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职场政治abc:不可不知的职场博弈之道
10808000000024

第24章 第24则别拿培训当旅游

培训是一个危险的讯号

职场有风险,每天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发生。就像大规模的金融危机一样,在大多数人没有感觉的时候,它已经悄然来到了。

职场的很多情况也像股市一样,不能完全预期它的走势。智慧的人可能会看出一些苗头,但是也不一定能完全掌握整个趋势的脉络。然而,智慧的人懂得在出现危险情况的时候,抓住对自己有利的契机。

Buck所在的公司最近开了一次会,宣布公司最近要给一批人进行工作培训。培训以后,要进行工作考核。

自从工作以来,Buck就没有参加过工作考核,但是这次公司的考核意味着什么,没有谁能弄得清楚。

很多人在背后悄悄议论说,这次的考核估计是给新人准备的,主要是针对新人,是为了选拔人才。然而真是为了选拔人才吗?

在随后开会的过程中,公司宣布了进行培训的人员名单。Buck正好在被培训人员的名单之中,同样被选入培训行列的还有和他同一年进入公司的管洋。

当然,这次培训的名单中,确实有好几个也是新人,但是,参加的老员工也有好几个。这次培训让Buck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

培训可能只是一个裁人的借口。当然,有很多人以为,公司的培训一般都是走走过场,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意思。新员工在刚进公司的时候,也会受到公司的上岗培训。但是,那样的培训和这次培训的意义不同。

Buck晚上休息的时候问管洋:“你知道公司为什么会给我们举行这次培训吗?”

管洋把手一挥,说道:“管它是为什么呢,反正公司提供这么好的食宿条件,过几天回去参加一下考试就行了。其实考什么啊,不就是走一个过场吗。那几个年轻人哪里会有我们业务熟练啊,如果考专业的东西,我不看书都比他们考得好。”

Buck不可置信地看着管洋,真的有这么乐观吗?事情真的像管洋说的这样简单吗?

趁着培训的间隙,Buck试探了一下负责培训的老师。这个老师是公司请的,他没有直接回答Buck提出的问题,只是说:“要过这次培训考试,恐怕未必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Buck对老师的话思前想后,意识到了危险的存在。他看着和他一起被选中培训的几个人有说有笑的样子,脑子里开始把弦绷紧了。

是的,这就是一场不同寻常的培训。这次培训的目的就是为了要进行裁员,培训只是一种手段。公司在培训以前,曾经和接受培训的员工说明,在参加完培训之后会有一次考核。但是,考核完了以后有什么样的结果,公司却丝毫没有说明。

考核无非是两种结果,一是竞争上岗,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下岗。但是,这次下岗的几率可能要大一些。因为,在公司举办这次培训之前,就听说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了公司。公司有很多订单已经滞留在海关,没有办法及时处理。

Buck和管洋同一年进公司,在公司待了也有五年了。管洋的业绩一直不如自己,但是也不算很差。像他们这样的老员工,公司支付的薪水也不算低。再加上他们没有大的过错,如果公司贸然辞退他们,还得赔偿他们三个月或者以上的薪水。

公司的账算得非常明白,而管洋这次的预料也绝对失准。公司让他们这几个老员工和新员工一起参加培训的时候已经料定,老员工大多数时候都会有管洋那种心理,仗着自己资格老,新手没有办法在业务知识上胜过自己,自然对培训掉以轻心。这样一来,新员工就很容易取代老员工。

为什么要让新员工取代老员工?因为新员工又会执行另一条工资制度。特别是还在试用期的新员工,仅是基本工资就已经比老员工少了将近一半。这是公司缓解危机,进行调整的有利手段。

像管洋那样,拿着培训当旅游的老员工不在少数。资格老、工作经验丰富,在新手面前是比较有优势。所以,公司也早就想到了先在这几个老员工里拿一些人开刀。

几周的培训结束以后,大家回到公司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果然如Buck所料,管洋和几个老员工因为考核不及格,光荣下岗。最终留下的老员工只有Buck和另外一个同事。而那几个新员工几乎都通过了这一次考核。

职场上布满了不设防的陷阱,公司是一个大机构,也是一个大的“屠宰场”。你看见大型畜牧场的主人,在屠宰动物的时候会告诉它们一声吗?公司的裁员也是这样。如果动静太大了,势必会引出很多不稳定的因素,所以裁员也要悄无声息。

而培训有时就是公司裁员的一个很好的借口。这个理由不但冠冕堂皇,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避免公司的损失,可谓一举两得。

借助培训上位

对一个职场人来说,想要晋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上司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地提拔下属。上司在提拔下属的时候,不会和下属说“我要提拔你了”这样的话。上司说话,一般会使用模棱两可的语气,这种不确定的话中一般包含着很多确定的信息。能抓住这些信息,往往就等于抓住了时机。

某老总手下有两位副手,风君和姚君。两位手下算得上是老总的得力助手,相比之下,风君的能力比姚君突出一些。

最近,公司有一些人事变动。有一个部门经理离职,老总想要选拔人才填补这个空缺。在姚君的眼里,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但是,对老总来说,选哪个助手来填补这个空缺都是不容易的事情。

有经理给老总出主意说,应该让这两个人去法国参加公司分部的培训。说是培训,其实是看看两个人在法国分部的表现而已,看看在陌生的环境中,谁能做得更好。但是,这个目的,没有对风君和姚君说明。

一个星期以后,老总让两个人出发去法国,说是派他们去法国培训,和法国分部的人进行工作情况上的交流,为期一个月。

在风君的眼里,这次培训交流实际上就是一次视察工作,自己的身份就像是古代的“钦差大臣”。但是,一直想要竞争部门经理位置的姚君却嗅出了这次视察不寻常的味道。所以,相对于风君的洋洋得意,姚君在这次的视察中表现得小心谨慎。

法国分部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风君觉得没有什么可做的事情。但是,姚君却在悄悄地了解法国分部的运营状况,并且和法国分部的管理人员吃过好几次饭。当然,在吃饭的时候,他只是说这属于纯粹的同事聚会。

吃过几次饭以后,姚君很顺利就打听出法国分部现在运营的一些状况和细节。这是在公开的场合无法了解到的。针对这些细节,他写了一份很详细的报告,传回了国内。而风君却什么都没有做。

两个人结束法国的考察回国以后,分别向老总做了述职报告。风君回答法国运营良好,一切正常。姚君却结合上次发回国内的报告,说了自己的一些意见。

很显然,老总对姚君的报告更满意,对风君的表现却不是很满意。虽然,风君平时的工作能力比姚君要强出很多,但是部门经理一职最终却被姚君收入囊中。

老总认为,虽然风君工作能力卓越,但是没有姚君对事情的预知能力强,也没有姚君会察言观色。所以,风君不适合做领导,只适合做自己的助手。

职场人为了提升自己在职场中的地位,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给自己充电是常见的事情。自己寻找并愿意参加培训且认真对待是应该的,面对公司的培训,更是不能大意。

公司培训的后面一定隐藏着很重要的内容。作为一个职场人,要洞悉培训背后的内容。公司的培训,目的一定不单纯。而这些目的,就要结合当时发生的一些情况具体分析。培训其实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但是,这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职场人士千万不能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