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是相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过程。过程是指相对学生来说,是在学习某一知识、运用某一技能、体验某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时候,需要经历一个感知、理解、运用或实践的过程。方法即在这一过程中学到某一方法,或运用某种已掌握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教学时要注重“过程和方法”
这是不重视学习过程、只片面注重学习结果而出现的普遍现象。过去,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家长及社会舆论,看重的都是学生的最后成绩,而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辛勤付出,忽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教学时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需全神贯注地听讲,把老师所讲的内容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照搬在卷子上就行了。这样把形成结论的生动多样的过程变成语文知识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分离了语文知识和语文素养的内在联系,导致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
语文学习已成为学生的一个沉重负担,学生厌学甚至逃学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改变,语文教学是很难有出路的。
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和创新成果的过程。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可以看出孔子眼中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享受快乐的过程。在语文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应当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关系,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及表现,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让学生经过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多样化的过程,真正理解学习内容,巩固知识阵地,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对于在学习过程中表现较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和表扬;对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很努力但结果又不太好的学生,教师也要充分肯定他在这一过程中的表现,帮助找出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并分析其中的原因,提出改进的建议,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过程的快乐,学生学习起来才会有兴趣、有劲头。
方法是学习的钥匙
方法是学习的钥匙,好的学习方法能帮助学生轻松地打开语文宫殿的大门。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启示,完全改变了以前那种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简单枯燥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去体验、去感悟、去质疑、去表达,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式学习、辩论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在各种学习方式中逐步领会和掌握科学的、实用的、灵活的学习方法。
教师还可以在课余组织语文学习方法交流会,请优秀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大家一起研究语文学习的方法。还可以在各种媒体上收集语文学习的各种经验和方式方法,组织学生一起学习。方法对头了,学习语文也就事半功倍。
过程是相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过程。过程是指相对学生来说,是在学习某一知识、运用某一技能、体验某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时候,需要经历一个感知、理解、运用或实践的过程。方法即在这一过程中学到某一方法,或运用某种已掌握的方法来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