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著名作家A·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指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出于‘自卑感’,以及对‘自卑感’的克服。”
要知道这个世界上完美无缺的人或事物是不存在的,所谓“十全十美”只是人们的一种理想而已。天才和伟人也不是毫无瑕疵的,重要的是他们能够淡化自己的缺点,突出自己的优点,这样,自卑的情绪将不会靠近他们,而自信的大旗将迎风招展。
成功永远属于自信者,自卑者注定与成功无缘。
没有缺点的人是不存在的
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戴复古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为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这种稀有的矿产,经过几十甚至上百道工序的沉淀、提炼,它的最高纯度也只能达到99.9999%,亦足的黄金是不存在的。正如生活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的人一样,没有缺点是不可能的。
有些人正是抓住了自己身上的缺点,肆意放大,从而产生了自卑的心理。
在日常生活中,具有自卑心理的人表现为孤立、离群、抑制自信心和没有荣誉感,使自己成为不受欢迎的人,甚至受到周围人的轻视、嘲笑或侮辱。心理学中,自卑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它表现为对自我的能力评价偏低,因而使人忧郁、悲观、孤僻,总觉得自己不如人,总感到别人瞧不起自己。他们事事回避,处处退缩,不敢抛头露面,害怕当众出丑。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能导致一个人颓废落伍,产生心理扭曲。
汤迪是一位被自卑的心理影响十分严重的病人,近40岁的他一直未婚。他每天照常上班工作,然而上班时几乎不和同事说话,下班后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从来也不出门,更别说什么其他的社交活动了。由于受这种心理的影响,他换过很多次职业,可每次都干不了多长时间。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汤迪认为自己存在严重的相貌缺陷,他认为自己的鼻子太高了,耳朵也比正常人大很多。他觉得自己简直是“太丑陋了”、“长相太滑稽了”。他感觉上班时接触的那些人都在暗暗的嘲笑他,背地都在议论他的“特别之处”。这种自我想象的心理越来越强烈,终于使他害怕在正式场合露面,也怕在人群中走动,甚至在自己的家里也感觉不安全。他甚至想象他的家人也为他感到“丢人”,觉得他“长得太怪”,跟“别人”不一样。这种自卑的心理几乎把他推向了绝望的深渊。
实际上,汤迪的面部缺陷并不严重。他的鼻子只比一般人稍稍高一点,可称得上是“古典罗马型”;他的耳朵也只是比一般人稍稍大一点,不过,和成千上万人的耳朵一样,丝毫不会引起别人过多的注意。
他的家人在沮丧中带着他一起去找一位外科整容医生,希望能帮助他并挽救他的生命。医生听了他的症状之后,知道汤迪并不需要面容的整形,需要整容的是他“自卑”的心理。整容医生把汤迪介绍给了一位心理学的医生。心理学医生让汤迪了解了这样一个事实:是他靠自己的想象摧残了他的自我意象,以至于他认不清自己;其实他并不丑陋,人们也并没有因为他的外表而取笑他或觉得他奇怪;他的苦恼只是由于他的幻想造成的。种种幻想在他的内心形成一套自动的、否定的、失败的机制,并全速开动着。
通过和心理医生谈过几次以后,同时在他的家人的帮助下,汤迪逐渐认识到,他现在的处境确实是自己的自卑心理造成的。后来,经过努力,他终于建立起一个真正的自我意象,获得了自信心。
要知道,上帝并没有创造一个标准的人,也没有在某个人身上贴标签说“这个才是标准的人”。他使人类有个别独特之分,犹如他使每一片雪花有个别独特之分一般。
不要拿“他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因为你不是“他人”,也永远无法用他人的高标准来衡量自己;人世间不存在没有缺点的人,追求十全十美是不现实的。要相信完美是相对的,重要的是用我们自己的努力来弥补。
人们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个“明”,既表现为如实看到自己短处,也表现为如实分析自己的长处。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短处,似乎是谦虚,实际上是自卑心理在作怪。
有一位挑水夫,他有两个水桶,分别吊在扁担的两头,其中一个桶子有裂缝,另一个则完好无损。在每趟长途的挑运之后,完好无缺的桶子,总是能将满满一桶水从溪边送到主人家中,但是有裂缝的桶子到达主人家时,却剩下半桶水。
两年来,挑水夫就这样每天挑一桶半的水到主人家。当然,好桶子对自己能够送满整桶水感到很自豪。破桶子呢?对于自己的缺陷则非常羞愧,它为只能负起责任的一半,感到非常难过。
饱尝了两年失败的苦楚,破桶子终于忍不住,在小溪旁对挑水夫说:“我很惭愧,必须向你道歉。”
“为什么呢?”挑水夫问道:“你为什么觉得惭愧?”
“过去两年,因为水从我这边一路的漏,我只能送半桶水到你主人家,我的缺陷,使你做了全部的工作,却只收到一半的成果。”破桶子说。
挑水夫替破桶子感到难过,他充满爱心地说:“我们回到主人家的路上,我要你留意路旁盛开的花朵。”
果真,他们走在山坡上,破桶子眼前一亮,看到缤纷的花朵,开满路的一旁,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之下,这景象使他开心了很多!
但是,走到小路的尽头,它又难受了,因为一半的水又在路上漏掉了!破桶子再次向挑水夫道歉。
挑水夫温和地说:“你有没有注意到小路两旁,只有你的那一边有花,好桶子的那一边却没有开花吗?我明白你有缺陷,因此我善加利用,在你那边的路旁撒了花种,每回我从溪边来,你就替我一路浇了花。两年来,这些美丽的花朵装饰了主人的餐桌。如果你不是这个样子,主人的桌上也没有这么好看的花朵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如果我们能客观地估价自己,在认识缺点和短处的基础上,找出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并以己之长比人之短,就能激发自信心。要学会欣赏自己,表扬自己,把自己的优点、长处、成绩、满意的事情,统统找出来,在心中“炫耀”一番,反复刺激和暗示自己“我可以”、“我能行”、“我真行”,就能逐步摆脱“事事不如人,处处难为己”阴影的困扰,就会感到生命有活力,生活有盼头,觉得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从而保持奋发向上的劲头。
“天生我才必有用。”自己给自己鼓掌,自己给自己加油,自己给自己戴朵花,自己给自己发锦旗,便能撞击出生命的火花,培养出像阿基米德“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地球”的那种豪迈的自信来!
自信自卑,结果迥异
“不可能”这个字,只在愚人的字典里找得到。——拿破仑·波拿巴
一个人光有发达的四肢、健壮的肌体,并不能算是一个完全健康的人。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机体内,必须同时具有一种正常而良好的心理,这才是人们获得幸福、取得成功的前提。每个人一生中都可能遭受情场失意、职场失位、商场失利等方面的打击;每个人也都会经受幸福时的欢畅、顺利时的激动、委屈时的苦闷、挫折时的悲观、选择时的彷徨,这就是人生。人生就是一碗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的汤,每种滋味你都可能品尝。自信的人,可以分辨出个中滋味,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碗汤,而自卑的人觉得每一碗都是苦药。
有一个美容医生,以善作面部整形手术而闻名遐迩。多年来,他成功地完成了很多例手术,同时也创造了许多奇迹。经过他的整形,把许多丑陋的人变成了漂亮的人。但是他发现,某些人的整形手术虽然很成功,但仍然会回来找他抱怨,说他们在手术后还是不漂亮,说手术没什么成效,他们自感面貌依旧丑陋。
于是,这位医生悟到这样一个道理:美与丑,并不在于一个人的本来面貌如何,而在于他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如果一个人自以为是美的,即使他相貌平平那他也是美的;如果他心里总是嘀咕自己是个丑八怪,即使他并不难看,那么他也会露出一副傻相。
一个人如自惭形秽,那他就不会变成一个美人;如果他觉得自己不聪明,那他就成不了聪明人;如果他觉得自己心地不善良——即使在心底隐隐地有此种感觉,那他也就成不了善良的人。同样的道理,如果他没有自信,那么自卑就会紧随他左右,他将一事无成。
其实,自卑也和自信一样,并不是少数人的专利,每个健康人身上都有。关键就在于如何看待它们,自卑的人看到的只有“绝望和痛苦”,而自信的人看到的永远都是“快乐和希望”。
两个人都来到了海边,其中一个人对生活已经失去了信心,对前途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他准备在海水中结束自己的生命。而另一个人从小就有一个梦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水手,他来到海边是想感受一下大海的气息。第一个人面对大海,说道:“看这海水,多么浑浊,颜色多么黯淡,就如同我的人生一样充满了灰色。”而另一个人却说:“啊,我终于来到海边了,海边的空气真的好新鲜啊,海边的风吹在脸上的感觉真的好舒服啊!”第一个人接着说:“看这海里的水藻,如果我跳下去,它们一定会紧紧的缠住我的脚,这样也好,我就随它们去吧。”另一个人也接着说:“看这海里的鱼儿游得是多么欢快,看这海边的贝壳是多么漂亮啊!真希望我能早日梦想成真,遨游在这宽阔的大海之上!”最后,第一个人沉入了海底,而另外一个却成为一名远航的船长。
自卑感的存在和产生,多数情况下并不全是由于自己不如别人,而是由于自己有不如人的心态和感觉,这样任何事情在他面前都是难以做到的,成功对他来说更是不可能的。反之,一个人如果能够给予自己很高的自信心,那么他在做事时,其“气”必所向披靡,刚刚开始,即已可得一半的胜利,操一半的胜算了。一切自卑自抑的障碍,在这种自信坚强的人的前面,都将“丢盔弃甲,落荒而逃了”。
克里姆林宫曾有位尽职尽责的老清洁工。她说:“我的工作同叶利钦的工作差不多,叶利钦是在收拾俄罗斯,我是在收拾克里姆林宫。每个人都是在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她说得那么轻松、怡然,使人感动,也令人深思。
这位清洁工在克里姆林宫算得上是地位最低下的平民百姓,可是她并不自卑,而且还幽默地把自己的工作与总统的工作相提并论,足见其心胸的豁达与坦荡。她一定是个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人,因为她懂得这样一个道理:无论是一国之君也好,抑或是一介草民也罢,人们都在做自己该做的事。只要认为自己的工作是有价值的,并且充满信心地去完成它,那么人生就是有意义的。所以,她每天都在认真收拾红墙内的灰尘和垃圾,同时也把散落在心头的苦闷和迷惘一起清扫掉。
用补偿心理超越自卑
许多人一事无成,就是因为他们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妄自菲薄,以至于缩小了自己的成就。——唐拉德·希尔顿
补偿心理是一种心理适应机制,即一个人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偏差而为求得到补偿。从心理学上看,这种补偿,其实就是一种“移位”,即为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而发展自己其他方面的长处、优势,赶上或超过他人的一种心理适应机制,正是这一心理机制的作用,自卑感反而成为许多成功人士成功的动力,成了他们超越自我的“涡轮增压”,而“生理缺陷”愈大的人,他们的自卑感也愈强,寻求补偿的愿望就愈大,成就大业的本钱就愈多。
林肯出生在一个十分清贫的农民家庭,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童年就是“一部贫穷的简明编年史”。加之他面貌丑陋,言谈举止缺乏风度,所以他对自己的这些缺陷十分敏感。为了补偿这些缺陷,他力求从教育方面来汲取力量,拼命自修以克服早期的知识贫乏和孤陋寡闻。他在烛光、灯光、水光前读书,尽管眼眶越陷越深,但知识的营养却对自身的缺陷作了全面而有益的补偿。他最终摆脱了自卑,成为美国历史上具有杰出贡献的总统。
贝多芬最重要的作品就是交响音乐,而其中又以《第九交响曲》为重中之重。可是,你相信吗?《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在耳朵全聋之后写出来的。当年,当这首交响乐在维也纳演出时,贝多芬已经不能上台指挥了,以至于演出结束后观众席上爆发出的雷鸣般的掌声他都感觉不到。他那句“人啊,你当自助!”的名言,成为许多自强不息者的座右铭。
贝利刚到巴西的桑托斯足球队时,因为害怕球队里的那些大球星瞧不起自己,竟然紧张得一夜未眠,他本是绿茵球场上的健将,却因为自卑而无端地怀疑自己。后来他设法在球场上忘掉自我,专注踢球,保持一种泰然自若的心态,从此以后便锐不可当。贝利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一共踢进了一千多个球,无愧于“球王”的称号。
细细研读一下伟人的传记,就不难明白,他们的品格和一生,都是由个人缺陷形成的。
亚历山大、拿破仑和纳尔逊生来身材就十分矮小,所以立志要在军事上获得辉煌成就;苏格拉底和伏尔泰,都是因为自惭奇丑,所以在思想上痛下工夫而大放光芒;德莫尔尼斯,是因为幼年时有口吃的毛病,所以他面对大海、口含石子,反复练习,立志而成为雄辩家。
强者不是天生的,强者也并非没有软弱的时候,强者之所以成为强者,在于他善于战胜自己的软弱。
从前有一个王国,王国里的王子长的非常英俊。老国王身体慢慢不行了,想尽快让王子来继承王位,这对王子来说应该是一件高兴的事,但他却怎样也高兴不起来。原来,王子的身体有缺陷,他是一个驼背,而且一只脚有点跛,对于自己的这些缺陷他感到非常自卑。他害怕以后登上王位,每天面对臣民会让自己很难堪。国王看出了王子的担忧,他召集大臣们共同商议,怎样才能让王子充满自信地继承王位。有一个聪明的大臣想出了一条妙计,国王听后十分满意。
这一天,国王对王子说,有一位大雕塑家要来我们国家访问,趁这个机会,让他为我和你的母后还有你每人雕一尊塑像吧,王子同意了。雕像雕好了,国王的雕像神态安详,王后的雕像充满慈爱,而王子的雕像却与众不同。王子手拿一把弓箭,一只脚踩在一块石头上,正弯腰用力拉着它,像是在瞄准一样猎物。王子看了这尊雕像,受到很大震撼。慢慢的王国的人民开始议论,说王子的背好像没有以前那么驼了,他的脚也不像以前那么跛了,这让王子非常高兴。没过多久,奇迹出现了,王子驼背、跛脚的毛病全好了。
自卑是可以克服的,只要你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全心贯注于你所希望的目标上,并时时加以留意,有一天你一定会看到自信的光芒正在照射着你。
人道主义者威特·波库指出,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灵性,凭借这一灵性,人们得以完成许多丰功伟业。这种灵性是潜在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一股力量,用以对抗外来侵犯的力量。它就是人的“尊严”和“人格”。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人格,就要求自己克服自卑,战胜自我。因此,令人难堪的种种因素往往可以成为发展自己的跳板。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取决于能否从自我设置的陷阱里超越出来,而真正能够解救你的,只有你自己。即所谓“自助者天助之”。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开始,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但又爬不快,为了不让别的动物来伤害我们,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又问:可是毛毛虫姐姐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毛毛虫姐姐能变成蝴蝶飞到天上,天空会保护它啊。
小蜗牛:那蚯蚓弟弟也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为什么也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进土地里,大地会保护它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妈妈,我们好可怜啊,天空不保护我们,大地也不保护我们!
蜗牛妈妈安慰它:所以我们有自己的壳啊,这个壳就是我们的家。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我们要相信自己!
所谓自卑情结,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无所适从的表现,愤怒、眼泪或自责都可能是自卑情结的表现。由于自卑感总是造成紧张,所以争取优越感的补偿动作必然会同时出现。蜗牛妈妈把自己的壳比喻成了它们的家,让小蜗牛知道相信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不要怀疑自己、贬低自己,只要勇往直前,付诸行动,就一定能走向成功。久而久之,就会从紧张、恐惧、自卑等那些阻碍你前进的桎梏中解脱出来。
心理补偿是一种使人转败为胜的机制,如果运用得当,将有助于人生境界的拓展。但应注意两点:一是不可好高骛远,追求不可能实现的补偿目标;二是不要受赌气情绪的驱使。
积极的心理补偿,能激励自己达到更高的人生目标。
抛弃自卑,建立自信
假使我们把自己视为泥块,则我们将真的成为被人践踏的泥块。——科雷利
自卑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它却是不健康的,它是人的自尊和自爱、自励、自信的对立面。自卑不利于人的振作,是人冲出逆境的绊脚石,甚至可以说,自卑的情绪就像一剂慢性毒药,侵蚀你的勇气和力量。自卑发展下去,将使人失去一切。历史的列车从不因弱者的呼叫而停留。如果你还想有所作为的话,那你就必须扔掉自卑的抹泪布。
1851年,拿破仑三世路易·波拿巴发动反革命政变。雨果立即发表宣言进行反抗,不幸遭到失败。同年12月,雨果被驱逐出境,同时又被病魔缠身,他流落到英吉利海峡的泽西岛上。在那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雨果每天都久久地坐在能够俯瞰海港的一张长椅上,凝视落日,陷入冥思苦想之中。然后,他总是缓慢但却坚定地站起来,在地上捡起石头,一块块地掷向大海。掷完了,就带着满足的心情和变得开朗的神情离去。
他天天如此,终于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一天,一个大胆的孩子走上前来问他:“先生,为什么您每天都要来这里,向海里投这么多的石头?”雨果沉默了一会儿,然后严肃地说:“孩子,我扔到海里的不是石头,我扔掉的是‘自卑’。”在此后长达十九年的流亡生活期间,雨果始终坚持对拿破仑三世独裁政权的斗争,并一直坚持写作。1852年,他出版了对拿破仑三世进行辛辣嘲骂的政治小册子《拿破仑小人》。同一年,他又写了《一件罪行的始末》,对反革命篡权进行了愤怒的控诉和无情的揭露。雨果许多不朽的作品,如《悲惨世界》、《笑面人》、《九三年》、《海上劳工》和《威廉·莎士比亚》也都是在他流亡期间完成的。雨果终于没有让那无益的自卑夺去自己的斗志,而是用自信战胜了它。他因而也战胜了逆境,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如果你去研究、分析一般“自造机会”的人们的伟大成就,就一定可以看出,他们在奋斗时,一定是先有一个充分信任自己能力的坚定心理,即使环境让他们曾一度受到自卑的侵袭,但最后他们都会坚强的踢开一切可能阻挠自己的东西,使自己能勇往直前。
假使你在行止之间,都认为自己卑微渺小,处处表明你不信任自己、不尊重自己,那么就不能怪别人不信任你、不尊重你了。苏格拉底曾说“认识你自己”。如果能从自己的性格、能力方面来分析自己,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并能“诚实”地带着勇气反省一下,事情就不难解决了。
被世人誉为“积极思考的救星”的世界著名牧师、演说家罗曼·V·皮尔在《态度决定一切》里讲了一段他和两位精神导师的故事:在我就读于俄亥俄州威士理安大学期间,有一段时间非常的苦恼。有一天,班安尼逊教授在课后找到了我。教授盯着我看了一阵后说:“罗曼,你有什么问题吗?我知道你很用功,能完全掌握我授课的内容,可是除非我指名,你从来没有主动发过言,就是发言也是红着脸,结结巴巴的。你既紧张又难为情,这是为什么呢?”
教授不让我有解释的机会接着说:
“我知道,你有自卑感,而你又在自己心里继续培养它,现在已经膨胀得令你束手无策了。你认为大家都在看着你,自以为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其实,这种想法太以自我为中心了。”
教授把橡皮擦丢到桌上,橡皮擦弹了起来。
“你看这块橡皮擦多么了不起。它能把错误的地方擦掉,使纸张变得很干净。”
他又用力把橡皮擦往桌上一丢。
“你瞧,橡皮擦具备多好的弹性!其实你也一样,把不该有的自卑感擦掉!全力发挥上帝赐给你的弹力!只要有信仰,一定能除去恐惧。现在你陷入了自卑之中。自卑得不敢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但只要你愿意改变,你就能改变。”
我摇晃着走出了大厅,心中百味交织,既觉得愤怒和受挫,又奇妙地感到了希望。走下长长的楼梯时,我的脚步突然停在从下面算起的第四级阶梯上。当时的情形我记得很清楚。就在我踏出那一步时,我人生中最大的事件发生了。我领悟到教授说的话都是对的,更幸运的是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我不知不觉这样祈祷道:“上天啊,我看到你把坏人变成好人,也看到你让醉鬼不喝酒,令小偷成为诚实的人,能不能把我这个受挫的可怜少年,变得和普通人一样呢?”
同样,有一天,威廉·E·史迈沙教授也在课后留下我说:“罗曼,希望你能看看这两本书。”
那是《马卡斯·的欧里斯冥想录》和布鲁斯·培利校订的《拉尔夫·渥示德·爱默生语录》。
史迈沙教授说:
“读过这两本书后你就能理解,在思想中有信仰的强劲脉动时,人的灵魂是多么伟大。”
后来,我曾多次站在罗马卡彼特留的山伟大的马卡斯·的欧里斯像旁边,感谢他使我能建立积极思维的健全信心。
为了消除自卑感所做的努力,对我来说也绝非易事,不是短时间就能解决的。解除根深蒂固的问题需要很长的时间,以及忍耐和坚定的意志。与困难的问题斗争,坚强的韧性是最重要的。轻易承认失败,会成为解决问题的一大障碍。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毫无所惧地面对问题。
只要有想解决问题的意志和绝不放弃的坚强韧力,就必能开辟出迎向未来的坦途。
一个天资平庸的人如果能够克服自身的自卑心理那他就有可能成就自己的事业,成就那些虽然天分高、能力强却又疑虑与胆小的人所不敢尝试的事业;而这种品质如果附加在一个天资极高的人身上,那他就能成就更伟大的事业,甚至成为一个伟人。
自卑的对立面是自信,人们常常把自信比作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闸门、启动聪明才智的马达,这是很有道理的。确立自信心,就要正确地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能力。
同时,自信并不是孤芳自赏,也不是夜郎自大,更不是得意忘形、毫无根据地自以为是和盲目乐观;而是激励自己奋发进取的一种心理素质,是以高昂的斗志和充沛的干劲迎接生活挑战的一种乐观情绪,是战胜自己、告别自卑、摆脱烦恼的一种灵丹妙药。自信,并非意味着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获得成功,而是说战略上要藐视困难,战术上要重视困难,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动手,脚踏实地、锲而不舍地奋斗拼搏,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战胜每一个困难,从一次次胜利和成功的喜悦中肯定自己,不断地突破自卑的羁绊,从而创造生命的亮点,成就事业的辉煌。
走出自卑,超越自己
未经你允许,谁能令你自卑。——佚名
吴士宏在个人传奇《逆风飞扬》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自卑使人犹如驾着一叶小舟孤苦无助地漂浮在漆黑的、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自信则如闪烁在前方小岛上的航标灯,带给你希望,召唤你前进。一个人如果自卑,就没有勇气选择奋斗的目标;因为自卑,在事业上就不敢出人头地;因为自卑,就失去战胜困难的毅力;因为自卑,就得过且过,随波逐流……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卑就是自我埋没,自我葬送,自我扼杀!一个人要想写出瑰丽的人生诗篇,要想为人类作出有益的贡献,就要摆脱自卑的困扰,树立自信的雄心。
1985年,怀揣刚取得的自学高考英语专科文凭,吴士宏大胆地来到IBM公司求职。面试时,主考官问:“你知道:IBM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吗?”
“很抱歉,我不清楚。”吴士宏实话实说。
“那你怎么知道你有资格来IBM工作?”主考官问。
“您没用过我,又怎能知道我没有资格?”吴士宏反问道。
如此不逊的回答,出乎主考官之所料。主考官精神为之一振,不但没生气,反而激起了更大的兴趣,于是微笑地继续提问。
最后,主考官告诉吴士宏:下周一上班!
吴士宏求职成功,源于两大个性:诚实、自信。而这两点,恰是美国人最欣赏的。
主考官慧眼识英雄,吴士宏以她的业绩作出了奇迹性的回报——
开始做勤杂员的吴士宏,工作一年后获培训机会进入销售部门,成为公司的销售大将,因业绩不断跃升,其职位也不断晋升,从销售员一直攀升至IBM华南分公司总经理,被人称为“南天王”。
1997年,吴士宏出任IBM中国销售渠道总经理;
1998年,吴士宏出任微软(中国)公司的总经理;
1999年,吴士宏跳槽到TCL信息产业集团公司担任总经理。
吴士宏从一名普通的护士,成长为IT界神秘而富有魅力的传奇女性,正如她自己说的那样:“如果说有什么促使我往上走,那就是这种来自自卑的不断刺激。当时就像不断有鞭子抽打着我。那样一种痛、一种触及心底、层层包裹下的自卑和尊严的纠结,对我刺激的力量是如此强大,我后来花了几年时间才克服并超越了这种自卑。”
自卑是自信的绊脚石,超越自卑之后,才有升华,才有了自信,才可以促使你做更多的事情。
唯有自己才能提高自己的自信,也唯有自己才能将自己贬低。有出身寒微者、有高考落榜者、有先天疾患者、有重度残疾者……他们具有积极的心态,在生活中能够不断努力,不屈服于眼前的遭遇,向往更高层次的人生境界,向往更为舒适的生活。他们始终在困境中自敬自重,不失自我真本色。
他,从一个仅有20多万人口的北方小城考进了北京的大学。
他一个学期都不敢和同班的女同学说话。
因为上学的第一天,与他邻桌的女同学问他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从哪里来?而这个问题正是他最忌讳的,因为在他认为,出生于小城,就意味着小家子气,没见过世面,肯定被那些来自大城市的同学瞧不起。
所以,第一个学期结束的时候,有很多同班的女同学都不认识他!
很长一段时间,自卑的阴影都占据着他的心灵:最明显的体现就是每次照相,他都下意识地戴上一个大墨镜,以掩饰自己的内心。
她,也在北京的一所大学里上学。
她不敢穿裙子,不敢上体育课。她疑心同学们会在暗地里嘲笑她,嫌她胖胖的样子太难看,大部分日子,她也都在疑心、自卑中度过。
大学时期结束的时候,她差点儿毕不了业,不是因为功课太差,而是因为她不参加体育长跑测试!老师说:“只要你跑了,不管多慢,都算你及格。”可她就是不跑,她想跟老师解释,她不是在抗拒,而是因为恐慌,恐惧自己肥胖的身体跑起步来一定非常的愚笨,一定会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可是,她连给老师解释的勇气也没有,茫然不知所措。她只能傻乎乎地跟着老师走,老师回家做饭去了,她也跟着,最后老师烦了,勉强算她及格。
他,现在是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经常对着全国几亿电视观众侃侃而谈,他主持节目给人印象最深的特点,就是从容自信。
他的名字叫白岩松。
她,现在也是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而且是完全依靠才气,而丝毫没有凭借外貌走上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岗位的。
她的名字叫张越。
从自卑中站起来的人不会再畏惧挫折和失败。从自卑中走过的人清楚自己的所得所失。超越自卑不是沉湎其中,而是正视自身的缺陷和不足,补偿缺憾,昂起头努力去做,把心之所向当作阶段性目标,为之付出,为之奋斗,保有自尊,而且永不自满。
给自己充分的自信,勇敢地战胜自卑吧!
如果加以深究,自卑心理的成因是很复杂的。有的是由于生理上和智力上的缺陷;有的是由于家庭教养方式不当或缺乏家庭温暖;有的是由于过去遗留下来的心灵创伤或长期以来形成的压抑感和焦虑感;有的是由于性格古怪,不易合群或经常受人嘲笑所致;有的是由于原来自视过高,受到挫折后则自暴自弃;也有的是暗暗同别人比较后发现自己的弱点而心灰意冷、自怨自艾……
克服上述自卑心理,自然也要因人因事而异。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总结出了几条克服自卑的经验,被实践证明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1)正确认识自卑感的利与弊:有的人把自卑心理看作是一种有弊无利的不治之症,因而感到悲观绝望,自暴自弃。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它不仅不利于自卑者的前途,反而会加重自卑心理。其实,比起狂妄自大的人,自卑者更加讨人喜欢。因为,自卑的人都很谦虚,善于体谅人,不会与人争名夺利,安分随和,善于思考,做事小心谨慎,稳妥细致,重感情,重友谊。自卑者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增加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还应认识到,你若克服了心理上的这种障碍,将更有前途。
(2)正确地评价自己:不仅要看到自己的短处,也要客观地看到自己的长处;既要看到自己的不如人之处,也要看到自己的过人之处。俗话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谁都有缺点和不足,只要能够想方设法克服缺点和不足就行。这样就会增强自信心,减轻心理压力,扔掉包袱轻装前进。
(3)正确地表现自己:有自卑感的人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情,并竭尽全力争取成功。成功后,及时鼓励自己:“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做到了!”当面对某种情况感到信心不足时,可以用“豁出去”的自我暗示来放松心理压力,反倒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获得成功。
(4)正确地补偿自己:为了克服自卑感,可采取两种积极的补偿途径:一是以勤补拙。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赶不上别人,就不要再背思想包袱,而应以最大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勤奋努力,多下工夫,下苦工夫。二是扬长避短。有些残疾人虽然生理上缺陷很大,又失去了自由活动和交际的空间,似乎发展的空间极为有限。但有志者事竟成,高位瘫痪的张海迪成功之路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她身残志不残,酷爱音乐、医学,文学,以十倍于常人的毅力在几方面都有所建树。
(5)要正确对待挫折:遭受挫折和打击,这是人人难免的。但人的承受能力不同,性格外向的人过后就忘,内向的人容易陷入其中。那么就应当注意,凡事不要期望过高,要善于自我满足,知足常乐。无论学习或工作,目标不要定得太死太高,不然就容易受挫。
总之,消除自卑唯一的障碍,不是你我不能改变自己,也不是改变的困难,而是你不改变。
自我解嘲,也是自信的一种表现
除了思想和债务,我一无所有。——海涅
有一位伟人说过:每个人,除了他自己的领域,在另外的领域都可能是白痴。因此,大胆地承认你不懂得的,大胆地承认自己的缺点,这并不等于你不如别人。在接受自己的基础上,学会自我解嘲。当一个人能够以幽默的方式嘲笑自己的不足时,他就能够获得超然的心境。
众所周知,林肯的长相算得上很丑陋,但他从不忌讳这一点,相反,他常常诙谐地拿自己的长相开玩笑。在竞选总统时,他的对手攻击他两面三刀,有两张脸,面对选民时一张脸,而其他时间却是另外一幅脸孔,说他总是在搞阴谋诡计。林肯听说了这件事,在一次竞选演说中,指着自己的脸对台下的选民们说:“让公众来评判吧。如果我还有另一张脸的话,我会用现在这一张丑脸吗?”林肯就是用这种自我解嘲的方法,多次成功地化解了可能出现的尴尬和难堪场面。
里根是美国另一位知名的总统,他在政治上的幽默巧妙与林肯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一次,里根总统访问加拿大,在一座城市发表演说。在演说过程中,有一群举行反美示威的人不时打断他的演说,明显地显示出反美情绪。当时,加拿大的总理皮埃尔·特鲁多对这种无理的举动感到非常尴尬。面对这种困境,里根反而面带笑容地对他说:“这种情况在美国经常发生,我想这些人一定是特意从美国赶到贵国的,可能他们是想使我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听到这话,尴尬的特鲁多禁不住笑了。
还有一次里根说:“有人说我是全世界最有权势的人,这一点我不相信。白宫有一位官员,每天早晨把一张小纸片放在我办公桌上,纸片上写着这一天里的每一刻钟我该做的事情,我觉得他才是全世界最有权势的人。”
最精彩的是在里根参加总统竞选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里根竞选班底的人们认识到,里根要克服的最大难题是——年龄问题,他给人一种年纪太老的直觉,不宜当总统了。所以,里根利用每一个机会就年龄问题说笑话。第二次论战是在严肃的气氛中进行的,里根和蒙代尔就范围广泛的各种问题相互进行十分单调的攻击。有一位记者向里根提出一个可预料的问题:“总统先生,您已是历史上最年迈的总统了。您的一些幕僚们说,最近和蒙代尔先生的遭遇战之后,您感到疲倦。我回忆起肯尼迪总统,他在古巴导弹危机中,不得不连续工作好几天,很少睡眠。您是否怀疑过,在这种处境中您能履行职责吗?”如果正面解释了这个既棘手又彬彬有礼地询问,其意思就是表明自己确实过于年迈,不宜再当总统。里根犹如处在击球位置,有戒心地笑笑,他说:“我希望你能知道,在这场竞选中我不愿把年龄当作一项资本。我不打算为了政治目的而利用我的对手的年轻和缺乏经验。”
幽默而不失风度的自我解嘲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而且幽默和自我解嘲并不只是伟人的专利,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这种细胞,关键时刻它们不仅能让你化解难题,还能让你重拾信心,走向成功。
中央电视台有个《挑战主持人》的节目。一次,有一位长相实在有点寒碜的小伙与另两位标致的小伙子一起上场了。恰好是他第一个作自我介绍,他从容自如,侃侃而谈——
“我的眼睛不大,而且有点近视,但这丝毫不影响我的睿智与远见;我的耳朵虽小,更提醒了我要细心倾听观众的心声;我的个子袖珍了一些,但有人曾说过:浓缩的都是精华;有人说:‘缺点在一定条件下也会成为优点。’这话多少有些夸张,但‘缺点在一定条件下会成为特色’则是毋庸置疑的。”
最后,他热情洋溢地说:“各位女士们、先生们,我就是今天的一号选手XXX!我喜欢写诗,可写不过徐志摩;我喜欢唱歌,可唱不过张学友;我喜欢主持节目,他俩可能都比不过我……”边说边微笑地指了指身旁的另两位选手。
比赛结果,这位一号选手以他的从容自信、机智幽默以及丰富的知识,一举夺魁,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正如心理学家波希霍汀所说“不要对自己太过严肃,对自己的一些愚蠢的念头,不妨‘开怀一笑’一定能将它笑得不见踪影”。接受自我、信任自我表达着一种高度的自知,意味着高度的自信。
不要总把自己看得太低,要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应付所遇到的问题,你比你自己想象得更优秀、更成功、更有能力、更有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