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饮膳随缘
10788900000027

第27章 冰淇淋认祖归宗记

中国人对冷、热都相当敏感。提到冷,说是“栗烈”;提到热,说是“流金铄石”,说是“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有关冷的问题,暂且不表,解决热的办法,自古以来倒是一致——吃冰。也许有人要问,现代有冷冻技术,制冰当然不成问题,可是古人有冰吃吗?

古人不会制冰,却能存冰,《诗经》的《豳风·七月》中,就提到“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译成白话文是“夏历十二月时,到河边将冰块整块凿下来,存到冰室中,整个工作要延续到夏历正月才完成。”

冰室是在地上或山边上凿一个大洞,冰块放进去后即封闭,就不会融化,到了夏天天热时,再将冰块取出,供贵族食用。金庸小说中的天山童姥躲进一个存冰块的大地窖中,绝非凭空想像。

不过,这种冰块奇贵无比,清代北京城中,夏天也有冰镇酸梅汤可吃,但价格并不平民化,有钱人才买得起。这种冰块的另一个缺点是卫生不佳,试想,河水结冰后,从河里将冰块直接切割,夏天再吃这些河冰,所有的细菌又活了过来,像是孙悟空一样,能不在你肚子里作怪吗?所以在中国人的智慧中,戒吃冰品,不是没有道理。

除了冰以外,夏季盛产水果,吃水果也成了消暑的重要方法,前面提到的《豳风·七月》就说“七月食瓜”。但现代科学证明,温度与甜度有关,所以古人吃水果前,一定要先将水果弄凉些,最简单的法子就是将瓜果类的消暑食品放到水井之中,温度就可以降低好几度。曹操的儿子曹丕(后来的魏文帝)曾写信给朝歌市长,追忆两人交游的情景时就提到:“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连皇帝都这么做,可见炎夏消暑,古今皆同。

欧洲位处温带,纬度相当高,夏天虽说是较为凉爽,但到了三伏天,一样热得让人吃不消,水果也因此大行其道。过去交通不发达时,只有吃些本地的水果,例如夏天盛产樱桃及各种浆果,颜色艳丽,香味诱人,价格也便宜;近来,更有南方运来的各种水果,例如近东地区的西瓜、非洲的香蕉和菠萝等,甚至连荔枝、芒果都随处可见,连西方人也开始“沉瓜浮李”了。

除了水果以外,欧洲更重要的夏季消暑食品就是冰淇淋。德国各地都有意大利人开设的冰淇淋店,称为“冰店”(eis),口味除了最常见的香草、巧克力、草莓,还有各种不同的南欧香草,令人垂涎欲滴。除了吃冰淇淋外,还喝冰咖啡。

到了法国,冰淇淋店也称为“冰店”(glacier),但内容就与德国的稍有不同。至于超市中的各种盒装冰淇淋,种类更繁多,价格也大有不同。街上随处可见小孩吃冰淇淋吃成大花脸,家长却丝毫不以为忤。

说到冰淇淋,就让我想起另一场民族战争。当年,在一位意大利同学面前,有一回提到冰淇淋起源时,我又重提马可波罗不尊重智慧财产权的旧事。这时,许多对历史茫然无知的德国同学,竟然基于欧洲“人不亲地亲”的心里,认为冰淇淋原产于意大利,害得我只好到图书馆将《大英百科全书》有关冰淇淋的介绍影印放大,张贴于宿舍门口,以昭公信。英国人倒是允执厥中,诚实地将马可波罗的不法行为说明清楚,将冰淇淋原产地的荣耀,回归于大元朝。下次,各位吃冰淇淋时,可千万不要妄自菲薄,这可算是人类文明中的“第五大发明”。