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石板塘(上卷)
10808900000082

第82章

“我哪提得出具体要求啊?耀宗,你就看着写吧!你大哥我啊,不是粗人,也不是细人,大概也就跟一根白萝卜似的,不粗不细。这文章究竟怎么写,具体的我也说不出来,只知道要与众不同。怎样才能与众不同呢?你自己去琢磨。文字要长一点,写法要有特点,不落俗套。小诗小词之类,十几个字、几十个字或百把字的小短篇,实在写得太多了,引不起注意,再写也就没多大意思了。耀成,你说对不?”张颂臣说。

“是的,近年来搞的几次活动,大家写的多半都是对联或五言绝句、七言绝句、渔家傲、鹧鸪天之类的小短篇诗词,也确实显得太单调太俗气了。耀宗,你的文才这么好,现在手头又没别的事,有的是时间,干脆就沉下心来好好做做这篇文章吧!张大哥既是想文字写得长一点,写法上还要有特点,不落俗套,那就不妨独出心裁,搞个长篇的诗或赋吧!”姜耀成一边说,一边伸出几个手指头在桌子上轻轻地敲着鼓点,颇显悠闲自得。

“噢,那我就简单说说想法吧,”姜耀宗放下酒杯,端起茶碗,轻轻地喝了一口,“我琢磨,这文章既是要写得长一些,要独出心裁,别有新意,引人眼目,内容就得要多、要全、要新。而文字要长,内容要多,就不能选择词、短诗和对联。这几种形式小巧有余,容量不足,难以概括全面。赋这种形式,可长可短,容量倒是不小,足可以概括全面,把文字搞得很长,但却又缺乏吸引力,不容易被民众接受。所以呀,我反复琢磨,觉得只有长诗这种形式最合适。长诗形式活泼,文字可多可少,伸缩自如,不拘一格,且韵律齐整,容易琅琅上口,也极易为老百姓所欣赏。咱们写东西,主要还是让老百姓看的,因而写作形式也就要多从老百姓的胃口考虑。至于内容嘛,我主张放宽一些,不局限于赞颂蔡将军一个人,因为半年前袁世凯死时已写过不少专门赞颂蔡将军的诗词和对联了。蔡将军的丰功伟绩,普通老百姓也都是妇孺皆知了。如果仅仅局限于赞颂蔡将军一个人,再怎么写,也是难以写出新意来的。再说,如果是仅仅局限于赞颂蔡将军一个人,文字上也不可能写得很长。我们对蔡将军的了解毕竟也不是很多嘛,对不?综合多方面考虑,我的意思是写首长诗,内容是赞颂湖南自古以来的著名人物,其中突出蔡锷将军,把对他的赞颂、追思放在全诗结尾,作为全诗的高潮。这样写的好处是既突出了蔡锷将军,又照顾到了湖南全省的广阔历史层面,内容新而不落俗套,如果写得好的话,肯定能引人入胜。这首长诗的名字,可以考虑叫做《湖南人物颂》或《湖南名人颂》,也可以笼而统之地就叫做《湖南颂》,但在大标题下列一个‘兼悼蔡锷将军’的副标题,这样就不会给人文不对题或喧宾夺主的印象了。”

姜耀宗在娓娓而谈,姜耀成则在细心静听。姜耀成对自己的这位堂弟一向是十分欣赏和佩服的。他认为自己的文才比不上姜耀宗,觉得自己不像姜耀宗那样博古通今、知识渊博,不像姜耀宗那样眼光敏锐、见识独特,更不像姜耀宗那样文思若泉涌,下笔如有神。他觉得,听姜耀宗纵论古今、谈天说地或是发表对某些问题的看法,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因此在平常时,但凡姜耀宗在说话,姜耀成是不轻易插嘴的。但此刻,他似乎与往日有些不一样了。他听着听着,竟然有些坐不住了,刚才那悠闲自得的神色忽然间不见了,敲着鼓点的那几个手指头也悬在空中不动了。

“耀宗,这事你可要慎重啊,”姜耀成终于忍不住,打断了姜耀宗的话,“《湖南人物颂》也好,《湖南名人颂》也好,《湖南颂》也好,都是大得不能再大的题目,无异于写一部湖南人才史。而这样一篇文字,是需要从古写到今的。从古写到今,你能写得出来吗?湖南自古至今都出过哪些名人,你能一个一个地说得出来吗?湖南这百十年来为什么人才辈出,你能准确地分析出其中的原由吗?”

“成哥……”姜耀宗张了张口,想说话。但他只喊了一声“成哥”,还没来得及说出话来,就被姜耀成挥手打断了。

“你先别插嘴,等我把话说完!好吧,就说这些你都知道,内容上没问题,但时间呢?米业公所定于公历十一月十四日举行公祭,今天已经是十一月十日了。你这篇东西最迟必须在十一月十三日晚间以前写出来,而且还不能太晚了,最好是那天上午就拿出来。这事很明显,你这篇东西在开会前必须张贴出来,而张贴以前好歹也得让张大哥过过目吧,对不对?所以呀,这篇东西还是别搞得太大了,贪多嚼不烂啊!耀宗呀,不是哥信不过你的才干,实在是时间太紧了点。”姜耀成一气把话说完,说得有急又快,全然不像他往日那种慢条斯理、不慌不忙的神态。显然,他对姜耀宗的想法很不赞同。这也难怪,自己的堂弟是第一次给张老板做事,他这个做哥哥的怎能不慎之又慎呢!倘若堂弟把事情做砸了,他这个做哥哥的面子上不好看还是小事,堂弟找工作的事情可就泡汤了啊!

“嗨,耀成,你先别急,耀宗的想法不是还没说完嘛,”张颂臣看了看姜耀成,又转眼看了看姜耀宗,“耀宗,你说,你说,你慢慢说,说详细点!”

“成哥,漫说我并不是想写湖南人才史,即便是要写湖南人才史,那又有何难呀,”姜耀宗年轻气盛,一向非常自负。如今见姜耀成好像有点轻看的意思,以为他并不了解湖南自古以来的人才情况,心里头便有些坐不住了,话说得很急,“你以为小弟我是在漫天夸海口,实际上根本就写不出来,是吗?成哥,你如果这样看小弟,那可就真是太看扁小弟我了!不瞒你说,这些年你在张大哥手下拨拉算盘珠子挣大钱,忙得不亦乐乎,我在乡下可也没闲置光阴,虚度年华呀!我趁着没事做,有的是时间,便大量翻阅史籍,看了一些书,积累了一些资料。这其中,就有不少是关于湖南人才方面的东西。不是小弟我夸海口,一部湖南人才史实际上已经了然于胸了!”

“是嘛?你有这本事?那、那好吧,”姜耀成淡淡一笑,自觉不自觉地抬手摸了摸下巴颏,“既然你有这方面的才干,那倒也可以一试。”

姜耀宗没有笑,满脸严肃地说:“不骗你,哥,这些年我确实看了不少书。据我考察,中国人才之出,大体上经历了一个从西到东、由北及南的过程。夏、商、周时期,河南、陕西及甘肃东部一带,人才出得最多。春秋、战国时代,山东、河北、安徽一带,人才最称鼎盛。儒、法、兵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差不多大部分是产在山东。汉、唐时期,各地人才出得比较平均,苏、浙、皖、川、豫、鲁、陕、晋都出产了不少大人才。自宋代起,中国人才之产出现了向长江以南移动的明显趋势。”

“没错,自北宋起,江南人才开始蓬勃兴起。”姜耀成插话说。

“是呀,成哥,你说得很对,自宋代起,江南人才开始蓬勃兴起。这其中,首当其冲者,便是江西。两宋时期,江西人才之产为天下冠。而湖南人才之产,清以前实在微不足道,能提得上名的,大概也就是蔡伦、蒋琬、黄盖、怀素、欧阳询、欧阳通、周敦颐、夏原吉、李东阳等屈指可数的几个人了。就是这几个人,也难以算得上是最杰出的人物。其功业、成就、声名、影响及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何能与孔、孟、颜、曾及李、杜、韩、柳、欧、苏等人相提并论!”姜耀宗说。

“湖南出人才,那完全是清代以来的事。清代以前,湖南出的人才很少,成就大事业的大才尤其罕见。你刚才说的那几个,如蒋琬一类,充其量只能说是一般人物,难称大才。”姜耀成又插话说。

“对,成哥,你说得对!湖南盛产人才完全是清代以来的事,”姜耀宗的情绪完全平静下来了,话说得很慢,“严格地讲,湖南盛产人才应该是近几十年以来的事。明末清初,湖南出了个王夫之。这可以说是湖南本土所出的第一个真正对中国历史有巨大影响的伟大人物。王夫之后百余年,湖南又出了一个魏源。这也算得上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人物。魏源以后,随着曾、左之起,湘军之兴,湖南人才就开始如同雨后春笋般地大量涌现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以迄今日,湖南人才之盛堪称冠绝天下。我粗略统计过,在这一时期短短的六七十年中,湖南人在官府中出任要职的就不下180人。例如:曾国藩、左宗棠、陈大受、刘权之、瞿鸿机等5人,官至军机大臣、大学士;陶澍、彭玉麟、李兴锐、杨岳斌、刘长佑、刘坤一、刘岳昭、杨昌浚、曾国荃、魏光焘、陈鹏年、贺长龄、李星沅、劳崇光等29人,官至尚书或总督;胡林翼、江忠源、刘蓉、刘典、李续宾、李续宜、郭嵩焘、唐训方、江忠义、蒋益澧、陈士杰、田兴恕、刘锦棠、曾纪泽、常大淳等20人,官至侍郎、巡抚或御史;邓绍良、罗泽南、王开化、李臣典、刘松山、刘连捷、彭毓桔、黄翼升、肖庆衍、肖启江、张运兰、蒋凝学、李元度、王德榜、罗荣光、欧阳利见等一百余人,官至总兵、提督、参将、副将、知府或道员。入民国以后,熊公希龄出任过国务总理、财政总长;黄公克强、宋公教仁、蔡公松坡、范公源濂、刘公揆一、谭公人凤、谭公延闿等人,也都出任过各部总长、大臣、次长、川粤汉铁路督办、长江巡阅使及各省都督或督军等职。上述这些人都是官做得比较大的。其实,人才一词,又岂是官职所能全部概括的呢!还有不少湖南人,如上面已经提到的王夫之、魏源,戊戌变法中英勇献身的铁血好汉谭嗣同,以及唐才常、陈天华、禹之谟、刘道一、焦达峰、陈作新、宁调元、蒋翊武、仇亮等人,虽不是做官的,或者官做得并不很大的,但他们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难道不也是名垂青史,值得千秋万代景仰的人才吗?”

姜耀宗对湖南自古以来的人才情况了如指掌,一番如数家珍般的高谈阔论直惊得张颂臣目瞪口呆。张颂臣一向崇敬英雄人物,颇以家乡出人才而自豪。但他虽也知道一些湖南名人的事迹,却何曾听说过如此详尽全面的湖南人才介绍!在他的脑海中,所谓湖南人才,至多也就不过是陶澍、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黄兴、蔡锷等寥寥可数的几个人罢了。陡然听到姜耀宗这洋洋洒洒的一大篇,他的心中真是波翻浪涌,感慨万端。

“耀成,咱们耀宗老弟的记性、知识面可真是令人佩服啊,那么多湖南英雄的名字居然如数家珍,”张颂臣十分感慨地说。他的眼神从姜耀宗的脸上移了过来,从姜耀成的脸上一扫而过,然后又仍旧回到了姜耀宗的脸上,“耀宗,我们湖南真是一块宝地啊,几十年间就出了那么多人才!这些事,你要是不说,我还真不知道呐!”

“张大哥,其实这事说起来还很复杂,”姜耀宗端起茶杯,轻轻地抿了一口,“看一个地方是不是出人才,不仅要看该地所出人才的数量,而且要看该地人才在当时全国性的重大活动或事件中所起的作用。稍稍考察一下近几十年来的历史就不难发现,这一时期中的各个重要阶段,影响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代表性人物都有湖南人,甚至主要是湖南人。例如:扫平洪杨、治理乱世、以致同光中兴的名臣,主要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其中曾、左二公是湖南人;首倡夷务、学造船炮、以致晚清强盛的名臣主要是魏源、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郭嵩焘、张之洞,其中魏、曾、左、郭等四位都是湖南人;戊戌变法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其中谭公嗣同是湖南人;辛亥革命的主要策动者和领导人是孙中山和黄克强两位先生,其中黄公克强是湖南人;反对袁世凯复辟、再造民国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蔡锷、孙文、黄兴、宋教仁、蒋翊武等人,其中蔡、黄、宋、蒋都是湖南人。由此观之,湖南出人才,不惟数量多,而且质量也极高。”

姜耀宗这番话就不是简单地罗列历史了,其中有了分析,有了概括,有了综述和提炼,观点独到、明确而深刻,令人听了不得不心服口服。对姜耀宗,张颂臣真是服了。他伸手拿过茶壶,往茶杯里注满了水,又把茶杯往姜耀宗的面前推了推,笑着说:“不简单,真是不简单,我今天算是大开眼界了!来、来、来,天下第一大才子,喝口茶,润润嘴!耀成啊,我们湖南太出人才了,不惟出了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这些名臣,而且还出了个姜耀宗,这可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大才子啊!”

“大哥,你取笑小弟了,我姜耀宗不过乡间一村夫罢了,哪能算得上大才子呀!”姜耀宗不好意思地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