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习惯影响孩子的一生
10797600000009

第9章 从优秀到卓越,培养全面发展的好习惯

努力学习追求好成绩是青少年阶段最重要的事,但高分低能却是社会上并不提倡的。一个人想要从优秀晋升到卓越,就必须要全面发展。将自己培养成一个聪明的人,一个能力突出的人,一个能够应对生活中各种困难的人,这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习惯当众发言,练就好口才

名人名言

当众发言是克服羞怯心理、增强人的自信心、提升热忱的有效突破口。这种办法可以说是克服自卑的最有效的办法。

——戴尔·卡耐基

很多孩子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老师提问时,他会深深地低下头,很怕老师叫到自己;班会课上讨论时,他会躲在最隐蔽的角落,即使自己有很多话想说……

这就是典型的害怕当众发言的现象,这在很多青少年身上都有体现。很多人没有及时改变这种不好的习惯,导致后来错失好的人生际遇。有的人在成年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再想改变就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就相当困难了。

在这个越来越开放的信息社会,那些开放自己、善于表达自己的人越来越受人欢迎,而那些封闭自己的内向气质的人,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冷落。因此,及时改变害怕当众发言的害羞习惯,对你的成长和人生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首先,要克服害怕当众发言的心理,必须要弄清自己害怕当众说话的原因。

害怕当众发言在大多数人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们害怕当众发言的主要原因,是他们不习惯于当众说话。罗宾逊教授曾说:“恐惧皆衍生于无知与不确定”。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当众发言是一个未知数,就不免心里感到焦虑和恐惧。

要克服当众怕羞的心理。戴尔·卡耐基先生最有经验,而在他的众多经验中最基本的经验就是:“你要假设听众都欠你的钱,正要求你多宽限几天;你是神气的债主,根本不用怕他们。”

爱默生说:“恐惧较之世上任何事物更能击溃人类。”正因为如此,卡耐基认为消除恐惧与自卑感是人们掌握演讲和谈判技巧的最好方法之一。而在这个过程中,卡耐基认为,练习在公共场合说话是一种天然的方法,它不仅可以克服不安,而且有助于建立勇气和自信。因为当众说话可以使人们控制住自己的恐惧。

其次,应当以适当方式进行充分的准备。大家都知道,当众发言仅仅依靠良好的口才,熟练的语言驾驭能力和组织能力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你要对此次发言有相当的准备。正如林肯所说:“我相信,我若是无话可说时,就是经验再多、年龄再老,也不能免于难为情的。要进行成功的当众发言,必须有充分的准备,否则,未经准备即出现在听众面前,就像一个人上战场却不带武器和弹药,怎能奢谈猛攻‘恐惧’之堡呢?”

当然,准备充足并不是说要你逐字逐句地将需要当众说的话死板地全部背下来。逐字逐句地背诵,很容易在面对听众时遗忘,即使没忘,讲起来也会显得十分机械化。因为它不是你此时发自内心的言辞,而只是出于记忆的应付。所以,在准备当众发言的过程中,最好是将自己的生活和经历融入所要表达的内容之中。然后,汇集由这些经验汲取来的思想、概念等,使得发言的内容更为丰富和生动。相信只要你真正地精心准备必能收到好的效果。

卡腾·波恩先生是美国资深的新闻评论家,他在哈佛大学当学生时,曾参加过一项讲演竞赛。他选了一则短篇故事,题为“先生们,国王”。他把这篇故事逐字背诵,并预讲了许多次。但在比赛那天,他说出了题目“先生们,国王”之后,就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说不出来了。他顿时不知所措,但在绝望之下,他开始用自己的话来说故事。当评审把第一名奖章颁给他的时候,他真是吃惊极了。从那天起,卡腾·波恩先生便不曾再背过一篇讲稿,通常他只做些笔记,然后自然地对听众说话,绝不用讲稿,那是他广播事业里成功的秘诀所在。

在发言准备得有点眉目时,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演习。就是把你要讲演的内容运用到和朋友及同学的日常谈话中。在向他们讲述的过程中,最好仔细地观察他们的反应,听听他们的回响,说不定就能从他们的评价中吸取一些颇为有趣和有价值的东西。

对于很多青少年朋友来说,当众发言是经常的事情,比如课堂上回答问题,比如和同学们分组讨论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你敢说话,善于说话。课堂上回答问题时,你的准备就是对老师提问之前讲授内容的理解;和同学分组讨论时,你的准备就是平时对某一主题内容的关注和了解,以及个人的思考和看法。

另外,在当众发言的过程中还应当尽量避免令自己不安的反面刺激。比如,如果在发言过程中总是设想自己会犯语法错误,或总担心自己讲着讲着会突然地停顿下来,讲不下去了,这就是一种反面的假想,它很可能会抹杀你对发言的信心。因此,把你的注意力从内心的焦虑上解脱出来,转向外在的发言内容和听众,这样你的紧张感就会分散,能避免不必要的登台恐惧感。

其实,只要你肯多下工夫,并时常练习,就会发现这种当众发言的恐惧感越来越弱,当弱到一定程度时,它就会成为助力,而不是一种阻力了。这时,你就会发现,原来当众发言并不是件难事了。

你可以这样做:

1.多多练习,将当众发言变成自己的一个习惯。你可以对着镜子练习;对着墙练习;对着朋友练习;对着同事(但不是朋友)练习;录音,也就是对着自己练习;做一次尽量正式的预演。不要只是对着你的家人练习。说白了,就是练习练习加练习,在各种场合,对着各种听众。当众发言和其他的事情一样,只要多加练习就没问题。产生恐惧只是因为不习惯这样的场合。

2.假想你自己发言时成功的情景。不管是当众演讲、还是朋友聚会,都可以想象这样的情景,你在侃侃而谈,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妙语连珠,听众们不时投来赞许的目光,并发出热烈的掌声。实验证明,敢于做成功假想的人比较容易成功。

3.临场紧张时调整呼吸。人在说话紧张时,大都会呼吸紊乱,从而导致氧气的吸入量减少,反应迟钝,不能按照之前的准备把所想的话语说出来。可以通过深呼吸调整并消除心理上的紧张和疲惫感,使情绪稳定下来。如果这种方法仍不能让你摆脱紧张感,你还可以通过各种搞怪的表情,放松面部肌肉。如果能在镜子里看到自己古怪的神态那效果就更好了,这种方法能让你得到暂时的放松。或者做一些放松的活动,如小跑、摇摆、踢腿,这些活动有助于热量散发,紧张情绪也会随之渐渐消失。

4.熟悉场地和听众。如果你的发言是一个主题演讲,那么在准备时应先熟悉一下你要发表演讲的环境,这样能在心里觉得有一种熟悉感,能降低内心的紧张;最好也能提前了解一下听众情况,比如知识水平等重要信息,在准备发言稿时要适应听者的胃口,这样才能使你的发言更容易被接受。

领导才能从现在开始练起

名人名言

一支由狮子领导的绵羊军队,胜过一支由绵羊领导的狮子军队。

——拿破仑

一位最佳领导者,是一位知人善任者,而在下属甘心从事其职守时,领导要有自我约束力量,而不插手干涉他们。

——罗斯福

如果你留意过,你就会发现:几个孩子在一起玩,总会有孩子起带头作用,而其他的孩子会很自愿地跟着他,听他的指挥。这个带头的孩子表现出来的带头作用就是领导才能。

一群女孩在美国华盛顿卡斯德山脉郊游时迷了路。寒冷,潮湿和饥饿使她们绝望。度过一个惊恐之夜后,一个女孩哭着说:“大人们不会找到我们了,我们都会死去的。”

这时,12岁的玛丽上前一步,坚定地说:“我们不会死,我听大人说,顺着小河川走,就会走到大河,然后就可找到城镇,我们沿着前面的那条小河川向前走,愿意跟我走的,请跟上。”玛丽说着就沿着森林深处的一个小河川向前进,其他的孩子紧随其后。她们沿着河边灌木丛艰难跋涉,终于听见了有人说话的声音,孩子们齐声呼救,终于被人们救出。玛丽这个充满勇气的孩子使这群孩子脱离了险境。

像玛丽这样的孩子是天生拥有领导才能吗?当然不。经过专业人员对相关人士的大量接触和跟踪调查表明,领导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后天培养的。

心理学家认为,领导才能与学识一样,可以自小培养。青少年的领导才能不但对他的将来有好处,对他目前学校的表现也有帮助。如,某学生在教室及课余活动中所表现的领导才能,比智力或学业成绩更能准确地预测他们未来的成就。

美国开创性领导中心开发部主任约翰·安德森说:“我和一些运动员、学生、空军飞行学员和公司经理一起工作后认为,领导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培养出来的。一些组织的头头,社团的负责人,体育代表团的领队,他们的父母往往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心理素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些人在孩提时代就不屈于外来压力,而是坚定自己的信念。”

青少年的领导才能体现在,一个群体中,由一个或几个人组织、率领伙伴共同完成某项活动或任务。这与普通意义上成人群体中领导地位的树立和才能体现不同,它不是由权力因素,而主要是由非权力因素决定的。具有这种影响力的青少年比较自信,而且其应变、交往、语言表达等能力也较其他成员强,常常使同伴对其产生亲切感、信赖感和佩服感。

有领导才能的青少年会在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处世中表现出一些明显的特点,比如:

在性格方面,他们比较开朗,愿意主动插手自己分外的事情,表现出责任心和决断力,以及会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遇到困难时也很少流露出胆怯。

在创造力方面,他们即使在百无聊赖时也能想出很有意思的消遣手段;面对无法回避的问题时,他们一般会选择分析解决而不是发愁焦虑。

在交往方面,他们会表现出来很高的情商和人际交往的敏感度;在和人交换意见时也体现出非同一般的调和能力;他们还会用倾听和提问来表现自己的好奇心,并表明自己的看法,渴望并喜欢成为游戏中大家关注的中心。

在做事方面,他们会表现出很高的激情,能承担风险,做事有韧劲;在沉重的压力下,能保持沉着冷静,给自己时间思考;能为实现更高的目标而刻苦努力;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惜在心理上、肉体上和精神上为之努力奋斗;不惧怕掌控局面,愿意争第一;喜欢和大家一起做事而不是离群独处,愿意参与集体讨论并表现出协作精神;做任何事情都保持积极的态度,能看到问题积极的一面,而不是消极面对。

以上所提到这些都是领导才能的潜质,如果你已经占了其中的某几条,那么加以培养,相信你必能练就非常好的领导能力。如果这其中没有一条适合你,那也不必担心,只要你努力尝试着向这方面发展同样能有所收获。

也许有些青少年要问,为什么要培养自己的领导才能呢?因为领导才能可以带动你全面地成长和提高,领导才能是各种能力的综合。在做领导工作的过程中,你的综合分析、创造、决策、应变、协调、分配、语言表达、自学等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锻炼。当然,最重要的是,未来的社会需要这样的人才,练就过人的领导才能就等于在增加你的综合素质,有助于你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你可以这样做:

1.培养责任意识。在对自己、对他人以及处理日常生活各种事情上要有积极负责的态度。另外,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待父母交给的任务以及在群体活动中分配给自己的任务要认真完成。

2.培养决策能力。在做事上要体现自己的决策,有自己的主意,不能随波逐流。还要培养自己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3.培养协调能力。不要太自我,要认识到必须遵守一定的准则,这样才能和别人结成伙伴。要学会理解、体谅和关心他人,即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或立场来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在和同伴交往中,难免会发生冲突,要善于解决冲突,就要学会倾听对方的陈述和观点。

4.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有好奇心,有探索精神,多提问题,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

5.培养组织能力。多组织同伴参加活动,最好都自己操办,比如节日晚会、外出旅游、宴请朋友等。

6.培养良好的语言和行为规范。良好的语言和行为习惯有助于你建立良好的形象,从而让大家喜欢你、接受你,进而信任你、服从你。

让创造力助你建造缤纷世界

名人名言

人可以老而益壮,也可以未老先衰,关键不在岁数,而在于创造力的大小。

——卢尔卡尔斯基

一个具有天才的人——具有超人的性格,绝不遵循通常人的思想和途径。

——司汤达

从《辞海》看,“创造力”被解释为:“对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科学地加工和创造,产生新概念、新知识、新思想的能力。”很多研究创造力的学者喜欢将创造力比喻为“点石成金”的技术。他们经常会说:如果没有能力给孩子金块,那么,就教给孩子“点石成金”的功夫吧!的确,创新是一切进步的基础,创造力能化腐朽为神奇。

创造力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创造力与一般能力的区别在于它的新颖性和独创性。它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即无定向、无约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的看法,当发散思维表现为外部行为时,就代表了个人的创造能力。

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既需要发散思维,也需要聚合思维。任何成功的创造性都是这两种思维整合的结果。创造力与一般能力有一定的关系,研究表明,智力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基本条件,智力水平过低者,不可能有很高的创造力。另外,创造力与人格特征也有密切关系,综合多人研究的结果表明,高创造力者具有如下一些人格特征:兴趣广泛,语言流畅,具有幽默感,反应敏捷,思辨严密,善于记忆,工作效率高,从众行为少,好独立行事,自信心强,喜欢研究抽象问题,生活范围较大,社交能力强,抱负水平高,态度直率、坦白,感情开放,不拘小节,给人以浪漫印象等。由此可见,创造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展现。

而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创造力的表现往往是从“破坏”开始的。

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新鲜玩具给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不料,这位老师却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这位母亲不解其意。老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就有动手的机会。”

这个故事发生在半个世纪前。故事中的那位老师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孩子爱搞“破坏”属天性使然,是创造力萌芽的一种体现。他们睁着一双无知的大眼睛,对社会中的各类陌生事物充满新鲜感,合理利用孩子的这种天性,多方引导、鼓励,有利于孩子大脑的发展及日后处事问题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从小培养了孩子浓厚的求知欲望,为今后的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孩子的好奇心是他们创造力的源泉。

米尔说过,“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创造力的果实。”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能动性,能够去创造原来不存在的东西。生活正是因为有了创造,才会如此丰富多彩。创造力是一个孩子智力和能力的标志,是能否成材的重要因素。它取决于后天的培养。

根据科学实验,智商受遗传的影响比较大,后天的努力只有少许的影响。所幸,与“智商”同等重要的“创造力”,充满可塑性,可经由“训练”呈现令人满意的结果;而且一经“训练”,就不会消失。

创造力和智商有点相关,但不是绝对有关。一般而言,有高智商的人,不一定有高的创造力;有好创造力的人,却要有中等以上的智商。创造力除了“智力”之外,还包括了5个重要的能力:敏觉力、流畅力、变通力、独创力、精进力。当父母变换了孩子的房间布置,孩子一眼就能看出改变的地方,丝毫不差,就表示孩子的“敏觉力”十分高。当老师问:“茶杯有什么用途?”在限定时间内,能够想出最“多”答案的人,就有着较佳的“流畅力”。变通力,是指孩子能以不同角度看问题。例如有人问:“你在沙漠里口渴了,要喝什么?”如果甲孩子回答“开水”、“汽水”、“咖啡”;乙孩子回答“仙人掌汁”,则乙孩子要比甲孩子有“变通力”。独创力,是指能想出别人想不到的办法,而且有实际效果。可以说,所有的“发明家”,都具有高度“独创力”。至于精进力,是指能从更精致、更细密的角度思考。例如懂得在纸船上涂一层蜡,防止被水浸坏,这“多一层蜡”的思考,就是精进力。

那么,只有发明家才有创造力?只有产品和技术才体现创造力吗?NO!创造力,也就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不是沿着前人开辟的道路前进,而是运用新的方法和步骤去研究、解决问题。创造力并非专家、发明家所专有。每一个人都可以,也都能够拥有。

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富有创造力的表达方式与孩童时期建立的自信和自我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不敢另辟蹊径,完全遵照大人指示办事的孩子是很难创造性地表达其内心世界的。培养创造性最重要的就是要突破固有模式,决不能把自己囿于这些常规的限制之中去,你可以尝试着创造一些新鲜的游戏和对物件的新用法,还可以对日常秩序做出一些改变。

我们常说:“只有孩子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精彩神奇的。”那是因为,孩子没有受到更多规则的约束,他们完全按照自己的想象在编织自己的梦想、对未来的憧憬,以及他们眼中的世界万物。他们会“颠倒”很多的常规,会“破坏”很多的习惯,会“走出”大人的世界,会“描绘”出一个和现实完全不同的世界,这些都是孩子创造力的表现。在你心里一定也有着这些美妙的想法,珍惜它们吧,千万不要让它们泯灭,不要因为怕被别人笑话而让自己的想法掉进俗套,或许,这些创造力会为你的将来提供更多的成功机遇。

你可以这样做:

1.珍惜你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体现在青少年身上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它是探索知识奥秘的动力。好奇心愈强想象力愈丰富,创造性就愈高。利用好你的好奇心,大胆地去想,并创造性地去尝试。

2.不要迷信“标准答案”。有位教育学家曾说过,标准答案是创造力的杀手。有时候学生们为了追求高分不得不压抑自己的创造力,但现在随着教育的改革,已经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了,“雪化了是春开”已经不再是“错误”的答案。你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也没有必要非追随那些老旧的标准,应大胆地去想象,保持并发展自己的求异思维。

为智慧插上想象的翅膀

名人名言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科学发展、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

——爱因斯坦

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惊讶的感觉,谁就无异于行尸走肉,其眼睛是模糊不清的。

——爱因斯坦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想象也是科学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没有想象,就缺乏创造力,那么许多发明创造就无从谈起。在学习各门课程时都要借助想象力。如果一个人没有想象力,将难以理解教材中的图形、概念,写作文也不会有形象生动的描写。

比如,拿画画来说,很多人会力求画得和实物很像,追求的是像不像,而不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自己心目中的魅力图画。这些刻板的想法,正是遏制我们丰富想象力的大敌。有时候,我们常常只会在脑海里面认定天就应该是蓝的,云是白的……如果,我们的画笔都是千篇一律地运用同一种色彩来作画,那么画出来的图画也只会是死板的、毫无生气的,也就是缺乏想象的。

如果说知识是一只强大的老虎,那么想象就是一双翅膀,给强大的老虎添上一双能够飞翔的翅膀,那力量将是无比强大的。对于青少年来说,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获取知识一样重要,插上想象的翅膀会让你更好地在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

达尔文从小就对一些生物现象很感兴趣,特别喜欢钻研问题。有一天,小达尔文跟着父亲到花园里散步,那时,正值鲜花烂漫之季,各种五颜六色的花竞相开放,美丽极了。细心的达尔文发现,报春花只有黄色和白色两种,想象力丰富的达尔文就对父亲说:“爸爸,为什么报春花没有其他颜色的呢?”

父亲笑着说:“报春花只有黄色和白色两种,不过你可以开动脑筋,展开想象力,种出其他颜色的报春花呀,我相信你一定能行。”

第二天,小达尔文拿着一株红色的报春花兴奋地对父亲说:“爸爸,你快看呀,我真的让报春花变成红色的了!”

父亲一下惊呆了,儿子手里的果然是一朵火红色的报春花。他一把抱起儿子问道:“你是怎么做到的?”爸爸惊奇地问。

“研究出来的呗。”小达尔文扬着脸骄傲地说,“爸爸原来告诉过我,花每时每刻都在用根吸水,并且把水传到身体的各个地方去,于是我就想如果报春花喝些红色的水,这些水传到白色的花朵上,那么花不就会透出红颜色来了吗?昨天,我折了一朵白色的报春花,把它插到红墨水里,今天它就变成红色的了!”

父亲发现儿子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又对生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便有意识地培养他。达尔文经过孜孜不倦地探索,终于成了一位伟大的生物学家,并进行过五年的环球旅行,写下了对生物科学研究起重大作用的《物种起源》。

想象力丰富的人,好奇心也强烈。他们不但对吸收新知识抱有高度的热忱,而且经常能想到处理事物的新方法。青少年培养与发展想象力很重要,如果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不注意发展想象力,那么他就难以成为诗人、小说家、画家,也难以成为出色的建筑师或科学家。因为要做好这些行业,没有丰富的想象力是不可能做到的。想象力是每一个青少年都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画画离不开想象力;写作文离不开想象力;数学、物理、化学就更离不开想象力,就是在玩耍中也离不开想象力。想象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想象力会让我们原本没有滋味的学习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人类的幸福有一半以上来自想象力,不会想象的人很难拥有真正的幸福。贝鲁泰斯曾经说过:“想象是人生的肉,若没有想象,人生只不过是一堆骸骨。”也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凡是年幼时充分发展了想象力的人,当他遭遇不幸时也有能力体验幸福;当他陷入贫困时也有能力感受快乐。可以说,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是不善于想象的人。而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好奇心,没有了想象力,就不可能花心思研究新事物,只是遵循前人的步伐原地踏步而已,更不会有惊人的成就出现了。

你可以这样做:

1.要养成多提问题的好习惯。好奇心是推动我们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内在驱动力。所以当你不断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你要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独立思考来寻找答案。

2.丰富头脑中表象的储存。表象是外界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留下的影像,是具体、形象的。因为表象是想象的基础材料,所以头脑中的表象积累得多,就有进行想象的丰富资源。经常去博物馆参观、到郊区游览、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或走亲访友等,都可以让自己记住许许多多的表象。为了记得多、记得准、记得牢,可以通过写日记,把头脑中的表象再现出来。

3.扩大语言文字的积累。想象以形象为主,但离不开语言材料,特别是需要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将想象的内容表述出来时,语言材料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扩大语言文字的积累。你应该多看书,并准备一个摘抄本,把阅读中遇到的好句、好段摘抄下来,平时没事时常拿来翻阅。

4.多读一些喜闻乐见的故事。人在听或者读故事的时候,想象力是特别活跃的,这时,会在人们的头脑中不断出现故事中的人物、情景,想象着以后的情节。故事读完了,有时候你会对结果感到满意,但有时又不喜欢这样的结局,那么你可以尝试着为故事安排一个结局。在这一过程中你的想象力会得到很大的拓展。

5.多进行实践活动。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开阔眼界和心胸,在玩耍中增长见识。另外,学一门乐器或学学绘画,这些都是培养创造力的好办法。积极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每一种兴趣小组活动都有大量的形象化的事物进入你的脑海中,并且需要进行创造性想象才能完成活动任务,这对提高想象力十分有益。

随时随地抓住学习的机会

名人名言

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利希顿堡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高尔基

谁都渴望成功,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很多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想在顷刻之间成功拥有丰功伟绩,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其实,任何事情都是渐变的,只有持之以恒,每天坚持学一点东西,随时随地地学习,才能有助于一个人最后达到成功。

青少年朋友现在正处在学习的最佳时段,对知识的渴望,加上聪明的头脑、良好的记忆力,这些学习必备的武器,学习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如果现在浪费时间,等以后走向社会,意识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再回头学习自己落下的知识,那就好比是亡羊补牢,为时已经晚了。知识是人生大树的甘露,如果在大树最需要水分的时候,没有及时浇水,等渴死了就是浇再多的水也没有用了。

未来的竞争是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竞争,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才不会被淘汰。一个人的知识储备愈多,才能愈丰富,生活才会愈充实、愈成功。

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总统之一杰弗逊,17岁时就读于威廉与玛丽学院,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特别是在历史和语言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此外,他对农艺、数学和建筑学等也有浓厚的兴趣。后来他自行设计的蒙蒂塞洛宅邸,既具有传统的古典式建筑风格,又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堪称当时美国第一流的建筑。

杰弗逊出身贵族,他的父亲是军中的上将,母亲也是名门之后。当时的贵族除了发号施令以外,几乎不与平民百姓交往。但杰弗逊没有秉承贵族阶层的恶习,而是主动与各阶层人士交往。他的朋友当中不乏社会名流,可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仆人、园丁、农民或者贫穷的手工业者。杰弗逊的过人之处在于他具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善于从各种人物身上学习,因为他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即使身无分文的流浪汉,其身上也有金子般闪光的东西。

杰弗逊仪表堂堂,谈吐生动,富有朝气,喜爱交往。他善于演奏小提琴,常有机会在总督府与一些比他年长很多的社会名流一同演奏古典乐曲。杰弗逊跻身于名流之中,经常同他们交谈,获益匪浅。

有一次,他还劝说法国人拉法叶特:“你必须像我一样到普通民众家去走一走,尝一尝他们吃的面包,看一看他们的菜碗。只有你亲自这样做了,你才会了解到民众不满的原因,并会懂得正在酝酿的法国大革命的意义了。”正因为如此,杰弗逊比其他的领导者更清楚民众到底在想什么,到底最需要什么,这也是他能够当选美国总统,成为一代伟人的根本原因。

杰弗逊说:“不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都要善于向每个有专长的人学习,向含有真知灼见的任何一本书、任何一种见解学习。”

正如杰弗逊所说,我们应该随时随地保持学习的习惯,并且应该常问问自己“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学习,并不是正襟危坐,并不需要怎样的形式,完全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而所谓“随时随地”地学习,就是要抓住一点一滴的零碎时间来学习,向身边每一个人学习。

有这样一个年轻人,他外出的时间比在家的时间多,有时乘火车,有时坐轮船,但无论到什么地方,他总是随身携带着一本书,以供随时阅读。结果,他对于历史、文学、科学以及其他各国的重要学问,都有相当的见地,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从而促成了他自己人生的成功。

自强不息、追求进步的精神,是一个人卓越超群的标志,更是一个人成功的征兆。正如一位名人所说,从一个人怎样利用他每天的零碎时间,怎样消磨他冬夜黄昏的时间上,就可以预言他的前途。

一个人,只要有随时随地学习的习惯,就一定会取得很大的成就。李奥·巴斯卡力是美国著名的作家、演说家和教育家,他曾写过大量关于爱与人际关系方面的书籍,影响了一代美国人的生活。

他之所以有这样卓越的成就,完全得益于小时候父亲对他的教育。从小,每当吃完晚饭时,父亲就会问他:“李奥,你今天学了些什么?”这时李奥就会把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告诉父亲。如果实在没什么好说的,李奥就会跑进书房拿出百科全书学一点东西,背下来之后再去讲给父亲听,然后再上床睡觉。这个习惯,他一直保持至今。现在,每天晚上他仍会拿10年前父亲问他的那句话来问自己,若当天没学到点什么东西,他是不会去睡觉的。这个习惯时时刺激他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产生新的思想,不断进步。

对于青少年朋友来说,必须从小养成随时随地学习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积累更多的知识,为以后的成功打下基础,积累有用的经验。不学习就意味着死亡,这是生存的原则。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知识和技能,会随着岁月的流逝不断折旧,只有随时随地地学习,不断学到新的技能,提升自己的价值,才能真正增强自己的竞争优势。你所具备的知识越是丰富,你所具备的价值也就越高。

我们这里所说的学习不仅是指一种对新知识、新书本的学习,而且包括了对各种新经验、新观念的接受。对这些新事物的接受是避免失败的前提。人的一生都是受教育的时间,不管你是否置身于学校,在每一天、每一分钟、每一个地方,你都可以吸收到有用的知识,也只有不停地学习知识和技术才能适应未来的竞争,一个人如果善于学习且乐于随时随地不断学习,他的前途才会是一片光明的。

你可以这样做:

1.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不要把学习当成是一种任务,要认识到学习是一种自身的需求,每个人随时随地都要学习。

2.不要只关心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没有用不到的知识,任何知识都有必要涉猎一些。

管理好自己的“大好时光”

名人名言

时间是世人的君王,是他们的父母,也是他们的坟墓;它所给予世人的,只凭着自己的意志,而不是按照他们的要求。

——莎士比亚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名言我们从小就知道,但是却很少能有人切实地做到。因为时间是无形的,没有具象,所以给人的不是直观的感受。只有在感觉时间不够用的时候,才会有真切的感受。但事实上,这已经是你浪费了太多时间,受到惩罚的时候了。

时间到底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对不同的人也有着不同的意义。对于活着的人来说,时间是生命;对于从事经济工作的人来说,时间是金钱;对于做学问的人来说,时间是知识;对于无聊的人来说,时间是债务;对于人们,尤其是青少年来说,时间是财富,是资本,是命运,是千金难买的无价之宝。

经常听到一些青少年朋友这样说:“我每天都有写不完的功课呀,好不容易有了点属于自己的课余时间,我才不会浪费呢!”那么,他们是怎么“珍惜”这些课余时间的呢?他们多半沉迷于玩电脑游戏、看电视、打篮球、踢足球、上街闲逛等,难道这就是珍惜时间,这就是好好利用课余时间吗?

许多中学生都在抱怨“没有时间看书”、“没有时间学习”,那么课余时间他们都拿去干什么了呢?时间是靠我们去“挤”的,就像鲁迅先生说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是有的。我们所谓的“没有时间”,是因为我们在不经意间浪费了太多的时间。朱自清的《匆匆》里写道:“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很多时间都是在我们这样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就流失了的。所以,珍惜时间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

先来看看这样一份调查,或许你会对时间有更切实的感受。

《人生宝鉴》公布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调查材料——一个人活了72岁,他这一生的时间是这样度过的:

睡觉20年,吃饭6年,生病3年,工作14年,读书3年,体育锻炼、看戏、看电视、看电影8年,饶舌4年,打电话1年,等人3年,旅行5年,打扮5年。

这是平均数,正是通过这个平均数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问题,想到许多问题。每个生命都是普通的,有些基本需求是不能不维持的。但是,普通生命想度过一个不普通的一生,或者是消闲一生,该在哪儿节省,该在哪儿下力量,看看这个调查表便会了然于胸。

如果按一个人82岁的寿命计算,人的一生只有3万天。去掉童年、暮年、生病、吃饭、睡觉的时间,真正用于工作、学习的时间就少之又少。我们又把多少这样的时间无谓地浪费掉了呢?

浪费时间并不是一个小时不做事情,或者一个上午都睡了懒觉,也就是说并不是这样的整块浪费才叫浪费的。事实上,时间也不是整块儿地摆在那儿等你来使用的,很多时候你必须学会把很多零碎的时间积累起来。千万不要小看哪怕一分一秒的时间,再短的时间也都能做成一件事情。

有一天,著名的教育家班杰明接到一个年轻人的求救电话,年轻人说,希望能与班杰明见面,并请教成功的秘密。班杰明与年轻人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和地点。

当那个年轻人如约而至的时候,班杰明的房门大开着,眼前的景象令年轻人大吃一惊——班杰明的房间里乱七八糟,狼藉一片。

没等年轻人开口,班杰明就招呼道:“你看我这儿太乱了,请你在门口等1分钟吧。”他边说边把房门关上了。

不到1分钟的时间,班杰明就又打开了房门,并热情地把年轻人请进了客厅。这时,年轻人的眼前是一个非常整齐的房间,桌上还放了两杯刚倒好的红酒。

班杰明举起酒杯说:“干杯,年轻人,你已经得到答案了吧?”

年轻人很尴尬地说:“可是我还没向您请教呢……”

“这难道还不够吗?”班杰明一边看着自己的房间一边说,“你进来又有一分钟了。”

“一分钟?”年轻人若有所思地说,“我懂了,您让我明白了一分钟的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事情。”

教育家班杰明仅仅利用一分钟就让一个凌乱的房间变成一个整洁的世界。原来,一分钟是如此的重要,它能改变这么多的事情。但是对很多人来说,一天就是去游乐园的时间,一个小时就是看动画片的时间,一分钟就是赖在床上不想起床的偷懒时间。

我们必须珍惜时间,更要合理利用时间。时间不能只是靠简单地积累,而是要靠高效地合理使用。

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在家里的床头、墙壁、镜子上贴了许多小纸条,纸条上面写满各种各样的文字:有美妙的词汇,有生动的比喻,有五花八门的资料。总之,当他在家的时候,不管在哪里都可以随时看到这些纸条上面的文字。外出时,他也不轻易放过闲暇的每一分每一秒,把小纸条装在衣服口袋里,随时可以掏出来看一看、想一想。

如何有效地利用和管理时间,关系到学习的效率。合理地利用时间的习惯,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帮助你把有限的时间合理地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中去。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时间观念,就会占有什么样的时间。正如培根所说:时间,你以为它有多宽厚,它就有多宽厚,无论你怎样糟蹋它,它都不会吭声,不会生气;时间,你认为它有多狡诈,它就有多狡诈,把你变苍老的是它,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蹉跎一生,最终后悔不迭的是它;时间,你认为它有多忠诚,它就有多忠诚,它成全了你的雄心你的壮志。

世界上最值得珍惜的是时间,而不是生命。因为珍惜了时间就等于珍惜了生命。

你可以这样做:

1.不在无聊的事情上浪费时间。没完没了的电视剧、费神耗时的网络游戏、无休无止的交际聚会都不是为你准备的。一旦你对它们着迷,就意味着你要付出大量的时间成本。有思想、有头脑的青少年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多把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而绝不要在无聊又无益的事情上浪费时间和精力。

2.为自己订出一个大概的计划与时间表,尤其要特别重视你当天应该完成的两三项主要任务。这样有利于你合理利用时间并且少浪费时间。

3.要记录时间。我们要学会客观地记录自己利用时间的情况,一天两天也许价值有限,数周数月必然惜时如金,并发现科学管理时间的一些规律。要学会在前一天傍晚或第二天清晨计划和安排好第二天要做的事,要每天傍晚“结算”自己一天的学习或活动,记录并管理好时间。

4.充分利用等待的时间。不要小看等待的时间,据统计,一般正在上学的青少年都要在等车、等同学、等电视节目开始这些等待上花掉一到两个小时,个别的学生还要更多,在等待的时间里,多数人都会忽略这些小时间,只是无所事事地静待时间流过,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小时间背背单词或者读读当日的报纸,日久天长必能积小成多。

利用兴趣的力量

名人名言

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

——莎士比亚

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歌德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些青少年朋友对此不太明白,兴趣真的有这么大的力量吗?我们先来听听一个女孩的心声:

“我叫乐涵,我从五岁时,便接触了素有‘乐器之王’美称的钢琴,黑白键的跳动让我感受到生命的节奏与旋律,让我有了无比美好的感觉。我喜欢弹钢琴,每天弹上几个小时都不觉得累,我的钢琴老师每次见到我都夸我进步很快,我觉得正是兴趣的驱使让我快速进步,兴趣像是一位老师引导着我在音乐的海洋中遨游。可是,后来看到别的同学都去报跳舞、乒乓球之类的兴趣班,我也有点‘眼馋’了,自己也想试试。可没想到乒乓球课上了一周我就有点烦了;而舞蹈班我根本就不想去上,我觉得乒乓球和跳舞都不是我的兴趣所在,只有每天回到家里弹钢琴时,我才能真正感到自己又兴奋起来。”

听到这段真情流露,想必你已经体会到兴趣的力量了吧,或许你有过这样的体会:上学时,你对哪一科有兴趣,那一科的成绩就会相对好一些,那一科的作业你写起来就会轻松一些。那么,有些人可能会问:“什么才是兴趣呢?”

在心理学上,兴趣爱好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通俗点说,就是我们喜欢、最吸引我们的事情。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跟智力有关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我们也应该重视自己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智力活动的巨大动力,是人们进行求知学习的心理因素,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习。甚至可以说,从青少年起就重视兴趣发展,那么兴趣很可能会对你的一生都产生影响。就像教育家斯宾塞所说的那样:“如果兴趣和热情一开始就得到顺利发展的话,大多数人将会成为英才或天才。”这样的实例数不胜数,瑞典著名科学家西奥雷尔就是一例。

西奥雷尔小时候对虫子等生物非常感兴趣。有一次,他正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耍。突然,一个小女孩惊叫起来:“虫子!虫子!”其他小孩也跑过去看,只见一只毛茸茸的虫子在地上爬着,这些孩子全都吓得不敢动了。而小西奥雷尔却十分镇静,一步步迈过去,一把将小虫子抓住,说道:“我要用刀子把它拨开,看看它到底有什么可怕。”

小伙伴在旁边看着小西奥雷尔这么镇定,无不惊奇,“西奥雷尔,你真行。”

一天下午,小西奥雷尔和伙伴们在他家门前的草丛里玩,发现在一片叶子上有一只小瓢虫。小西奥雷尔悄悄地抓住了那只小瓢虫,看着这只让伙伴们害怕得逃之夭夭的小瓢虫,小西奥雷尔不仅不怕,反而还激起他对这些小虫子的浓厚兴趣,“看,这只瓢虫是红贝壳、黑斑点,真是漂亮极了,我的那些小伙伴怎么会害怕它呢?”他轻轻地伸开食指,让瓢虫爬。瓢虫爬啊爬,爬到他的指尖就张开红贝壳,下边露出了一对葱皮般的软翅膀。他看得有些出神了,觉得生物身体真是太神秘了。后来,凭借着对生物研究的兴趣,以及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在1955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兴趣的确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使你不觉得苦,忘记劳累。它还会促成某种技艺,让你的生活也因此而多彩。可是,不少青少年朋友抱怨:“每天的作业太多,都顾不上兴趣了。”也有的说,“爸爸妈妈让我学画画,学小提琴,学游泳,他们规定了的‘兴趣’,我根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

在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着这些矛盾,繁重的学业、父母的强迫,也许还有诸多的缘由,让你难以发现自己的兴趣并将它坚持到底。其实这些原因都是可以克服的,你完全可以利用周末、假期以及平时零散的时间去做你喜欢做的事;你可以与父母谈心,告诉他们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相信多数父母都会理解的。

青少年朋友们,如果你的时间和精力允许,不妨也发现一种兴趣、培养一项爱好吧,让它在你的心里生根发芽,为你培育出更坚韧的性格,为你带来更多的朋友,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多彩,以及得到更多意外的收获。当然,我们也要有所作为,绝不要去培养那些毫无积极意义的不良兴趣和爱好,如打麻将、打牌等,这样的兴趣和爱好给你带来的弊要大于利,还可能毁掉你的一生。因此,还是远离为妙。

你可以这样做:

1.读书。宋朝文学家欧阳修说过:“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因为读书不仅能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而且能让人心情愉悦,释放不良情绪,好处多多。

2.书法、绘画。练习书法绘画的好处很多,从生理角度来说,练习书法与绘画时,手指、腕、肘、肩带动全身做缓慢的运动,在挥毫泼墨的过程中,动静结合,与太极拳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有人把它比作艺术体操;从心理角度来说,在练习书法与绘画时,人们常常会屏气凝神、忘却烦恼、排除杂念,能使人的精神得到陶冶,情绪得到调节。同时,当人沉浸在美的意境中,能够得到很好的精神享受。在青少年时期激发出这种兴趣可以终身受益。

3.与乐器结伴。乐器的种类很多,吹拉弹唱任你选择,不管是学哪种乐器,都是青少年学习的好选择,或者你也可以单纯地欣赏音乐,这些都能使你精神愉快并达到陶冶情操的效果。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选择:体育运动,如游泳、爬山、打球、跆拳道等;传统文化,如京剧、相声等;摄影;唱歌;集邮等等。

适应环境,战胜逆境

名人名言

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

——松下幸之助

不因幸运而故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

——易卜生

露丝是一个刚上中学的女孩,和其他同年龄人一样,她常常对父亲抱怨她的学校生活,抱怨事事都那么艰难。她不知该如何应付生活,想要自暴自弃了。她已厌倦了抗争和奋斗,好像一个问题刚解决,新的问题就又出现了。

她的父亲是位厨师,他把露丝带进厨房。他在三只锅里分别放了一些水,然后把它们放在旺火上烧。不久锅里的水烧开了。他往一只锅里放些胡萝卜,第二只锅里放入鸡蛋,最后一只锅里放入咖啡豆。他将它们浸入开水中煮,一句话也没说。

女儿咂咂嘴,不耐烦地等待着,纳闷父亲在做什么。大约20分钟后,父亲把火闭了,把胡萝卜和鸡蛋捞出来放入一个碗里,然后又把咖啡舀到一个杯子里。做完这些后,他才转过身问女儿:“你看见什么了?”

“胡萝卜、鸡蛋、咖啡,”女儿回答。

他让露丝靠近些并用手摸摸胡萝卜。露丝摸了摸,发现它们变软了。他又让露丝拿一只鸡蛋并打破它。将壳剥掉后,露丝看到的是一只煮熟的鸡蛋。最后,他让露丝啜饮咖啡。品尝到香浓的咖啡,露丝笑了。她怯声问道:“父亲,这意味着什么?”

父亲解释说,这三样东西面临同样的逆境——煮沸的开水,但其反应各不相同。胡萝卜入锅之前是强壮的、结实的,毫不示弱;但进入开水后,它变软了,变弱了。鸡蛋原来是易碎的,它薄薄的外壳保护着它呈液体的内脏。但是经开水一煮,它的内脏变硬了。而咖啡豆则很独特,进入沸水后,它们改变了水。

“哪个是你呢?”他问露丝,“当逆境找上门来时,你该如何反应?你是胡萝卜,是鸡蛋,还是咖啡豆?”

看到这里,相信青少年朋友已经理解了其中的深意。在我们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你是想做看似强硬,但遭遇痛苦和逆境后畏缩了,变软弱了,失去了力量的胡萝卜?或是想做能够适应环境,并在逆境中坚强的鸡蛋?还是做勇于改变逆境的咖啡豆呢?

相信多数人会选择咖啡豆,因为它有着对抗逆境的勇气和魄力。其实,逆境虽然会给人造成精神上或肉体上的痛苦,使人遭受失败和打击,让人的生活变得曲折和艰难。但逆境同样也能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潜能,使人变得勇敢,变得坚强。环境对人的影响取决于人们自己的态度。

马克·吐温曾说过海伦·凯勒是19世纪最了不起的人物之一,原因正是她对待逆境的态度。

海伦·凯勒是美国学者,她在一岁半的时候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醒来后,眼睛被烧瞎了,耳朵烧聋了,小嘴也说不出话来,成了一位集聋、哑、盲三位于一体的特殊儿童。对这样的儿童要进行教育是特别困难的。但海伦没有退却,依靠自身顽强的毅力学习盲文,靠手的触摸来体验文字的含义和别人说话的意思。她花了大量时间在聋人学校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后来,她渐渐可以用法语和德语阅读小说。考大学时英文和德文还得了优等成绩。1904年,海伦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然后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先后写了14部著作,其中《我生活的故事》、《走出黑暗》、《乐观》等都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影响。海伦所面临的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困境,可她勇于面对现实,敢于拼搏,谱写了一曲激荡人心的生命之歌,赢得了世界舆论的赞扬。海伦面对逆境不自卑,在挫折面前不低头,终于成为生活的强者。

她的经历让我们认识到,逆境并不像青面獠牙的恶魔一样可怕,它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创伤的同时使我们变得更加坚强。俗话说“人定胜天”,你不要忘记了自己的力量,屈从于命运。只要你能勇敢地抬起头,对自己说:命运在我手中,暂时的逆境算得了什么!那么你一定能战胜逆境,成为生活的强者。

你可以这样做:

1.在逆境中挖掘自己的潜力。身处在绝望境地的奋斗,最能启发人潜伏着的内在力量,你不妨把暂时的逆境当做自己潜力的发掘期,更深地认识自己。

2.永远都不抱怨。即使命运真的是不公平的,你抱怨也于事无补,只能徒增烦恼,让你沉沦和绝望。还是常常鼓励自己吧,那些有信心的话更容易让你勇敢地站起来。

做创造机遇的强者

名人名言

人应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

——培根

弱者等待机会,强者创造机会。

——拿破仑

每个人的成功都需要机遇,机遇对于成功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能力。很多人有很出众的才华,但一辈子碌碌无为,就是因为他们缺少成功的机遇。如果把能力比作大树,那机遇就像是大树生长所需要的合适土壤和气候。

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但不是说做好准备,就等着机遇降临到自己的头上。买彩票中大奖的人有,但那是极少数,是几百万分之一的几率,甚至更小的几率。相信没有谁会一辈子就等着买彩票发财的,人们还是会去上班、做生意,从事其他的工作来生活的。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为自己的成功创造机会和条件,这样成功才更快更有把握。

或许有的青少年会说:对于我们来说,独立生活的时间还早,没必要现在就考虑这些问题,等以后我们需要考虑的时候再说吧。这种想法对成功很不利,因为一个人的能力和素质很多都是从小培养出来的。如果小时候没有打下好的基础,那以后就会非常吃力,即使能够具备,也要比别人多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

一个人要想成功,固然离不开聪明的头脑和不懈的努力,但是,果断地把握时机也非常重要。许多人感叹那些遇到好机会的人,但正如拿破仑所说:“强者创造时机,弱者等待时机。”时机虽然存在一些偶然的成分,但只要你能在这些偶然的成分中掺杂一些人为的因素,又何尝不能创造良机呢?当然,有创造就会有风险,在创造之前,你一定要有足够的勇气和心理承受力,去面对可能降临的失败。不过,更多的时候,你收获的是时机带来的成功!

被称为“打工皇后”的吴士宏,在成为IBM中国销售总经理、微软中国公司总经理、TCL信息产业集团公司总裁之前,只是一家小医院的护士。用吴士宏自己的话说,那些年她除了自卑地活着,一无所有。

她的好运开始于1985年,那一次,她鼓足勇气走进了世界最大的信息产业公司——IBM公司的北京办事处。面试像一面筛子。两轮笔试和一次口试,她都顺利通过了。最后主考官问:“会不会打字?”她条件反射地说:“会!”、“那么你一分钟能打多少?”、“您的要求是多少?”主考官说了一个标准,她马上说“我可以”。因为她环视四周,发觉考场里没有一台打字机;果然,主考官说下次录取时再加试打字。

而实际上她从未摸过打字机。面试结束,她飞也似的跑回去,向亲友借了170元买了一台打字机,没日没夜地敲打了一星期,双手疲乏得连吃饭都拿不住筷子,她竟奇迹般地敲出了专业打字员的水平。可是一直到最后,IBM公司也没有考她的打字速度。吴士宏就这样成了这家世界著名企业的一名最普通的员工。

如果吴士宏因为不会打字而与IBM公司擦肩而过,该是多大的遗憾啊!

机会来临时,很多人会想,“我不行”,“我抓不住”,诸如此类的想法,最终导致打消了尝试的念头。心里想的是避免丢脸和浪费时间,而事实上这种做法,却将许多大好机会白白地错过了。

你不一定能抓住每一个机会,但是,只要勇于尝试,你抓住的机会一定比别人多,这是毫无疑问的。生活中有这么一个基本法则:机遇总是青睐那些善于识别并且能够抓住它的人。但是,仅仅抓住机会还不够,因为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机会等你去抓。更多的时候,你需要创造自己成功所需要的机会。人们发现:成功人士不仅比常人抓住了更多的机遇,他们还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机遇。

A在合资公司做白领,觉得自己满腔抱负没有得到上级的赏识,经常想:如果有一天能见到老总,有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干就好了!

A的同事B,也有同样的想法,他更进一步,去打听老总上下班的时间,算好他大概会在何时进电梯,他也在这个时候去乘电梯,希望能遇到老总,有机会可以打个招呼。

他们的同事C更进一步。他详细了解老总的奋斗历程,弄清老总毕业的学校、人际风格、关心的问题,精心设计了几句简单却有分量的开场白。在算好的时间去乘坐电梯,跟老总打过几次招呼后,终于跟老总长谈了一次,不久就争取到了更好的职位。

愚者错失机遇,智者善抓机遇,成功者创造机遇。以努力和机智改变自己的命运,不仅做一个聪明人,更要做一个成功的人。

机会只是命运的影子,不能靠耐心等待。从富尔顿的发明,到法来特的创造,再到贝尔的电话问世……哪一个不是用自己的能力,努力创造机会而成功的。你的才能不是在别人手里,而是潜伏在你的体内,必须由你自己去奋斗。创造机会并不只是上班族的事,在学校生活中,你也可以主动为自己创造一些机会,一方面锻炼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自己勇于抓住、主动创造机会的习惯。比如,在班里选学生干部的时候,你可以自荐;学校有某项活动,而你恰好有这方面的特长,你可以主动要求参加,等等。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不要坐等机遇的到来,因为坐等的时候也就是你失去机遇的时候,积极行动起来才能找到机遇,才能创造机遇,才能创造未来属于自己的成功。

你可以这样做:

1.培养兴趣。一个人对某项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会积极地、努力地参与这项活动,在活动中不断地开动脑筋,获得有关的知识技能,从而进一步改进活动的内容和方法。

2.培养自己的勇气。勇气就是一种战胜恐惧的有力武器,能够说服自己克服害怕失败,害怕丢脸等恐惧心理。那些成功的人们,如果当初都在一个个人生的挑战面前,因恐惧失败而退却,而放弃尝试的机会,则不可能有所谓成功的降临,他们也将平凡一生。没有勇敢的尝试,就无从得知事物的深刻内涵,而勇敢去做了,即使失败,也由于对实际的痛苦有过亲身经历,而获得了宝贵的体验,从而在命运的挣扎中,愈发坚强,愈发有力,愈接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