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阅读的力量
10816700000003

第3章 阅读对学生写作的作用

在文学创作中,一直强调“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因此,在中学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也着重强调“生活”对写作的作用,而忽视了“阅读”对于写作的作用。其实,在中学生作文训练中,阅读应该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甚至是主要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可使学生累积写作素材

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任何文学作品都是生活的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中学生的作文也应该是生活的反映。但由于中学生这一群体具有其特殊性,他们的学习甚至生活的主要阵地都在学校,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

因此,他们不可能像作家一样长期投身于生活的海洋中去,他们还不可能与社会生活有密切的接触,还不可能去做社会生活的主人。所以,要想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在课堂及课内外阅读上多下功夫。

因为中学生通过阅读所了解、掌握的书本的内容,也是一种生活,甚至是一种更广阔的生活。这种“生活”大多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至少是经过作者精心锤炼过的,古今中外的生活都可以得到反映。

这样,就可以弥补了他们接触社会生活的不足,对作文所需要的“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即间接地从书本上了解了生活现实,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了所需的材料。同样,阅读多了,积累也就丰富了,学生也不再会有“茶壶装饺子,难倒不出”的苦闷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解决了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不知写什么”的问题。

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可以说是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写作过程中,语言能力较低的学生通常言不达意,想要说的意思或内容难以表达出来或是表达不准确,甚至表达错误。这种现象,其实就是学生语言能力低的表现。

而通过阅读,如坚持多读一些古今中外名著,那些名家的精彩、生动的语句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语感受的培养实在是大有益处的。受阅读的影响,爱看中国现代名家小说的学生,其作文的语言或多或少都带有那些名家的痕迹,有的如鲁迅的“精警而风趣”,有的如乡土小说家的“质朴中显精妙”,有的如郁达夫的“伤感沉郁”;有的“细腻”,有的“委婉”,有的“清妙”。

爱看唐宋诗词的学生,其作文语言则既有模仿李白的“浪漫豪放”,也有学习杜甫的“沉郁顿挫”,还有与李清照的“婉约”、李商隐的“感伤惆怅”等相仿。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大多都吸收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含蓄、隽永、简约、明白等语言风格,并在其作文中有初步的或是简单的体现。

由此可见,在阅读中,在对古今中外名著的大量欣赏中,学生可以尽情的在文学海洋中徜徉,体味到文学的奥秘,因而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加强了语言能力,增强了语感。这样,就有效的解决了学生作文中“写得干巴巴”、“语病多”的问题。

可培养学生作文想象力

文学源于生活,它是对生活的真实再现。但是,它又高于生活,它不只是生活的简单的反映,它是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而成的。是对生活的集中的、概括的反映。

也就是说,它是对众多现实生活素材通过“艺术再创造”而成的。而这个“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就离不开思维想象过程。因此,在中学生写作中,想象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没有想象思维,写作的内容就难以生发,意境就难以深远,主题就难以深刻。

而文学作品中准确、生动的艺术形象描绘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能够刺激读者的感官,作用于大脑,引发相应的再造想象。学生因此而可在默读、精读、反复诵读的过程中通过想象去领会作品的意象和意境、所表达的主旨和逻辑安排。在想象、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想象、思考。

这就无形中培养了想象、思维能力。学生在写作中便可在生活(包括通过阅读从书本上了解到的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对各种素材进行取舍、进行“艺术再创造”,这就解决了学生作文中“有很多材料,但不知写哪些好”、“不知怎样写”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