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面对孩子早恋
10806400000024

第24章 粗暴打骂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青春期孩子的精神世界是纯洁而多情的,爱情这一人类永不凋谢的美丽花朵在那里可以找到肥沃的土壤。尽管少年的爱情是纯洁、美好的,但早恋还是必须坚决反对的。因为在现代社会环境下,其结果往往消极而不幸,必然严重影响学习,易于导致性罪错,而且成功率极低,实为对孩子宝贵精力的大量浪费。

家长们一般都深知早恋的严重危害,平时对孩子的异性交往监督很严,一有蛛丝马迹,必查个水落石出。这样做无可厚非。只是不少家长方法欠妥,总把中学生看作小孩子,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私拆子女信笺,查看日记,监听电话,动不动就要严加管教。看不顺眼就任意训斥、责骂,还不允许辩解,因为辩解就是“不听话”、“顶嘴”、“造反”、“那还得了”。一旦发现早恋,更是大动干戈,拳脚相加,限制人身自由。

这些做法使孩子感到强烈的屈辱和压力,结果往往不令人满意。有的表面顺从,却将憎恨埋在心里。有的由“公开”转入“地下”,最糟的是在压力和鄙视下,自暴自弃,悲观失望,最后走上逃学、出走甚至自杀的道路。

魏茜茜十四岁了,长得很秀美。她上初三,与同班一个男生要好。这男生是个双腿有毛病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但人聪明多才,吹拉弹唱样样行。魏茜茜很喜欢这个男生,她和这个男生的关系很好,但是,这种要好究竟是出于对这男生的同情,是纯真的友情,还是少男少女之间相互吸引的朦胧的情爱,魏茜茜自己也难说清。第二学期,她和这个男生走得很近的消息不知怎么让父亲知道了。父亲平时是个严厉的人,风闻此事后,立即警告魏茜茜:“我告诉你,不许老早搞对象,将来搞对象咱也不能嫁给一个瘸子!”魏茜茜是个有文化的孩子,听老父这般难以入耳的教训,很是不满,可又不敢顶撞父亲,只是心里反感。她并不想与那个男孩断绝联系,于是,他们俩就由公开转为秘密聊天见面。

原来聊天时都在公开场合,转入地下后,神秘感就来了,体验自有不同。性意识的觉醒使这对少男少女有了一些亲吻之类的肌肤接触,这越发使他们难分难舍。纸包不住火,魏茜茜的父亲知道后怒不可遏。一天晚上,大家去村里看电影,魏茜茜又到那男生家里。她没料到父亲跟踪而来,要来个“捉奸捉双”。结果两人正在卿卿我我,老父大喝一声猛然出现,两人一下慌了手脚。老父举起棍子就打。男孩的兄长闻讯赶来,与魏茜茜的父亲格斗起来。魏茜茜趁机跑回家,又气又羞,情急之下,竟拿起一瓶敌敌畏喝了下去。药性发作起来时,她后悔了,喊人求救时,已经晚了。这悲剧给我们留下的是何其沉重的思考。

孩子有错,但是酿成悲剧的却是大人。如果方法得当,孩子就不会成为早恋的牺牲品,就不会走上不归路。

大人对于孩子异性交往的误判何止上例中老农式的父亲,多少有文化的为人父母者甚至教育者,一见男女孩交往,哪怕是一起谈过一次话,一起走过一段路,写过一封信,递过一张条,就动辄定性为“早恋”,接下来就是煞有介事地研究如何防治。其实,许多男女孩儿之间的交往远非我们所说的恋爱,不过是男女之间的正常交往。

少年男女之间发生的相互爱慕之情,多数属于初恋,这种初恋是拒绝世俗的功利主义的,是不考虑婚姻的,是一段纯美的感情经历。初恋是人生第一朵绽开的鲜花,如初升的朝阳一样美好。一个身心健全的人,平心而论,谁没有过年少时初恋的美好回忆?虽然它像梦一样迷离而短暂,但它注入人心的那种温馨、向往,难道不是培养人美好、崇高的情操的最好精神营养之一吗?说句实话,谁如果真在年少时没有过初恋,那才是人生的一种缺憾,而且这种缺憾会在人身上留下影响终身的残痕。

大人害怕孩子早恋,其实是怕孩子太小,不会控制感情而受到伤害。但我们必须相信,它如别的事物一样,没有初始哪有发展,没有幼稚哪有成熟。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把人类正常的异性恋爱的初始阶段视之为非呢?人们所以发明早恋这么一个荒谬的概念,就是因为那么多人对青少年的初恋这种客观存在的正常现象不愿承认,不敢正视,更不想肯定。于是,那么多为人师为人父母者同时举起早恋这一挞伐之鞭,对青春期孩子的初恋来一个共讨之,共伐之。于是,挞伐之鞭下有了上例中的悲剧发生,有了那么多青少年心灵上看不见的创伤。

当然,我们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可以听任少男少女盲目坠入爱河。因为他们到底还小,还不识水性,还招架不住爱河中巨大漩涡的冲击,闹不好会被爱河淹溺。作为家长也不必把孩子的早恋看成大逆不道的滔天大罪,在孩子发生早恋时,我们需要的是对少男少女的异性交往给予指导。无端地禁止和打压往往会使他们的异性交往发生畸变,从而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明智的态度是转变思想,以疏代堵。

梁爽是一名十四岁的初一学生,原来的成绩属中等水平。人挺聪明,擅长绘画,并获得全国奖。期末考试,语文、数学、英语成绩都在80分~90分之间。初一下半学期,班主任发现梁爽开始注意仪表,讲究穿着打扮。同学反映他经常画些裸体像,在家里父母也发现他看些黄色书。梁爽对异性非常关注,以至于课堂上难以集中精力,听不进,思想开小差,致使成绩一落千丈。梁爽的父母为此非常着急,他们找到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请心理医生帮他们分析一下儿子的问题,并找到解决办法。

心理医生劝他们不要过分着急,梁爽出现的问题很正常。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对于自己的体形与相貌是很关注的,这是他们成长发展的必要过程。这时期不仅是身高体重的迅速增加,同时还有性器官的发育成熟。正是青春期性腺的发育,生理心理的逐步成熟会使他们对异性产生爱慕,出现对性的神秘和好奇感,使他们产生性的要求和试探的愿望。十四岁的梁爽正是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孩子,正处在性发育和性成熟阶段。由此也带来了性意识的萌芽和发展,开始注意自己的外表形象,并对异性产生兴趣和新奇感,希望得到有关的性知识,这是一种正常合理的需要。正因为缺乏有关性的教育引导,所以梁爽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渠道和方法获取满足。

针对梁爽的问题,心理医生对他的父母提出从四个方面对其加以引导教育:

第一,配合学校,正面引导。家长要配合老师对其进行耐心教育,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不要打骂孩子。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用科学的态度,适时、适度、有分寸地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性知识教育,帮助他科学地认识青春期出现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打破对“性”的神秘感。

第二,陶冶情感,培养健康的情操。平时多让他看些有积极引导意义的书籍,多用美好的事例感化他。用美好的情绪体验净化孩子的心灵,培养健康的情感。使他从自我的小天地中摆脱出来,克服某些低级庸俗、不健康的情绪。

第三,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和学校里有益的活动,转移注意力。引导梁爽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参加学校运动会、校外公益活动,参观画展等,以充实梁爽的生活,从而使他把时间和精力放到正当有益的活动中去,分散他对性的注意力。

第四,注意发挥特长,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家长可以请美术老师指导他作画。鼓励他参加校内书画竞赛,规定他一个学期交两幅自己创作的画。鼓励他帮助班里办墙报,发挥他的优势。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引导,梁爽的父母老师发现他真的有了改变,对于异性的关注亦慢慢变得淡薄了,上课基本上专心听讲,学习成绩也有明显提高。

专家呼吁,家长在处理子女早恋问题上一定要慎重,不要用武力粗暴地干涉孩子,这起不到任何作用。

在我们国家,封建意识影响极其深远,男女孩子之间关系密切一些,有些人就会认为这是在“早恋”。于是,议论纷纷,风言风语。作为父母家长应该懂得,这种“神经过敏症”往往正是早恋的刺激素和催化剂。男女孩子之间的正常交往如果遇到粗暴干涉和无端猜疑,结果会使他们产生对抗心理,有时甚至会弄假成真。父母家长应经常教育孩子,男女同学之间完全可以互相帮助,可以建立正常的友谊。

当然,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出现爱情的幻想和冲动,这是人性的自然表现。因此,父母家长在大力提倡男女同学之间正常交往时,不能放任自流,而应细心观察,明辨是非,正面引导,把孩子的早恋消灭在萌芽状态期间。如果出现了这些情况,既不能不闻不问,也不能小题大做。应根据孩子的不同的个性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有的需进行个别的谈心教育,寓教育于谈心之中;有的只需通过适当形式的“暗示”教育;有的则需要悄悄地说理;有的还需要进行个别的有说服力的批评。总之,千万不能“热处理”——当众训斥,搞得孩子抬不起头来。

早恋不等于品质恶劣,把早恋当作洪水猛兽围追堵截只会导致恶性因果循环持续下去。与之相比,美国家长对于青少年恋爱的认可和充分引导则值得借鉴。扼制早恋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受教育,但有否早恋绝不是孩子有没有资格受教育的尺度。过分苛刻的“道德观”给孩子那份对性的纯真、懵懂打上“品质恶劣”的标签,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绝对不利。

我们当然不会提倡早恋,早恋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讲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只会影响他们的成长。但是,这并不是说早恋绝对该封杀。其实,早恋并非一无是处。专家们调查发现,有些孩子正是因为“恋情”才摆脱了学业停滞不进的困境,有的还双双成了班上的尖子生。所以,早恋影响学业,但不一定都是使学业向坏的方向发展,有的倒可能成为学习的催化剂。

专家指出,青少年在青春期对爱的渴求、对性的求知欲其实都是正常的,不能把他们正常的生理、心理需求看作“不正常”,关键是要看教育者怎样合适地填补孩子们的情感空白,正确地引导。

心理学家认为,若一味盲目地封杀早恋,会导致孩子对异性产生恐惧心理。而大多数家长或老师对于早恋问题则经常是一概地封杀,灌输早恋会对孩子产生多么坏的影响,这都会导致孩子对异性产生恐惧心理,和异性接触时也会产生抵触情绪。而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同样是有这种天然的爱的需要,既有爱别人的需要,也有被爱的需要,时间长了,这份无法释放的爱就会很自然地偏向到同性这面来,觉得和同性在一起安全,又不会受到家长、老师的批评。在这种青春期对性别的界定能力还不是很强的情况下就会产生性别偏移,导致青春期同性恋情况的出现。这一点有必要引起家长的注意。

对于早恋问题,不光要求孩子和家长注意避免,更要求老师认真对待,本着尊重关心爱护的原则去对待每位陷入早恋的学生。在处理早恋时,专家提出老师须做到“四忌”:

一忌冷嘲热讽。早恋也是恋爱,是人最重要最神圣的情感之一,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加以嘲笑。冷嘲热讽,看起来是在激励学生不要早恋,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有时还会酿成祸端。

二忌不闻不问。对于学生中存在的早恋现象,要早发现早引导。

三忌责怪家长。搬请不听劝说的学生家长,明确要求家长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甚至限令家长何时拆散恋人何时送子女来校。这样做既是推卸责任,又是封建专制行为,极容易激化师生矛盾和亲子矛盾,产生出走、辍学和自轻的严重后果。

四忌火上浇油。有些教师对早恋的学生开些善意的玩笑,在安排座位上,组织活动时,故意成全他们,这颇有不妥。

“成功教育案例”

乔豫是一名性格内向的男孩,今年十五岁,上初三了,小小的年纪有着一双深沉的、充满忧郁的大眼睛。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在班中任团支部书记。同班的韩冰冰是一名性格开朗的女生,她的学习成绩和人一样漂亮,在班中任班长。由于这两名同学在各方面能力都很出色,使班主任在班组管理中省了不少心。可近一段时间,两个人的成绩下滑很大,课堂上常常走神,对班组工作也不如以前认真,同学中传言两人在谈恋爱。班主任经过一番调查后也发现,两个人的关系确实不正常,常常找时间单独相处,幽会。他们之间确实在由纯真友谊向初恋的方向发展,因此,分散了许多精力,导致在其它方面成绩的下降。

班主任在经过一番详细而深入的分析以后,针对中学生心理上尚未成熟,认识水平和行为控制能力相对来说都比较差,而这一时期又处于“否定期”或者说“反抗期”的特点,决定组织一次以加强认识为目的的集体郊游活动。

在一个天气晴朗的周末,班主任精心地组织了一次郊游,学生们惊奇地发现,队伍中多了十几名胸前佩戴高等院校校徽的大哥哥、大姐姐。班主任在介绍了这些大学生以后告诉同学们,他们是今天的特邀嘉宾。在尽情地领略了美丽的郊外风景后,这些嘉宾已给同学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中间休息时,班主任提议:请几位大哥哥、大姐姐介绍一下他们初中时的学习生活和经验体会。几位嘉宾在介绍完各自的经验后都顺理成章地按照和班主任的约定将话题转移到了中学生早恋问题上。这时,班主任鼓励学生们大胆提问。学生们的问题不外乎两个方面:一问这些嘉宾中学时代是否早恋过;二问他们对早恋的看法和认识。几名嘉宾真诚地回答了学生们的提问,有两位坦白地说他们中学时代也有过早恋,但都对早恋持否定态度。他们认真介绍了自己或周围人的切身经历以及他们今天的观点,谈了对中学生早恋持反对态度的原因:

一是思想上尚未定型。他们认为,中学生的世界观尚未成熟,心理处于逐渐发展阶段。在自我意识方面,存在着一种“盲目的成熟感”,好自以为是。

二是在情感发展方面,好冲动,易转移。在意志发展方面,自制力较差。所以极易感情用事,做出“越轨”的事情来。而一旦“越轨”,尤其对女学生来说,所造成的心理创伤是终身无法弥补的。也许他们当时并不觉得什么,但日后在各方面造成的挫折感和自卑感都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三是事业上尚未定型。中学时期是打基础的时期,将来从事何种职业尚未定向。青少年时期又是读书的黄金时代,在这一时期,人的精力最充沛,求知欲最旺盛,观察、记忆、思维想像等认识能力也最强。因此,中学时代是积累知识、增长才干、奠定人生基础,为自己将来从事的事业逐步定向的关键时期。大量事实证明,中学阶段的早恋导致学习分心,成绩下降,以致造成终身遗憾。

在谈完上述观点以后,一名嘉宾还真诚地告诉同学们,他在初三时也有过一段不成熟的早恋,幸亏在班主任老师的帮助下及时止步了,否则,他将没有机会迈进大学的校门。最后,几位嘉宾一起奉劝同学们,正确处理好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正常的友谊,不仅无害,还利于各方面的发展,否则,将造成终生遗憾。

郊游活动之后,班组中形成了一种团结、向上、健康的良好风气。改变最明显的当然是乔豫和韩冰冰,他们又恢复了以往纯真的同学友谊。在班组工作上互相帮助,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韩冰冰十六岁生日时,不仅邀请了许多同学去她家,也邀请了班主任和乔豫。他们两人都对班主任的良苦用心表示了感谢,并且委婉地请老师放心,他们将用行动证明他们都长大了,明白了自己的任务是什么。班主任也感到很欣慰。虽然那一次郊游耗费了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所取得的成绩是不能用时间来计算的,是非常令她满意的。

该案例的成功之处在于该班主任懂得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理解学生的情感与需要,在处理的过程中,真诚地尊重学生,启发和保护了学生的自尊、自爱与自重,没搞“扩大化”,也没挑明他们这段朦胧的情感。面对两位优秀学生的早恋现象,班主任没有盲目行事,而是从两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家庭环境、青少年心理状况与生理特点等方面出发,合理分析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精心组织了一次有意义也很令学生喜欢的郊游活动。与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大学生交往,本来就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班主任又借助这几位在学生心目中已有良好印象且具有一定信任程度的大学生之口,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说明了中学生早恋的危害,以及面对这一现象所应采取的正确做法。这些都比教师口中说出的话更令学生信服。既避免了师生之间的正面冲突,又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明白了道理,知道了自己所面临的任务和正确做法。同时也加深了教师在学生心中的良好印象,使师生间的良好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因而,这是一个成功的、值得许多教师借鉴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