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面对孩子早恋
10806400000026

第26章 处理孩子早恋问题的六个关键词

早恋恰似一朵羞答答的玫瑰,每每在家长视线不及处悄然绽放。涉世未深的孩子们,嗅到它馥郁的芬芳,但是忧心忡忡的家长们,则如同被满是尖刺的花枝紧勒心扉。于是他们苦口婆心、软硬兼施,千方百计地要剪除这朵“毒花”。那么,家长们如此地呕心沥血,又浇灌出怎样的“硕果”呢?抑郁症,自暴自弃,父女、母子反目,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词对于家长来讲似乎不再陌生。为此,专家提醒家长们,早恋固然要不得,但是家长们在给孩子上着人生重要一课时,也要找准症结,对症下药。

从心理角度看,男女同学的正常交往活动是有益无害的。在学习、游戏、旅游、体育比赛等活动中,很多中学生在异性面前都会有一种异样的心理感受,一种难以言表的愉悦与兴奋,而且特别愿意在此时表现出自己的长处。有的女生说:“我觉得男生心胸开阔,和他们在一起时我的心情也开朗了。”有些男生讲:“也不知为什么,比赛时如果有女生在场观看,我们男生就跑得特别卖力。”其实,这些都说明了正常的异性交往对双方的心理健康发展都会有促进作用。由于男女同学各自特点不同,男生往往比较刚强、勇敢、不畏艰难、更具独立性,而女性则更具细腻、温柔、严谨、韧性等特点。男女同学的正常交往可以促使双方互补,对他们的性格发展和智力发育都有益处。

有人说因为有男性,女性才变得更加温柔;因为有女性,男性才变得更加刚强。此话不无道理。异性的相互吸引会使彼此产生更加完善自己的要求,同时也会给双方造成一个发展各自优点的最佳环境。进入青春期的男女同学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受到异性注目和欢迎的人,为此他们会尽力地改变自己、完善自己,这也是一个自我发展、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最佳心理环境,是克服自身缺点及弱点的好机会。

因此,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不应对孩子与异性的接触存有过多的担心和过分的限制,更不应武断地认为孩子与异性交往就是不健康的早恋行为并对其施加压力,这样往往会加剧孩子与父母和老师的对立。

对于孩子与异性同学的交往,父母和老师应勇于正视并进行正确的引导与教育,建立起孩子的信任感。人为地限制孩子与异性同学正常接触的做法是欠妥的。比如老师排座位时故意将男女同学分开;父母不让孩子与异性同学交往或监视孩子的行踪,偷听孩子的电话……

当然,如果孩子与异性同学交往过分,甚至因此而影响到学习成绩及精神状态,那就是大错特错了。对此,父母和老师应尽力帮助孩子,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培养他们正确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孩子在与异性同学交往的过程中做到互补、互学、互助、互保。这样才能避免孩子误入早恋的歧途,也更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异性的向往是“个人内心世界圣洁的情感”,认为它对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和进步,对新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孩子早恋,家长、老师的批评、指责,是无可非议的,但是,这往往会激起孩子形成孤僻的性格,与人疏远,甚至不信任人。所以,我们应“珍视它、爱护它,而不要随意糟蹋它”。

不可回避的是,我们长期以来关注孩子的思想品质,教育孩子要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但还没有用足够多的时间来告诉他们如何爱自己和保护自己。随着时代的发展,时至今日,情感教育、性知识教育应该成为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然而遗憾的是,它却成了被忽视的角落!专家认为,尽管平时学校也开设了健康课,用了青春期指导之类的课本,告诉处于青春期的同学怎样与异性朋友交往,但很多同学反映课本有点不现实。不少学校上“生理健康”课时还是“讲一点,不讲一点”,看到敏感的地方就叫同学回家自己看。这其实反映出一种不健康的心态。我们的教育者应该用更坦然、更正确的心态去对待性,对待早恋。

美国《健康和社会行为》杂志对8000名青少年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青少年之间的早恋,很有可能使他们患上抑郁症。一些人还会因此自杀,个别人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关性的教育片、书及艳情影碟等越来越开放,报纸上、商场里的一些广告也很露骨。中学生年纪尚小,思想幼稚、单纯,心理亦较脆弱,受到这些因素的刺激,加上青春期固有的生理上的萌动,极易步入早恋误区。处理不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严重的还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

对于如何正确处理孩子的早恋,专家总结了六个关键词:

第一,判断:

这一点非常重要,家长应该首先确定孩子是否正在与异性交往,他们交往的性质是什么。青春期孩子的异性交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常的异性交往,这种交往具有群体性,交往的对象不专一,交往活动公开化。另一种是反常的异性交往,即把交往的感情倾注于某一特定对象,而且更愿意在私下活动。这种交往有一些较明显的迹象,如情绪波动大,学习成绩下降,零花钱用得很快,地址不详的信件及电话增多,时常单独外出……这时,家长应冷静对待,避免因“误诊”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伤害,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第二,引导:

正确引导孩子,晓以利弊,动之以情,教孩子学会宣泄和转移。所谓宣泄,就是把自己的苦恼告诉自己最信赖的人,一吐为快。或把火气发在日记上,以此来减轻心理压力。所谓转移,就是要充实自己的生活,多参加集体活动,把自己放到集体中交更多的朋友,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家长、教师平时要多抽点时间,像朋友一样和孩子交谈,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改变自己心理,用正确的心理来引导教育孩子,关心他们的成长,解决他们成长中遇到的困惑。

第三,理解:

家长应该尽量多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言行和情感,即换位思考。大文豪歌德曾说:“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不要夸大问题的实质,更不应该把它上升到道德问题。我们应平等地与孩子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让他们体会到教师和家长对他们的关心与爱护。设身处地地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的言行和情感。告诉孩子,爱是责任,真正爱一个人,就要对这个人负责。而对其负责最好的方式,便是暂时将感情深埋于心,待到将来各方面条件都成熟时再来发展也不迟。在家长讲明道理后,孩子往往会保持沉默。沉默可能是反思,家长要允许孩子有一个过渡期,允许孩子有反复。还有一点非常重要,要平静地面对孩子的早恋现象,把孩子的早恋当作正常的偶发事件,给予正确引导。引导他们说出心里话,使感情有了宣泄的途径,逐步减轻内在的心理压力。另外,帮助他们转移注意力,经常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让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

第四,尊重:

要尊重孩子的早恋行为。孩子是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人格、情感和隐私,我们必须尊重他们,切不可训斥责骂。我们应真诚地尊重孩子,教育他们要自尊、自重和自爱。尽可能取得孩子的信赖,成为他们倾诉的对象。孩子也是人,不可能没有“情”,只是这个“情”来得早了一些。因此,家长要真诚地启发和保护孩子的自尊、自爱和自重,不搞“扩大化”和“屈打成招”。即使掌握了孩子恋爱的一些凭证(如情书、信物、电话等),也不要外泄或传播(包括亲戚朋友,对方孩子的家长)。这是尊重孩子人格的需要,也是取得孩子信赖的基础。

如果你知道孩子有了早恋现象之后,可以先单独把他找到僻静处,很友好地和他交谈,表明自己的诚意。例如,你可以这样说:“小宇,我先向你申明,今天和你说的事情,是我们两个人的秘密,谁也不准泄露;第二,我们都要说真话,谁也不准骗人,我能说到做到,你呢?”

第五,指导:

家长不妨以经历过类似问题,体验过类似困扰的长者身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恢复常态。指导者的态度必须平等、真诚,这样才能和孩子进行心灵交流。空洞的道德说教,不仅会扼杀在个别孩子的心灵里刚刚萌发的爱的幼芽,而且会使他们对爱情产生错误的认识。处于空洞说教下的孩子,精神世界是空虚的、狭小的。应及时运用身边事例来说服早恋的危害。

应让孩子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让孩子尽量强制自己不要去想对方,一想到对方,便提醒自己,现在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光阴一去不复返,而谈情说爱,等有了一定成就再说,那时才会知道什么样的人最适合自己,找的对象会更满意。多与其他同学交往,减少与对方的交往。多想想对方的缺点。你还可以这样与孩子谈话:“你有理想吗?有些什么理想呀?”“如果你保持现在这种学习态度和精神状态,这些理想会实现吗?”“为什么?”“从现在开始你应该怎样做?”等等。

专家提醒,指导孩子时不把自己置于教育者的地位,而是以经历、体验过类似困难的长者的身份去帮助他们排除困扰。态度要真诚,与孩子真心交流,才能帮助孩子重新摆正自己的位置,培养他们追求理想的信心。

第六,适度:

在对孩子早恋问题进行疏导时,还要注意适度,即把握好分寸,适可而止,多给孩子留些余地。家长不必过于追究孩子早恋的具体细节,以免挫伤孩子的自尊。如果家长肆意击垮了孩子心中最后那道防线,孩子将会彻底放任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宜单独交流,尊重孩子的人格和他们之间的纯洁感情。

当然,家长必须区别对待男女生早恋问题。一般来说,女生的心理更复杂、更敏感,需要细心指导。而男生则需要家长像朋友一样打开心扉,以诚相待,以心相交。

要完全做到以上六点是非常困难的。在处理早恋问题之前,家长要先从思想上认识其严重性,处理上要注意其合理性。谈话时要注意语言的分寸,特别在态度上不能急躁,要冷静、耐心,尊重孩子,要融入自己的感情。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至今仍让很多人为之痛惜不已。从他们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父母对孩子恋情的干涉越强烈,孩子与恋人的恋情就越强烈。面对家长的干涉时,孩子往往会将自己的情绪解释为“对着干”的态度,并借助爱情补偿失去了的家庭温暖。结果,孩子与家长的关系越来越僵,对恋人的爱慕越来越强。每一个父母都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出现。所以,我们应该采取更加科学的态度和措施对待早恋,处理好孩子的青春期问题,使孩子健康地成长。

“成功教育案例”

从事心理教育工作很多年了,在处理中学生问题中,碰到最多的就是关于早恋的问题,最近我的电子邮箱收到一封匿名来信,是我们学校的女孩写来的。她不想让任何人知道她发生的事儿,所以在信的末尾署名为“烦恼的鱼儿”。第一次写信给我时并没有说太多的话,只是说快要考试了,自己什么也不会,又学不进去,心里很着急。然后又说自己这个年龄想得很多,思想很复杂等等。过了几天,她又来了第二封信。这次信中说,她心里暗暗喜欢一个男生,但那个男生不知道,她只是单相思。说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总幻想着一些什么,弄得自己整天没心思学习,上课也听不进去,真担心学习成绩下降。同时她很自责,为此又心烦。总之,现在苦恼得很,问我该怎么办。

我给这位“烦恼的鱼儿”的电子邮箱回了一封信。在信中,我首先对她作了心理分析,帮她认清自己的心理情绪变化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是很正常的,以此先打消她对这件事的顾虑。然后我以移情换位、现身说法的方法,表述了我自己的切身经历与感受,告诉她我曾经也有过和她同样的经历,当时我是怎么过来的。用这种方法是为了在对方达到一种通情的基础上,利于博得学生对我的信赖。接下来我再给她提一点小小的建议。在信的结尾我送给她一些鼓励性的语言。

在接下来的一周,有好几个学生来我办公室交谈他们的问题,他们的情况有许多是相似的。于是,我决定设计一节课,主要谈论中学生“早恋”话题,课名叫“我们都是好朋友”。我带的是公共课,每周三一次,全年级同学都参加。我设计的那节课是这样的:

首先是一个简单的小品表演:一女生突然接到男同学的一封“情书”,这时女学生的反应……这是故事开始的序幕,接下来让学生自己设计故事应该如何发展的几种可能。学生展开想像,以小品表演形式表演了这样几种情况:女学生恼火,把这事反映给班主任老师;女同学接受了,他们开始交往;女同学没接受,但理智处理这个问题,两个人还是好同学好朋友,继续以良好的心态学习,等等。

小品演完后,我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你认为女孩采用哪种处理方式是最佳选择?为什么?如果是你,你认为应该怎么处理更好?从这节课你感悟到了什么?

同学们经过热烈讨论认为:第一种处理对那名男同学将带来伤害;第二种对双方的学习以及生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造成双方的心理压力以至于影响学习,导致成绩下降;第三种普遍认可。从中,学生们还感悟到很多:应该学会珍惜同学友谊,尊重异性之间的纯洁友情;这个时期作为学生,精力投放的主流应是学习知识,培养技能;过早地涉入“爱河”,会给双方带来不可弥补的伤害与遗憾。课结尾时,我又做了一下小结。没想到那堂课效果非常好,当天就收到一个班级的两名女同学的来信,都是说自己有如小品中的女生,正碰到类似的烦恼,想要我帮忙。令我没有想到的是那个叫“烦恼的鱼儿”的女生也参加了那堂课,课后她给我写了一封回信:

老师,您好:

你给我写的信,我已经收到了。看到你的信后,我都要哭了,感动的……从来没有一个人这么鼓励过我,也没有人这么了解我。前一段时间,我喜欢那个男孩,心里总想他……有时我就对自己说,想这些有什么用,可是不知不觉地就在脑海里浮现出来了。在没给你写信之前,我真的好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件事。

特别是今天你上了那节课,我有很多感触。我自己在想:这些天来,我之所以这样烦恼,心情涣散,甚至魂不守舍,还不就是幻想能和他怎么怎么样吗?不就是不停地在自己心中描绘和他在一起的种种情景吗?但是真正我们能走到一起了,他又能给我带来什么呢?可能就像上课时小品中演的那样:周围人异样的眼光、讥讽,老师、家长的指责、嗟叹,自己心绪的矛盾与挣扎,学习成绩下降的惩罚……所有这一切,到头来还不都是不快乐,还不一样更烦恼吗!所以,现在我醒过来甚至顿悟了:多亏自己还没和他怎么样。再说正如你课上和我们说的,以前你喜欢他,但是走过来以后再回头看看,那个人已经很平凡了,不怎么样了,我现在就有这种感觉。以后对于我身边的任何一个男孩子,即使他长得再帅,他再优秀,我也不会喜欢了。因为我现在最主要的就是学习,快要期末考试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老师你放心,我一定会进步,不会退步。“只许前进,不许后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我永远会记住你说的这句话。

老师,自从和你通信后,我变了好多,真的,觉得我长大了好多,事也懂得多了。是你适时地引导我,使我看清了自己前面的方向,我现在心里已经很清楚该怎么做了。以后有时间我就去找你聊天,说说心里话。老师,谢谢你!真的很感谢你!

烦恼的鱼儿

§§附:外国如何处理孩子的早恋及怎样进行性教育

英国让高中女生带孩子劝导女孩勿失身

英国在近年有愈来愈多女孩子年纪轻轻便怀孕生子。英国布里斯特尔市卫生部门为防止这种情况日益恶化,想出一条特别计谋:让城里的高中女生看顾一些栩栩如生的假婴儿。

这些学生会把娃娃带回学校,而这些假婴儿会整夜哭喊,女学生不得不整夜照顾“他们”。卫生部门希望这样能让少女明白身为人母的艰苦,不会因一时冲动而做出错事。

在英国,未成年母亲比率最高的地方是斯温登市。布里斯特尔市则紧随其后,每年有两百多名未成年少女怀孕。

有鉴于此,布里斯特市政府遂从费尔菲尔德高中一次就抽调了80名女生,让她们体验做母亲的艰辛。其中一名十五岁“志愿母亲”说:“那实在是我一生最差的一晚。”她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哄娃娃入睡后,以为可酣睡片刻,岂料哭声又起,令她筋疲力竭。如此劝导女孩勿偷吃禁果的特别方法,确实让她们产生谨慎之心。

美国专家提醒早恋易患抑郁症

美国一份关于中学生健康心理的杂志就中学生谈恋爱问题作过一次调查,他们的调查涉及到近千名在校中学生。结果发现,青少年之间的早恋,很有可能使他们患上抑郁症。一些人还会因此自杀,个别人甚至走上了杀人犯罪的道路。

前不久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山地高中枪杀两名同学的学生安迪·威廉姆斯称,他就是因为失恋导致精神压抑才杀人的。

美国著名儿科专家米里亚姆·考夫曼在其最近出版的畅销书《战胜青少年抑郁》中写道,因早恋引起的抑郁症,其实在15%~20%的青少年身上是会有早期症状的。如孩子日益孤独,睡眠增加,饮食或行为改变等。这些症状如持续出现两周以上,最好带他们去看心理医生。

美国专家最后忠告,青少年不要过早地坠入爱河,应把精力主要用到学习上。

泰国曼谷担心少男少女偷吃禁果禁过情人节

曼谷市市长沙玛发布市长令,除曼谷的挽叻区外,禁止所有区县举办情人节庆祝活动。沙玛说,情人节并不是泰国人自己的节日。禁过情人节,曼谷的商家和旅游业都大受打击,但是不少教师表示支持。他们认为,往年的情人节活动引起了一些社会问题,比如一些学生受浓烈的浪漫气氛所感染,在情人节这一天偷吃禁果,有的因此而染上了艾滋病。很多学生家长也说,每年一到情人节,他们心里就特别不安,总担心孩子们会出什么事。

最后,我们来看一位留学美国的医学博士在自己的博客上写的一篇文章,关于美国家长处理孩子早恋的问题。对于国内家长很有启发,我们摘录如下:

我在美国一个培训班学习时,问美国的同学,如果他们的小孩子作出的选择不符合父母的意愿时,比如发现孩子早恋了怎么办?他们讲出了许多办法,其中一位母亲的那种“放任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一天,四十三岁的秀,向大家宣布她的儿子已经和他的女朋友分手时哈哈大笑的神态,让我感到奇怪。在场的其他人都充满了好奇,不久我就知道了这背后的故事。

她的儿子是一个正读高中的十六岁小伙子,他的二十一岁的女朋友前天晚上与他断绝了关系。秀从一开始就不喜欢这位女孩子。她竭力反对他们的交往,她认为他们的家庭背景很不相同,而且儿子还不到谈恋爱的年龄。

“为什么不把他们分开?”我问。

“怎么可能呢?他对自己的这一做法很任性。对我来说,这是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斗争。”

“于是你就让他安心地与她在一起?”

“是的,但我告诫他这将不会有什么结果。”

“你是否曾经见过她?”

“许多次,当他没有足够的钱带她上餐馆时,他就带她来家里吃饭。有时我真想让他们离我远一点,但我从没有这样说过。我不喜欢她和他的交往,他明白这一切。但你知道这种年龄的男孩会怎样,你说得越多,他越听不进去。如果我老是说反对意见,他就越下定决心与这位女孩子形影不离。我只好任其自然,这将使他们的关系结束得快些。”

“他跟你谈论过她的情况吗?”

“有时会。我问他们在一起干什么,我告诉他事情会有什么结局。仅仅像一个正规的交谈,没有批评,即使听到他们去过不该去的本地的酒吧,我也不说一声反对。”

“你没有做过一件试图把他们分开的事?”

“没有,但你不知道我有多高兴。今天早晨当我听到他们已经分手了,虽然我看到他眼中含着泪水,但我还是几乎要情不自禁地笑出来。当他去上学时,我急不可待地把此事告诉了我的丈夫。我们都从来没有这样开心地笑过。”

“你儿子不是很伤心吗?”

“是的,但他经受得住。他现在只是很伤心不能与她再来往了。相信他经受得住这方面的痛苦。”

“在中国,高中生是严禁谈恋爱的。”我顺便解释。

“无论是在哪个国家,孩子在花费较大的精力用于学习时,谈恋爱都不是一种明智之举。因为他们还太小,不懂得爱的真正含意。但这方面的体验别人无法替代产生,也需要他们自己整理一下思绪,自行走出误区。家长不要把这事看得太重,即使心里紧张,也不要表现给孩子。他们仅仅在一起做游戏,也同样在不断地学习。应该有把握的是,当他上大学时,他将懂得他要找的是什么样的人,并且能找到与他较般配的另一半。”

“你认为这种经历是对未来的准备?”

“可以这样认为。他能有所比较,最终知道什么是次要的,什么是最重要的,这也同样使他能从容地去面对今后的各种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