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智慧教子的八大方法
10808500000007

第7章 在“五小智慧人”活动中学会“三爱激励法”

智慧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全部能力,集中体现在人所具有的思想与观念的创新能力、获得知识与应用知识的能力、选择方法及使用方法的能力、掌握技术与技术实践的能力、承担外界压力与把握心理平衡的能力,也体现在人的个人意志品质、性格、气质,体现在人对自己的准确评价、对自己人生的策划、自我管理、经营人生的能力,体现在人对事物的评价、美感与审美意识。而创造力是智慧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总之,智慧应当是由人格、能力、习惯、性格构成的全方位素质。用诚挚的“爱心”塑造人格魅力,用痴迷的“爱好”锻炼本领能力,用勤奋的“爱学”养成好习惯,人人都可以成为智慧人。

回答“我是谁?”

“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到哪儿去?”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面向自己发问。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一点儿也不简单。几乎人人都可以回答说“我是人”,然而“人又是什么?”“人是高级动物”,“高级动物高级在哪儿”?“能劳动。”其实,我们已经发现,有些灵长目动物也能劳动,也能制造简单的工具,但它们却永远不会成为人。显然,人和动物的区别并不这么简单。有位幽默的朋友开玩笑说:“我经过认真思考,发现‘我是谁’有四论:一是‘我是猪’论,二是‘我是兽’论,三是‘我是瓮’论,四是‘我是灵’论。

猪论说,人最需要的是吃好喝好睡好,在饲养教育过程中,孩子成了又白又胖的“小猪仔”,成年人吃肉吃成高血脂,喝酒喝成脂肪肝,显然猪论不关心人的精神世界成长;

兽论说,人需要严管和严格训练,在以人为兽的驯化教育过程中,人成了考试工具、干活工具。显然兽论不关心人的兴趣和爱好;

瓮论说,知识和思想需要灌输,在以人为瓮的灌输教育中,人成了被动接受知识和说教的罐子。显然瓮论不关心人的主动性;

灵论说,人是有智慧的生灵,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是有自我意识,有一个思维和创造的心灵世界。这使人有能力超越自身的有限,去感知宇宙的无限,在和谐融入大自然中,插上艺术想象力的翅膀自由飞翔,并在思维中编织出一个个创意,用行动去实现一个个梦想。

我们都在探索成功的捷径,其时“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成功的捷径不在外面,而就在我们自己的心灵之中。放飞我们的心灵,才是最大的学习智慧。于是,我们的人生理念就应当是“为兴趣和梦想而快乐表演”,是让受伤的心灵得到抚慰,是心灵沟通中的愉悦和互动,这就有了“以人为本”的智慧教育新理念。

既然我不是“小猪仔”、“小动物”、“小罐子”,而是有思维和畅想能力的智慧生灵,那么我从哪儿来的问题就不宜用“我从娘胎里来”这样简单的答案回答了。因为生理遗传仅仅造就了一个有可能成为人的小动物,但真正把“小动物”变为人要经过“人化”、“基础慧化”、“高级慧化”过程,在完成生理遗传后的三年左右中,通过环境塑造才能变为有独立个性智慧特点的人。作为父母,不仅当孩子的生理父母,还要在当智慧父母过程中把孩子培养成智慧人。因此,一个有智慧的孩子绝不仅仅是从娘胎里来的,而是从家庭智慧环境中来。

显然,人最终到哪儿去,也不单单是享受一辈子吃喝后,最终死去。那只是人的动物性一面,人作为智慧生灵,在一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中形成的智慧,对人类的进步发展才是最具有意义的。当人的生理生命结束之时,他的精神生命将以文字、语言、多媒体形式留给人类,支持着人类的智慧发展。正因如此,人最终是要在为人类发展尽责中成为“天人合一”、“大我实现”的宇宙自然人。

因此,智慧才是人最终要培养的素质。

智慧模型初探

智慧三角形与成长三锥体

什么是智慧?

智慧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全部能力,集中体现在其所具有的思想与观念的创新能力、获得知识与应用知识的能力、选择方法及使用方法的能力、掌握技术与技术实践的能力、承担外界压力与把握心理平衡的能力,体现在其个人意志品质、性格、气质,体现在其对自己准确评价、对自己人生的策划、自我管理、经营人生的能力,体现在其对事物的评价、美感与审美意识。而创造力是智慧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显然,智慧应当是由人格、能力、习惯性格三方面组成的三角形。智慧成长的过程,就是在智慧激情(心力)激励中,全面塑造人格、能力和习惯的过程。

用诚挚的“爱心”塑造人格(魅力)

气:气概(气质)——意志力

男人常讲气概,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女人常讲气质(气度、风格),气贯长虹的风格气度。气概高,气质好的人,常常是胸怀大志的人。志者成矣,有志者事竟成,因为他为目标奋斗的意志力特别坚强。毛泽东十六岁赴长沙求学时给自己父母写了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需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他从小立下崇高志向,把自己的一切行为置身于这种志向之下,以气吞山河的气概全面塑造着自己的素质,表现出极强的意志力。这为最终推翻“三座大山”的目标奠定了人格基础。

德:品德(德性、荣辱观)——道德力

德者善也。人之初,性本善,一个人只有成为品德高尚的善良人,才是有益于人类的人。善良是要靠爱心去培养的,对孩子最大的爱是用自己善良的人格形象激励孩子成长。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必然是有自我道德约束力的人。这就是道德力。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其实总有三道线。右边是一条法律线,左边是一条道德线,中间横着减速线。人不能违法乱纪,越过法律线横行霸道;人不能违反公德,越过道德线干“缺德”事;人还要时时减速,守住底线。生活困难时,守住安贫乐道的底线;职场得意时,守住居上位而不骄的底线;烦恼忧愁时,守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底线;受到伤害时,守住用理智战胜冲动的底线。

性:个性(潜力)——智慧力

每个人都是有自己个性特点和极大智慧潜力的智慧人,充分展示出自己的个性特长也是一种人格魅力。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地震和海啸,也不是原子弹爆炸,而是我们生活着又死去,却没发现自己的个性潜力。有人格魅力的人总是在充分发挥个性潜力中实现人生更大的意义,人格魅力不足的人却在共性化行为中走向平庸。如果我们爱孩子,就让孩子像盛开的鲜花一样自由成长吧!他们会在个性化发展中创造人间奇迹。

人格魅力是影响人一生最根本的素质,人格魅力需要用爱心去培养,家长“做”的行为激励是帮助孩子形成人格特质的最重要教育。人格魅力最终体现在人的气概、品德、个性三个主要方面。一个胸怀大志,人性善良,个性潜力突出的人必然是意志力、道德力、智慧力强的人,而这三者所构成的人格三角形也将是最具魅力的智慧形象。意志力薄弱的人尽管有道德力和智慧力支撑也很难干成大事;道德力差的人其意志力、智慧力越强对人类的危害也越大;智慧力不足的只要在依靠意志力、道德力做事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人格魅力可以用许金声教授提出的人格三角形来表述。)

用痴迷的“爱好”锻炼能力:

能力是在人格魅力统帅下形成的智力素质。一个有气概、意志力强的人,必然有勇气为实现目标而学习,成为有学习力的人;他还有胸怀与各种人沟通交流,感动自己,激励别人,成为有感染力的人。一个有智慧力的人,必然是热爱生活、有多元兴趣、自信心强的人,他会在不断探索和思考中提升思维力;他还能在思维创新中积极拿出行动,实现行为创新,提升行动力。一个有道德力的人,必然有同理心,能换位思考,能与人和谐相处,成为有沟通力的人;他还有自知之明,在反省中尊重别人的意见,在执行与共享中提升反省力。

我们可以借鉴李开复教授的成功同心圆来表述这一思想。圆的中心是核心人格价值观,他集中体现在荣辱观上。核心价值观决定人生态度(第二层圆),人生态度又导致行为(第三层圆)。人正是在核心价值观和荣辱观支配下出现各种人生态度,进而导致自身行为,并在行为过程中锻炼出不同能力来。这里说到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六种能力。

1.学习力: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

什么是素质?当一个人把学校里所学的功课全都忘记时,留下的就是素质。而学习力就是其中一种素质。在“知识爆炸”的局面下,大学刚一毕业,大学里所学的功课一多半就过时了。如果我们的毕业生没有动力继续学习,没有能力掌握新的更有用的知识,没有毅力坚持把该学习的新技能掌握,我们就白上学了。一个有智慧的人,只是把大学及中小学学习的过程当做全面培养综合素质的过程。他们更大的智慧是有至少一种特别痴迷的爱好变为能力,变为学习力,去探索科学新世界。而蒙昧的人却在牺牲学习力中单纯记忆知识符号和文字,以应付考试。这就如同在电脑硬盘里装进大量数据,而操作系统能力不行,许多数据不能在系统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样。

显然,如果我们有学习力,我们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习力而不仅是掌握一堆将来肯定要忘记的知识,这会让我们和孩子终生受益的。也正因如此,我的儿女成长过程中我们从不为他们不理想的成绩发愁和唠叨,却时时提醒着自己的言行是否影响了孩子学习力的提升。我们决不能以牺牲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为代价换回好分数。尽管他们没有考上名牌大学,但今天在工作岗位上却用他们的学习力创造了一个个创新业绩。他们不仅成为有学历和学位的人,更重要的是成为不断根据工作发展保持着学习激情的人。这使他们不断被事业所整合进去,获得了更多的机会。

2.感染力:唤醒自己、感动别人

当我们聆听“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时,我们受到了激励。其实,他们都是在塑造人格魅力中首先唤醒了自己,又用行动感染了别人的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当一个人能用他的声音和形象而感动得别人也来学习和仿效时,他的感染力就得到了充分发挥。时代需要我们培养感染力。

3.思维力:思维兴趣、思维模式、思维创新

谈学习,离不开读书和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是把印到纸上的字送到眼睛里,而思考才能让我们在相似性体验和相似性联想中把知识变为智慧。如果只为了考试而记忆下也可能有用,也可能没用的知识,却不能联系实际思考,也不能把学习过程变为提升能力的过程,甚至为了记忆知识牺牲自己思考、让别人思考代替自己思考,一个人就会变为“知识的傻子”。有思维乐趣,有积极向上的思维习惯模式,能在思维中产生有别于传统的创新思路和观念,是实现知识、技能创新的重要条件。思维是不断联系实际学习中的智慧整合过程,思维让人更有能力。在家庭教育中,通过全脑教育方法鼓励和引导孩子积极动脑筋,提高思维能力,是孩子智慧成长的重要方法。

4.创新力(行动力):创新激情、创新习惯、创新实践

创新是人的最大智慧表现。一个有创新激情的人总是在边思考、边行动中面对学习、工作和人生。他们总乐于树立与众不同的标识并追求卓越,他们用乐此不疲的创新习惯不断实践,推动着学习和工作,也推动着人生的发展。但是没有创新力的人往往习惯于在依附中听命别人,他们可以把学习和工作做得很完美,却很难做出有重大影响的创新成果。

5.相处力:相处积极、相处和谐、相处引导

相处能力是实现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沟通、协调和合作能力。一个能主动与别人和谐相处的人,很容易在整合与被整合中共同创造出卓越成果。相处力体现在主动与别人和谐相处的积极态度,体现在合作共赢中的引导力。领导力是相处力的重要表现、服从力和被领导力更具有相处魅力。一个人在相处中的作用和力量不完全在于是否处于领导地位,而在于他的思想观念行为能不能在团队中起到引领作用。不少人只愿意领导别人,让别人按他的意见办,却不愿意为大局主动被领导,这也是相处力低下的表现。教育孩子要鼓励和引导他们主动与别人和谐相处,特别是在被整合中能起到引领团队良性发展的能力。

6.反省力:反省主动、反省悟性、反省改变

反省力是人贵有自知之明的能力。人只有直面自己的心灵要反思人生,才能提升自我反省能力。一个人有没有反省悟性,反省后能否及时改变思路、观念和行为,是反省力大小的表现。培养孩子自我反省能力,需要家长的行为激励。一个遇事总把责任推给别人,自己干不好工作总找借口的人是很难与别人相处好的,也不会及时接受教训把工作做得更好的。

能力是一种多元智慧,高能力需要有爱好到“痴迷”的兴趣作支撑。孩子什么都不“迷”不会有快乐人生。家长创造出帮助孩子自由发展多元能力的环境是造就孩子一生幸福的源泉。多元能力主要体现在学习力、感染力、思维力、创新力、相处力、反省力六大方面。学习力是“知识爆炸”时代跟上时代步伐的基础,感染力是创造群体智慧、发展大事业的保证,思维力是把知识变为智慧的桥梁,创新力是实现人生意义的体现,相处力是实现智慧整合的条件,反省力是不断调整好思路和行为的顾问。六大能力能够助人全面发展,从而创造自己的人生辉煌。

用勤奋的“爱学”养成习惯(行为力):

乌申斯基有句名言:“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句话道出了良好的道德习惯对于人的极端重要性。可见,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却占有地位,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用勤奋的“爱学”养成好习惯是造就一生命运的资本。做人习惯、做事习惯、相处习惯、学习与创新习惯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培养的四大好习惯。

做人习惯:关心大局,追求成功的做人习惯

我们要培养“关心大局,追求成功的做人习惯”,就要学会“做真人”。

一个真正的人就要有“真心”、“真诚”和“真爱”。“真心”是人的思维创造灵性,用“真心”待自己、待别人是一种负责精神,一个用“真心”对家庭负责、对组织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的人会在全局成功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真诚”是一种实在和守规,这是诚信社会最宝贵的人力资源,而事业成功离不开“真诚”的人品。“真爱”是善待自己、善待别人的素质。爱别人就要给所爱的人自由,爱孩子就要帮助孩子学会爱别人,这才是“真爱”。

一个人只有时时事事从全家、全班、全社会这个大局出发去考虑,去行动,才能在融入整体活动中发挥出自己的被整合作用。人只有在被整合中,才会实现人生特定环境和特定位置的人生意义。但是人的“本我意识”却总是误导人从自身出发去让别人适应他的要求,当人人都用“本我意识”面对他人时,就会在一盘散沙中把事情办糟。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如果想让孩子未来成为成功者,就要帮助他们从“自我人”变为“家庭人”,并支持他们成为“组织人”和“社会人”。当他们能自觉把自己的行为融入全局去考虑时,他们就离成功不远了。而过度宠爱孩子、向孩子示爱的家长看似爱孩子,实际都是害孩子。因为他们从小形成的过度自我意识,会让他们在牺牲大局中“膨胀本我”。这种自我意识过强的人会成为大家心目中不会“做人”的讨厌人。不会做人,就会在得不到系统配合与支持中成为失败者。而养成了好的做人习惯,就会有一系列好习惯形成:尊重别人的习惯、关心他人的习惯、注意卫生环保的习惯、积极思维的习惯、不妨害别人的习惯、追求成功的习惯……

做事习惯:从我做起,积极主动的做事习惯

我们要培养“从我做起,积极主动的做事习惯”,就要学会“做好事”。

做好事就要有“好心”、“好力”和“好果”。“好心”是以善为本的做事原则,是不管别人怎样说,如何做,而从自己开始善待工作、主动做事、把事做好。“好力”是用自身修炼的本领能力对待工作,因为一个只有热心而无做事能力的人也是不能把事做好的。“好果”是做事要考虑后果,对后果负责,一个不负责的人是不会成功的。

有这种习惯作为基础,就会把家里、学校里、企业里和社会的学习和工作都当做自己的事去关心。而不是左右推责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无论对学习、对工作、对人生,如果每个人都有一个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主动做事习惯,许多事都能办好。但是人们往往容易在利益杠杆中把本来可以做的事推掉了。其实,推掉的往往是锻炼机会,推掉的往往是成功机遇。家庭教育其实不用说教孩子主动做事,能早期保护孩子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就是保护了从我做起的做事习惯。因为孩子的天性是乐此不疲的“玩工作”、“玩学习”、“玩探索”。而养成了做事习惯的人,也会出现一系列好习惯:认真学习、认真工作的习惯、及时总结的习惯、沟通讨论得好习惯……

相处习惯:感恩道谢,利人利己的相处习惯

我们要养成“感恩道谢,利人利己的相处习惯”,就要学会“勤交友”。勤交友就要“交心”、“交谊”和“交情”。“交心”是沟通的桥梁,心心相通中的共识才能相处好。“交谊”是合作的基础,是和谐状态下创造业绩的保证。“交情”是感动自己,激励别人的情感动力。往往在合作工作中“以情动人”的魅力远胜过“以理服人”。

感恩的心是人相处过程中的良知,是善良人性的具体体现。人们在双向爱中互相合作,共同享受着工作成果,于是才有了相处的和谐。但是如果家庭教育中只对孩子单向宠爱,孩子就不懂得爱的回报和感恩。一个不会爱别人的孩子长大后会在自私中失去周围人的友谊,一旦心里失衡还会作出不理智的人生选择。一个不懂得感恩道谢,为自己利益牺牲别人利益的人是不会有人愿意与之合作的。一个养成良好相处习惯的人,必然也会有一系列好习惯:分享成果的习惯、说话和气的习惯、帮助别人的习惯……

创新习惯:集思广益,智慧整合的创新习惯

我们要养成“集思广益,智慧整合的创新习惯”,就要学创新,学创新就要有“创心”、“创行”和“整合”。“创心”是人的灵性和相似性体验,能集思广益,对自身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进行整合的源泉是有一颗“奔腾”的“心”。“创行”是一种动脑、动手的实践能力。没有行动创新不可能创造结果。“整合”是创新的方向和道路,“整合”与“被整合”是实现创新的普遍现实,特别是能在“被整合”中发挥强有力的“链接”作用也是一种非常宝贵的习惯。

创新习惯是人的智慧表现,创新必须有丰富的相似性体验。时代的发展已使单靠个人创新变得越来越难,大的创新都是智慧整合中的集体贡献。如何在集思广益中实现团队智慧整合,这是走向成功的重要选择。养成创新习惯,就要学会集思广益,智慧整合。善于智慧整合的人也会派生一系列好习惯:讨论的习惯、学习的习惯、实践的习惯……

习惯是一种行为力、执行力,习惯成自然就会成为性格特点。抓住最佳习惯形成期的机会,从小养成良好习惯,是创造一生幸福的基础。在人生智慧导航中,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一个个好习惯,就会形成几类大习惯。做人好习惯、做事好习惯、相处好习惯、创新好习惯会成就人生命运。一个人有人格魅力,有多元能力,如果再养成一个个好习惯,就会如虎添翼,成就一个精彩人生。

尴尬的家庭教育现状

如今,孩子们几乎成了实现家长梦想的“复印机”、不断接受家长督促的“考试机”、实现家长目标飞快旋转的“红舞鞋”。

现在的家长过去是由父母或家人带大的,现在的孩子则是在幼儿园和学校中长大的,孩子过早挂上月票或骑上山地车,奔波在城区街道上,从一个封闭的圈子再钻入另一个集中的圈子,繁重的功课就像狼在追羊,不仅使他们没有多少玩的时间,也减少了与周边人群交往的机会。而传媒、电视给孩子的信息,明星对他们的影响,却远远超过父母。孩子基本上与父母工作生活隔离了,父母在干什么他们并不清楚,也不了解父母的甘苦。只是出于好奇,父母才偶尔带他们参观一下自己的工作场所,只是出于礼节,才去见见祖父母。正是周边环境的封闭,造就了“大公主”和“小皇帝”的习气。

当年父辈们大部分都是自己去上学,现在的孩子大部分让长辈送上学。为了让孩子能随父母的愿,家长对孩子是百依百顺,为子女付出多少血本都在所不惜。家庭在消费和支出的意向上,为孩子的开销或孩子的选择意向竟占家庭比重的三分之一以上。父母们由于为孩子付出了代价,一旦发现孩子并不如意就大发雷霆:“再考不好,让你扫马路去!”家长们在心疼自己的血本投入中把矛头指向了并不如意的儿女。其实,儿女们也在嘟囔着:“你也并没有混出个人样啊!”于是两代人的冲突愈演愈烈,好像并不在同一时空中生活。

其实,今天的孩子简直太不幸了,孩子从小就进入一个太紧张的时代。大人们只是想着孩子小学要择校,中学要重点,大学要名牌,一路杀过去,出国留学,找个好工作。人们似乎忘了,他们还是孩子,他们要玩,要欢乐,还要听故事。他们要在真实的环境场景中成长为有人格魅力,有本领能力,有良好习惯的智慧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然而,家长们却在过高的期望、过多的干涉、过度的保护中把孩子培养成并不适应未来需要的“盆景”、“包袱”甚至是“垃圾”、“火药”。

家长们乐此不疲地为孩子陪读、请家教,期望孩子在知识增长中能把别人竞败,然而,当孩子一天天长大后真的面临社会挑选时,却发现自己培养的“知识人”并不能在就业、从业人取得优势。虽然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永远成为身边的“他老族”,却在无奈中失去了反悔的机会。

一项对学生的调查中显示,大多数中小学生学习时间过长,平均作业量超过国家规定的一倍以上。一般小学生除了上六节课之外,还要完成教师、家长布置的作业,加上参加学校夜补班、提高班、家教辅导班等,竟达五个小时,人均每天学习时间总计为十一个小时,大大超出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小学生每天学习时间为六小时的规定。家长不管自己是什么职业,大多希望自己子女多读点书。学生家长的普遍心态是:“与其让孩子闲着做其他事,不如让他们多做功课……孩子做其他事,家长不放心,只有做作业,家长才放心。”这项调查还表明,大部分家长认为请家教是必要的。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办法就是家长另外给孩子多安排作业。如果孩子自觉性不够,陪读是必然的。除了学习功课,家长们恐怕自己的孩子在“素质”上吃了亏,只要别人的孩子学钢琴,自己的孩子也要学,别人的孩子学电脑,自己家也得买。好像素质教育就是课外学习小组的代名词。

我们看到,孩子们从踏入小学校门的第一天起,就已站在了人生竞争的起跑线上。而学校、家长传统而片面的教育观念,以分数高低论英雄、以升学率高低论优劣的不适当教育观念,严重妨碍了教育者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这种过分关注智育和分数,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机会,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不正常的生长环境。以致不少学生开始厌学,失去生活乐趣,形成内向、孤僻、逆反心理,为了“对付”家长,他们有的开始作弊、逃学、出走,甚至自残或伤害别人。

当家长们正以自己孩子的好成绩沾沾自喜时,孩子却在忍受着“精神虐待”,孩子们失去了自尊和自信。当家长为了孩子仅仅学习成绩上的提高而把什么生活事宜都“包”起来时,孩子们更多的智能却在父母剥夺机会中“退化”了。孩子成了没有人格魅力、没有本领能力、没有良好习惯的“知识傻子”。

学会“三爱激励”法

这是发生在北极的生存故事。一只北极熊妈妈带着两只出生不久的小熊在冰天雪地中跌、打、滚、爬。由于北极的光照时间特别短,熊妈妈必须在不足四个月的时间内教会熊孩子生存的本领,包括获取食物、躲避猛兽、抵御风寒、嬉戏游玩等。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稍大的一只小熊很快学会妈妈所教的全部本领,适应了北极的生活,而另一只体质较弱的小熊却被风雪吞噬了生命。第二年春天,存活下来的小熊已经离开了熊妈妈开始独立生活,它同样只能在不足四个月的时间里继续锻炼生存下来的本领并为冬眠储备足够的食物。当它尝试着像妈妈那样凿开冰层,寻找冰窟中的海狸鼠时,冰层却正在融化、破裂,原本在冰窟中的海狸鼠却随着冰块漂流而去。原来,由于地球温室效应的影响,北极的冰融期越来越提前了。这一变化是熊妈妈所无法预见的,但是小熊却并未气馁,只见它跳入寒冷的海水,迅速向另一座冰山游去……《北极熊的故事》给我们人类的教育很多启示。熊妈妈在不足四个月的时间里对小熊的教育是一种成功的生存教育,而熊孩子离开妈妈之后的生活也是一种成功的生活实践,如果套用人类的一句教育术语,这就叫学会生存。

现实生活中的家庭教育多数是封闭式的,对孩子过分地溺爱、娇宠,从头到脚地包办代替,使孩子失去了生存的能力。如今的孩子,离开父母便寸步难行,面对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他们或退缩躲避,或自信固执,或绝望失常,如若放任自流,其结果就可能像那只被风雪吞噬的小熊一样,被严酷的现实所抛弃。孩子最终要长大成人,成为国家的主人、诲人不倦的人民老师、社会观察家和评论者、崇尚科学的创新人才、展示人生智慧的艺术家,而不是单纯有高学历的知识人。孩子教育应当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只有从小做关心全家和学校的“小主人”,崇尚智慧传播知识的“小老师”,关注家庭和学校热点问题的“小记者”,主动动手实践创新的“小科技迷”,把演唱、绘画、写作、弹奏艺术表演的惟妙惟肖的“小艺术家”,未来才可能成为关心国家和集体的“的主人”、传播智慧思想和科学技术的“大老师”、关注社会,明辨是非,弘扬先进文化的“大记者”、热爱事业,勇于创新的“大科学家”、热爱生活,充分展示艺术人生的“大艺术家”。

儿童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方式应该是开放式的。所以家庭教育应当积极地鼓励引导孩子走向社会生活。在家庭中通过开展“五小智慧人”活动,全面塑造孩子的人格魅力、生存生活能力、良好的习惯性格,是帮助孩子走向社会的重要途径。这是一个用诚挚的爱心,痴迷的爱好,勤奋的爱学支撑起来的家庭智慧环境对包括孩子在内的全家人的全方位塑造过程。

爱心是“成人”者之慧,爱好是“成才”者之神,爱学是“成就”者之师。家庭教育就是“爱心”、“爱好”、“爱学”的教育。人格、能力、习惯这三个智慧要素加上身体要素共同构成了德、智、体、美全方位素质。我们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既要重视人的智慧素质,又要重视人的身体素质;既要重视知识的吸纳,更要重视人格、能力、习惯的培养。然而,人格、能力、习惯的培养绝不是孤立的说教和奖惩就能解决的问题,它是要以某种智力活动(包括劳动)为载体,全方位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智慧激励过程。尤其是人格魅力和良好习惯的形成,离不开父母及周围人的行为激励,父母“做”的教育是对孩子成长最大的激励源。

提倡在家庭中开展“五小智慧人”(小主人、小老师、小记者、小科技迷、小艺术家)活动,正是通过孩子喜欢的智力活动或工作(劳动),全方位塑造孩子素质的过程,同时也是家庭成员改变观念,与孩子同成长的过程。大人在做孩子心中的“孩子王”过程中,以自己“成才”的榜样力量帮助孩子“成人”,孩子在做家长心中的“小大人”过程中,以自己善良、富于探索、为自己喜欢的“工作”乐此不疲干个没完的“成人”智慧帮助大人在“唤醒童心再激励”中“成才”。这是一个“用诚挚的爱心塑造人格,用痴迷的爱好锻炼才智,用勤奋的爱学养成良好习惯”的“三爱”激励过程。

“三爱”激励法:给孩子机会,让他当好家中的“小主人”、“小老师”、“小记者”、“小科技迷”、“小艺术家”。孩子一定会在乐此不疲的体验式学习中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有能力、有良好习惯、善于观察、勇于创造、能在生活中为兴趣和梦想而快乐表演的智慧人。

帮孩子当好家庭“小主人”

心理研究表明,儿童个性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儿童具有独立性。无论儿童年龄多小,也无论儿童对家长怎样依赖,他的自主独立的意识已经开始发展。儿童一面会按照家长的要求、指导去做一些事,一面又表现出活泼好动的特点,愈来愈多地显示出自己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例如主动向家长提出问题,要求家长解答某些问题。每个儿童各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性格特点,他们表现自己主动、独立的方式各异,有的明显外露,有的外部表现不明显,但内心却同样孕育着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只是有的家长没有敏锐地感觉到而已,儿童有着一个共同的发展倾向,就是越来越不喜欢家长任何事情都手把手地教,而是越来越渴望能够自己独立地做一些事情。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机会。鼓励孩子做生活的“小主人”,不仅让孩子体验到原汁原味的生活,更让孩子在实践中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升学习力。一个热爱生活,愿意主动走向生活、学习、成长的孩子会更愿意在书本上找寻学习的乐趣。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比没有生活体验的人更深刻。当“小主人”的活动让孩子养成了“关心大局,追求成功的做人习惯”这是非常值得的。但是不少家长却在误以为让孩子当“小主人”会耽误学习知识,而剥夺了孩子培养爱心、责任心和生活情趣的机会。一个对家人没爱心,对任何学习之外的事不负责任,对活生生的现实生活没有乐趣的孩子,长大后是不会对事业有爱心和责任心的。

通过开展家庭“小主人”活动,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自理能力。自理的关键是让孩子在自己动手、动脑筋的过程中,付出艰辛和劳苦。遇到苦和累就打退堂鼓,或一味蛮干,都是不能取得进步的。要让孩子学会在家庭生活中的自我服务,在实践中学会一些服务方法,为将来打下坚实基础。

人是社会的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和集体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必须教育孩子以积极的态度、主人翁的精神参与家事、他人事、集体事和社会事。如一位全国十佳队员,只有十岁,在照顾全身瘫痪的妈妈,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过程中,培养了自理能力。她不仅将照顾妈妈、做家务安排得妥妥当当,而且对自己的学习及参加社会活动也安排得很周到。虽然,她比别的孩子是辛苦了一些,但她很天真,很乐观,活得很好,受到同伴和社会的一致赞扬。这个事例就告诉我们,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家长们必须有意识地给孩子们创造一些自我服务及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服务的实践环境,使他们在种种不同的实践劳动中,逐步提高自理能力。

为了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开展“小主人”活动可以与学校、少先队的活动相结合,让孩子在学会擦玻璃、洗碗筷、叠衣服、包书皮、装订修补书本、购买价廉的食物蔬菜和其他小物品等简单的自我服务和家务劳动中学会自理和自我管理。这样,就会使孩子逐渐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的自觉意识,体会自理和成长的关系、意义,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独立生活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少家长总爱对孩子说:“你什么都别管,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你只要多考1分,你爸爸就可以少花1000元择校。爸爸在单位挣钱,你在学校挣分,这就是你的任务。”孩子正在在这种家长观念中被剥夺了除学习功课之外的一切权利和机会。这种剥夺,对孩子是十分残忍的,因为他失去了培养爱心和责任心的机会,一旦走向社会,他只能成为接受别人“爱”的“自我人”,却不会主动在为社会尽责中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在家庭中当好“小主人”,正是帮助孩子学会“爱”,懂得尽责的锻炼机会。凡是在家中当好“小主人”的孩子,在学校也很容易成为学校“小主人”、走向社会成为社会“小主人”。一个有“主人”意识的人走到哪里也会像一粒种子一样,发芽、生根、长叶、开花、结果,在为社会尽责中成为有益于人民的人。

帮孩子当好家庭“小主人”需要家长改变观念,把“单向”或“自私”的爱变为帮助孩子学会“爱”,让孩子在为家庭尽责中学会负责,在为别人服务中学会“爱”。孩子其实是有极大兴趣参与家庭管理和家务工作的,只是大人往往怕影响孩子的学习,或嫌孩子做不好而不给孩子机会。在孩子有兴趣和动力做“小主人”时阻碍他们去尽责,实际上就是阻碍他们成长。一旦错过最佳爱心、爱好、爱学期教育,孩子的责任心、主动性、学习能力都会弱化,再想调动起那种激情就难上难了。帮助孩子当好家庭“小主人”应体现在孩子当好“生活小主人”、“学习小主人”、“工作小主人”和“人生小主人”。

儿女成了家庭“小主人”

妻子做饭最招人看,一盆发好的面,在她手中,不一会儿就柔得又白又有劲儿,花样变幻中,揪下的面团一个个成了奇形怪状的艺术品:花生豆点缀的糖三角、小老鼠形状的豆沙包、盘根错节的银丝卷、层层肉馅儿的大懒龙。儿女们一看见妈妈做饭,就跑过去欣赏,看到得意时,竟也伸出“小爪儿”去抓面。妈妈提醒洗完手后,儿女们就成了做饭的“小师傅”。在妈妈的指导下,儿女们的小馒头、小花卷、小肉包也便成了笼中珍品。出锅后,自然也能登上大雅之堂。爷爷奶奶专爱吃儿女们的“小点心”,这使孩子快乐至极,哪次做饭都想掺和掺和。我怕他们捣乱影响妻子做饭,妻子却说:“手的活动有利于大脑的开发,孩子们从小学会玩做饭,长大了生活一定能自理。”大概就是在那时,孩子们的智慧生命信息网“链接”上了“玩做饭”的信息。

妻子出差了,我本想为孩子们献上一份妻子没做过的“九宝菜”让孩子们品尝,可女儿不干,好不容易有一次显示才华的机会,怎么能让爸爸抢了先!女儿和儿子一商量,竟然把厨房门关上,不许我看。我真不知道孩子们给我“玩”出什么饭来,只担心孩子小被炉火烫着。女儿一边劝我放心,一边嘱咐着小弟弟先帮助洗菜。

伴随着一股股飘香扑鼻,我顿时有垂涎欲滴之感。忍着馋劲儿,我还在写着我的读书笔记。忽然,厨房门打开了,两个孩子一人站在一边,夹道迎接我用餐。我像“外国总统”一样,打着招呼缓步走进“贵宾餐厅”。儿女们尾随之后,摆出高级服务员的架势请我入席。我陶醉在儿女们的盛情之中,竟忘了请孩子们同时入座。两个孩子轮番为我打开了一个个倒扣的花瓷碗,姐弟俩一边介绍,一边拿筷子向我碗里夹:“这是红嘴绿鹦哥,那是海米天四鲜,还有红薯滚鸡蛋……”我一看,所做的菜不就是炒菠菜、地三鲜和炒红薯块嘛。孩子们竟给它们起了个中听的好名,让我笑得前仰后合。孩子们问我好吃不好吃,我一边说着:“太好吃了。”一边在想:孩子们如今已经会做饭了,他们长大了一定不会愁生活不能自理,也一定会把生活当做一种最大的乐趣。儿女们能把做饭当做一种游戏来玩,而且玩得这么有创意,这是我未料到的。看似地三鲜中加了一点儿虾仁,还把“地”改成“天”,实际上反映了孩子们肯于创新的意愿。这正是当今时代所需要的一种精神啊!

当我看到儿女们把亲手做的饭菜端给一家人品尝时,当我听到情热相处喜众欢的品评赞叹时,当我闻到富有艺术魅力的食甜菜香时,我似乎懂得了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快乐,是融入自己心血的享受。

后来,女儿写出一篇富于生活情趣的好作文,老师让她读给同学们听,她由此变得爱写作文了,成绩也自然提高了。

生活小主人

根据家庭生活的真实需要,帮助孩子选择一至两项生活事宜由孩子负责,让孩子在负责中培养兴趣和习惯。比如,负责饭后刷碗、负责洗菜、负责浇花、负责清洁卫生等,特殊情况下,家中有病人,孩子能承担起抚慰和伺候工作也是对孩子人格、能力和习惯培养的机会。不要怕影响孩子学习,当孩子综合素质提升后,会在统筹中更加珍惜时间。况且,孩子什么家务都不做,不仅失去了培养爱心的机会,也会在长期连续不间断的枯燥学习中降低学习的关注力和效果。而孩子根据学习、家庭生活场景需要通过自我控制时间和事物,会培养综合统筹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现实中,那些一边照顾卧床父母,一边上学的孩子之所以学习动力、效率更高,就在于他们在当生活小主人中培养了爱心、责任心和毅力,所以更加珍惜学习机会,对所学的知识有深刻的相似性体验和联想。而除了学习,什么都不管的孩子,却有不少人反而不珍惜学习机会,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不强,他们浪费的时间远比那些当“小主人”的孩子做家务事的时间多。

学习小主人

帮助孩子做学习小主人,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学会学习时间管理、学习内容管理、学习进度管理。今天的家长,由于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恐怕孩子浪费时间会影响学习成绩,在严酷的竞争面前失利,于是将把孩子的时间管理权夺过来,由家长安排。长此以往,孩子没了自我管理学习时间的动力和习惯,成了家长不催促不学,家长不陪不练,家长翻脸不怕。当我们鼓励孩子自己做学习的小主人时,他们会自己逐渐把握好学习时间和内容。孩子从小成为学习小主人,进入高一级学习就会更自觉。帮助孩子当好学习小主人的方法,除了不要控制过多外,家长极大地干预孩子学习的行为对孩子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工作小主人

只有孩子把玩工作当做一种实现价值的行为时,他才成为工作的主人。一个在玩工作中成长的孩子会非常乐于遵守工作中的游戏规则,在当工作小主人中,孩子培养的不仅仅是价值观,也培养着真实社会需求所需要的一切优秀品质。

美国一些学校鼓励孩子轮换担任不同角色的社会工作,这些角色包括神气十足的领队,也包括地位低微的看门人员。如果纯凭兴趣选择,孩子当然愿意担任前者角色,但是轮换中的游戏规则帮助孩子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了遵从集体意志中的正确对待。一个孩子只有从小懂得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长大后才会成为国家的主人。

人生小主人

对孩子来说,人生就是“为兴趣和梦想而快乐地表演”。孩子从小有一个快乐幸福的生活,是造就一生幸福的源泉。但是家长们总愿意自己做孩子的人生主人,他们以为让孩子吃好喝好,逼孩子学习更多知识就是帮助孩子塑造人生。孩子如果从小就失去了学习的情趣,而不得不依附家长安排,将来就会成为能力低下的“他老族”。今天面对就业从业尴尬的不少大中专毕业生,往往都是小时候没能做自己的人生主人。而那些家长思想开通,孩子从小有理想和目标,愿意把自己今天的努力与未来的梦想自然联系到一起的孩子,会在自觉学习中有了起码的生存本领。在面向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这样的孩子会在营销人生、营销产品、营销服务中开始自己的精彩人生。

帮孩子当好家庭“小老师”

孩子走进学校,聆听着老师讲课,模仿着老师待人处事的方法,学习着知识,锻炼着能力。其实,许多孩子在认可了老师之后,就把做一个像老师一样的人作为最大的兴趣之一了。在他们心中,老师是最伟大的人。少数学生正是在担任班干部中模仿着他们佩服的老师做工作,学会了做人、做事和相处,享受了这一重要的成长过程,但是更多的孩子却得不到这个机会。在家庭中由父母创造机会,当好家庭小老师,正是满足这一需要的可行办法。特别是当孩子能给父母或姐妹们当“小老师”时,他们会懂得平等中的互相学习与沟通,他们会对所学知识的要求由要听懂变为不仅听懂,而且能消化、理解,并讲给别人,让别人也能理解的水平。显然,当“小老师”的过程让孩子们的学习提升了层次,他们不仅不会影响自身的学习效果,还使学过的知识掌握得更熟练,更深透。孩子们正是在对知识举一反三的创造性劳动中,提高了能力,培养了对工作、对他人的责任心。鼓励孩子当好父母的“小老师”,同学的“小老师”,让孩子在为家长讲课、帮助同学理解问题、教会朋友一种技能中,成长为有智慧的人。

我给妈妈当老师

(冬冬的日记)

我至今没有忘记爸爸照着我脸上煽的那一耳光。那天,他一看见我的考试卷子就发了火,问我为什么又考了这么低的分。其实,这次语文考试比上次强多了,上次只考了12分,而这次我考了55分,要不是上课得罪了语文老师,我肯定能及格。要知道,语文老师总拿粉笔头砸我,我恨死他了。我妈妈就爱偏听偏信,硬说我总是不好好学习,在课堂上捣乱。为了让老师把我管好,他对老师说:“孩子,我们交给你了,只要为他学习好,打他骂他都行。”老师得了“尚方宝剑”,简直和妈妈一样,动不动就惩罚我。他把我轰出教室,一呆就是多半节课,等快下课了才让我回座位,你想,他讲了那么多内容了,让我回答问题,我怎么能给他回答好,可他硬说是我回到座位后他讲的内容。刚坐下那会儿,我正想着给同学做个鬼脸显示显示自己“光荣”呢,我哪听得见他刚刚又讲了什么。“栽”到他手里,我算是倒霉死了。

昨天,妈妈从外边带进来一位阿姨,一进门就冲着我打招呼:“冬冬,你好啊!”我愣愣地看着她,只见她笑盈盈地看着我,好像在等待我说话。我慌里慌张地道了声“阿姨好”,就把头低下了。我怕她再问我学习等情况,我会很难堪,立刻把头扭过去不说话了。阿姨并没有接着问我什么,而是拿出了一个“小道具”,一边说:“冬冬,你看,我给你变个魔术。”一边真的表演起来。我一看,还真的挺有意思,她把那小盒子翻过来调过去,好像是在告诉我,里边什么都没有,接着,她突然说了一声“变”,就见盒子里飞出了两只鸽子。我简直看呆了,不住发问。阿姨笑着对我说:“要是你喜欢,我可以教你。”后来,我才知道,这位阿姨是妈妈根据“专家”的建议,给我请的心灵老师兼妈妈的家庭智慧教育顾问。

我很快和阿姨成了好朋友。对我这个门门不及格的学生,阿姨并没有瞧不起,而是鼓励我当妈妈的“小老师”。我一听让我给妈妈当小老师就发毛。我妈妈对我的功课什么都懂,我讲得不好她准是一顿说教。这个傀儡老师我可不敢当。但是阿姨却说已和妈妈说好了,根据单位工作需要,她正准备学习英语。对你来说,正是一个施展你特长的好机会。我一想,可不是吗?我就是英语还算不错,教妈妈这位初学者是小菜一碟。就这样,我开始教妈妈学英语。

我看妈妈也够笨的,背了两天了,我教她的那几个常用单词她都记不住。急得我大声喊道:“你也太笨了。”话脱口而出后,我还真有点害怕,弄不好妈妈会教训我一顿。可妈妈这回什么也没说。我看了她半天,发现她眼圈红了,大滴的眼泪从眼角流出。我意识到惹了祸,悄悄走过去给妈妈擦眼泪:“妈妈,你别哭了,我不说您笨了。”妈妈一把抱住了我:“冬冬,妈妈真对不起你。过去总说你笨,不想想你的感受,今天听你骂妈妈笨,妈妈心里好难受。妈妈今后再也不骂你了,你就给妈妈当英语老师吧,咱们俩一块学功课,比赛看谁进步快。”我第一次看到妈妈对我这么好,眼里也刷刷地流出泪来。我对妈妈说:“我一定当好您的小老师,我也好好学习,和您竞赛。”

帮孩子当好“小记者”

记者是现实生活的观察者,热点问题的关注者,社会矛盾的研究者,弘扬正气的评论者,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帮助孩子当好“小记者”,对孩子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主持正义的能力非常有益。孩子参与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观察、研究、写作活动,是他们在兴趣中体验生活的极好机会。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力,如果在当小记者中体现出来,对孩子人格完善,综合素质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石家庄有一个学校,活跃着一批“小记者”,他们在学校采访校长、老师和同学,在家里采访父母和邻居。在采访中吸纳了许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他们变得热情、好学、爱表达、会分析。看着孩子们在当“小记者”中提高了综合素质,家长们非常高兴。对孩子当“小记者”,也有的家长不高兴,他们嫌孩子事儿多,特别是家长行为出现问题时,“小记者”们在家庭这个小社会中提醒家长,让家长感到难堪。其实,正是孩子的正直,能帮助我们大人注意行为举止。只有面对孩子的正直和诚恳,我们童年的善良、智慧和快乐才会被唤醒。

帮孩子当好“小科技迷”

你渴望你的智慧之花早日绽开吗?你渴望你的创造灵感早日到来吗?那么,就仔细地观察生活吧!一个不热爱生活、对周围的一切都漠然视之的人是不会拥有一颗好奇之心的。如果你想在未来的人生舞台上做一颗明亮的星,就从现在开始迈出你成才的第一步——强化你的好奇心吧!

当宝宝在襁褓之中伸手、蹬脚,在膝前身后逗乐玩耍,以及面对大自然眨巴着迷惑的眼睛的时候,正是最容易培养和塑造的时候。家长如果能积极发现孩子成才的萌芽,对孩子一生都会奠定良好的智慧成长基础。孩子降临于世,就生活在父母为他精心安排的家庭中,他们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最长。因此在家里孩子最敢表现自己,最无拘无束,任凭想象力、创造力的天才发挥。父母在享受“天伦之乐”或挣扎在无休无止的烦恼中时,千万别忘了细微地观察分析,以便发现孩子身上开始显露的成才苗头。伟大发明家爱迪生就是由他的母亲首先发现并培育成才的。爱迪生五岁那年,听母亲讲了母鸡孵小鸡的故事,便做了一个小窝,把几个鸡蛋放在里面,自己蹲在鸡蛋上孵起小鸡来。母亲知道后,没有因此而责怪和取笑儿子,而是从中发现了他想像力、推理思维能力的萌芽,保护了他好学爱问的天性。爱迪生上学仅三个月便因爱提问,被斥为故意难为老师而遭勒令退学。母亲担起了全面教育培养他的责任,并帮他在家里搞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室,从此发明家的摇篮筑就了。后人在评价爱迪生时说:“如果爱迪生不是有这样一个好妈妈,这个天才的大发明家极有可能在萌芽时期就被扼杀了。”

“好奇是知识的萌芽”。当孩子头一次向父母提出稀奇古怪的问题时,一定要认真对待,这正是他们走上成才之路的开始。在细心观察中发现他们的关注点,在共同研究中找到他们的乐趣源,在亲自动手中和他们共同创造新作品,在不断改进中走向完美和成功。帮助孩子成为“小科技迷”是成就孩子梦想的摇篮。孩子在爱学的实践和读书活动中,会积累起丰富的相似性体验经验,从而形成大脑中的“相似块”,这将是进一步学习和创造的基础。孩子会在爱科技中变得爱读书,及时引导孩子读科学探索书,成才励志书,对孩子的成长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帮孩子当好“小艺术家”

教育是一门科学,同时它又是一门艺术。科学与艺术联姻必将是未来的教育生存模式。真正懂得教育的人,总是把教育的着眼点首先放在如何引导受教育者学会做人上,为受教育者注入精神和灵魂的力量,使之成为有智慧的生灵。教育是人类的伟大实践,将其上升为理论,就成为了教育科学;将其继续上升,就会逐渐形成教育的艺术。人类,创造了伟大的艺术,伟大的艺术又创造了全新意义上的人。如果我们的家庭教育成为一种艺术,那么,我们的家庭教育就会变得非常有魅力,即有吸引力、感染力、向心力、感召力、凝聚力。当我们的家庭教育能做到诗化、美化、艺术化于自然时,我们的家庭教育就成为一种教育艺术而使家庭中的人享受到灵性的美。帮助孩子成为“小艺术家”,实际上就是在培养一代富于艺术美的心灵畅想者。

有智慧的家长总是在丰富孩子的生活情趣中让孩子成为融入自然的美学家,而不是误导孩子当“知识傻子”。孩子们在领略大自然风光中描绘的画卷,孩子们在欣赏音乐中掌握的演唱演奏技巧,孩子们在多媒体制作中编辑的多媒体片断和网页,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一种技艺的掌握,更是情操陶冶的过程。孩子会在爱生活、爱自然、爱人类中变得坚强而幽默,理智而富于情趣。一个真正的智慧人正是在艺术魅力的展示中站起来的。

智慧感悟

爱心是成人者之慧,爱好是成才者之神,爱学是成就者之师。当我们用爱心、爱好、爱学帮助孩子培养了人格魅力、本领能力、行为习惯力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就沿着智慧的方向发展了。开展“五小智慧人”活动是造就孩子一生幸福的激励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