在工作时常保持这种划清界限单打独斗的想法。自己的事情要努力做好,这一点固然非常重要。然而,更重要的应该是与他人合作,加强凝聚力,进而发挥组织的整体优势,把工作做好。

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与集体的力量相比,个人之力就如同大海中的一滴水微不足道。我们都知道白蚁的身形很微小,可是一旦他们发挥团结的力量。只需半年的时间,就足以把一栋木造屋变成废墟。

相反的,身为团体组织的成员,如果每个人都能认清团队协力的重要性,继而相互合作,使组织更具充分的活力。最后必然会结出丰硕的成果,这就是“团结力量大”的道理,只有相互协助,运用大家的智能,才能使团队的力量得以发挥。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十几个矮人族的伟大的长老们,来到了一座久无人烟的孤城,想了解人类的制作手艺,他们在城中观看了十几天,准备出城时,却找不到城门了,他们被困在城中了。

他们急了,慌了,没办法了,准备等死时,他们找到了惟一的生路:要找齐散落在城中的守城石,并把它们镶入城中宫殿的8扇门中,城门就会出现。为了自己的生命,矮人们从一盘散沙中集合起来,他们分配好了任务,就分头去找守城石了。

守城石一颗颗集齐了,而矮人们的体力也一点点流失了。每一位矮人长老在看着守城石一颗颗找到,一颗颗镶上去,非常开心,他们的团结合作终于换来了他们集体求生的成功。

一个人的成功就只是成功,而合作而来的成功更伟大。

生活中,无论是什么样的比赛,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说在车队的比赛当中,季法拉利车队统治了F1,他们的车手迈克尔·舒马赫为车队拿到了车手冠军,而且在车队里面则拿到了连续冠军。

法拉利总裁卢卡·蒙泰则莫洛十分清楚他们成功的关键,那就是合作。在他个人的眼里,他认为是因为车队成员有长期的合作关系,他们合作得非常好,并且他们工作都十分努力。

当然对于比赛的结果也是非常值得庆幸的,虽说某个环节没有做得好,但是只要是参加了这个比赛,就像是蒙泰则莫洛一样,虽说自己没有拿到冠军,但是他仍然为车队的成绩感到十分高兴,而且他还盼望每个赛季都可以继续下去。

而且蒙泰则莫洛还说:“我们的胜利很有意义,这要感谢团结和稳定的车队。现在要好好庆祝了,为了我们连续第N个车队冠军。”

集体力量的获得需要每个人的力量,更需要大家的团结合谐。生活中人人在交往,许多事都是需要大家一起合作完成的。这些不只需要我们的能力、勤奋和努力,更需要大家取长补短。因为一个团队只有在所有的成员团结一致,共同协作时,才能发挥出最大力量,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3.吃苦耐劳,面对生活

野骆驼一般都是生活在沙漠和戈壁等“不毛之地”,这些地方不仅干旱缺水,而且夏天酷热,最高气温为55度,砾石和流沙温度可达71度——82度,冬季奇冷,寒流袭来时,气温可下降到零下40度,常常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为了找到水源与食物,野骆驼要经过200-300公里和长途跋涉。面对这样恶劣的生活环境,野骆驼没有退缩而用它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勇敢地生活了下来。

人来到世上,面对大千世界的无穷变化,你拥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就是你一生的财富。

成功来自吃苦耐劳

古人云,“自古英雄多磨难,一帆风顺少伟男。”这里的“磨难”二字,就是吃苦耐劳的精髓所在。

成功与吃苦,在字面上是有点不沾边,但事实上,这两个词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缺少了吃苦就不可能成功,要成功就必须得吃苦。吃苦是成功道路上必经的一条大路,人们往往就是在这么一分岔口决定自己的命运。高呼萨迪曾说:“勤劳远比黄金可贵。”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吃苦耐劳的美德,能吃苦耐劳的人在生活中能获得很多好处,因为能吃苦耐劳的人在人际交往中,不会患得患失、斤斤计较,吃苦耐劳还会积极主动地做好自己分内甚至分外的事,悄无声息地把自己溶于群体之中。久而久之必然会赢得周围的赞许。

家喻户晓的愚公移山的故事可谓是吃苦耐劳的精神的最好体现,让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愚公之愚着实令人难以置信。要搬掉太行、王屋二山靠个人的终身奋斗的确是不够的,但“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则是完全能办得到的。“精卫填海”虽是复仇,其颂扬的仍不乏吃苦耐劳精神;夸父追日,更是苦不堪言。也许你要说这些都是神话传说,无稽可考,那么,卧薪尝胆的故事则会让你深信不疑。常言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书上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吃苦耐劳成就一切大凡有作为者,他们都是肯吃苦耐劳的典范。相反,许多无所作为者,或是未能风光到底的人,怕吃苦耐劳是其功亏一篑、碌碌无为的原因之一。屈原放逐,历经千辛万苦,赋就离骚;郦道元作《水经注》,切不说风险万千,单说饱尝的苦难,实非常人所能想象;汉代的张骞、苏武作为外交使节的典范,可谓名垂青史,成就其美名的不仅是他们在民族和解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所做的贡献,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吃苦耐劳精神。吃苦耐劳是一种记过不过时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人类的一生的宝贵财富。

让我们看看历史上那些名君“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无不以吃苦耐劳着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更是对近现代以来无数先进的中国人,特别是广大的劳苦大众所具有的不怕吃苦耐劳,勇于献身的精神的高度赞叹。推翻三座大山,靠的是吃苦耐劳奉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乃至实现共产主义,更是离不开无数代人的吃苦耐劳奉献。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扬”,其格调虽然不高,但道出了如何做学问的秘诀:甘于寂寞,乐于吃苦耐劳。人生苦短,精力有限。先有所不知,才能有所知,有所不为,然后才能有所为。这种人说到底是怕苦,所以说,乐于吃苦耐劳则要求人们做大量的细致的工作,解决通向成功路上的各种问题。不吃苦耐劳是办不到的。

民间曾流传有败家子汪喜苟的故事,其父富甲一方,膝下无子,于是敬神拜佛,直到晚年才得到一子,可惜算命先生预言该子终归饿死。老年得子自然看得比较金贵,汪喜苟养成了好吃懒做的恶习,虽然其父在临终前交给了他一个较大的产业,但还是被他败得一无所有,只落得饿死荒野的下场。西晋名臣李密“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可谓苦矣,但他能发愤图强,遵守孝道,年轻的时候就成就了美名,虽历两朝,仕途通畅。其富贵快乐少有能及。唐代文学大师韩愈三岁丧父亡母,靠嫂抚养,其日子之艰难可想而知,正是少年时代的磨难铸造了他独特的个性,形成了奔流不竭的文学创作力,并开创了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时代。

曾经有人对人生的幸福与苦难,做过抽样分析,最后发现,人生是甘苦相随,甘苦兼备,而且其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一般地说,先苦后甜,甜多于苦;先甜则必然后苦,而且苦多于甜。人的一生中,完全不吃苦耐劳受累是绝对不可能的。明朝的崇祯皇帝,早年可谓快乐幸福,但其登临帝位后,为挽救摇摇欲坠的江山,食不甘味,寝不安神,疲于奔命,不可谓不苦,最后是自套绳索,高挂景山。南唐国主李煜前半辈子不知苦为何物,一旦成为亡国奴,才生发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感叹,对人生的苦难和忧愁感受之深,千百年来无出其右。

名人雅士的人生轨迹尚且如此,凡夫俗子更是概莫能外。还是听一听古人的教诲吧—“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让我们学会吃苦耐劳,以此为明天的幸福生活奠定坚实的根基吧。

吃苦是福

吃苦本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可是,当我们回味起来,吃苦其实是一种福。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许多名人志士都很注重在吃苦耐劳中培养自己坚忍不拔的意志。

清代著名作家曹雪芹,出身官宦世家,但他却不贪图富贵安逸,独处陋室,在墙壁上写下了“富非所望不忧贫”的座右铭,激励自己苦心创作。可见,他的成功是与艰苦环境中的磨砺分不开。

孔子的高徒颜回,家境贫寒,屋舍破陋,卧在席上只能蜷着身子,他处在这样的逆境里却“自得其乐”,学有所成。于是,孔子便在《论语·雍也》中留下了这样的话:“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赞扬颜回是一个“士志于道而不胜恶衣恶食者”。

这些名人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就,与他们在艰苦环境中的磨砺是分不开的。放眼现实,我们又何尝能丢掉吃苦的精神呢?正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只有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能真正树立起面对困难的信心。“不经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这是我国着名的表演艺术家俞振飞老先生在向演员们传授技艺经验时说的话,也是他发自肺腑的感受。确实,俞振飞老先生走过的是一条不平凡的艺术道路,在这崎岖的小路上,他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付出了艰苦的劳动,费尽了毕生的心血。他是经过了一番“冰霜苦”,才终得“梅花放清香”啊!天空不只有蔚蓝,云朵不只是白色;草木不只有碧绿,花儿不会永远绽开。从“呀呀”语学到“夕阳西下”,有几人会是一帆风顺?换一种眼光看待生活的坎坷与痛苦,也许你会发现,吃苦也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种幸福!

不吃苦甭想成功

高德康,一位普通的农家子弟曾是村里最好的裁缝,其手艺是从父亲那里学来的。他做裁缝时手很快,一件衬衣只需25分钟,做一条女装裤子需要14分钟,男裤17分钟,中山装45分钟……

凭着自己这一手的好裁缝手艺,让高德康的创业之路选择了服装业。1976年,24岁的高德康担任山泾村缝纫组组长,8台家用缝纫机是惟一的固定资产。在当时“左”的思想干扰和计划经济的束缚下,缝纫组只有靠租借来的几间破厂房,勉强维持生计。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雨,使中国农村干涸已久的田野一夜间就焕发出从未有过的勃勃生机。

为了厂子的生存,他集采购、缝纫、销售于一身,靠着一辆自行车奔波往返于上海、昆山等地。白天,他去拉面料辅料,晚上,加班加点与职工一起缝纫。他从来没有因这种困难而停止他创业的理想,当时,他还风趣地说自己是当时当之无愧的“骑自行车大王”。

谈到自己创业的艰辛时,高德康说:那时,几天一次往返于上海和常熟之间拉料送货。吃苦能忍受,难以忍受的是城里人的白眼。暑天,骑上百里路到上海,背着上百斤的货,费好大劲挤上公交车,却常常被人赶下车,还要被骂上句“乡下人”!也正是这种被人看不起的经历刺痛了高德康的心,他发誓要脱贫致富,让乡下人生活得像城里人一样,甚至还要好。

创业初期,服装厂一直为一些规模大、技术强的国有大企业做配套加工。高德康和他的服装厂在给人家做“凤尾”的同时,逐渐丰满自己的羽翼。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也连年递增。

1987年,高德康毅然将几年靠加工所得的30万元投资建造了第一幢厂房。1990年,高德康又投资150万元,建起了第二幢厂房和办公楼。同年,高德康做出重大决策,正式注册了自己的品牌——波司登。

1991年2月,邓小平在上海视察时说:“希望上海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上海浦东开发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服装厂借助服装加工的优势,在服装市场旺销中,迅速使企业滚雪球般地越滚越大,自行车换成摩托车,摩托车又换成大小汽车。

高德康15年的艰苦奋斗,终于迎来了辉煌事业的良好开端。回想曾经的创业经历,高德康直言:“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学会吃苦,不吃苦的成功是不大可能的”。

1992年邓小平南行并发表重要谈话提出: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高德康说:我之所以能梦圆今朝,除了父辈留给我能扛住一切困苦的肩膀外,关键是在我的信念里熔铸了邓小平同志的那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因为,信念一旦铸就成企业的灵魂,只要用不懈的奋斗,用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走向成功就是必然。

1992年,他抓住了邓小平南行讲话带来的机遇,大胆决策,在204国道的白茆镇工业开发区,先后投入2000万元,兴建了占地2万平方米的厂房、办公大楼和配套设施,引进了当时国内较为先进的生产流水线,使公司的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一下子扩大了四倍。

一座现代化羽绒服生产基地的雏形已初露端倪,高德康决定放手一搏。

1993年,高德康彻底与加工品牌脱钩,开始在市场上全力以赴地推广自己的品牌——波司登。可是这一次他用力过猛,差点将自己推下了悬崖。

当时,新办的厂子所面临着的几个困扰:

第一,山泾村得不到更好的信息,面料的潮流如何把握;

第二,设计的款式怎样才能被接受?没有自己的设计人员只好请人帮忙,翻来覆去别人不耐烦了,只好草草定夺;

第三,“波司登”在市场上怎样推广?

面对以上三个问题,高德康心中无底。他整夜里失眠,所有的困难只有他一个人去面对,去解决。

在高德康的心里时间就是金钱,高德康果断决策拍板,投入全部资金,买来自己认为好看的面料和原材料,根据自己认为好看的款式投入生产,然后将样品发给了昔日的代理商。

信息很快反馈回来:面料太超前,款式已过时。代理商们纹丝不动。

高德康立即命令手下连夜加班修改款式,做好后寄出来。但这一次干脆没了下文。

在高德康一个又一个电话的请求下,一些“昔日的老朋友”总算同意“发一点货试销一下”。然而杯水难当车薪,昔日二千多万的家当眼看着变成了一仓库一仓库的积压羽绒服,卖不出去就得一次性亏光,高德康真真正正地一夜白了头。

有一次在记者招待会上他指着自己一头乌黑的头发告诉记者:“这全是染过的”。

“这一年真是苦得没法说。晚上要么睡不着,要不就是睡着了又醒了过来,一身大汗。再弄下去人要出毛病了。1994年夏天,我决定把服装带到美国去碰碰运气。”

“一到美国就发现自己又走了一步臭棋,在中国都显得落后的羽绒服在美国哪能有市场?绝望之下,我差点在美国跳楼,但一想死也得死在家门口,本来预计15天的行程,夏威夷不去了,第10天我就回国了”。

高德康一回国就接到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打来的电话,问:“我们准备搞一个羽绒服夏季大甩卖,你们要不要参加”?命运出现转机。

参加!他还马上来了灵感:何不将仓库里所有的“波司登”羽绒服在全国轰轰烈烈甩卖出去?“甩卖”获得巨大的成功。2000多万元的货经甩卖回笼了800万元资金。

经过了94年的教训,高德康认识到市场调查和服装设计的重要性,大力实施以设计为导向的创名牌工程,引进设计人员,研究国内外潮流趋势,改变传统设计观念大胆创新。

1995年,高德康为了挖掘高水准的设计师,走南闯北,寻找人才。当时苏州三位服装名家李文梅、顾倍敏、宋玮伟的高徒——苏州哑女鲍晓莉,1989和1990接连两年在苏州童装设计比赛中夺魁,当年又在华东四省市举办的东方之都“五佳杯”时装大赛中,她设计的系列时装一路绿灯,最后仅以0.01分的极小差距屈居第二。

高德康求贤若渴,“三顾茅庐”动员鲍晓莉的父母,请鲍晓莉加盟波司登做专职设计师,同时吸纳中国纺织大学的服装设计高材生。鲍晓莉的加盟和服装设计队伍的不断壮大,使高德康多了几分底气。他随后又到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考察最新的服装潮流,对面料、款式、板型等进行了一次大改革,同时在全国各地成立了办事处,与商场直接挂钩开拓市场。

高德康说:“设计创新是不断否定自己、不断发展自己的手段,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不被人超越”。在他提出的创造市场、领导潮流的理念引导下,波司登带动了整个行业的产品向时装化、休闲化的变革,开辟出消费市场。原先60%、70%的含绒量,提高到90%;在臃肿的外形上减肥,赋予简洁、贴身和流行的时装风格;使用进口高新技术面料,适应运动、休闲需要。设计创新使波司登脱颖而出,很快风靡全国。

1995年底波司登羽绒服一推向市场就脱颖而出、一炮打响,销售了68万件,首次夺得了全国销量第一的桂冠。

从95年“波司登给你亲人般的温暖”,到96、97年“波司登使四海成为一家”,到1998年立志“创世界名牌,扬民族志气”,再到现在的“世界品牌,民族骄傲”,波司登每年都以成倍的速度发展。1997年至1998年,高德康又投资8000万元,建造了占地2.5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生产车间,并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GGT、CAD、CAM电脑设计裁割系统,使产品的科技含量得到进一步提高。2001年冬季波司登首批推出高鹅绒绿色环保羽绒服,掀起了一股绿色风暴,推动了羽绒服行业的第二次革命,引导了整个行业的创新发展。波司登羽绒服到2003年已连续九年全国销量遥遥领先,占据了中国防寒服市场的半壁江山。

波司登成功了,但市场竞争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创造市场就是创造消费”。高德康为了保住这个名牌,创立了二线品牌:雪中飞。仅用二年多的时间,“雪中飞”就创下了年销售百万件羽绒服的佳绩,连续四年名列全国销量第二名。为了使“雪中飞”不与“波司登”冲突,高德康进行了市场细分,使“雪中飞”定位在运动、休闲的风格上,主要面对年轻群体;而“波司登”以雍容、华贵、典雅的特色,定位于高档次,迎合国际市场。

高德康说:市场好比一块大蛋糕,与其盲目地去抢有限的一块,不如另做一块蛋糕独享。创造市场就是从人们的生活需求中去发现市场,创造人们需求的但其他企业没提供的“蛋糕”。二线品牌的创立,使“波司登”与“雪中飞”双双获得了成功,成为高德康创新智慧的结晶。到2004年,波司登公司已推出了“波司登”、“雪中飞”、“康博”、“冰洁”、“冰飞”、“天羽”六个品牌。

波司登羽绒服能够连续九年全国销量遥遥领先,雪中飞羽绒服能够连续四年全国销量第二。高德康坚信这一点——不吃苦甭想成功,并用这一句话直以此警示着自己和自己的员工。因此,当我们面对生活的困难时,要学会吃苦耐劳,那么我们就会成功。

4.行动迅速,才可取胜

野骆驼善于奔跑,行动迅速,反应灵敏,性格机警,只有当敌害威胁它的生存时,才躲进浩瀚的沙海之中。一旦当它们在荒漠中遇有危险,就会一路奔跑而去,其速度每小时可达80公里。

在当今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里,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的成功因素里,行动迅速是必不可少的一课。

先开枪,后瞄准

很多机会都是在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中白白浪费的!

有行动不一定有好结果,但不行动就一定不会有结果。

野骆驼在捕捉猎物的时候,一旦做出决定,就会立即行动,绝不拖延。因为它们知道,要想生存,就要比对手快一步;而要比对手快一步,就需要快速的行动。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通常会看到这样两种人:第一种人可以看作是“行动者”,他们的主要特点是快速反应,勇于实践,在事情刚有点眉目的时候,时机看起来似乎还不是很成熟的时候已经开始行动了,他们常常会被看作比较“莽撞”的人。第二种人,做事比较谨慎,他们在行动之前总会思前顾后的,作一些周密详尽的计划,总觉得准备不是很充分,时机还不成熟,还没有充足的理由让他决定行动。这种人常常被看作太注重细节的“完美主义”者。

假如有一个猎手,当他看到一只飞禽的时候,他不可能等它停下来再瞄准然后再射击,等待只会让猎物一去不回头。所以只能在运动中瞄准射击,或者是根据飞行的轨迹提前做一下预测判断!

假如把这个时代的“机会”比喻成飞禽的话,作为想获取这些机会的企业或个人该怎么做呢?创新管理大师汤姆·彼得斯曾经有先打枪后瞄准的夸张说法,看似荒谬,其实是变革时代的真实写照。

机会稍纵即逝,假如不够敏感,不能够快速反应的话,只能够错失良机。人们常说时间不等人!事实往往是,先“开枪”——行动起来,比先“瞄准”——等做好准备再开始,更具现实性,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在现在这个社会里,被认为“莽撞的人”往往比“追求完美的人”更容易成功!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不妨来做一下简单的对比分析:

那些被称为“莽撞的人”,在机会来临的时候,一般情况下不会多想,会迅速行动起来,在行动中积累自己的优势,领先别人!其实只要领先了别人半步,按照马太效应,就会占尽先机,抢得市场了!过于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人,往往目光关注的是自己的内部,对外界的困难常常有夸大的倾向,因此,常常认为事情必须作详尽的安排,如果等到机会成熟后再开始行动,这样等待的结果往往是失去先机,遭遇市场成熟时的激烈竞争。

我们常常会认为“机遇”会在某一个地方等着我们的,一直恪守“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名言,所以认为我们只要老老实实做准备,积蓄力量就可以了。其实呢?这样的想法有些片面。“机遇”不会在某个地方等你,“机遇”常常会“伪装”起来,脸上蒙着神秘的面纱,隐藏起来,你只有迅速行动,你才能够接近它,获得它!而且,所谓的“机遇”往往都是由自己在行动中创造出来的!有一次,拿破仑率兵打仗,有个士兵对拿破仑说:将军,现在是我们进攻的大好机会啊!拿破仑告诫他说:敌人哪有给我们什么机会啊,所有的一切机会都是我们主动争取来的。我们看足球比赛,进球很少是由于对方的“乌龙”造成的,大都是运动员在运动中创造机会射进去的。所以,如果有等待机遇的偏好的话,还不如自己先行动起来,自己去创造机会永远比等待机会更能取得成功。

在这个变革的年代里,要记住彼得·德鲁克所提到的这样一句话:只有走在变革的前面,才能驾驭变革,取得成功。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快速的行动力和执行力是取胜的关键。

对于一位勤奋的艺术家来说,假如他不想让任何一个想法溜掉,那么当他产生了新的灵感时,他会立即把它记下来——即使是在深夜,他也会这样做。他的这个习惯十分自然、毫不费力。其实做一位优秀的员工就像一位艺术家,他对工作的热爱,立即行动的好习惯,就像艺术家记录自己的灵感一样自然流淌。

拖延是寻找借口的一个直接后果,而拖延是最具有破坏性、最危险的恶习,它使你丧失了主动的进取心。最可悲的是,拖延的恶习也有累积性,惟一的解决办法,很明显,那就是迅速行动。

做事拖延的员工决不是称职的员工。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就能找出成打的借口来辩解为什么事情不可能完成或做不了,而为什么事情该做的理由却少之又少。把“事情太困难、太昂贵、太花时间”种种借口合理化,要相信“只要我们够努力、够聪明、衷心期盼,就能完成任何事”容易多。我们不愿许下承诺,只想找个借口。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为了没做某些事而制造借口,或是想出千百个理由来为没能如期实现计划而辩解,那么现在正是该面对现实好好检讨的时候了,什么也不要解释了,动手去做吧!

富兰克林说过这样一句话:“把握今日等于拥有两倍的明日。”将今天该做的事拖延到明天,而即使到了明天也无法做好的人,占了大约一半以上。应该今日事今日毕,否则可能无法做大事,也不太可能成功。所以呢?应该经常抱着“必须把握今日去做完它,一点也不能懒惰”的想法去努力才行。歌德说过:把握住现在的瞬间,从现在开始做起。只有勇敢的人身上才会赋有天才、能力和魅力。因此,只要做下去就好,在做的过程当中,你的心态就会变得越来越成熟。如果能够有开始的话,那么,要不了多久你的工作就可以顺利完成了。

有些人,往往在开始工作的时候会产生不高兴的情绪,如果能把不高兴的心情压抑下来,心态就会愈来愈成熟。而当情况好转时,就会认真地去做,这时候就已经没什么好怕的了,而工作完成的日子也就会愈来愈近。总而言之,必须现在就开始去做才是最好的方法。不管是多少时间,也不可白白的浪费。这才是真正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

还有一种员工就是典型的完美主义者,他们觉得无人能做得比他们好的,所以不懂得授权给别人。他们认为自己比别人都行,所以也拒绝别人的建议,不要求任何协助。他们会无限地延长工作完成的时间,因为他们需要多一点时间让它更完美,而忽视别人的需要。他们以为只要他们一直在做事,就表示还没有完成;只要还没有完成,他们就可以避免别人批评。完美主义让他们什么事都没做,但却还自我感觉比别人优越很多。

作为公司的一名员工,其实每天总有好多的事情需要去做,如果你正受到怠惰的钳制,那么不妨就从碰见的任何一件事着手。是什么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突破了无所事事的恶习。从另一角度来说,如果你想规避某项杂务,那么你就应该从这项杂务着手,立即进行。否则的话,事情还是会不断地困扰你,使你觉得烦琐无趣而不愿意动手。而如果你总是这样的表现,上司也自然不会满意你的表现。

如果在你应该给一位客户打电话的时候,由于拖延的习惯,你并没有打这个电话。也许你没有想到,你的工作可能会因这个无打电话而延误了,那么你的公司也可能因这个电话而受到很大的损失。

为了每天能够按时上班,你要把闹钟定在早晨6点。然而,当闹钟响时,你睡意仍浓,于是起来关掉闹钟,又回到床上去睡。时间长了以后,你会慢慢养成早上不按时起床的坏习惯,同时你又会为上班迟到而寻找充分的理由。

每一个员工,应该明白行动才是硬道理,只有行动,才有把工作做好的可能。

立即行动!不要推辞,不要找借口,行动才会有结果,不去行动就什么也没有。

立即行动是赶走拖延的魔鬼

想赶走拖延的魔鬼你感到执行起来很费劲,不知道你这是想拖拉,还是因为你觉得你能力有限?你不能按时完成目标,因为你事情太多?你对你自己的人生迟疑什么?拖沓什么?看看自己身边及周围的人,你会发现很多人已经超越在你的前面了,现在赶紧行动起来,才是你最好的选择。

你要知道,行动迅速是成功因素里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现实生活中你是怎样主拖延的习惯“陪伴”你左右的?下面请你做以下习题,在做这些习题时我希望你不要给我任何借口,作为作者的我只希望你认真地完成。现在如此,以后也如此。别认为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你就不把它们当作一回事,你要知道凡事都是由小到大的。所以,我们要立即行动起来:

行动1:家里或办公室是不是一直被你弄的乱七八糟狼藉不堪?好的,马上放下这本书,立即去行动,打扫一番,给自己一个崭新的环境!

写下这次突破行动后的感受:

行动2:从现在开始,在10天训练期内,不要说一句借口的话。特别是下面几句:

“我没有足够的时间”。

“那个客户太挑剔了,我无法满足他”。

“我可以早到的,如果不是堵车。”

“我没有在规定的时间里把事做完,是因为……”

“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

“我从没这么做过”

“对不起,我现在休息,半小时后你再来电话。”

“卫枫真是啰嗦,总找我的麻烦”

行动3: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和一支笔,觉得有用的想法和主意统统记下来,记住不管多小的想法只要你认为有用就马上记下来。

怎么样,有没有勇气执行这几个行动?如果你有勇气完成,并且你更要知道行动迅速是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时,那么你是一位了不起的人。

行动迅速,人生从此改变

在生活中几乎各个方面都需要你行动迅速,才能改变你的人生。

因为,你需要身体健康行动迅速;

因为,你需要心情愉快行动迅速;

因为,你需要家人幸福行动迅速;

因为,你需要事业成功行动迅速;

因为,你需要受人尊重行动迅速;

如果你行动不迅速,那么你的幻想毫无价值,你的目标不可能实现。

如果你现在不行动迅速,那么拖延的习惯会使你失去了很多前进的机会。也许你会有很多的借口:等一会再做,明天再做,这几乎成了你的口头语。可是,此刻,今天失去了你却永远无法找回,无论你用什么办法,花多少钱都不可能再找回来了。

现在假设你的面前是一个“金苹果”,那么你也只有立刻伸手才能拿到,如果等一会,等明天那么就会被别人抢去了。每一个知识都是一个金苹果,你慢了,别人就比你多拿一个,你永远拖拖拉拉你就不知道会少拿多少,这一个个“金苹果”都将成为你将来赚取“成桶金子”的原材料。那么只有立刻行动,你才可以成为挖第一桶金的成功人士。

你要记住萤火虫的启迪:他只有在振翅的时候,才能发出光芒。你要让自己成为一只萤火虫,即使在艳阳高照的白天,也要发出光芒,照亮大地。

现在就去行动吧!即使行动不会带来快乐与成功,但是动而失败总比坐以待毙好。行动也许不会结出果实,但没有行动一切果实都无法收获。

行动迅速,才可取胜!从今往后,你要让这句话在头脑之中生根,让他成为本能,像呼吸、眨眼一样。行动迅速就会改变你拖拉的坏习惯。

如果你是雄狮,你是苍鹰,饥即食,渴即饮。除非行动,否则死路一条。前进、成功不是等待,如果你迟疑,它会投入别人的怀抱,永远弃你而去。此时、此刻、此地、此人,行动迅速,你会成功的!现在就付诸行动吧!

现在就付诸行动

你的幻想毫无价值,你的计划渺如尘埃,你的目标不可能达到。

一切的一切毫无意义——除非我们付诸行动。

一张地图,不论多么详尽,比例多么的精确,它永远不可能带着它的主人在地面上移动半步。一个国家的法律,不论多么公正,永远不可能防止罪恶的发生。任何宝典,即使是手中的羊皮卷,永远不可能创造财富。只有行动才能使地图、法律、宝典、梦想、计划、目标具有现实意义。行动像食物和水一样,能滋润我,使我成功。

拖延使我们裹足不前,它来自恐惧。现在我们从所有勇敢的心灵深处,体会到这一秘密。要知道,要想克服恐惧,必须毫不犹豫,起而行动,惟其如此,心中的慌乱方得以安定。现在我知道,行动会使猛狮般的恐惧减缓为蚂蚁般的平静。

第一,现在就付诸行动。

从此我们要记住萤火虫的启迪:只有在振翅的时候,才能发出光芒。要想成为一只萤火虫,即使在艳阳高照的白天,也要发出光芒。让别人像蝴蝶一样,舞动翅膀,靠花朵的施舍生活;我们要做萤火虫,照亮大地。

行动迅速,才可成功。这种成功与你的现在就付诸行动分不开的。

第二,现在就付诸行动。

你不把今天的事情留给明天,你要知道明天是永远不会来临的。现在就去行动吧!即使你的行动不会带来快乐与成功,但是动而失败总比坐以待毙好。行动也许不会结出快乐的果实,但是没有行动,所有的果实都无法收获。

第三,现在就付诸行动。

明日是为懒汉保留的工作日,因为你不是懒汉;明日是弃恶从善的日子,因为你不是邪恶的人;明日是弱者变为强者的日子,明日是失败者借口成功的日子,因为你并不是失败者。

第三,现在就付诸行动。

立即行动!你要一遍又一遍,每时每刻重复这句话,直到成为习惯。好比呼吸一般,成为本能,好比眨眼一样。有了这句话,你我就能调整自己的情绪,迎接失败者避而远之的每一次挑战。

第四,现在就付诸行动。

如果你渴望成功、快乐、心灵的平静,那么除非行动,否则你将在失败、不幸、夜不成眠的日子中死亡。

成功不是等待。如果你迟疑,她会投入别人的怀抱,永远弃你而去。

约翰·丹尼斯曾说:“决不拖延,我们就可以轻松愉快地生活和工作。避免拖延的惟一方法就是随时开始行动,而随时开始行动,首先必须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另外必须记住的是没有什么人会为我们承担拖延的损失,拖延的后果只有我们自己承担。如此一来,我们就可能在一个庞大的公司里,创造出每一个员工都不拖延哪怕半秒钟时间的奇迹。”

“立即”这个词对成功而言妙用无穷,立即行动不仅体现出行为人的充分自信,也体现了重视行动的处事原则,奉行了这一原则的人,没有几个是不成功的。而“等会儿”、“明天”、“下个礼拜”、“以后”、“将来某个时候”或“有一天”,往往就是“永远做不到”的同义词。有好多计划没有实现,知识因为应该说“我立即去做”的时候,却说“我等会儿去做”。如果你时时想到“立即”,就会完成许多事情;如果常想“将来有一天”或“将来什么时候”,那就一事无成。在面对需要你立即行动时,这时你没有别的选择,你只有立即去行动,方可胜利。

富兰克林说:“把握今天等于拥有二倍的明天。”今天该做的事情拖延到明天,然而明天也无法做好的人,占了大约一半以上。因该今日事今日毕,否则可能无法做大事,也不太可能成功。所以,我们应该经常抱着“立即行动,决不拖延”的想法去努力才行。如果要走的路程有一万步的话,一般人就都认为这段路程只是一万步机械地相加,然而这是错误的。一步一步慢慢走的人,会在心灵深处慢慢播下好种子,因此不久就会得到好的作用,不必等到一万步,在半途中就会有好的变化。同时,若能领悟到潜能的话,就可以得到更大的力量,而提前到达目标。纵使路程看起来似乎很遥远,走起来似乎很艰苦,可是也应该忍耐,尽量正确而明朗地怀抱着希望继续走下去。

人都是很软弱的,遇到新的问题时,总是在想“今天实在太苦太累太疲太倦了,明天再来做吧!”把事情拖到明天,这是不行的,因为可能明天也是做不到的,而且明天还有明天的新工作,这样积累下来的工作就会越来越多了。

斯通担任美国全国国际销售执委时,曾给澳大利亚东南部墨尔本城的一些商人作了一次励志演讲,两天后他接到一个电话,是一家出手金属柜公司的经理意斯特打来的。意斯特很激动地说:“发生了一件令人吃惊的事情!我的目标是把今年的销售额翻一番,我竟在48小时之内实现了这一目标。事情是这样的:我听了你的演讲后,记住了你给我们的自我激励警句:‘立即行动!’我就去看我的卡片记录,分析了10笔死账。我准备提前兑现这些账,这在先前可能是一件相当棘手的事。我好几次重复了‘立即行动!’这句话,并用积极的心态去访问这10个客户,结果做成了8笔大买卖。发扬积极心态的力量所做出的事是惊人的——真正惊人的!”

成功的秘诀就是“立即行动,决不拖延!”这听起来很简单,但许多人却无法做到。如何才能立即行动而不拖延呢?这需要你记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消灭拖延的借口。

为了克服睡懒觉的毛病,你计划每天6点钟起床,第二天,闹钟在6点钟准时将你闹醒,但你从来没有习惯这么早起床,对自己说:在睡10分钟吧,转身继续睡,等你醒来时可能已到上班时间了。你的计划因为你的借口成为泡影。

谁都知道拖延的不利影响,可是一旦要行动则又出现了拖延的毛病。人们总会为自己的失误找借口,常见的借口有以下几种:

(1)条件还不具备。在我们许多行动中,如果等到条件全部具备齐全以后才开始行动,很可能会失去机遇。只有充分利用好已有的条件开始行动,一边行动,一边寻找或等待条件成熟或齐备,才不会延误时机。

(2)行动已经来不及了。这好像是一个合理的理由:“不是不想行动,只是行动也于事无补,那行动还有什么意义呢?”不少人就是因为有这种想法,才放弃了最后的补救机会。行动真的来不及吗?字写得不好的人在坚持一段时间练字后,可能会感叹:“字已成形,来不及了”。没有来不及的事情,也没有来不及的行动,只要你现在马上开始做,并坚持下去,你会看到奇迹发生的。“来不及”是消极的心态,对自己要有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补救失去的机会,也只有如此,你才有成功的希望。放弃补救,就是一错再错,就是失败。

(3)它是我讨厌的事情。收拾屋子、洗碗拖地是一般人都讨厌的事情,很难有行动的兴趣,可又不得不做。现在教你对付这种事情的方法:在想到它讨厌之前,就立即行动把它做完。否则,你越拖延,厌恶感越强,做起来越烦躁。所以,你不如趁厌恶感还未滋生前或比较弱的时候赶快行动,完成你必须完成的事情。你讨厌洗碗,在吃完饭后别休息,别想这活有多累,马上把碗洗掉。立即行动既省事又省心。

第二,不留退路。

不要给自己留退路,说什么“以后还有机会”、“时间还早”,在制订计划以后你就没有了退路,惟一的选择就是立即行动。立即行动,使你保持较高的热情和斗志,能够提高办事的效率。而拖延却消耗你的热情和斗志。古时候作战,兵家策略是“一鼓作气”,防止“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拖延之后再让疲软的心态鼓起斗志比较困难。

在行动之前给行动留下一个合理的期限,没有期限的行动常常是无效行动或效率特低。有一个时间约束,就能让你提醒自己:必须马上行动,否则在约定的期限内完不成任务。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将它落实,不要把它当成一句废话,不要说:“以后再去执行。”以后就意味着这次的失败,下次行动继续受到自己拖延恶习的威胁。下次你还要面对这个问题,为何不立即行动,消灭这个坏毛病呢?

现代生活的节奏是快速的,每个人都加足马力往前冲,如果你还想歇歇,那你就等待被淘汰。危机意识要求你加快行动步伐,不能掉队。任何事情只有立即行动,才会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