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年养生之道
10792600000001

第1章 概论

“中年”指的是哪一段年龄呢?看起来很简单,中年指的就是青年与老年之间的那些年岁。然而,青年阶段何时结束,老年阶段何时开始,却并不容易划出截然分明的界限来,因此,中年的起、止也就颇为模糊。国内外对中年的年龄界限,说法都很不一致。

美国华盛顿大学史密斯、比尔曼、鲁滨逊三位教授主编的《人类生物学年龄阶段:从受孕到老年》(1978年第2版)中,中年指35岁到65岁。

美国迈阿密大学医学院布劳恩斯坦教授等主编的《行为科学在医学中的应用》(1981年)一书中,中年指40岁到65岁,同时又把40~45岁看成是青年向中年的转变期,把60~65岁看成是中年向老年的转变期,也就是中年之前、之后都有5年的重合转变期。

美国弗里等四位医师合著的《家庭健康指导》(1982年)一书,中年指35岁到55岁。

《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释“中年”一词为“四

五十岁的年纪”。

四川人民广播电台科技组编的《中年卫生》(1982年)一书则把“30岁到60岁之间的人”算作中年。

以上几个例子中,中年的起点有30岁、35岁、40岁、45岁这样几种说法,中年的止点有55岁、60岁、65岁这样几种说法。我国常常把35岁以下的成年人称为青年,所以中年的起点似可定为36岁。

(一)中年健康是家庭幸福的关键

每一位步人中年的人们都熟知这样一句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句话竟被人们遗忘了。在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的今天,我们应赋予这句话新的内容。或许,拥有健康的人对此并不在意,然而那些曾经或正在被病痛折磨的人们却一定有着刻骨铭心的感受。由于对自己健康的忽视,健康正在远离他们而去;由于失去了健康身体这一本钱,所有的一切,包括事业、幸福、财富、追求等都将荡然无存,而剩下的只有无奈和遗憾。中年时期,随着机体和大脑神经细胞新陈代谢的变化,心理、行为、精神诸方面都将出现新的征兆。此时,倘若只凭自己的意志拼命干,不注意劳逸结合,造成身体的过分透支,日积月累,势必会积劳成疾,百病缠身甚至命归黄泉,到头来只能是事与愿违,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中年,人生的黄金季节,在经历了童年的天真,青少年的浪漫,人到中年,以其特有的凝重和坚强支撑着社会和家庭两副重担,事业在迈向顶峰,同时健康也到了重要的转折路口。为了事业,为了家庭,为了社会,中年男子还是应多为自己着想一些,多为自己考虑一些,多为自己的身体健康投资一些。

呵护身体,关注键康,享受生活,中年男子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爱护。

1.警惕中年知识分子英年早逝

据《光明日报》2005年3月21日报道:2005年元旦前后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南京大学接连有5位中青年骨干教授英年早逝,年纪最小的熊海堂教授才43岁,最大的也不过64岁。据首都一家报纸披露,中关村地区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已由10年前的58.52岁下降到53.31岁,远低于全国人口平均寿命。为什么在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今天,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却在逐年下降?调查得出的结论令人吃惊:制约知识分子健康的主要因素已由前些年的上有老、下有少、经济拮据,转变为个人自我保健意识差,缺少一个科学、合理、健康的生活工作习惯。

有关新闻媒体介绍了这样一组数字:清华大学1994年对2056名教职工体检时发现35.2%的人患病;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616人体检,有513人出现异常,未见异常的主要是刚刚毕业的年轻人;中国科学院数学所高级知识分子中71.17%的人患有高血脂。

调查中发现:许多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教授、科学家,保健知识极度贫乏。现在,有一个明显的现象:不论走到全国哪个城市、哪所高校和研究所,早晨锻炼身体的几乎全部是离退休的老同志,很少看到有中青年人。或许他们认为自己身体还行,无须锻炼,恰恰是这种麻痹意识酿成后患。

2.疲劳是中年人健康的杀手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劳动强度增大,越来越多的中年人因疲劳而致病,因过劳而倒下。疲劳,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忽视的健康“杀手”。

现代人们的疲劳包括体力疲劳、病态疲劳及精神疲劳。体力疲劳是紧张劳动所造成的,体力疲劳时人感到全身乏力,关节酸痛,头晕,懒散瞌睡。但这种疲劳易消,只要适当休息就可得到缓解。病态疲劳往往是某种疾病的预兆或是某种生理机能失调的结果,无论是普通疾病还是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在起始阶段都能引起疲劳。精神疲劳则是社会心理因素所造成的,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心情不愉快,情绪低落,精神抑郁;久之,心力交瘁,备感疲倦。无论是体力疲劳、病态疲劳还是精神疲劳,都是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的。极度的体力疲劳极易使人懒于动脑,昏昏欲睡;极度的精神疲劳,又往往使人浑身无力,懒于动弹;过度的体力疲劳、精神疲劳又往往会导致病态疲劳。现实社会中有许多中年人明显感到疲劳,往往又因为尚未出现明显症状,而疏于就医,天长日久,日积月累,就会积重难返。

消除疲劳,就要搞好休息。休息有静态与动态之分。静态休息如坐、躺、睡等;动态休息即变换活动方式,调节工作内容,以消除疲劳。

3.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身体健康八大标准

最近,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人的健康新标准,它包括机体和精神(心理、精神和社会相适应三方均处于完美状态)的健康状况。机体的健康可用“五快”来衡量;精神的健康可用“三良”来衡量。这八大标准是:

①食得快:进食时有很好的胃口,能快速吃完一餐饭而不挑剔食物。这证明内脏功能正常。

②便得快:一旦有便意,能很快排泄大小便。说明胃肠功能良好。

③睡得快:上床能很快熟睡,且睡得深,醒后精神饱满,头脑清醒。说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功能协调,且内脏无病理信息干扰。

④说得快:语言表达正确,说话流利。表示头脑清楚,思维敏捷,中气充足,心、肺功能正常。

⑤走得快:行动自如,转动敏捷。说明精力充沛旺盛。因为诸多疾病导致体衰均先从下肢开始,如心脏病、

肝炎等病人下肢常有沉重感。

⑥良好的个性: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具有坦荡胸怀与达观心境。

⑦良好的处世能力:看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自我控制能力,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事物的变迁能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能保持对社会环境与机体环境的平衡。

⑧良好的人际关系:待人接物能大度和善,不过分计较,能助人为乐,与人为善。

4.人体健康的自我测定

通常,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可以通过外部特征来判断。健康人的外部特征应该表现为:皮肤是清洁、光滑和柔软的;眼睛是明亮的;舌头是红润的;指甲是粉红色的;嘴唇是红润光滑而无皲裂的;肌肉是结实而有力的;四肢是匀称和良好的,无关节肿胀的;牙齿是洁白整齐而无蛀洞的。

我们还可以从其他方面测定自己的健康状况:

(1)通过自我提问和简单的楼梯步行试验得到正确的自我测定。其方法介绍如下:选择一幢三层以上的建筑物,每级楼梯台阶约20厘米高,你从底层向上一步一步走,以每分钟24步的速度上下来回走,持续3分钟,休息1分钟。

做此试验的五点注意事项:①一次不能登上楼者,不宜做此试验;②试验一开始就感到头晕、恶心或其他不适者应立即停止此试验;③试验前不宜饮酒和口服、注射各种能影响心率的药物;④不要在饭后马上做此试验;⑤不要选择活动楼梯或不安全楼梯进行试验。

(2)从饮食观察健康:饮食正常与否,与身体的健康息息相关。怎样从饮食方面来观察您的健康,是个饶有趣味的问题。

我们每天到一定的时间,总是要吃东西,否则就会感到饥饿,浑身无力。但当身体有病时,食欲就会受到影响,不仅胃肠病如此,其他病也会影响食欲。所以从食欲的好坏,对某种食物的爱好以及食量的增减、口味的变化和对食物的反应等,可以观察您的身体是否健康,并帮助您了解自己的症结所在,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

①经常食欲呆钝,见食生厌,闻到食物气味就感到不快;大便不正常,或吃些油腻就腹泻,这是脾胃不和、脾运不健的表现,是肠胃消化功能不良引起的。

②突然不知饥饿,不思饮食,口淡无味,鼻塞头痛,畏寒怕风,舌苔白腻,多是感冒风寒。

③食欲正常,而进食油腻食物后,右上腹疼痛,并放射到右肩背部,很可能患有胆道疾患,应去医院做有关检查。

④突然食欲呆钝,见食生厌,尤其见到油腻食物就恶心,身体困倦,小腿肚发酸无力,尿色如浓茶,照镜子时发现眼白发黄,可能患了肝炎。

⑤酒宴、佳节之后,出现吞酸、嗳腐、胸闷腹胀或腹痛等症状,大半属伤食。

⑥暴饮暴食后,突然上腹部剧烈疼痛,或呈束带状向两侧背部放射痛,服一般解痉止痛药不能缓解,并伴有恶心、呕吐或发热。这是急性胰腺炎的表现。

⑦腹胀,常在食后加重,平卧时能减轻,常有恶心、暖气、胃痛,偶有便秘或腹泻,体型瘦长。这是胃下垂的症候。

⑧食欲旺盛,容易饥饿,但身体反而消瘦,如兼有口渴、多饮、多尿,则很可能得了糖尿病。

⑨40岁以上者,在无其他诱因的情况下,食后中上腹饱胀,食欲减退,身体逐渐消瘦、倦怠,这是胃癌的早期可疑现象,应去医院检查。

⑩若在吞咽干食时,于胸骨后有哽噎感,以后逐渐加重,吃软食和流质食物时也有梗塞感,以致出现食后呕吐。这是患食道肿瘤的可疑症状,应去医院检查。

11若食欲亢进,体重明显减轻,伴倦怠、乏力、怕热、易出汗、易激动、性情急躁,面部常潮红,照镜子时发现突眼。要警惕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12小孩容易饥饿,但体瘦面黄,腹部脐周经常疼痛,应注意是否有肠道寄生虫,如蛔虫等。

⑩如吃了某种食物,像鱼虾之类,全身发出很多红疙瘩,奇痒。这是由于体质对某种食物过敏所致。应弄清是哪种食物造成过敏,避免以后再吃。

(3)生活习惯与健康测验: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会影响人的健康,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前副院长乔格礼博士曾统计过:美国男性癌症患者中40%的发病和女性癌症患者中60%的发病都与饮食习惯有关;美国医生总协会报告:美国死亡总数的10%是嗜酒造成的,该协会的创始人从所有死亡根源中总结出10个主要起因,而由不良习性或生活方式引起的就占了一半。为了帮助你弄清你现在所处的危险,下面根据最新的医学研究结果出了个小测验,请你用笔画出你所符合的情况。务必要客观真实。小测验后,你从得分的结果,可以知道最好的生活方式是什么。

5.身心健康测评

下面是有关身心健康的100道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

情况回答每一问题,如果问题与你的情况相符合,即在题号前画“/”,不符合则画“×”。画“\/”者得l分,画“X”者得0分,最后将所得分的总和与表对照,就可以判断是否有身心疾病。

(1)身体症状部分①是否经常耳鸣?②是否气喘?

③是否感到胸闷,精神委靡不振?④是否脸上发烧,虚火上升?

⑤是否有心悸?

⑥心脏是否经常“嘣嘣”乱跳?⑦脉搏是否经常失常?

⑧是否经常发生呼吸困难?

⑨坐着时是否也发生呼吸困难?⑩夏天是否也感到手脚发冷?11手脚是否发紫?

12食欲是否经常不好?13呼气时能否把气呼尽?14是否经常感到胃不舒服?15是否消化不良?

16空腹时或吃食时是否有胃痛?17是否经常腹泻?

18是否经常便秘?

19是否经常腰酸背痛?20是否经常关节痛?21是否经常肌肉痛?22是否经常肩膀和头颈疼痛?

23是否感到脚无力?24是否经常皮肤过敏?25是否在冬天也会大汗淋漓?

26是否经常出荨麻疹?

27面孔是否经常有反常的红色?27晚上睡觉是否经常出虚汗?28是否经常有剧烈头晕病?30是否一直会感到头重脚轻或因头痛而感到闷闷不乐?

31是否感到忽冷忽热?32是否经常发生头晕病?33是否有过两次以上的昏倒病史?

34是否经常忐忑不安,心情烦闷?

35在身体的某些部位是否有时会发麻或者感到疼痛?

36手和脚是否会发颤?37是否失眠?

38白天是否尿频?

39晚上睡觉是否要起床排尿?40是否一直感到身体疲倦?

41夏天是否会感到浑身乏力?

42是否一工作就感到疲劳?43是否早晨刚起床就感到疲劳?

44是否稍微动一下就感到疲劳?

45气候发生变化,身体是否会相应地不舒服?46经过医生诊断,是否属特异性体质?

47是否晕船晕车?48是否太胖?

49是否太瘦?

(2)精神症状部分

50每当考试或被提问题时,是否紧张得出汗?51看见不熟悉的人是否会手足无措?

52看见不熟的人是否会使工作不能进行下去?53紧张时,头脑是否会不清醒?

54心理紧张时,是否出差错?55是否经常把要办的事搞错?56是否会无缘无故地挂念不熟悉的人?

57没有熟人在身边是否会感到恐惧不安?58是否经常犹豫不决下不了决心?

59是否经常有人和自己闲谈?60是否经常认为自己不机灵?61在别人家里吃饭,是否会感到别扭和不愉快?

62和别人会面是否会有孤独感?

63是否因不愉快的事缠身,一直忧郁、解脱不开?64是否经常哭泣?

65是否因处境艰难而沮丧气馁?66是否感到厌世?

67是否有生不如死感?68是否总是愁眉不展?69家庭里是否有愁眉不展的人?

70是否稍一遇事就会无所适从?71别人是否认为你有神经官能症?72家庭成员中是否有人有神经官能症?

73是否有神经官能症?

74家庭成员中是否有严重精神病患者?75是否到精神病院看过病?

76家庭成员中是否有人到精神病院看过病?77是否神经过敏?

78家庭成员中有无神经过敏的人?79感情是否容易冲动?

80是否一受到批评就心慌意乱?80是否被人认为是个好挑剔的人?82是否总是会被人误解?

83是否一点也不能宽容他人,甚至对自己的朋友也是这样?

84是否一门心思想某件事或做某件事,而不听别人劝告?

85脾气是否暴躁焦急?

86做任何事是否都是松松垮垮没有条理?87是否稍有冒犯就会火冒三丈?

88是否被人批评就会暴跳如雷?89是否稍有不如意就会怒气冲冲?90是否别人请求帮助就会感到不耐烦?

91是否会怒发冲冠?92是否身体经常发抖?93是否经常会感到坐立不安?情绪紧张?

94是否因突然的声响而跳起来全身发抖?95别人做错了事,自己是否也会感到不安?96半夜里是否经常听到声响?

97是否经常做噩梦?

98是否经常有恐怖的景象出现在眼前?99是否经常会发生胆怯和害怕?

100是否突然间会出冷汗?

6.身体不适时怎样自我诊病

人在健康状态时,无不适感觉。如突然出现不适,常提示可能患了某种疾病。此时如懂点自我诊病知识,争取及早治疗,对身体大为有益。常见的因病不适大体有以下数种:

①三多一少(指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减少):这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

②进行性消瘦或体重锐减:前者指消瘦持续进展,患癌症或慢性胃肠病时有此表现;后者指体重下降迅速,1—2个月内可减轻5~10千克甚至更多,此种情况可见于患胰腺癌时。

③下肢坠肿感(下肢水肿):水肿是心、肝、肾和某种内分泌疾病常见的表现。头重脚轻似踩棉花,常见于血压过高时。

④午夜上腹痛:这是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典型表现。这是因为夜间迷走神经兴奋、胃酸分泌增多,且此时食物已被消化吸收,导致大量胃酸直接刺激溃疡面的缘故。⑤心慌、出汗、手颤、性情变得急躁:常见于患甲亢时,此病女性多于男性。

⑥一过性晕厥:是脑急性缺血所致,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十几分钟,很少超过l小时,缓解后一般无后遗症。如发作频繁或持续时间长,可能发展成脑梗塞,是脑梗塞的先兆。

⑦心绞痛变异:典型心绞痛为心前区突发剧痛。不少中老年人心绞痛不典型,而表现为牙痛、咽痛、上腹痛或严重胃烧灼感。若不明原因突然出现上述症状,应警惕是否为心绞痛或心肌梗塞。

⑧食欲减退、厌油腻食物:常是急性肝炎、慢性胰腺炎的早期症状。

⑨肢体麻木、疼痛:上肢可能是颈椎病;下肢则应考虑腰椎间盘脱出、坐骨神经痛和腰椎骨质增生。

当发现自身有上述某种症状时,本人可初步判断可能患了何种疾病,并及时就医确诊治疗,这对疾病的防治无疑是有很大好处的。

7.照照镜子。自查健康

眼带血丝——熬夜太深,注意早睡。眼圈昏暗——疲劳过度,注意休息。皮肤粗糙——劳累过度,不要勉强再干。

皮肤微黄——肝脏滞弱,不要嗜酒。嘴唇微黄——心脏衰弱,注意戒烟。皮肤斑点——缺维生素c、维生素8,多吃蔬菜。

眼圈红肿——肾脏虚弱,检查小便。舌苔发白——胃有毛病,调整饮食。齿龈出血——缺维生素C,多吃蔬菜。眼皮频跳——神经疲劳,松弛精神。8.查一查自己活得累不累在研究神经疲劳方面,美国心理学教授托马斯·霍尔姆兹就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紧张因素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进行了详尽的研究,他得出的结论是:每5个人当中就有4个人曾在过去的岁月里疲惫不堪。

根据这一研究结果,霍尔姆兹教授和他的一名助手设计了一张简易的表格,通过评估造成一个人紧张的个人、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来间接测试自己的疲劳程度。如果这些因素造成的疲劳超过了一个人的承受能力,他就可能面临精神崩溃或病魔缠身的危险。

这一研究结果向人们展示:在一年内各种紧张因素总积分达300分的人,其中80%可能会患上心脏、肝、胃、肠、脑疾病,但还不至造成精神崩溃;如果总积分在150~300分之间,53%的人会叫累不迭,只是程度要轻于上一档次,不会诱发悲哀、忧郁和不安;如果总积分低于150分,那就算得上是最佳状态了。

9.中年复发病的自我诊断法

对以下几种常见疾病,可根据近三个月内身体变化状况进行自我诊断,并打上记号。

(1)心脏病:

①上台阶时气喘吁吁,呼吸急促;②脉搏变快,心跳如擂鼓;

③偶有脉搏中断之感;

④时有空气不够之感,胸闷难受;⑤血压升高或站立时头晕欲吐;⑥腿脚常有浮肿,脚底常感胀痛;⑦口唇及指甲呈青紫色,脸色苍白;⑧颈静脉可见怒张。

(2)肺与支气管病:

①经常咳喘,且脚冰凉;

②痰多,痰黏缠喉,难于咳出;

③呼吸时嗓子发出“吱吱”或“嗖嗖”之声,呼吸困难,脸色苍白;

④易患感冒,连续低热及盗汗。(3)慢性风湿性关节病:

①晨起关节发硬,并伴有刺痛;

②活动或按压关节时有痛感;③关节部位三个月内相继肿胀;④两侧关节同时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服用阿司匹林一般可缓解。

(4)糖尿病:

①经常口渴,饮水量大;②尿频且尿量增多;

③食欲亢进,贪吃甜食;

④经常浑身乏力,容易疲劳;

⑤易生难以治愈的疮疖,常有皮肤瘙痒;⑥家族中有糖尿病史。

(5)胃肠道疾病:

①常感食物堵塞胸口,不易咽下;②时感烧心和吐酸水;

③饭后常打嗝,口臭明显;④经常呕吐,腹痛或心窝痛;⑤大便呈黑色(如柏油状);⑥虽无便秘,但大便细短,或成扁平状;

⑦反复出现腹泻或便秘;⑧大便中混有脓血。

(6)肝脏病:

①浑身乏力,极易疲劳;②食欲减退,厌食油腻;③不想饮酒或饮酒易醉;

④腹胀、消化不良,经常恶心;⑤易发荨麻疹,眼睛和皮肤发黄。(7)肾脏病:

①脸部眼睑和下肢常浮肿;②易疲劳,夜间有蛋白尿;③血压高,多伴有头痛;④尿中混血,如洗肉水样;⑤腰酸背痛,以钝痛为主。(8)癌症:

①肿块增大,只痛不痒;②慢性溃疡,经久不愈;③吞咽不畅,胸口闷胀;④心口嘈杂,上腹作痛;⑤肝区疼痛,反复发作;⑥咳嗽痰血,胸闷发热;⑦鼻涕带血,鼻塞耳鸣;⑧大便黏血,便形变细;⑨乳房肿块,乳头排液;⑩白带增多,阴道流血;11无痛血尿,间歇出现;12贫血发热,淋巴结肿。当您发现自己有类似上述的早期征象时,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已患癌症,但应提高警惕,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10.中年人要警剔无症状性高血压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以中老年人最为多见,容易引起心、脑、肾、眼等重要器官病变,甚至死亡。所以,防治高血压病有重要的意义。

要治疗高血压,首先要发现高血压。早期高血压往往无明显症状,需要一定时间、一定严重程度时才会出现一些症状。但亦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并无明显症状,往往直至出现严重并发症时才发现有高血压。

无症状性高血压多见于老年人,可能与老年人病理耐受性大或反应差有关,但其确切机理尚不明了。无症状性高血压的大部分病人,因中风、冠心病甚至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所谓小发作)而求诊时,才发现有高血压,少数是在健康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求医时发现。有关资料表明,无症状性高血压易引起脑出血等并发症,死亡率高于有症状的病人,这可能与无症状性高血压病人病程持续时间长有关。

无症状性高血压对机体危害颇大,中老年人应及时发现,及早治疗,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对中老年人定期健康检查。有些专家提倡每个医师在诊病时应将测量血压列为一项常规项目(尤其对中老年人),这将有助于发现无症状性高血压病人,为他们提供早期治疗的机会。

(二)中年人的生理特点

中年,无论在身体上、心理上,还是在社会工作地位等各个方面,中年都是比较成熟而稳定的。从身体的结构与机能方面来说,中年进入一个较稳定的阶段。如《黄帝内经》里说:“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这里的“平定”、“大盛”皆是说中年已是成熟而定型的阶段;同时中年又是向老年的过渡阶段,中年后期则会出现某些衰老的现象。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和重视这些改变,就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1.心血管生理功能的特点

人的心血管活动具有显著的年龄特征。一般地说,心血管的机能在青春发育期的末尾,便达到了一生中的顶点,之后就渐渐减退。在国内一次病理普查中,发现冠状动脉狭窄在中年时期发展最快。心输出量从30岁到80岁,约减少30%,中年人在运动或有其他负荷时,心率和心输出量的增加都较年轻人少,且负荷解除以后的恢复时间也较长,所以,中年人所能负担的运动量和劳动强度都不及青年。有的中年人由于不了解这一点,可因过重的体力负荷或高度的精神紧张,导致心肌代谢、心肌耗氧量过度增加,冠状动脉血液供不应求,心律失常乃至骤停。这就是有的中年人发生猝死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中年以后,对血压的反应调整能力也减退,因而容易出现高血压病,也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2.神经、精神活动的特点

祖国医学认为,人的精神活动是以精气为基础的,而精气藏于五脏,正如《黄帝内经》所说:“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因此,五脏的盛衰就决定了精神活动是否正常。人到中年,精神活动比较稳定,这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比较平衡,创造性的思维可达一生中的最发达时期,表现出经验丰富和精力充沛的特点,且理解力增强,往往补偿了机械记忆力的下降。但中年人神经传导和突触传导的速度,一般随年龄的增长而减慢,所以中年人对外界各种刺激的反应速度不及青年人快,也不如青年人敏捷。人到中年后期,由于脑细胞不断减少,大脑逐渐萎缩,重量减轻,致使脑组织内的水分、蛋白质、脂肪、核糖核酸等的含量及它们的转换率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且因为脑内褐色素的增多,影响了脑细胞的正常功能,表现为脑力劳动能力降低,记忆力逐渐减退,睡眠欠佳,理解现实生活逐渐缺乏感情色彩,此种情况在中年后期将越来越明显。因此,延缓脑细胞的衰老变化,减慢中年人脑细胞的各种衰老变化过程,是中年保健工作的又一重要任务。一般来说,人脑有很大的潜力,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就达140亿之多,有人推算,人一生之中,实际使用的脑神经细胞只占总数的1/3.因此,中年仍然是创造性思维的“黄金时期”。

3.呼吸功能特点

祖国医学认为,肺主气、司呼吸。中年以后,肺脏功能减弱,清浊之气的交换能力降低,最大通气量减少,使得中年人的呼吸功能低于青年,这也是中年人体力不如青年人的重要因素。

现代医学认为,中年初期,人的呼吸功能一般都很旺盛,但随着年龄的增加,胸廓前后径渐有增大,胸廓活动亦渐受限,肺组织的弹性降低,肺泡扩大,肺总容量及肺活量均渐减少。上述这些改变都可能导致氧的肺扩散容量减小,也就是中年人氧气通过呼吸膜的扩散能力不及年轻人。如30岁的人最高肺活量可达5.7升,40岁时5.1升,50岁时减为4.3升,60岁时只有3.4升。与此同时,呼吸道黏膜逐渐萎缩,黏膜的绒毛功能及保护性咳嗽反射的敏感性降低,造成气管的分泌物长时间滞留,因而容易发生慢性支气管炎。

人的呼吸系统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在不同环境、不同工种条件下生活的中年人,其呼吸功能的差异可能很大。据观察,在各种有害气体条件下,或在各种粉尘环境中工作的中年人,其肺功能明显比其他工种的同龄人差。为了保持呼吸系统的健康,必须大力减少空气污染,如从事有害职业的职工应该多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实践证明,体力劳动或进行体育锻炼时,肺通气量可增大几倍至十几倍,从而吸入更多的氧,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因此,中年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这样肺与气管的功能可以增强,全身的健康状况通常也比较好。

4.消化代谢方面的特点

祖国医学认为,人的消化和代谢功能,主要靠脾胃的腐熟与运化,称脾胃为后天之本,如《黄帝内经》里说:“胃者,五脏六腑之海,水谷皆人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意思是人体所有的脏腑、器官、组织,皆需要脾胃供给的各种营养素。脾胃是生命的源泉,无论是养生、治病、康复,都必须时时刻刻注重保护胃气,但人到中年以后,脾胃功能日渐衰退,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五七阳明脉衰”,这里的阳明脉,即指胃的经脉;五七,是指35岁之时,适逢中年,这说明中年以后消化代谢功能便开始下降。

现代医学认为,进入中年以后,消化功能和代谢率均明显下降。约从30岁以后,胃液等消化液的分泌量明显下降,其中所含的消化酶等有效成分也减少,到35岁以后,消化能力可下降2/3之多。基础代谢平均每年以0.5%的速度下降。例如,31~40岁的男性基础代谢率,平均为每小时每体表平方米37.9千卡;41~50岁的人,下降为36.8千卡;51岁以上的人,下降为35.6千卡。女性比男性更低一些。中年的味觉也逐渐变差,舌苔上的味蕾减少。牙齿表面的珐琅质也随年龄增长而磨损。有人分析,如30岁时掉牙2颗的话,40~50岁掉7颗,60岁掉8颗,影响了咀嚼功能。

在物质代谢过程中,维持人体生命的基本营养物质是糖、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和水。糖是人体重要的能源物质,所需能量的70%是由糖提供的,尤其是脑组织的能量几乎全靠糖的有氧分解来提供。因此,怎样保证中年人的能量供应,是中年人保健的一个重点。蛋白质是维持生命和构成身体组织所必需的物质,但中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分解代谢渐渐增加,合成代谢减少,往往需要质量更高的蛋白质食物,以补充分解代谢的消耗。

中年人除了在上述心血管、神经、呼吸、消化与代谢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生理特点外,在泌尿和生殖、内分泌系统等方面也具有与其他年龄段不同的生理特点,我们将在以后相关问题中介绍。

5.中年人的体质由盛转衰

祖国医学在论述人的生命历程时,明确指出:“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意思是人到了40岁左右,身体的发展、生理功能已到了最完善的时候,这表现在人体的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非常正常,不能再好了,即原文所说的“大盛以平定”;但“物极必反”,与此同时,人体某些老化的征象也开始显露,表现在面部的荣华开始逐渐消失,头发开始变白,肌肉的纹理变得稀疏,不易抵抗外来风邪的侵袭。即是说,人到中年,虽然还是年富力强,精力充沛,但体质状态和生理机能已不如青年时代那样处于旺盛时期,多种生理机能正缓缓地出现减退现象。大体上人过30岁以后,每增长一岁,身体各种机能的总和便减少l%,其体质特点是由盛转衰,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以上讲的是女子中年后身体所出现的一些衰老征象:35岁时,头发开始脱落,42岁时,头发逐渐变白;49岁时,由于与肾气密切相关的一种物质——天癸的衰竭,而导致了女子生殖机能的完全丧失,即月经停止,没有生殖能力。同样,男子中年后亦逐渐显示出衰老的征象,《黄帝内经》里又说:“男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这里说的牙齿枯槁、身体不灵活、头发脱落,即是男子所出现的身体病态,说明中年是许多老年病悄悄发展的时期。许多危及健康、威胁生命的癌症和心血管病在中年时开始高发,不少老年慢性病也在中年时埋下了隐患,因此,中年保健就显得特别重要,这关系到下半辈子的健康和能否长寿。对于一个中年人来说,应时时刻刻按照以上生理特征来判断自己是否有病。

(三)加强中年养生保健刻不容缓

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科技世纪,科技为人类带来了许多改变,但是改变不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健康是人类社会最珍贵的资源和财富。

没有健康,就没有国家的繁荣、社会的安定和家庭的和睦;没有健康,也没有科技的进步、经济的腾飞和人民的幸福。因此,健康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支柱,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

为了解生命的奥秘、增进健康和延缓衰老,人类已经持续不懈地努力了几千年。直到20世纪后期,现代生物学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人类战胜了许多疾病,延年益寿的梦想才成为现实。

中年人是我们社会的中流砥柱,中年人又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在家里,他们是顶梁柱,要为父母养老送终,要操心儿女的学习就业;在单位,他们是骨干分子,要“立言立业”,要出业绩、出成果,要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调查表明,当代中年人的健康状况实在不容乐观,中年人身体不适感普遍较重,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心理焦虑,许多人出现体虚乏力、腰酸背疼、头昏眼花、记忆力衰退等症状。

现代医学把这种状态称为“第三态”,即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世界约有60%的人群处于“第三态”,其中有相当数量是中年人。

一方面,中年人家庭负担最重,社会责任最多,心理压力最大。他们需要保持年轻时的活力,需要充沛的精力来支持他们奋斗拼搏,但是却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精力明显不如以前,稍一熬夜就觉得体虚乏力、头晕目眩、腰酸背痛,可见“第三态”已成为威胁当代中年人健康的一个严重问题。

我们自古就有敬老爱幼的传统,却从来没有人提过要爱护中年人。世界上有那么多节日,儿童节、老人节、青年节、妇女节……却唯独没有中年节!这是中年人的遗憾,也是我们社会的遗憾。

世界银行高级官员彭加纳建议:“中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应重视中年人的健康问题,把实现中年人多生存10~20年作为一个重要目标。”

21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全面腾飞的世纪,中年人是我们社会的中坚,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关心和爱护广大中年人,改善中年人健康状况,帮助中年人走出“第三态”,以更加充沛的精力投入到经济建设和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去,这是当前我国卫生保健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