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肢体语言
10807800000019

第19章 手势与表情的组合

在许多情况下,当大脑产生某种思想意识的时候,身体的许多部分也常常会采取“整体行动”的原则一起动起来,也就是说,不同的动作和表情会自动地组合起来,并从不同的角度传递一种共同的信息。

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中,单一的动作就像简单的词语一样,虽然也能独立地传递出一个信息,表示出一种完整的意义,但在更多的时候,只有我们把这些简单的词语组成完整的句子,才能够表达出一个独立完整的意义。

卡莱罗在他所著的《怎样洞察别人》一书中,把这样的组合称为“姿态信息群组”。他在书中说:“一个姿态不只代表一种意义,如果不了解一个人的姿态信息群组(一连串配合的姿态),没有把他前后的动作加以融会贯通,只单凭某个表情就骤下结论,难免会犯下断章取义的错误,造成误解。所以,不能只观察一些单一的姿态,必须注意言词与个别姿态在表达上的一致,以及个别姿态与一连串姿态间的因果关系。”

我们的手势语言在社交中,无论是交谈、谈判还是演讲,使用的频率都非常高,范围也很广泛。这是因为我们的手势可以辅助表情达意,又可以展示个性风度,在整个的大本营中,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角色”。

当我们在与人谈话的时候,为了增强谈话效果,或者让对方更容易理解我们所说的话,往往都会辅助表情做出种种相应的手势。这时手势语的明确与否对对话效果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我们在使用手势语的时候要讲究适度的原则。大多时候,使用手势语是为了加强表情感染力,但这并不是说我们的动作可以代表语言。有的时候只有要加强语气和需要引人注意时,我们才会让手帮一下忙。当然我们也不必以为把手静放不动是非常笨拙的事情。真正笨拙的倒是我们在说话的时候毫无节制地挥手。有人统计过,说话时70%的是无须“动手动脚”的。这说明在很多时候用手势只是一种乱动,也是对整个谈话于事无补的。

乱动手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属于纯粹下意识的举动,另一种属于主观上为加强语气而特意采取的手势动作,如双手无规律地乱摆等。这是一个人根底浅、轻浮或狂妄的表现,在社交中是很不得体的。相反,不随意乱动,则充分地显示出了我们的稳重、诚实和温雅,而且更令人敬慕。

在使用手势语时我们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当我们感情强烈的时候,语速就会自然地加快,这时的动作也要随着加快,这样才能使整个节奏协调起来;当我们说话的时候语调提高时,手势不但要有力,幅度也要相对加大。反之,手势要稳重、收缩。另外,不要把手势结束得太快。比方我们伸直食指,可以帮助我们表示某种意思时,最好一直保持这种姿势,直到说完这句话。另外,在说话中切忌使用一些不礼貌的手势动作。如用手指着别人鼻子尖,以及做出一些侮辱性的动作,这样很可能把非常友好的交谈演化成争论甚至打架。

身段表情是通过我们的身体姿态、动作变化表达情绪的。比如当我们高兴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悲痛的时候会捶胸顿足,成功的时候会显得有点趾高气扬,失败的时候则会垂头丧气,紧张的时候有些坐立不安,献媚的时候又是那样的卑躬屈膝等。身段表情不具有跨文化性,也不受不同文化的影响。

研究表明,我们的手势与表情恰当地组合是需要通过学习获得的。在不同的文化中,同一手势所代表的含义可能截然不同。如竖起大拇指在许多文化中是表示夸奖的意思,但在希腊却有侮辱他人的意思。手势表情具有丰富的内涵,所以我们要想控制住自己的这种表情,而不被察觉到更深一层的意思也是十分困难的。弗洛伊德曾描述过手势表情,“凡人皆无法隐瞒私情,尽管他的嘴可以保持缄默,但他的手指却会多嘴多舌。”

有人把手势语和表情的组合归结为情态语言。情态语言是不经过发音器官而表现出的一种无声语言形态,即是它不出于口,而以手势、表情等动作施之于人们的视觉,是一种人体各部分肌肉适度运动表示情感和情绪的语言形态。

有的人从物理学角度来描述情态语言,认为情态语言是光学和视觉的动力、动觉符号系统,这不无道理。一切表情和手势都会对他人的视觉造成冲击,因为我们的手势和表情组合的时候具有相当的吸引力、慑服力和牵动力。方纪的散文《挥手之间》有一段对毛泽东同志站在机舱口摘下帽子“用力一挥”和向送行人员微笑点头的传神动作的描写。此时,毛泽东虽没有发出声音,却无声胜有声,将一个伟大领袖为国家与民族的利益而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的崇高精神,非常深刻有力地表现出来了。许多交际过程,往往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种表情,可以强化或减弱口头语言的交际沟通功能,可以代替口头语言的沟通作用。在某种特定环境中,语言往往是多余的,只需要表情和势态。

应该说表情和动作的组合是语言交际活动中十分重要的工具。表意和表情都不是随意性的,它同态度、情感倾向和个性行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要想熟悉情态语言,就要善于区分具体情况并进行灵活的运用,这样才能适时适度地发挥出情态语言的交际功能。

身体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交际方式的表现,手势的作用则更能体现示意动作的实际含义。相对于面部表情而言,手势与表情的组合是一种更重要的交际方式。当我们用手势作暗语的时候,表达某种意思,交流某种感情,加强某种语气,就会使单一的表情变得更加有声有色,神情毕现。当然,手势的示意反映着民族的文化心理,中国人称赞别人时是跷起大拇指,对庸碌无为者便以小指表示。而欧洲人站在路旁伸直手臂跷起大拇指则表示要“搭车”,这些与中国完全不同。

除此以外,交际时双方的姿势也是一种示意性的动作方式。如果两人相向而坐,距离很近,则表示两个人会相互接纳,谈话也一定会很投机;但是如果两人相背,则一定是不和,或谈不拢,表示相互抗拒;如果肩并肩,则更能表示关系密切、友好。当然,以姿势示意,并不是只有上述三种方式,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不同,手势和表情组合表示的内容也有差别。动作姿势是人的思想感情和文化修养的外在表现,所以不能够不考虑场合地随便应用。

如果我们深入解析手势语和表情的组合,又可以归结出:触觉交际这样的交际方式。

一般来说触觉交际是指交际双方之间的触摸行为,是人们利用空间建立亲密关系的延续。如握手、摸对方的脸、拥抱、接吻等。触摸交际是在一种特殊的情况中产生的,它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触摸行为所包含的意义和效果则是由双方所处的特定环境、触摸的部位以及触摸的方式所决定的。如长辈抚摸晚辈,领导同下级握手,都是亲切、爱护、看得起的表示。对悲痛欲绝的人,我们用手拍拍他们的肩膀,或紧紧握住他的手,是一种理解、宽慰的表示,比言语更能显示其特殊的意义。所以说手势在触摸的时候对促进彼此了解、相互谅解和感情交流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手势的动作对语言的辅助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由于手势有着具体、鲜明、形象、动作幅度较大等特点,所以在辅助表情达意、增强演讲的吸引力、使听众得到美的感受等方面,都具有特殊的功能。和谐的手势,最主要的标志是潇洒、适度,给人以美感。然而现在的很多演讲者并不重视手势和表情的组合,所以他们在场上表现得十分机械,或者是两手直立下垂,或者是后背或双手按住讲台,缺乏必要而合适的动作支持。

即使有的演讲者注意到手势和表情的组合,但是他们却运用得不够潇洒。有的讲了一阵后机械地比划几下,或一直重复一个习惯动作。有的动作过多,两句一招,三句一式,令人眼花缭乱,不得要领。还有的人手势和表情都十分的夸张失诚,让人感到滑稽、别扭、不自然。这些不规范、不具美感的手势和表情,不但对演讲起不到积极作用,反而会使听众厌烦,分散注意力,有的甚至会起消极作用。

手势和表情组合运用的场合很多,在实际的运用中,手势包括扬手、拱手、招手、摆手、摇手、伸出手臂或手指等动作。

以上的各种手势动作,不管是哪一种,都要做到有感而发,准确、自然、优雅而不生硬,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使动作恰当而简明地说明问题,准确地表达感情。

手势和表情都是语言的重要补充部分。它们可以充分地体现讲话者统帅全军的风度和气派,也可以提高听众的注意力和兴趣,可以说他们的组合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例如,教师在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快速反应的能力,比赛中抬头观察场上情况的能力,以及适应实战需求的能力等,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单手运球的同时观察教师的手势,随着教师的手势而左右移动运球。为了提高学生做动作的频率和活跃课堂气氛,以及制止不良行为的延续,教师可以采用击掌来代替哨音和口令。这样恰当地运用手势,可以消除体育课上一味由教师讲解与示范,学生自己单独练的乏味之感。可见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地运用手势可消除因噪音影响语言效果的不良因素。

手势语在戏剧中与表情的组合

这是手势语和表情组合中最美的一种。很多戏迷都知道,在我国的戏剧表演中,几乎任何一个完美的表情都离不开手势语的配合,“手是人的第二张脸”这句戏曲名言也恰如其分地说明了手势语在戏曲表演中的重要作用。

手势语是由戏剧演员在表演时根据不同剧情的需要,用手指、手掌、手臂所做的各种配合表情的动作。我们都知道戏剧中有生、旦、净、末、丑等主要行当,但是我们却未必知道每个行当的手势语也都有着一定的规范和含义。比如净角五指张开,就是所谓的“虎爪势”,这时的手势合表情的组合体现的是雄伟、勇猛的意思;小生五指并合,拇指微屈,表示的则是稳重;老生中指、食指微伸,其余三指皆屈,表示出一个人的衰老和迟钝;旦角中指倒下搭住拇指,食指挺直,无名指、小指微屈,状若“兰花”,谓“兰花指”,表示温柔、矜持。

另外戏曲中抖手的动作也十分有讲究,比如一个人向外抖手表示的是厌恶、拒绝等含义;而向内抖手则表示出惊恐、慌张的神态;上下左右抖动即表示一个人抑制不住的喜悦心情。戏曲中剧中人物在表演中有喜、怒、哀、乐等复杂表情,用来体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外在表象,通过不同的手势语和表情的组合,我们可以看到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和思绪被表达出来。这种在具体的情节中灵活运用手势和表情的组合,是一种富有艺术气息的。

手势和表情的组合也是一种极其丰富的特殊语言,有的时候这样的组合在表达事物方面连快捷的口头言语都比不过它。虚拟的手法给戏曲艺术家带来表演上的自由,这让我们看到了手势语的另一方天空。

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生前特别注重手势和表情的组合,为了将自己在剧中的形象刻画得更逼真,他将手势当做一种特殊的语言,根据各类剧情潜心研究、细心揣摩、精心塑造手势的表演艺术。据说他一生改造和创造了许多造型优美、赏心悦目的手势,都是结合剧中人物的思想情感有目的地设计出来的,他创造的一个个手势无不蕴藏着深刻的含义,赢得了国内外艺术界的高度赞赏。

资料显示,1930年梅兰芳访美演出时,美国戏剧评论家们对他在剧中的手势津津乐道,惊赞这是“醉人的美”。当时美国有位专门研究人手的美术家,拍摄了梅兰芳很多的手势,还有一位雕塑家依样用石膏翻塑了梅兰芳各种手势的模型供人欣赏。在北京护国寺大街9号“梅兰芳纪念馆”,我们便可大饱眼福,欣赏到梅兰芳先生的50多种表演手势图。

对于广大戏迷来说,解读舞台上的手势语和表情的组合很有必要,这对熟悉戏剧人物的思想情感不无裨益,同时也让我们在这些优美的组合中深入到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共同体会世间的风云变幻。

手势语和表情的组合在导游中的应用

导游在作讲解时的手势,不仅能强调或解释讲解的内容,而且能生动地表达讲解语言所无法表达的内容,使讲解生动形象,使游客看得见悟得懂。手势在讲解中的作用有以下三种:

第一,适当的手势与表情的组合可以用来表达导游讲解的情感,使之形象化、具体化,即所谓的情意手势。比如,在介绍革命老区的时候,当说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定会取得成功”时,可用握拳的手有力地挥动一下,既可渲染气氛,也有助于情感的表达。

第二,组合得恰当也可以用来指示具体的对象,比如一些必要的指示手势。如:“现在我们来到了王府井大街,这里是北京最繁华的商业街。东边的(用手指东边)是东安市场,西边的(用手指西边)是百货大楼,这是王府井大街的心脏部分。”

第三,这样的组合也可以用来模拟状物,即非常具体的象形手势。如:当讲“有这么大的老虎”时,就要用两手食指比一比。当讲到“五公斤重的大南瓜”时,就要用手比成一个球形状。在哪些情况下用到哪些手势,都应视讲解的内容而定。在手势的运用上必须注意:一要简洁、易懂,二要协调合拍,三要富有变化,四要节制使用,五不要使用对方忌讳的手势。

手势语在演讲中和表情的组合

对于我们的日常交际来说,无论是演讲还是一般的讲话,都是与听众、朋友进行思想、观点和情感交流的过程,是人际交流的高级形式。

对于一个口才高手来讲,语言就不仅仅是一般的说话唠嗑,而在声音、语调、语速、语气等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这些,都是为了让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情感更加准确、清楚、完美地表达和传播。

但是,要想使自己所表达的一切得到大家的共鸣,就要增加表达方式、增强表达效果。因为,说话的时候,没有其他的道具,除了面部表情之外,主要就是依靠各种姿势,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手势。这时,一定的手势,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和观点。可见,手势在讲话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手势是诉诸听众视觉、给听众以直观形象的构成部分,也是交流、传播思想、观点和情感的最重要的辅助手段。

雅罗斯拉夫斯基说:“演讲者的手势自然是用来补充说明演讲者的观点、情感与感受的。”因此,手势既可以引起听众注意,又可以把思想、观点和情感表达得更充分、更生动、更形象,从而给听众留下更深刻、更鲜明的印象和记忆。

手势的运用没有固定模式,完全是由讲话人的性格和所要表达的内容以及讲话者当时的情绪支配的,因人而异,随讲而变。

但是,如果在正式的场合进行演讲,对于手势运动的区域,是有个一般的、约定俗成的范围。

按演讲者的身材可分上、中、下三个部位。

上位,是指肩部以上,常在演讲者感情激越,或大声疾呼、发出号召、进行声讨,或强调内容、展示前景、未来的时候运用;手在这一区域活动,多用来表示思想宏大、张扬、向上的内容感情,如表示坚定的信念、殷切的希望、胜利的喜悦、美好的憧憬等。

中位,即从腹部至肩部,常在心绪平稳、叙述事实、说明情况、阐述理由的时候运用;手在这一区域活动多表示叙述事物和说明事理,演讲者心情较平静。

下位,即在腹部以下,这个部位的手势除指示方位、列举数目以外,手势在这一区域活动多用于表达厌恶、鄙视、不快和不屑一顾的情感,或介绍、评说反面的事物。

当然,手势的运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和技巧。重要的是要与自己表达的意义相协调,突出地表达所讲的内容和情感。

手势作为演讲的第二语言,它有情意、象意、形象、指示等多种意义,有的人手势就应用得恰如其分。既不机械呆板,也不显得故弄玄虚;既不过于频繁得让人找不到重点,也不挥舞动作过大而使人感情易冲动;既不给人留下手舞足蹈、缺乏庄重、严肃之感,又可通过手指动作、奉送动作、抗拒手势、分离手势、摇摆手势、升腾手势及握拳手势等带着强烈的爱与恨、喜与哀的感情意味的动作将演讲推向高潮。

比如有的人会习惯举起食指来表示顺序、转折和重点,这一手势代表了一个人的个性、信念、认真和真诚。

手势和表情的组合过分夸张固然不好,但说话时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显出愉快的样子,巧妙地用一些来配合表情也是一种好的方法。

在演讲中如何正确的使用手势

初学演说的人,他所感到最讨厌的便是自己的两只手,他觉得走上了台,两只手实在没有地方安放,如果感到两只手没有地方可放,不妨放到我们的背后去。但是,最好的姿势还是让它垂在两旁较好,因为那是最合于理想的。或者我们把他们忘掉,就像我们根本就没有长着手一样。不要感觉到自己的两手垂在两旁像是挂着的两串香蕉,而且你要想像人家是决不会来注意你的两只手的。

我们把两只手很轻松而自然地垂在两旁,这是最好的姿势,而且也很少会引起听众的注意。即使有些爱吹毛求疵的人,那也不能对我们两只手这样的姿势有什么批评。待到我们讲到大情之所至时,自己的手自然会举起来做适当的手势了。

有的人常常把手插在衣袋里,这种姿势,非常难看;但是,如果我们感觉到自己的手只有插在手袋中才能减轻内心的不安的话,那这样做了也是没有关系的。这种姿势,著名的演说家也有用的,最要紧的还是自己那有着诚挚的热情的讲话,我们应该充满热情地讲话,这样手自然就不会太被在意,同时我们的双手还可以适当地出来帮帮忙,做一些有价值的手势,这样无论我们的手是怎样动的都不要紧了。

根据不同的情况我们在演讲中的手势可分为以下四种:

情意手势 主要是用来表达感情,使其形象化、具体化。如讲到“这无疑给他迎头的痛击”这句话时,右手握拳,朝前狠狠地击出,这样就会增强演讲的力量和气势。

指示手势 这样的手势起着指示具体对象的作用,如“你、我、他”,“前边、后边”,“这个人的个头顶到门框上”,“小刚已经长到自己的肩膀那样高”等这样的话,只需在说话的同时用手比划一下,就可使听众获得清楚的印象。

形象手势 主要用来模仿物体,如“他的眼睛瞪得像灯泡那么大”,“他用尽全身力气打了最后一枪”等话,应当配有形象的手势。

象征手势 这种手势可以表示一些抽象的动作。用得准确恰当,可以引起听众的联想。如讲到“让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向着美好的未来前进!”时,用右手向前上方伸出,象征了奋勇前进的大军。

说话人对上述手势动作所蕴含的意义应有正确的理解,不但自己要熟练自如地运用恰当的手势语言来帮助加强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而且还要通过别人的手势动作来窥视其内心意蕴及其情绪的变化。

演讲时,手势的运用,主要有以下作用:

使讲话更加形象 手势是语言的形象化表达。例如:摸摸胡子面带微笑表示高兴,拍拍大腿低头轻叹表示赞叹,捶胸顿足面带哭腔表示悲痛,声嘶力竭面目峥嵘表示愤怒等。

对语言起到点缀的作用 如果一个人呆若木鸡地站在一个地方喋喋不休地讲个没完,肯定不受欢迎。因为,他除了嘴,就没有散发活力的地方,仿佛是个僵化的人。适当地加一些手势,则会对他的讲话起到一些点缀的作用,不至于让人们觉得呆板枯燥,也更容易让人理解他谈话的内容。

为表情点睛 一个恰当的手势加上适合的表情,会对讲话者的主题或内容起到点睛的作用。如当他阐述关于海洋或雨的问题时,加一个鱼儿游动或下雨的手势,就会起到点睛的作用,使主题或内容更加清晰。

增加吸引力 通过手势和表情的不断变化,可以吸引人们的视觉注意力,以期达到引导听众跟着你的讲话内容同步行进的目的。

达成互动 通过手势的不同动作辅以恰当的表情,可以引导或带动听众的动作,会使听众有一种参与感,进而达到身心的互动。

对节奏有明显的控制 适当的手势和表情,可以加强语言的节奏。如在讲话的开始时,加一个号召或就座的动作,会让听众快速进入聆听的状态;在演讲的过程中,语言发生快慢变化的时候,配之以适当的手势,会使演讲的节奏更加鲜明;在结尾的时候,加一个告别的动作,会提示听众起身离去。

增强整体语气 在需要重点强调的问题或内容的地方,加上一个手势,会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如说“我们一定要完成今年的任务”的时候,加上一个挥拳的动作,既表示了决心的坚定,同时在挥手之间,也利于气息和声音的发挥,使语气增强。

强化所说内容 对一个问题做肯定或否定的时候,多次反复地做同样的手势,会起到强调和强化的作用,使听众牢记不忘。

其实,手势的运用没有什么样板或标准套路,如果真的有也只会让人感到如同木偶。我们不妨这样理解手势语和表情组合的运用。

第一,手势和表情的结合频率要适度。所谓适度,就是当我们的感情、情绪或语言需要特别强调或增强表现力的时候,就顺其自然地做一些恰如其分的动作。但动作不要过多,像群魔乱舞;也不要一动不动,呆若木鸡。另外,手势动作的快慢,也要根据讲话人的感情或内容需要,快慢有致。语速快,动作也要快;语速慢,动作也要相应慢下来。

第二,手势的幅度要和表情的配合协调适度。一般情况下,在比较大的场面和人数比较多的时候,动作就要尽量大一些,这样一方面可以表现出自己的大气,另一方面也给听众一个比较清楚的观感。相反,在较小的场合,动作可以小一点,这时如果动作太大,就会和周围的环境不相适应,给人作秀之感。另外,动作幅度的大小,还与所表现的题材和内容及感情有关。当表现一个人在说悄悄话的状态时,动作就要小一点,以表示神秘感;当表现一个人在气愤或激动时,动作就可以大一点,以表示他的情绪状态。

第三,手势的动作要和表情配合得美观大方。说到美观大方,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身体协调能力和肢体艺术表现能力的问题。我们都知道,演员、运动员、时装模特都要进行形体训练,这些都是有助于身体协调和美观的。我们讲话的手势不要求像他们那样,但起码也要给人一种美感,这样可以为自己的讲话增添一抹色彩。

第四,手势的动作要与眼睛、表情及身体相协调。讲话、手势、眼神、表情、身体姿势这些都是一体的,无论哪一方面没能做到协调一致,都会给你的讲话带来影响。例如,当讲到高兴的事情的时候,你的表情是痛苦的,你的眼神是呆滞的,你的肢体是萎缩的,那该有多么难看,也根本不能将你的感情正确地表达出来。一般情况下,眼要跟着手势走,身要跟着手势动。

只有达到和谐才能自然地表现出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和要强调的内容。这样我们在各种场合和环境中才能更加灵活地应对和分析出一些常人无法看到的信息,才能使我们及时地掌握他人的情感变化,或者轻松地控制一些场面。

手势语和表情的符号意义

各个民族都有用手的形式表示数序的习惯,10进位制得以在世界获得共同的确认,是否源于此?以手指示数,手的符号意义首先得以确立,这是人类抽象思维的进化。每个民族有各自示数的符号方式,例如,汉民族的“7”、“8”、“9”手势是借助象形方式;非洲的某些部落如新几内亚锡比勒部族人,还用手势借助头、身等部位作为1~27的示意符号。

“手势”不仅是数的符号,那些表示招呼、友好、否定或抗衡的手势符号也早就为群体所约定俗成。握手,最早是部落间相互坦手以示没有武器,相握以示联结,之后演变为礼仪。汉民族抱拳拱手,均是积淀了以往的形式,招手呼唤,扬手作别,一举手即是一个符号的传递。

手势有“模仿手势”、“象征手势”、“形式手势”,手势符号是社交活动中最普遍、广泛、简捷、有效的交往方式。

在特定的场合,人们需要用手语传递与暗示。语言不通的异国人相遇,也经常用手比划来代表语言。教师上课,演员登台,不仅用口语,也必须以手语。音乐指挥是最值得研究的手语,此时手的形式符号意义,不仅是指挥,且具备了形式心理与美学性质,远远超越了音乐的范畴。

当然,手势的符号性质离不开一定的习俗与文化背景。我们以拇指、食指构成圆形,一般直觉为圆形的事物,英国人理解为“OK”,大部分法国人认为代表“零”,某些地区甚至表示猥亵。但意大利海报利用丘吉尔常伸出两根手指表示胜利的“V”的动作,使这个源于德国的地域性符号成为世界性符号。

现代设计中大量的标志(商标及路标、公共标志),特别是广告中充分利用手的形象及其符号意义获得了十分有效的视觉效应。

手的表情

我们的手使我们的语言和表情都充满了生命。有修养的人,都懂得用手来传递情感。这是因为我们的手是身上触觉最敏感、神经最丰富的部分,然而手本身并没有表情,但是当我们将手势和表情组合到一起,我们的手同时就具备了表情。

绘画中“蒙娜丽莎”那双丰韵、恬适而表情微妙的手;雕塑“娼妇”中那双干涸、枯萎而表情痛苦的手,所以能感人,就是因为他们和表情很好地组合在了一起。

莎士比亚在《恺撒大帝》中描绘了一双血淋淋的手;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中刻画了爱玛一双受情感煎熬的手;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写了一双引起人全部注意力的手;茨威格在《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塑造了一双全部激情一起驱向手指的手,人内在的深层的情感,全部在手上表现出来。

梅兰芳演《别姬》中的虞姬,右手贴胸,跷起食指与小指,在四面楚歌中啼听而微颤,疑悸之情溢于言表。周信芳演宋士杰路见不平怒从心起,右手执扇千钧力般一点,震动了观众之心。

手作为情感的一种表达形式,被直接物化于设计,于是一只大手形的沙发,使冰冷的材质带上温馨的人情味。人寿保险公司通常用一只手护住风中残烛。一幅优秀的广告是“像母亲的手一样温柔的童鞋”。一句感人的广告语是“每天喝一杯像您妈妈亲手做的一样的姜汤”。可见在现代设计中,手被赋予特有的表情性与人情味,手的形象同时积淀了美学意味。有人认为五指中无名指最美,当然只是一种秀美之美。经丰子恺先生作审美的观察,认为拇指好比农夫,因而称为大指、巨指、拇指,而日本人称为亲指、丈夫指;食指好比士人;而中指犹如官吏,日本人称为高高指;无名指好比女性,日本人称为红差指、药指;小指好似儿童、弱者。

手势本身可以体现出的表情是丰富多彩的,所以我们在观察一个人的时候,应该更加细致地分析和理解,这样我们的理解分析能力才会有所提升。

作为一种表现形式,我们也要对我们的手势进行必要的设计,比如基础设计可不以实用为目的,仅为表现而表现,作为基本训练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表现手的形态。这不同角度与层次可以是超乎常规的,例如:X光照射下的手,它的表皮肌理、肌肉结构、骨骼结构、血脉结构、断层结构等与常态下我们所看到的手是不同的,总之,从超乎寻常的角度、层次来表现,才能有新的发现。

第二,以不同媒介来表现手的形象。以可以应用的各种材料来表现其结构,如纸质的、线质的(包括棉线、尼龙丝、铜丝、铁丝等),另外可以用手本身来组合,最早期的手影即是一种方式,应用个体及集体的共同组合加上附件组合,以产生十分丰富的效果,可获得新的感觉、新的启迪。

第三,以不同表情来体现手的特质。这种表情或情感的性质主要可分为阴柔与阳刚这两种基本特质。可通过手的结构、动作、组合来体现肯定或否定的情结,诸如团结、联合、友爱、情爱、爱护、指责、反对、指示、抗议、抗击、粉碎、力量、阻挡、召唤、欢迎等具体的表情性质。

第四,以不同的手势来体现不同的哲理意味的内涵。政治色彩、宗教思想、国际性活动,诸如反对核扩散、国际儿童年、国际和平年、禁烟运动等都可以通过手的形象来表现。

根据不同的场景,我们可以设计出不同的手势语言和自己的表情组合,这样我们的意思就会更加明确和生动地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